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551700000013

第13章 四月赏罚不可轻行 (2)

幼主生长深宫。少居富贵,未尝识人间情伪,理国安危,所以为政多乱。——《贞观政要.君臣鉴戒第六》【译文】幼主生长在深宫之中,从小就享受荣华富贵,不了解人世间人情真伪,不懂得治理国家的安危,所以执政后多发生祸乱。贞观十七年(643),唐太宗问大臣们:“自古以来,开创基业的君主,传位到子孙时,多发生祸乱,这是什么原因?”上述的话就是房玄龄针对这一问题的回答。综观历史,不难发现,首创基业的君主之所以能够克己为政、施行仁义,是因为他们经历过战乱,了解天下百姓对君主的要求,顺应民意;深深知道现有的基业来之不易,常怀忧患意识。而他们的子子孙孙,自幼养尊处优,对开创基业的艰难没有感性认知,仅仅靠前人的讲解和教诲,起不到真正有效的作用。管理者要想提升员工素养和技能,必须为他们提供练习和锻炼的机会。尤其是对于公司管理层,必须让他们经常深入基层,了解基层员工的诉求。鼓励和要求管理层深入基层,深入现场。

星期三善少亦足

若得其善者,虽少亦足矣;其不善者,纵多亦奚为?古人亦以官不得其才,比于画地作饼,不可食也。《诗》曰:“谋夫孔多,是用不就。”——《贞观政要.择官第七》【译文】如果任用的是贤才,即使人少也足够;如果所任用的不是贤能之人,人再多又有什么用呢?古人也把没有选到贤才做官,比作在地上画饼,不能充饥。如何选择、任用官吏,这是摆在每个帝王面前的大事。唐太宗曾对宰相房玄龄说,官吏担当的是管理天下百姓的重要职责,如果选拔任用不得当,不仅无法履行其职责,还会祸国殃民。那么,如何选拔和使用人才呢?唐太宗对此有自己一套独特的想法。一是德才兼备。

唐太宗特意为宰相留出时间访求贤才,对于那些品德高尚、才能突出的人士,经过宰相推荐后,唐太宗就会委以重任。由此使唐朝初期大批人才集中到太宗手下,“贞观之治”的繁盛局面遂顺理成章得以实现。二是精兵简政。唐太宗对官员的选拔任用并非是简单的多多益善,而是追求“人不在多而在精”。为此,唐太宗精简全国的官员人数,据资料统计,当时全国文武官员仅为640人。官员人数的精简,既减少了国家俸禄开支,大大减轻了国家财政负担;更重要的是,不合格的官员被斥退,贤能的人被任用到需要的职位上,大大提高了办事效率,扭转了窝工扯皮等不良官场作风。这也是贞观年间天下大治的一个重要原因。优秀的领导不仅要善于笼络、选拔人才,更要任用得当。

星期四定位清晰

公为仆射,当助朕忧劳,广闻耳目,求访贤哲。比闻公等听受辞讼,日有数百。此则读符牒不暇,安能助朕求贤哉?——《贞观政要.择官第七》【译文】你们身为仆射,应当为我分忧,协助我操劳国事,要耳听得远,眼看得宽,寻求察访贤明有智慧的人。近来听说你们听取和接受诉讼的状子,一天之内竟达到数百件。这就是阅读公文已经没有空闲,哪里还能帮助我寻求贤士呢?这段话是唐玄宗在贞观二年(628)对房玄龄、杜如晦说的。唐太宗认为他们没有做自己应该做的,于是下了一道诏令,要求只有重大的案件才能上奏给房玄龄和杜如晦,其他细碎的事务则交由相关部门去处理。唐太宗的这个做法值得管理者借鉴。在唐太宗看来,房玄龄、杜如晦这样的贤人,应当将主要精力用在辅佐君王、为君王求贤纳士的工作上,因为这些事情相比于听取和审理诉讼的事情更有价值。身在什么职位,就应当做与该职位相符合的事情。很多新任管理者不能有效地转化角色,仍旧将自己定位成业务能手或技术专家等,不能将工作重心转移到带领团队取得成功的事务上,结果成为一名失败的管理者。管理者应当准确定位,不要超越自己的职责范围去干涉下属的正常工作。

