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章说到西凉援军统帅陈雪银率领七十余万援军从长安出发,往渭南城而来,而明军统帅岳飞决定先派部分军马吃掉西凉援军一部。
话说十字军人员装备与中原一带大大不同,尤其是重型骑兵的盔甲。
改进后的重型骑兵拥有长及膝盖的铠甲,并与圆锥形头盔锁子甲相连,保护头部的侧面和后面以及颈项。头盔与铠甲加在一起,成为一套重达至少三十磅的盔甲。在铠甲的下面,骑兵还穿有防护垫,以减轻遭到打击时的冲力。
其他的改变包括头盔上安了一个鼻片、只能砍击的长剑、以及一个由木头和皮革制作的风筝形长盾,无论乘马还是步战都能给人员以较好的保护。这全套用具价值相当于一个小型农场。
全副武装的重型骑兵(骑士)都有一匹强健的战马,用以驮载武器装备重量增加了的人。
缺少全副装备,比如仅有铠甲和头盔的重型骑兵,被称为军士。军士在战斗中发挥与骑士相同的作用,只是其效能要比骑士稍差,但其费用也较低。
但目前西欧实际上没有任何轻型骑兵。但弓箭手也许会有马匹,但徒步战斗。轻型骑兵在欧洲的边缘地区得到了较大的发展。他们更多地是发挥战略作用,通常不像在卡累和曼奇刻尔特会战中所戏剧性展现的那样,利用其潜在的战术能力。
大多数轻型步兵使用弓箭,只有少数使用标枪。
许多军队以弩箭取代了传统的弓箭。弩箭由罗马人发明,却被东罗马人忘却,只在高卢人中幸存了下来,并且又在此时新兴起来。
弩箭真正是一门纤小的弩炮,它有一把短小但有力的弓,安装在一个刻有放箭凹槽的奇身上,弩身上装有扣住弓弦的抓钩以及释放抓钩的扳机。弓弩手将弩箭竖在地上,用脚踏住弓身,以双手回拉弓弦;然后,他插入一支短而重的箭或弩箭,瞄准并扣动扳机。
与普通的弓箭相比,弩箭射速较低,造价较高。导致其广泛应用的原因是其力量强大,而对弩箭手的技能要求较低。
这是一个以机械代替人力的例子,弩箭在瞄准技能和开弓力量的要求上都比较低。要熟练掌握普通弓箭,需要通过训练获得必要的瞄准技能和反复、连续拉满弓弦所需要的臂力。
西欧的重型步兵不像轻型步兵和重型骑兵那样拥有统一的装备。最好的重型步兵(通常是雇佣兵和民兵)装备有头盔、铠甲、短剑和长矛(比长枪更长)。
这些重型步兵像弓箭手一样,作为城堡守军以及在进攻或防御城镇、城堡中具有重要的价值。出于这个原因,他们通常都由雇佣兵组成,为报酬而进行职业服务。这使得他们不需召唤就能够随时为封建领主履行军事责任。
除雇佣兵之外,封建或地方分权体制造就的武器装备精良的重型步兵就很少了。
此外,军事系统能够召唤大量装备不全的人员,许多人来时没有铠甲,也没有多少使用武器的技能。实施总动员时,还可以产生一支全部未经训练且缺乏组织的民兵部队,这些部队仅有农具作为武器。
而临潼历经周、秦、汉、唐,一直为京畿之地,因城东有临河,西有潼河,故名临潼。自北宋真宗大中祥符八年(1015年)因避玉清昭应宫名,将唐时的昭应县改称临潼。
临潼之称是因其城东、西有临、潼二河围绕而得名。
十万十字军刚刚抵达临潼,但因十字军不善守城,且两位国王康拉德三世与路易七世急于立功,所以就未在临潼歇息,便又马不停地指挥军队继续朝渭南城进军。
一路上两人通过翻译互相对话,只见神圣罗马帝国的国王康拉德三世在战马上得意地说道:“以前听说这些赛时斯人身高逾十三肘尺,寿愈二百岁,可是来了之后,发现并不是这样,不过你还别说这些赛时斯人中的女人长得倒是小巧玲珑,婀娜多姿,到时候一旦杀入这个东方古国,一定要将这些女人统统带回去做奴隶,哈哈。”
因古希腊人称呼中国人为“赛时斯人”,所谓的“赛时斯”就是产丝之国的意思。希腊人认为咱们“身高逾十三肘尺,寿愈二百岁”。
肘尺是代的一种长度测量单位,大约是43至56厘米,也就是说,咱们中国人的身高在5米以上。
另外,他们还认为,赛时斯人“皮与河马相近,故万箭不能入”。身高五米以上,能活过二百岁,皮肤如铁,刀剑不如,这还是人么,简直就是我国神话中的巨灵神!西方人还有一种认识,他们觉得咱们使用小米喂养一种类似蜘蛛的虫子,五年后虫子肚子涨裂,人们从虫子肚子中取出蚕丝。
说完,法兰克国王路易七世却回道:“说得是啊,据薛罡说这大明国除了有美丽的女子之外,还有丝绸以及技术高超的工匠。到时候我们一定要全部运回去!。”
正当两人还在讨论攻占大明后如何瓜分“战利品”时,殊不知杨继周与牛通率领的麾下人马已经悄无声息地来到两侧高地。
而此时,路易七世与康拉德三世两人以及麾下人马仍没有发现已经有数万明军来到自己身边了。
杨继周与牛通两人正在高地上通过望远筒观察这些西欧来的十字军,牛童笑道:“之前听官家说过,说是西方人人高马大,比我们中原人要高出至少半个头,嘿,你还别说,倒还真是!。”
杨继周笑道:“可不,可我倒觉得人高有什么用,战场上还得看谁的战斗力强!但是你看他们的装束倒是五花八门,有的军士装备精良,但有的军士没有铠甲,还有怎么手里拿的农具啊,真是奇怪!。”
牛通又回道:“哼,反正啊,待会儿小爷就送他们上西天,这些日子老是围城围城,早就憋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