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在这些具体的执政能力的命题中,构建和谐社会能力的提出,为政府转型提供了一条有效的路径。无论是民主法治,还是公平正义等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实际上都是以维护公共利益、实现有效的社会整合为目标的。而对政府转型而言,要实现以上目标,必须确立国家的自主性,使政府的各项公共政策均衡地体现社会各个利益群体的价值关怀,从而也就可以真正地实现民主与法治的统一、公平与效率的统一、活力与秩序的统一、科学与人文的统一、人与自然的统一等和谐社会的理想愿景。由于党是最有力量领导各种改革的政治组织,这就为政府转型的实现提供了良好的外部条件。基于此,目前政府转型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调整:
首先,高度重视现阶段的利益集团问题,切实保护弱势群体的利益。作为经济发展的反映,当代中国政治发展中出现利益集团是必然的趋势。但关键是不要让一部分利益集团来损害公共利益,如果一小部分强势利益集团对于公共政策控制范围超过一定的限度,就会使社会其他群体产生非个体性质的相对剥夺感。“这些有相对剥夺感的群体就有可能会转变成为侵犯性行为,包括与社会政治运动相联系的暴力行动”。尤其在通过和平途径无法达到目标的前提下,这部分社会群体就有可能依靠暴力来指向政府或者政府的政策,政府本身的合法性的基础就很不稳固,其国家自主性也得不到实现。
最近几年来,城市和农村中出现的集体抗争事件,如失地农民和政府之间、下岗工人和地方政府之间的冲突,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政府的公共政策价值标准偏离了公平和公正的方向,而过于偏向一小部分利益集团所导致的直接结果。
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个基本特征就是实现公平正义,在这个基础上,实现人与社会的和谐相处。所以,政府在转型的过程中,必须从建设和谐社会和公正正义的角度出发,对各种利益集团进行区别对待,从而进行有效的规制,以实现各个利益集团的利益表达以及代表利益的均衡。即尊重和引导合法利益集团,加快事业单位改革步伐;坚决打击非法的利益集团(尤其是利用合法组织外壳寄生存在的非法利益集团);建立对各种弱势群体的保护机制,使其有畅通的利益表达渠道。国家在对各种利益集团进行规制的过程中,要坚持国家自主性的理念—公平、公开,保证人们的公共政策的制定知情权和参与权。同时要采取措施降低相对剥夺感,一方面使不同群体的价值期望保持在一个合理的范围,尤其是对福利价值和权力价值的期望,不要使他们对于这些期望有过快和过高的要求。另一方面,要改善弱势群体的政治参与体制和环境,增加他们的相对收入,理顺不同层级的分配关系,更加注重公平在分配中的作用,让他们更多地享受到改革开放带来的成果,实现权力与权益的分享,确保拥有充分的权利和自由。只有在对各种利益集团的僭越过程中,国家的自主性才可以得到有效的实现,政府才能达到其公共服务的目标,避免出现政府俘虏现象,剔除政府的自利性,从而实现成功的转型。
其次,目前愈演愈烈的地方政府竞争的现象,极大地损害了国家的自主性。所以应该根据不同的情况,合理规制不同等级政府提供公共产品的范围,减少对市场竞争领域的不合理干预。在全国性公共产品由中央政府提供的基础上,地方政府应该逐渐退出私人产品供给的领域,逐渐削弱部门利益。建立和完善地方政府与地方政府之间的协商制度,提高府际治理的社会资本水平。从现实情况来看,地方政府与地方政府间往往因为跨地区的政策议题而导致冲突。所以很有必要完善跨地域的地方政府协调机制。虽然目前我国一些地区出于经济合作的考虑,已经建立跨地区的协调机构,但是由于其职能的局限性,限制了其作用的有效发挥,有必要赋予其适当的职权。社会资本具有促进协商沟通以及共同解决问题的功能,而且社会资本是由制度、网络、规范、信念以及信赖所构成的,所以在府际治理框架下,各个地方政府要积极促进社会资本的累积,以共同保证公共事务问题的公平而有效的解决。