星期五悉景行,获善人

比见吏部择人,惟取其言词刀笔,不悉其景行。数年之后,恶迹始彰,虽加刑戮,而百姓已受其弊。如何可获善人?——《贞观政要.择官第七》【译文】近来发现吏部选拔任用官员,只看他们的言语辞令和文章,而不全面地考察他们的品德行为。几年之后,有些人的劣行恶迹开始暴露出来。即使对他们严厉惩罚,甚至诛杀,但是,老百姓已经深受这些不称职官员所害。如何才能挑选出德才兼备的人才呢?贞观初年(627),唐太宗对负责选拔任用官员的吏部尚书杜如晦谈及人才选拔之道,指出当下朝廷在这方面存在的问题,要求杜如晦在选择官吏上,能够更全面地考察每一个官员,以免误国误民。唐太宗对选拔官吏弊端的认识,可谓明察秋毫: 一是官员才能评定的标准有漏洞。长期以来,“学而优则仕”的思想严重制约着政府的选才观念。

在科举制度下,文章水平的优劣、语言辞令的高低,成为衡量一个人才能的最根本标准。这样的标准无疑具有很大的片面性,严重混淆政治管理和文学才能之间的界限。这是没有“悉景行,获善人”的第一个表现。二是官员任用监督体制不健全。在唐太宗看来,有些官员最初的表现确实非常优秀,但是,他们把自身的缺点完全隐藏起来,在蒙蔽了选拔官吏、如愿获得升迁之后,其恶劣本性才得以暴露出来,由此给人民带来极大的危害。因此,缺乏长期有效的监督官吏的保障制度,导致许多被任用的官吏如同一颗颗“定时炸弹”,这是没有“悉景行,获善人”的第二个表现。公司领导在选拔任用人才之时,不仅要察其言,还要观其行,不要被夸夸其谈蒙蔽。对待刚刚被任命的干部,以及新招收的职员,公司领导应该保持足够的耐心继续加以考察,虽然用人不疑,但是,并不等于放手不管,否则有可能给公司带来难以挽回的损失。

第三周

星期一为官择人

王者须为官择人,不可造次即用。——《贞观政要.择官第七》【译文】君主必须根据官职来选择合适的人才,决不可在仓促匆忙之中任用人才。古语云,临危受命。这句经典用人之道在数千年历史中,一直被曲解为“临阵磨枪式”的选拔任用人才的方式并大获成功。不可否认在特定的危机情况下,政府没有充足的时间去仔细考察,这种仓促用人的方式属于没有办法的办法,并不为过。但是,在和平时期再这样就有问题了。唐太宗从古代用人之道中汲取经验和教训,指出为官择人,不可造次。其深意有二: 一是选拔人才必须根据职位所需。治理国家需要不同人在不同职位上的贡献。那么,当职位被确定下来以后,朝廷就应该按照具体的职位挑选人才。

这种理念的好处在于,大大减少了选拔人才过程中的盲目性,而且,可以提高选择人才的效率,只要把具体职位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制定成一个标准,那么,就可以非常容易地筛选出适合某些职位的人才了。这是唐太宗择人的聪明之处。二是选拔人才应该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应该非常审慎地考察官员,而不是仓促任命。唐太宗历经战乱,实现天下大治,对于战乱与和平时期的人才选拔有自己独到的体会和经验。再看当下,无论是机关事业单位,还是企业公司,经常能看见突击提拔、任命干部的情况,固然不可一概否认其合理之处,但是,唐太宗“为官择人,不可造次”的用人思想,还是值得我们好好反思。应该为人才的选拔树立一个标尺,根据团队的需要来筛选人才。否则,天下人才熙熙攘攘,如果不是为我所需要的,那么,就应该毫不犹豫地放弃。

星期二赏罚不可轻行

用得正人,为善者皆劝;误用恶人,不善者竞进。赏当其劳,无功者自退;罚当其罪,为恶者戒惧。故知赏罚不可轻行,用人弥须慎择。——《贞观政要.择官第七》【译文】任用一个有德之人,善人就会受到鼓舞;误用一个恶人,坏人就会竞相投机钻营。奖赏与功劳相当,无功之人就会自动退缩避让;惩罚与罪过相称,作恶的人就会心怀警惕恐惧不安。所以,赏罚之事不可以随便施行,用人尤其应该慎重选择。贞观六年(632),唐太宗对魏徵谈起国君用人应该慎重。仔细梳理唐太宗上述用人管理之道,不难发现: 一是注重用人得当与否对于其他人的影响。从表面上看,选拔任用一名官员是否得当,只不过是领导者和被任用人之间的关系,对其他人即使有影响,也不至于如何严重。

