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善于利用弯道超车的车手,流出的汗不是“黄连汤”,而是“蜂蜜水”;一个善于利用弯道成就自我的人,是把生活中的一切挫折看成了“诗意的存折”,而不是“失意的骨折”;一个善于利用弯道超越自我的人,他把生命中的一切伤痕都看成了漂亮的“酒窝”!
其实,我们每个人都应当做一个弯道超车手,在弯道上车身呼啸,超越自我。
弯道如歌,阳光的心灵把“弯道”看成是心上的五线谱。赛道如河,睿智的弄潮儿把“弯道”看作是水波潋滟处一弯诗意的明月。
一个人的奔跑
那是一个经典的夜晚,喧嚣的墨西哥城终于渐渐安静下来,奥运会田径比赛的主体育场被笼罩着漆黑的夜色中。享誉国际的纪录片制作人格林斯潘因为忙于制作节目,并没有注意到体育场已经几乎空无一人,当他将当天马拉松比赛优胜者们领取奖杯、庆祝胜利的典礼镜头制作完毕,才意识到自己该回宾馆休息了。他刚要离开体育场,突然看到一个右腿沾满血污,绑着绷带,运动员模样的一个人跑进体育场,这个人一瘸一拐的跑着,步伐踉跄、气喘吁吁,但却没有停下来,他围绕体育场跑了一周,抵达终点后,一下瘫倒在地……格林斯潘意识到,这是一名马拉松运动员,在好奇心的驱使下,他走了过去,询问这名运动员为什么要这么吃力地跑至终点?这位来自坦桑尼亚,名叫艾克瓦里的年轻人轻声地回答说:“我的国家从两万多公里外送我来这里,不是叫我在这场比赛中起跑,而是派我来完成这场比赛的。”
我要跑向终点,尽管我已经落在奔跑队伍中的最后面,但我有着和他们一样神圣的目标;我要跑到终点,尽管已经不再有观众为我加油,但我的身后有着祖国的凝望……
风骨凛然、傲气铿锵,格林斯潘双眼盈盈,很快,他就用镜头将奥运史上这最动人的一幕传递到世界上的每个角落。
人生,应该拥有绝临峰顶的梦想,但更应该懂得不是每个人都有攀抵峰顶的能力。最重要的不是能否到达峰顶,而是是否尽到了最大努力。不要逼迫自己一定要一骑绝尘,不要强制自己一定要登临绝顶,只要用尽了所有的能力,只要抵达了自己最能企及的目标,就已经是一种成功。
峰顶,可以神采飞扬的一览众山小;山腰,可以花香满怀的领赏红艳绿娇。
生活是你能做的一切
4月26日。泰晤士河畔。一年一度的伦敦马拉松比赛再次亮相。
作为一项群众参与性很强的比赛,伦敦马拉松的参与者向来分为两类:一类是正儿八经参加比赛的,其中包括大批马拉松职业选手;而另一类则以参赛为乐,他们把比赛当成了化妆舞会,个个奇装异服,甚至穿上中世纪骑士的铠甲,甚至把自己扮成一个魔方……
而在这36000名参赛人员中,有一位最为特殊的人物——英国皇家军官菲利·帕克,他把比赛变成了生命中最重要的一场战役。
16岁加入英国皇家空军的他,在别人用了3个小时左右时间跑完全程后,却又用了13天才结束全部赛程。
远在2007年11月,他被派到伊拉克巴士拉,四个月之后的一天,当他驾驶一辆卡车在山路上快速行进时,遭遇了一枚火箭弹。他从卡车里纵身跃出,不幸的是,被击中的卡车前后轮相继碾过他的上半身,他的心脏受到撞击、肋骨断裂,脊椎也受到严重的伤害。诊断结果很残酷:运动神经完全受损。医生告诉他:“你的双腿已经完全瘫痪,再也不能靠双腿站立走路了。”
帕克回国后,一直在国防部康复中心疗伤,在工作人员的帮助下,他咬紧牙关坚持锻炼。最后,双腿截瘫的他竟能依靠两根拐杖奇迹般地站立起来,并成功迈出了受伤以后的第一步!坚强的帕克用毅力和行动证明医生“预言”的失败。
这艰难的一小步给了帕克巨大的鼓舞。在去年夏天出院之后,他开始重新规划自己的未来,寻找挑战,恢复身体的机能,证明生活的价值。于是,他出现在2009年伦敦马拉松比赛的赛场上。
“帕克参加马拉松比赛,几个月前不被任何人看好。这将会是一个前所未有的巨大挑战。”帕克的主治医师阿兰感叹道。
毫无疑问,帕克尔迈出的每一小步,都需要大脑高度集中,都要通过大脑神经系统将前进的指令传达到他的脊椎,再传达到他的肢干。这42.193公里对正常人来说都不算轻松,对于他,更是一段漫长而曲折的道路。
