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退休计划。退休计划主要包括估计退休后的消费和其他需求及如何在不工作的情况下满足这些需求。我们大多数人都习惯于靠政府的社会养老保险,但要知道要想退休后生活得舒适、独立,光靠社会养老保险是不够的,必须在有工作能力时积累一笔退休基金作为补充,因为社会养老保险只能满足人们的基本生活需要。
(7)遗产计划。如果你能长生不老,你就可以不考虑这个问题。遗憾的是,长生不老只是人们历代追求的可望而不可即的神话。遗产计划的主要目的是使人们在将财产留给继承人时缴税最低。这个问题在国外比较突出,许多国家规定了很高的遗产税率。我国虽然目前还没有这方面的法律,但随着人们一天天富裕起来,有关遗产征税的法律迟早会出台。遗产计划的主要内容是一份适当的遗嘱和一整套避税措施,比如提前将一部分财产作为礼物赠予继承人。
(8)所得税计划。个人所得税是政府对个人成功的分享,所得税与人们生活的关联将越来越紧密。过去,个人收入所得税是与歌星、大款联系在一起的,与普通老百姓似乎没有什么关系。而现在,很多人的工资单上都多了一项“个人所得税”。人们常听说的是大腕们偷漏税,你有没有想过可以通过调整自己的行为达到合法避税的效果。
2.构筑理财大厦。家庭理财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要分清主次。在人的一生中会碰到许多风险和机会,你需要从长远考虑。假设你是一个已经建立了家庭的年轻人,积蓄还不很多。这时,你的一个做经纪人的朋友告诉你有一个投机性很强的投资机会,你该怎么办?这确实是一个强大的诱惑,如果成功,可以使你的钱翻几番,让你做到以前想都不敢想的事。但是,一旦失败,将使你放弃许多作为基本生活必需的更为重要的计划,如购房、生儿育女等。理财专家会建议在实现你认为最重要的各项计划之前忘记那些高风险的投资。
个人理财就象构筑一座大厦,打地基最关键。大厦不可能是空中楼阁,你要先从最底层砌起,首先满足底层的砖石需要,再逐级向上。比如,你决定购买国债作为投资,虽然收益率不太高,但安全稳定,以便将来作为子女上公立大学的学费。如果相反,你将其投到投机性股票上,将来也许有可能送子女去国外求学,但也有可能你须对子女说你已没有能力继续供他们深造了,哪怕是学费低廉的公立学校。
因此,你在理财时,必须先采取储蓄、国债、保险等安全的方式,以使家庭的基本需要可以满足。在此基础上,为获得更高的消费而去投资高风险、高收益的项目。如图1.1所示。3.理财决策。决策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有的时候真的感觉难以取舍。你首先要尽可能找到全部可供选择的方案,然后要确定对每个方案决定取舍的依据,最后选择一个最佳方案。回想一下你考大学前填报志愿时的经历吧,面对全国几千所大学、几百个专业,真是令人眼花缭乱,到底哪一个能给你带来最好的前程呢?同样,在家庭理财中也要遇到许多需要你当机立断的时候。这时,判断的依据主要是边际分析、机会成本和货币的时间价值。
(1)边际分析。边际分析是指分析问题时考虑最后一个单位数量的某物品给你带来的收益或成本,而不是考虑所有物品的平均收益或成本。比如,你大学毕业刚刚参加工作,需要为你这第一份工作购买一些职业套装。为了便于换洗至少要买两套,那么买三套好不好呢?这时你就要考虑购买第三套衣服能给你带来的收益和所需的花费,如果你觉得值得就买三套,否则就只买两套。很明显,第三套衣服给你带来的收益与前两套相比要小一些,因为有两套衣服已经足以使人认为你衣着整洁得体。
在进行两种方案的对比决策时,通常要用边际分析的方法。比如,你要在两家保险公司的重大疾病保险单中选择一份,两者的基本保险条款相同,其中一家的保险范围中多了一项严重烧伤,相应其保险费也高一些。在决策时,你不必考虑总保险费的多少,而只需比较高出的保险费与多出的保险范围是否值得,从而决定购买哪一份保险单。
(2)机会成本。从投资角度上看,机会成本是指当你将资金投入一种投资活动所放弃的其他投资活动能给你带来的最大收益。可供选择的方案多种多样,当采用其中一种时,实际上同时也就放弃了其他方案。如假设你在暑假里决定打工挣钱,那么你就不能去海边看日出,则你打工的机会成本就是看海的乐趣。