但是,在唐太宗看来,任用有德之人,不仅可以让其充分发挥才能,还可以对普天之下所有的有德之士产生巨大的劝勉激励作用;反之,误用恶人,将导致更多的恶人投机官场。二是坚持“赏罚不可轻行”的原则。一方面,因为赏罚轻行容易导致刑罚泛滥,甚至制造冤案、错案;另一方面,赏罚轻行的后果还将导致对整个国家人才选拔制度的摧毁,让贤才心生畏惧,让恶人肆意妄为。第一,赏罚必分明公正。既要学会挖掘人才,也要学会责罚。无论是奖赏还是惩罚,都应该坚持慎重的原则,做到不赏罚则已,赏罚必分明公正。第二,赏罚对事不对人。领导对员工的赏罚都要针对工作,戒除个人喜好情绪,不要因人而异。第三,赏罚要有效,不要过于频繁。奖赏固然令人高兴,但是,太多则滥,失去奖赏价值;惩罚固然令人敬畏,但是太多必失庄重。

星期三才行俱兼

设令此人不能济事,只是才力不及,不为大害。误用恶人,假令强干,为害极多。但乱世惟求其才,不顾其行。太平之时,必须才行俱兼,始可任用。——《贞观政要.择官第七》【译文】即使这样的人不能做成大事,只是因为能力不济,也不会造成大的危害;如果误用了坏人,假如他精明能干,危害就非常多了。在天下混乱之时,只求有才能,不考虑品行问题,但是,这只是一时的权宜之计。当天下太平之时,必须是才能和品德都好的人,才可以任用。何谓人才?自古以来说法不一。司马光在《资治通鉴》里分析智伯无德而亡时写道:“才德全尽谓之圣人,才德兼亡谓之愚人,德胜才谓之君子,才胜德谓之小人。”在现实中,往往鱼和熊掌不可兼得,那么,究竟如何抉择取舍呢?魏徵为唐太宗进行了客观而全面的分析,并指出“太平之时,必须才行俱兼,始可任用”: 一是“才力不及,不为大害”。用今天的话说,这类人属于“有德无才”的“次品”。

同类推荐
  • 绝对执行

    绝对执行

    《影响时空管理丛书》由影响力训练集团组织十几位专家、几十位学者、上百位培训界精英历经三年时间精心创作,内容注重实战,以解决企业管理实际问题为导向;论述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工具多、方法多、案例多,且经过多轮培训课程使用并经过多次修订,受到各层次管理者的欢迎和好评。本书介绍了战略执行中的目标、文化、制度、流程、资源、控制等内容,以实战案例为辅,将提炼出的方法、步骤、技巧清晰呈现在读者面前,让读者能够运用所学,迅速提升执行力。
  • 媒体产业运营方略

    媒体产业运营方略

    本书给出了对中国传媒经济学理论框架体系的思考意见,并以此为全书的基本纲领为其后内容明确了基本的工作思路。其次,在全面梳理“媒介”概念的基础上,本书创新给出了马克思主义“分工”理论前提下的“媒介生成机制”研究成果,并进一步重申与强调了“信息传播服务”作为媒介最为基础之“功能”的结论。
  • 哈佛市场营销学

    哈佛市场营销学

    哈佛大学是美国最古老的高等学府,也是美国和世界最负盛誉的名牌大学之一。三百年来,哈佛大学人才辈出,有从政的美国总统,也有获得诺贝尔奖金的学者,但更多的则是大财团中的决策者。《哈佛市场营销学》主要介绍了深受人们欢迎的哈佛营销学课程的内容,以及哈佛学子在市场营销方面所取得的巨大成就,系统地分析了哈佛弟子们在企业管理策略、商场营销秘诀、为人处世艺术等方面的成功经验,它不但是初涉商界者的经典,也是经理们营销的至理名言。
  • 管人用人要有手腕

