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树青山日欲斜,
长郊草色绿无涯。
游人不管春将老,
来往亭前踏落花。
【题解】
宋仁宗庆历五年(1045)三月,欧阳修仗义执言,上《论杜衍范仲淹等罢政事状》,为革新诸臣杜衍、范仲淹等争辩,痛斥宰相吕夷简等“谗害忠臣”、“广陷良善”。对优柔寡断、轻信谗言的宋仁宗,欧阳修也在文中作了旁敲侧击的批评。守旧派对欧阳修非常仇恨,以卑劣的手段诬告他,欲将他置于死地。虽然事实真相被查清,但宋仁宗追于当时掌权的吕夷简等守旧派的压力,依然将欧阳修罢去龙图阁直学士、河北都转运按察使等职位,贬为滁州(今属安徽)知州。
欧阳修任地方官,一向实行休养生息政策。滁州在他的治理下,很快变得政通人和,人民安乐。为了表示与民同乐,欧阳修在滁州城西修建了丰乐亭,“疏泉凿石,辟地以为亭,而与滁人往游其间”(《丰乐亭记》)。亭的命名由来,是“幸其民乐其岁物之丰成,而喜与予游也”。丰乐亭遗址在今日滁州城西一里左右的大丰山下,亭东十余步就是幽谷泉。
这首诗作于庆历七年暮春。当时欧阳修来到丰乐亭游玩,作诗三首抒发游兴。本诗是其中的第三首。
【句解】
红树青山日欲斜,长郊草色绿无涯
上一句是说,游人在丰乐亭尽情游赏,不觉已经到了傍晚。斜阳的余晖映红了树木,和青翠的山色相映。树本为绿色,本处却说“红树”,用语甚奇。一方面以斜阳染红树木来表示时已近暮,可见游人在丰乐亭留连忘返;一方面“红”和青山之“青”又形成颜色鲜明的对比衬托。“红树”,指被落日映红的树木。
下一句从空间高处的树木山峦,转向空间低处的草地:郊野绿草青青,铺向天边,没有尽头。长郊而绿草无涯,视野极为广阔。“长郊”,广阔的郊野。
游人不管春将老,来往亭前踏落花
丰乐亭前的游人不珍惜这即将逝去的春天,在亭前来来往往。那落在地上的花瓣,都被游人踏入春泥中去了。这样写,一面见出身为滁州百姓的“游人”在太平岁月安享春光,一片安乐宁和;一面又以惋惜游人践踏落花,表现诗人自己对春光的珍惜,显得委婉蕴藉。【评解】
滁州地势险要,在五代时是兵家必争之地,饱受战火蹂躏。入宋之后,经过百余年的修养生息,滁州民生得到恢复。欧阳修来滁州任职,“乐其地僻而事简,又爱其俗之安闲”(《丰乐亭记》)。欧阳修的友人曾巩在《奉和滁州九咏九首并序》中写到欧阳修和滁州山水的关系:“先生贬守滁。滁,小州,先生为之,殆无事。环州多佳山水,最有名琅琊山。近得之日幽谷,先生散游其间,又赋诗以乐之。”欧阳修这一时期醉心于山水之中,借山水之趣陶冶情操,而忘却人世间种和纷争。这组《丰乐亭游春》诗即滁州山水诗中的代表作,表露出诗人徜徉山水、留连春光的情趣。本诗语言平易疏畅,不用任何典故,而全诗色调鲜艳,“红树”、“青山”、“绿草”,明丽如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