你选择作教师而不从商或从政的机会成本是多少?你进大学深造的机会成本是多少?你选择租房而不买房的机会成本是多少?等等。这些问题有的比较容易用数字来衡量,有的是由个人价值观决定的,只能由个人决定。
比如是否上大学的问题,一般的分析是考虑上大学的费用和大学教育可以给你带来的知识与能力,而机会成本分析考虑的是:我上大学会得到知识能力;如果不上大学,我用这一段时间工作,可以得到经验,而且也许能碰上好的机遇。这里的经验和机遇就是上大学的机会成本,如果你认为机会成本小于上大学的收益,就应选择深造;也有人更看中经验的积累和机遇,他就会选择工作。
(3)货币的时间价值。理财决策更多地会涉及在未来某个期间内的货币的流入和流出,这就需要考虑货币的时间价值。货币的时间价值是指货币经历一定时间的投资和再投资所增加的价值。你当然知道,今天的一万元钱与三年后的一万元钱是不等价的。如果有两个投资机会,同时投入10万元,一个机会在两年后可以收回13万元,另一个机会可以使你在三年后收回13.2万元,你认为哪一个更好呢?从金额上看,当然是第二个方案收益大,但是如果考虑时间价值因素,就不那么容易判断了,通常的做法是把两个投资机会的收益都换算成现值,然后进行比较。
这一内容,我们在第十一章还会具体论述。
如果你实在觉得理财决策太过复杂,你无法掌握,可以去请教理财策划师(FinancePlanner)。这一职业在国外已经越来越受欢迎,就象会计师、律师一样。理财策划师的主要作用就是帮助人们制定合理的理财计划。他们对税收、保险、投资、财务等有着广泛深入的理解。虽然他们并不一定是其中任何一方面的专家,但有他们通常有广博的知识,能迅速敏锐地发现问题并提出建议。
选择一个好的理财策划师并不容易,你需要对他的知识、能力、经验、品质作全面了解,因为这是涉及家庭经济的大事,马虎不得。与其请一个二流又不负责任的理财策划师,还不如自己来。
在社会分工高度分化的时代,用专业人才做事是合乎逻辑的。以投资为例,美国的统计显示,雇用投资顾问的投资者成绩比”靠自己”的投资者优越。道理很简单,通过投资顾问,投资者明白自己真正的投资目的,对风险也有较全面了解。因此挑选合适的投资顾问十分重要。美国投资管理及研究学会(AIMR)劝投资者以“5P原则”来筛选合适的投资顾问,这5P是Preparation(预备工夫)、Professionalism(专业水平)、Philosophy(投资哲学)、Performance(过去表现)及ProfessionalDesignations(专业资历)。当然,你为合乎这种条件的顾问所付的顾问费用也会比较高。始终要记住的一点是:一个发达的社会也是一个专业的社会,利用专业人才是合乎时代的表现,也对一项事业的发展更有利。
在你会见一些候选理财顾问时,可以提出下面一些问题,根据他们的回答可以帮助你评价选择出最理想的一位。他应该有能力,具备专业资格,你跟他相处融洽,他的理财风格适合你的财务计划。
(1)是否经验丰富?
了解理财师有多长时间的工作经验,请他概括介绍他的工作经历。你选择的理财师至少应有三年以上的个人理财咨询经历。
(2)具备什么样的资格条件?
许多理财方面的专业人士都自称“理财策划师”。你应该知道候选人是否具备正式的资格证书。可以到注册理财师协会等机构了解他的背景。证书资格只能证明历史,理财计划领域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内容、手段不断推陈出新,理财师还应跟得上形势的变化。
(3)可以提供哪些方面的服务?
理财师也不都是全能的,取决于他所获得的资格证书、任职许可证书以及其业务专长。除非有政府部门的注册许可,理财师不能出售保险以及共同基金、股票等证券。有些理财师只提供某些方面的理财计划咨询,如遗产计划或避税计划等。选择时要根据家庭的具体需要来定。
(4)制定理财计划的方法是什么?
询问理财师喜欢什么样的客户以及喜欢与什么样的金融机构有业务联系。有些理财师喜欢把你的所有财务目标综合在一起制定一个计划,有的理财师只是根据你的需要提供某一特定方面的建议,你应确定候选理财师是否能为你提出有价值的建议。
(5)是否是唯一为我提供咨询服务的人?
