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回到大匡山以后,就开始发愤读书,儒道释兵家无不猎及,他读书的地方与大明寺相邻,有时他干脆搬到大明寺读书,在小匡山也有他读书的地方…
春去秋来,李白孜孜不倦吸取书本上的知识,不畏艰辛,古语云: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正当李白读的津津有味的时候,父亲李客寻的隐士赵蕤,要李白拜他为师。赵蕤和其他隐士不同,好帝王术,善纵横学,著有《长短经》,闻名于当世。
李白天姿聪慧,很受赵蕤喜欢。一天,李白跟老师学习,只见赵蕤一身青衣,微微眯着眼睛,眼晴里冒着精光,精神抖擞,慈眉善目,一副人畜无害的模样…
赵蕤说:“我有三大绝艺,帝王术、纵横术、《长短经》你学那样呀?”
李白心想,帝王术是皇帝和枭雄学的,我要不想做皇帝,更不想当枭雄,所以帝王术不学。
于是李白道:“我选择纵横术和《长短经》。”
赵蕤玩味的笑了,心里想道,真是良才美玉,心地善良,我一定要好好教他,你不想学帝王术,我偏教你帝王术,只有像你这种仁者学了帝王术,天下才太平啊…
于是赵蕤和李白,一个耐心,不辞劳苦的教,一个认真,不畏辛苦的学…李白越学越不对,这老头好像特别愿意教他《长短经》,这十卷,64篇的经文,他把它教的比《史记》都还长,真的是一字千义,举一反三,正反对比的教,而教的全是治国的道理,这明明是帝王术呀…
有一天,李白终于忍不住,跑去问老师:“老师,我明明跟你说,我不学帝王术,你为什么还要教我帝王术呀…”
赵蕤感到一惊,问李白道“你偷学了我的帝王术?你不是不学吗?”
李白急忙分辩说“我没有偷学帝玉术,我是说《长短经》,就是帝王术。”
赵蕤这才吁了一口气,暗暗的松了一口气道:“《长短经》不是帝王术,是一本治理国家的经,我建议凡当官的都要读。你想想吧!”
李白细细思考,回想老师所教的,觉的这本书当官的是都要读…
《长短经》也称《反经》,共十卷64篇,
容上起尧舜,下迄隋唐,围绕权谋政治和知人善任这两个重心,探讨经邦济世的长短纵横之术,品评前哲先贤的智勇奇谋,引经据典,雄辩滔滔,可谓集历代政治权谋与驭人术大成之作。《反经》是唐宋以后为官为政的必读书,后来还得到乾隆皇帝的题诗赞赏,与《资治通鉴》相得益彰,值得令人研读领悟。
所以《长短经》是治理国家的书没错,错的赵蕤,赵蕤教的李白《长短经》确实是帝王术,你说这老头明明只有《长短经》,里面包括帝国术和纵横术,偏偏搞什么玄虚称有三大绝艺,主要是根据李白父亲李客介绍李白的情况,弄一个圈套,让李白去钻,让李白死心塌地跟赵蕤学**王术罢了,在这里不得不佩服赵蕤的演技,以李白的聪明都没察觉,不去拿影帝真是太可惜,这自然是外话不题。
李白想明白之后,一边发愤图强的读书,一边跟赵蕤学习《长短经》,同时反复学习《史记》拿来对比,学日可谓一日千里。
……
日子一天天过去,四年过去了,这时已到了开元十二年,公元724年,李白也已经24岁了,李白也整整有五年没见到心心念念的玉儿许黛玉了…
这一天,赵蕤把李白叫去,柔声的对李白说:“我已经把所学的都教给你了,我看你书也读的差不多了,你应该多出去走走,学以致用,融会贯通,我派人通知你父亲。”
没过几天,父亲李客来到老师赵蕤处,宾客寒暄后,李客问赵蕤道:“听说老师,要李白出去行走,不知我儿学的怎么样。”
赵蕤拉着李客的手说:“大器己成,你就等着享福吧,到时候可不要忘记老师我。”
李客非常高兴,大声笑道:“那里,那里,还是老师教的好,肯定是不记忘记恩师的。”
赵蕤也大是高兴道:“是他领悟的快,他是我见过最善良,最聪明的孩子。”
李客把李白找来,在正厅李白跪下,向赵蕤磕了三个响头,赵蕤扶赶李白,小眼睛里放着光,对着正厅大门,面北朝南的对李白大声说:“雄鹰,展翅高飞吧!”
李白依依不舍和恩师赵蕤告别后,回到家里,妈妈准备了一大桌子菜招待李白,兄弟姐妹们都向李白祝贺,恭喜李白学业有成,李白和兄弟姐妹们谈笑风生,一家人其乐融融…
李白回到大匡山收拾行礼,准备出去郊游,李白前前后后,在大匤山读书十年,是有多么不舍,读书处每一样东西都不舍的丢弃,然而确实带不了那么多东西,李白只挑了笔墨纸砚,文房四宝和几身洗换的衣服包裹着,其余一律不带。清晨,李白把读书处门关好,牵着白马,离开了大匡山,李白一边走,一边不时的回望大匡山,远望匡山,但见青山如画,青翠的颜色深浅不一,树木郁郁葱葱,参差不齐。
藤影随风飘动,垂到栏杆上。山间的小路上,行人大都牵着家犬在路上行走,归来的农民们都背负着柴薪。
猿在树上喧叫,李白再次停足,倚树而立,看见大明寺的僧人在失鹤池洗吃饭的钵盂…
这平时所见的画面,今天李白觉的特别的美好,特别的不舍,但李白也是没有办法,正如恩师赵蕤所说,是雄鹰终究要展翅高飞,李白决定把自己一身所学卖与帝王家,卖给天下的百姓,把自己的文学武艺全都投入到政治清明的时代,以开创一番事业来…
李白作诗道:别匡山
(李白)
晓峰如画参差碧,
藤影风摇拂槛垂。
野径来多将犬伴,
人间归晚带樵随。
看云客倚啼猿树,
洗钵僧临失鹤池。
莫怪无心恋清境,
已将书剑许明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