“在我的概念里,42.193公里是可以完成的,其实很简单。我现在还是一名士兵,我要在比赛中表现出决心。”帕克说。
13天之后,当大约走完52400步的帕克穿过伦敦詹姆斯公园终点线时,人山人海的人们向他表示热烈的欢迎。曾经5次获得奥运会划船比赛冠军的英国奇人斯蒂夫向他颁发了一枚特别奖章。
终点线上,帕克流下了激动的泪水。面对记者,他说:“我要向世人证明,即使人最重要的脊椎神经已严重受损,不能走路,但生活还要继续,生活是你能做的一切。”
我知道,他的话,是为身体障碍的人们鼓起生活的风帆;我也坚信,他的话,也将给人生遭遇种种变故,饱受创伤心灵带来明媚的阳光。
跑到球将要达到的地方
10岁就开始参加正式比赛的美国曲棍球运动员格雷茨基,职业生涯中创造了61项美国冰球职业联盟纪录,被人们誉为“伟大的冰球手”。在接受《花花公子》杂志采访时,格雷茨基这样形容自己:“从小到大,我一直是小个子。5岁时我就跟11岁的孩子一起打球,他们比我更高、更壮、更快,我必须找出一种跟他们抗衡的方法。14岁时,我的对手是20岁的年轻人;17岁时,我已经开始与成年人交手。我的力量比不上别人,我的射门不够凌厉,我不是联盟里速度最快的球员。”
超人的爆发力,凌厉的射门,飞快的速度,这些优势,格雷茨基一样也不具备,但他却成为美国冰球职业联盟最优秀的球员,那么,他是如何成为一名伟大的球手的?他说,其实很简单,我用眼睛和头脑完成大部分工作,我总是设法跑到球将要达到的地方,而不是它现在所处的位置。
设法跑到球将要达到的地方,这就是格雷茨基不同于其他运动员的地方,也是他成功的惟一秘诀。
赛场上,球就是焦点,谁都希望能够控制它,并不失时机地打进对方的球门。每控制一次球,就是获得了一次成功的机会,一次破门的可能性。牢牢地控制球,是成功的关键,每一名运动员都清楚这一点。于是,这样的场面一再出现:球场上,双方球员蜂拥在球的周围,围堵、争抢、吼叫、撕杀,场面不可谓不壮观,争夺不可谓不激烈,一场混战之后,球却落到了另外一个点,那里,往往并没有球员,于是,一个绝佳的机会,白白错失。格雷茨基却总是能够恰到好处地出现在那个点,将球断住,控制在自己的球杆下,并组织一次次迅雷不及掩耳的进攻。
我看过几场格雷茨基参加的比赛录像,这个并不强壮的曲棍球手,似乎总是能够坐收渔翁之利,在处于胶着状的核心之外,无人留意的什么地方,轻而易举地“捡”到球。他的“运气”真是太好了。
这当然不会是靠运气。球可能幸运地落到你的面前一次,就像兔子撞死在农夫面前的大树上一样,但这样的运气不会发生第二次。格雷茨基靠他的智慧,他对球的运行轨迹惊人的预见力和判断力,而一次次轻而易举地获得了球。
如果我们将赛场上的球比喻成一次机会的话,那么,球一定比你的双脚跑得快;比球跑得更快的,是你的眼睛;比眼睛跑得更快的,只能是你的大脑,你的思想。你的大脑,可以帮助你以最快的速度跑到球的落点,抓住它。
在赛场上,有的球员,只看到了球,所以,他总是在追逐球,永远跟在球的后面,气喘吁吁,疲于奔命;有的球员,他看到了球,还同时看到了球的轨迹,球的趋势,球的走向,球的未来,于是,他会审时度势,悄然离开激烈的争夺圈,而另劈蹊径,独自跑到未来,在那儿等着球,球“自动”送上了门。这就是球员和伟大球员的区别。
无论是冰球场,还是篮球场;无论是足球场,还是排球场;无论是赛场,还是现实生活,道理都一样。你可能不是球员,但生活却是一个大赛场,为什么你总是抓不住机遇,为什么你一次次与近在眼前的成功失之交臂?很可能就是因为,你的眼中只看到了球,太急功近利,而每一只球,都会有太多的人在争夺它。
赶快跑到球将要达到的那个地方去吧,那里,离成功最近。至于球会飞到哪里呢?那正是你要靠自己的智慧去获取的。
尽可能丰富人生
在1987年,第23届洛杉矶奥运会上,中国体操运动员李宁,一人独得了男子体操的三枚金牌、两枚银牌和一枚铜牌,创造了世界体坛的盛世神话。而这位被称为“体操王子”的金牌运动员,在创造了世界体操史上的神话之后,又创造了中国品牌的神话。