    管人用人要有手腕

    如何管人用人历来是社会关注的焦点,因为在社会这个大的组织系统当中,除了最基层的群众,其他所有处于管理层次的人,都有自己的属下,都有一个如何处理与属下关系的问题。这个关系处理得好与坏,对于每一个管理者影响极大。因此,对于大多数人来说,管人,用人需要有本领、有能耐,即要有手腕。
  • 小故事妙管理:改变世界著名企业的管理思想

    小故事妙管理:改变世界著名企业的管理思想

    本书精选了世界500强企业的经营管理案例,并从管理智慧与管理方法、人力资源管理、产品与营销管理加以归类整理,以案例或故事的形式阐述了一些基本的管理理念。
热门推荐
  • 日趋活跃的商业贸易(上)

    日趋活跃的商业贸易(上)

    中国是一个拥有五千年灿烂文明史、又充满着生机与活力的泱泱大国。中华民族早就屹立于世界的东方,前仆后继,绵延百代。著名科学史家贝尔纳曾说:“中国在许多世纪以来,一直是人类文明和科学的巨大中心之一。”在中华民族的历史长河中,曾创造了无数的文明奇迹。
  • 我变成了一只黑猫

    我变成了一只黑猫

    从一只被人抛起的幼小黑猫,到在主人怀里撒娇打滚的猫主子。他本以为这一世已经走到了头,却没想到,一次偶然的邂逅,潘多拉的魔盒就此打开。血脉的力量在觉醒,他的猫生才刚刚起步。
  • 神尊你马甲又掉了

    神尊你马甲又掉了

    上古时她名为蕴灵,人人唤她一声蕴灵冕下。直到她被她所庇护的愚民背叛而死,无人知她名慕珉川。重生为人,冕下表示低调作人~于是乎, “有人说冕下是草包废物,说冕下不学无术,只会败家,没有才艺。”直到……某人手下看着文件瑟瑟发抖:“我好像一不小心扒了大神马甲。”神尊冕下淡定一笑;“才一个,不慌不慌。”!!!敢情这原来是个超级大佬
  • 都市驱邪人

    都市驱邪人

    既是都市作品,也是灵异小说~~身世离奇的孤儿,只因体内蕴藏逆天之力,人生就此改变都市降妖山间伏魔古墓除鬼还有那香艳的女妖女鬼女警女明星们,更是一个都不能少跟随我的脚步,一起冒险~(本书非小白文,前期挖坑较多,请各位客官耐心观看)
  • 心理学与心理自助

    心理学与心理自助

    本书以大量实例诠释了现代人所面临的各种各样的心理危机,并从专业心理医生的角度向读者阐述应对心理危机的方法,帮助被心理问题困扰的人走出困境,重建健康美好的心灵家园。
  • 五行狂战士

    五行狂战士

    ========创世新作《符道狂人》已签约,请书友们多多支持。========海灵,逃亡中逆境成长,偶遇祖先契约灵兽黑神,开始走上复仇之路,找寻生父,挑战母亲遗言.....海霞遗言:要么做凡人,要么做天人,想要见我,那么到天人。
  • 大邦神

    大邦神

    “历尽万年重生,只为亲手把你葬送!”“爱我不爱我,我都等着你!”一场蕴含诡异的乡村屠戮!一段攸关生死的远古神话!一个独行少年的传奇人生!一个人,一套功法,一段情缘!大邦神,正在连载书友群:73028497,欢迎加入讨论。
  • 给你颜色看

    给你颜色看

    也许是被爱冲昏了头了,她才会被他骗得团团转——还满心以为两人从此花好月圆,结果、事实、原来,她只是他花名册中的一名!两年了,她发奋图强,充实自己,为的就是——明正言顺地甩他!不给他点颜色看看,她这辈子就白忙活了!
  • 花落凋零红寥落

    花落凋零红寥落

    紫烟看着地面暗黄的虚影,拉长了又伸缩,如皮影戏般滑稽。她笑了,她的笑是那样的孤独,那样的不可比喻。
  • 胡适说:读书与做人

    胡适说:读书与做人

    大半个世纪,胡适一直饱受争议,但不妨碍他大师的地位。他是中国现代思想史承前启后的第一人,是倡导文学改良的第一人,是中国近代第一个真正的自由主义者。本书精心编选了胡适在当时即引起很大反响的散文随笔精要,也最易于大家把握的篇章,阅读本书。不但能让您能窥见胡适先生思想宝库中闪烁的数不清的珍宝,也彰显其治学、为人、处世的大师风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