同时,在民主和法治的基础上,改革地方官员的考核和任免机制。地方政府的激励机制是影响地方政府竞争的关键因素。而地方政府激励机制最重要的表现是地方政府官员的考核和任免机制,由于中央和地方的政治逻辑就是以经济逻辑为实现形式,这种逻辑的直接后果,很有可能加剧地方政府之间的不规范的竞争。所以,中央政府要改革对地方政府的考核方式,以全面综合的考核指标来代替单纯的经济考核指标;实行竞争性选举,使当地居民运用民主权利直接对政府官员进行考核;健全法治的环境,明确所在区域居民的偏好表露机制,以公民的权利来制约政府的权力,并且形成地方官员之间适当的竞争,从而减少委托代理条件下的政府官员机会主义行为,实现普通民众和政府官员的和谐相处。
最后,积极主动地适应全球化的挑战,努力建构新的国家治理机制。在全球化的浪潮中,我们应该以积极的姿态融入到国际社会中去,与各个平等的国际主体进行有效的博弈,参与到各种国际规则的建立和制定中,加强与相关的国际组织的合作,在全球治理的情况下最终实现正和的博弈。在已经出现了多中心治理的背景下,政府应该考虑运用网络治理的方式来对社会进行管理,提供公共物品。网络治理是在出现多中心治理的情况下,各治理主任勇.地方政府竞争:中国府际关系的新趋势[J].人文杂志,2005(3):106.
体针对特定问题,采取合作互惠的行动策略,来实现公共学习的政策过程。
在这一过程中,“政府部门和各种参与公共物品供给的非政府行动者形成了相互依存的合作关系,政府的任务在于借助合作网络来保证服务提供得以实现”。
网络治理主要包括政府之间的合作网络、政府项目执行网络以及政府内部的合作网络。伴随着市场化改革的进程,社会开始从单一中心向多元中心过渡。同时我国目前正处在经济高速发展的时期,许多公共事务不是单一行政辖区可以解决的,如公共交通、废水处理等,这就需要原来的纵向权力划分演变成一种共同承担责任和共同解决问题的政府合作关系。政府间的合作网络包括政府协商会议、特定的跨地区机构以及政府在特定领域的合作。在我国的政府治理体系的转型过程中,这些合作网络已经开始出现,比如我国许多省市之间已经建立合作协调的机构,有的机构之间协商已经形成了制度化、定期化。政府项目特定网络是指政府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的时候,不一定通过政府的科层组织,而通过招标、合同外包等形式,政府依靠其他行为主体来执行相关的项目,公共政策的执行过程成为处理政府部门和非政府部门之间相互依赖的复杂过程。目前在我国的一些地方政府中,已经开始提出建立公共型服务政府的口号,其中很重要的一项内容就是建立政府特定执行网络。公私合作网络是指政府通过吸纳社会力量和民间资源,来共同从事公共基础设施的建设,一起承担公共事业责任。他们主要通过财政补助、特许经营权、公私合营企业等方式来建立起合作网络,从而弥补政府供给能力的不足,在政府、企业和非政府公共组织之间建立起一种取长补短的平衡关系,为社会整体的进步提供推动力。这样不仅有利于协调具体利益关系,还有利于化解社会危机和保持社会稳定,更好地建设和谐社会。
结语
实践已经证明,中国政府的转型是一个长期的任务,在这一过程中,国家的自主性曾经出现过被削弱的情况,政府所代表的公共利益在一定程度上被消解。中国共产党从去年开始提出的建立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坚持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不断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实际上就是在重新树立国家的自主性,使政府的公共政策体现大多数人的意志,尤其是弱势群体的利益,全面协调各种利益关系,有效实现社会整合。目前在中国各级政府转型的过程中实际上也面临着相同的问题,从以上论述可以看出,只有努力营造一个公平正义、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各个阶层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环境,并且在这个过程中转变政府行为,更新治理方式,才能使政府转型中的各种问题得到真正的解决,从而使党的执政地位更加巩固,完成执政兴国的重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