我与《小说选刊》 文\胡学文
写作需要众多因素,我个人认为一个很重要的因素是写作的信心,信心让我写并坚持写下去。信心从何而来?我可以说出一些,诸如对文学的热爱等等,但有一项是文学期刊的认可。2001年,《小说选刊》第一期以头条位置选载了我发在《中国作家》的中篇小说《极地胭脂》。当时,作为一个发表作品都十分困难的作者,心情可想而知。我跑到邮局,把那一期的《小说选刊》全部买下。那绿色的封面,至今记忆犹新。有一个插曲,我欲离开时,一个读者也要买《小说选刊》,于是商量从我手里买一本。我卖给他,并且回答了他的疑问,那大约是我第一次与陌生人分享自己的喜悦。
其实,作为读者,我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便与《小说选刊》结识并喜欢上她。刚考上师范,没读过多少书的我最喜欢去两个地方,图书馆和阅览室。《小说选刊》是每期必读。是她,悄悄催生了我的文学梦。师范毕业,我分配到一所乡镇中学,订阅了几份文学期刊,自然包括《小说选刊》。学校没有阅览室,爱看小说的同事都找我借阅。我从乡里调到县里,又到市里、省城,单位和环境在变,对《小说选刊》的钟爱却没有变,一直是她忠实的读者。
文学让我欢欣,亦让我忧伤,让我疯狂,亦让我沉寂。一晃二十多年,我由《小说选刊》的读者成为她的作者与读者。作为读者,我尽可以挑剔,正如刊物后面常登读者意见一样,这是她的大气所在;对于作品,选刊是挑剔的,这是她之所以大气的一个原因。双重身份加重了《小说选刊》在我心中的分量,而我也渐渐地置身于《小说选刊》的注视中。2006年,《小说选刊》召开了我的作品研讨会,杜卫东老师、秦万里老师、冯敏老师都对我的作品进行了详尽的评论。之后我的小说《命案高悬》获《小说选刊》2003—2006年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和读者最喜爱的小说奖;《淋湿的翅膀》获《小说选刊》首届中国中篇小说双年奖。这是鼓励,也是鞭策。
你为什么写作?这个问题相信是作家常被问及的,也确实是作家不得不面对的。我想说的是,每个时期的动机不同,每个时期的收获也不同,但始终不变的是,作家与刊物的、读者与刊物的友谊。这几年,我参加了《小说选刊》不少活动,其中一些经历已成为珍贵的记忆:在贵州贞丰,目睹双乳峰的神奇和大峡谷的优美;在辽宁铁岭,爬龙首山寻找童年情趣,观鸳鸯湖感受大自然的神秘……酒酿陈香,经历与阅历何尝不是文学的又一层土壤?我不擅长表达,至今没有对选刊主编和编辑说过似乎很应该说的话,但我一直记着,我想,写作是最好的表达。
文学路上,我一直在跋涉。我没有停,不敢停,虽然我未必能走多远。我想,只要我跋涉着,背后肯定有那一束目光。
衷心祝愿《小说选刊》越办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