有些理财师自己拥有许多助手协助他工作,包括法律、保险和税务方面的专业人士。在咨询过程中这些人都有可能与你打交道。请理财师开列这些人的名单,了解他们的有关背景。
(6)需要为其服务支付多少费用?
理财师应该用书面方式清楚地讲明他的服务如何收费。一般的收费方式有:
①客户将费用或佣金交给提供理财服务的公司,公司向理财师支付工资。
②理财师直接向你收费,费用按提供服务的小时计算或按你所拥有的财产或收入的数量计算。
③同时收取费用和佣金,费用是作为为你提供理财计划建议所付出的劳动的补偿,佣金由销售了投资品的机构提供。有些理财师收到佣金后会少收取一部分费用。
④根据理财师的建议,你可能会投资某种投资工具,则佣金就由提供这种投资品的第三方机构来支付,佣金数量通常按照你投资额的一定百分比计算。
(7)除了我之外,你的建议是否还会给其他机构带来益处?
理财师与其他机构的商务联系和合作关系可能会影响他为你提供咨询服务时的专业判断,使他不能完全从你的利益出发考虑问题。例如,销售保险、证券和共同基金的理财顾问与提供这些投资产品的公司有着商务上的联系和利益关系,你应该了解这些有关情况,了解理财师为完成理财计划而把你推荐给保险经纪人、会计师或律师时能得到多少益处。
(8)在执业过程中是否因违法或不道德行为而受到纪律处分?一些政府主管部门或行业协会都保存有理财策划师的执业记录,可以查询。
(9)能否签定书面协议?
请理财策划师将可以提供的服务的细节用书面的形式提供给你,并保存好这些文件,以备将来参考。
理财环境
即使是最周密的理财计划也有可能失败,因为理财计划成功与否极大程度上取决于金融环境因素。我们都是经济人,不是生活在真空中,总要受经济环境的制约。个人无法改变环境,只能学会去适应环境。我们不能改变通货膨胀率、利率和经济增长率,而这些因素却对我们的生活有着深入的影响。我们唯一可做的就是制定计划来尽量减少其不利影响。
1.通货膨胀率。过去人们认为通货膨胀是资本主义社会特有的现象,但我国由计划经济向商品经济转轨后,通货膨胀一度也成为中国百姓的热点话题,对人们的生活产生深远影响。
通货膨胀的准确定义是:商品和劳务的货币价格总水平的持续上涨现象。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30余年的时间里,物价水平一直处于比较稳定的状态,但社会需求大于供给有逐步增强的趋势。“一五”期间,矛盾较小。50年代末的大跃进期间,由于人为地扩大社会需求,一度造成商品极度短缺、黑市和国家牌价之间价差悬殊。60年代和70年代出现了典型的隐蔽性通货膨胀过程:供给极度匮乏,供需矛盾靠票证控制。
经济体制改革以后,尽管中国的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也遇到令人困扰的通货膨胀问题。特别是1988年,通货膨胀率接近20%,全国大中城市出现几次大的抢购风潮。人们很难承受自己辛辛苦苦象蚂蚁搬家一样积攒下来的钱每年缩水五分之一,人民币在人们心目中的威信降低了。人们纷纷将存款从银行取出,或是到黑市兑换美元,或是到商店去抢购实物。有一个时期,商店里的家用电器被抢购一空,甚至包括样品和残次品。
近几年,我国经济成功地进行了软着陆,治理整顿取得了成效,通货膨胀得到了有效控制,有的地区甚至出现了物价总水平的负增长。许多商品价格特别是家电大幅度下降,人们的消费心理渐趋成熟。银行居民个人储蓄存款总额连创新高。
可见,通货膨胀率的高低对人们生活的影响是巨大的。首先,通货膨胀率可以影响人们的收入在近期消费和远期消费之间的分配,或者说在当前消费和储蓄之间的分配。通货膨胀率高,人们会增加消费,减少储蓄。因为人们有这样的预期,如果我有可以购买一台彩电的2000元钱,今年不买,明年就可能只够买个黑白的。其次,通货膨胀率的高低,会影响人们对于投资工具的选择。通货膨胀率低,人们会偏向选择安全性高的投资方式,如储蓄、国库券等;反之,人们会偏向选择有较强保值增值性能的投资工具,如股票、房地产、珠宝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