1989年,退役后的李宁没有躺在“功劳簿”上,停下自己人生奋进前行的脚步,加盟广东健力宝集团,创立了李宁体育用品品牌,并以赞助90年亚运会中国代表团为契机,开始了李宁公司的独立经营业务,从而开创了中国体育用品品牌经营的先河。
2008年7月8日,北京承办第29届奥运会。李宁被国家体育总局,提名为点燃奥运圣火的候选人之一。当他和许海峰第一次到鸟巢,观看年轻的高空演员,在空中做示范动作时,看得头都晕了。可不是吗?当今世界顶尖级“空中飞人”成龙,不止一次说:“吊着拍戏,好比被施行酷刑。即使拿出吃奶的力气,身体没有着力点,根本使不出劲。”年纪少长的许海峰,当即以工作太忙,放弃了。
而李宁,看完学完之后,第二天就被设计这项“空中走”的陈导给吊了起来,从地下到天上、从天上到地下开始异常艰苦的练习。张艺谋导演说:“李宁特别的努力。”李宁认为,尽管自己以前曾是一名优秀的运动员,有着非常好的身体基础,可毕竟那是二十年前的事了,必须全力以赴地练习,练习到最好为止。
每天凌晨一、两点钟,李宁风雨无阻来鸟巢秘密训练。虽然,在空中练习的时间,只有区区三分钟,可高强度、高消耗、高要求的动作,让人到中年的李宁,常常在两分钟后,倍感煎熬,身体疼痛难忍、后背僵硬、乃至完全麻木。吊在钢轨上的李宁,被“摧残”的犹如秋风中一片摇摇欲坠的枯萎的树叶,气喘吁吁、大汗淋漓、痛苦地抚着胃部,小声对身边的人说:“我开完会,只吃了一个肯德基,已经顶到现在了……”可是,他依然顾不上喝一口水,擦一擦脸上的汗,首先忐忑、谦恭地问地上的陈导:“陈老师,怎么样?还行么?”
“嗯,有明显进步,动作做的还算到位。你可以下地休息一会了。”得到导演的表扬、允许后,李宁舒一口气,神情疲乏而松弛地说:“多谢!”这才示意工作人员,解除束身上的全副武装,痛楚地呻吟:“哦,哦,要命,背部僵硬了。快,快,抻一抻我的右脚,麻木了,不听使唤了。”然而,休息一会后,又是一个个没完没了的三分钟“超人”训练……所有工作人员都看出,李宁是个及其认真的人。一如他当年练习体操,开创事业一样“做一件事,就要做到底,做好为止。”
经过近一个月的训练,2008年8月2日,倒数第二次带装彩排的那一天,李宁在高空,已经能够完整的完成任务了。为了保密,点火演练安排在带装彩排观众散场之后,具体时间是凌晨两点钟。导演组此时正紧张地审视着李宁的一举一动,画面上的巨轴影像都已经制作完成。明晰的灯影下,李宁最容易让人挑毛病的细节,就是两次身体倾斜度的转换。
第一个动作,李宁有一点晃,第二个动作,李宁直立的又有点早了。而这一切,总导演张艺谋都看在眼里。待整个过程演练完毕,张导在对讲机里吆喝:“李宁的动作完成的非常好。遗憾的是快到点火的位置时,你再把身体悬吊起来,不能提前。否则,最后几秒钟不太好看。我不管你有多累,你得给我想办法合理分配体力,必须坚持一直尽力迈腿、跨大步,完美地表现出“更高、更强、更快”的奥林匹克体育精神的寓意和美感。李宁诚惶诚恐、万分抱歉地说:“刚才……我不小心踢了两次幕墙,紧张了。再来一遍吧。直到让你、让大家满意为止”。
2008年8月8日晚,“第21880枝祥云火炬的点燃,照亮了最后一位火炬手的面庞,体操运动员李宁高举火炬,踏上北京奥运火炬传递的最后一程荣耀之旅。”鸟巢上空,轻缓悠扬的音乐水一样铺泻流淌、一轮皎洁璀璨的明月冉冉升起,载着天人般圣洁的李宁,擎着从太阳上取来的圣火火种,脚踏朵朵祥云,以更快、更强、更高的优美姿势,大踏步飞奔、飞奔……在全世界50亿眼睛的聚焦下,在中国13亿同胞的激悦欢呼中,一朵举世无双、美轮美奂的盛世“祥云”,绽放在北京的夜空……
李宁再一次点燃了一个“神话”,他的名字和画面,再一次定格在历史的记忆和画轴之中,成为永恒。
尽可能丰富人生,是智者人生的一种!人生,如白驹过隙一样短暂,曾经的荣耀和辉煌,随着生命,在拥有和失去之间,不经意地流逝。每天每天,看似都在失去,但在失去的同时,其实也在得到。如果失去太阳,还有星光的照耀,失去了金钱,还会得到友情。当某一天,生命也离去的时候,却给历史留下了一组永久灿烂的美丽记忆与坚实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