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天,李白、董小宛、武珊、“三不医”神医及书童李红来到涡阳天静宫,天静宫始建于165年,初称老子庙。因汉桓帝梦老子降于殿廷,乃颁旨在老子故里,建庙祭祀,占地极广,场面宏大。
天静宫香火极旺,人流如织,有游玩的,有来烧香的,男女老少挤挤一堂,凡夫俗子,呼朋唤友,有一小道士认岀了李白,遂立马报告天静宫观主罗公远,罗公远不欲接待道:“此人于玉真公主,纠缠不清,圣上甚是失望,因碍于玉真公主,才使他活到今天。”
在旁边南阳倚帝山隐士吴筠起身道:“据说此人天分极高,文绝绝伦,乃道宗太白金星下凡历劫,我道中人管帝王家事干什么?再说玉真公主虽埋怨李白,但应该爱极了李白,不然早就下手杀了李白,焉能活到现在?”
罗公远认为吴筠说的对,起身吩咐道:“召集了500道众,随我去迎接李太白。”
吴筠惊讶道:“罗公为何如此前倔后恭呢?”
罗公远笑道:“我一向子不喜欢管朝廷之事,但圣上非得要我镇守这祖庭清静宫,我也正好远离俗事,既然太华真人和司马祯如此看好李白,我岂敢落后。”
吴筠抽了口凉气道:“那也不要这么隆重,500道众是迎接吧。”
罗公远微道:“前段时间,在庐山时佛教东林寺、和西林寺率500僧众迎接太白,在金陵时,栖霞寺方丈慧源大师也率500僧众迎接,我等道教怎能落后佛教呢?”
吴筠睁大眼睛说:“500僧众迎接,这佛教为何要如此大张旗鼓呢?”
罗公远笑道:“还不是李白助东来佛祖在武林大会上化佛的事情,佛教认为李白是给了东来佛祖化佛莫大的机缘。”
罗筠疑惑道:“这东来佛祖是何人物?”
罗公远道:“这东来佛祖是名僧鉴真大师的师兄,其名声虽不如师弟,但佛法和法力境界远超其师弟,我猜测他应该是太宗时期的唐三藏?”
吴筠大惊道:“我道教危矣?”
罗公远道:“无妨,无妨,我道教有太华真人,一时佛教还翻不起波浪,这些以后说吧,道众应该聚集了,我们去见见这闻名江湖的李太白吧。”
李白等人正在参观老君殿,只见有一个仙气飘飘的道长率有500左右的道众浩浩荡荡向他走来,吓的李红面色发白,埋怨武珊道:“我刚才叫你不要在这里乱摸,你偏偏要把这里的神像挨个儿摸个遍,现在人家找麻烦来了吧。”
武珊娇声道:“找我干嘛,我摸一下也犯法了?”
李红瞪了武珊一眼道:“你一个女孩儿,也不上香,也不洗手去摸神像,你这不是在侮辱天静宫吗?”
武珊见李红说的有道理,赶快躲在李白后面,不敢见人,这时罗公远率众己到李白眼前,揖礼笑道:“不知太白公子驾道,有先远迎,还望公子恕罪。”
罗公远一番话把大家听的发愣,这李白什么时候名气这么大了,武珊轻轻吁了一口气,向李红身上手打脚踢,骂道:“让你吓我,让你吓我。”
李白回头向武珊和李红瞪了一眼,两人立马停了下来,李白拱手作礼笑道:“天静宫是道之祖庭,道长乃是在人间的仙长,小生正想去拜见仙长,怎敢劳仙长如此劳师动众迎接。”
吴筠哈哈大笑道:“佛门既动用500僧众迎接公子,我道教500道众迎接公子又何妨。”
李白满脸惭愧道:“不敢当,不敢当。”
罗公远笑道:“还是老道领着公子参观天静宫吧。”
罗公远指着前面殿说:“这是灵官殿。”
500道众整整齐齐排列在灵官殿两边,罗公远领着李白,吴筠和董小宛等人从人形通道走过,道众执手为礼,对李白等人甚是尊敬,罗公远端严说:“灵官就是高级护法的尊称,我道教最出名的灵官这是这两位,王灵官和马天君。”
众人定睛望去,左殿中供奉着方脸膛,身披黄袍金甲,火眼金睛,左持风火轮,右举钢鞭,形象极其威武勇猛,这就是道教的护法神将王灵官。
罗公远又来到右殿,右殿中央供奉一位赤面髯须,身披金甲红袍,三目怒视,恶狠狠的使人惧怕,这就是大名鼎鼎的马王爷。
随后罗公远带李白来到了老君殿,老君殿是天静宫的主殿,九脊重檐,东西长约47米,南北深约28米,殿高约24米,立于2米高的崇台上,堪称道观第一殿。殿内屹立老子、尹喜、东华帝君三尊青铜像,其中老子像高达5.5米,重过万斤,是当时唐朝最高大的老子铜象。
罗远公娓娓道来:“这是当今圣上亲自监制的青铜象,尊老子称为圣祖。”
李白凝视着老子铜象,香烟袅袅中,似乎老子正对着李白微笑…
从老君殿出来,罗公远请李白等人吃饭,虽然饭菜十分清淡,但也十分讲究,体现了道家的清静无为思想。
饭后,罗公远与吴筠和五百道众帮着李白参观了天静宫的三清殿、天师殿、财神殿、元辰殿、老祖殿、慈航殿、钟鼓楼、“道之源”、“德之初”等乾坤道舍。其东有东岳庙、圣母殿、流星园及九龙井。西有讲经堂及藏经阁。真的是青牛回转,紫气东来,老子故里天静宫屹立于古相大地,展现道家风采。
第二天清早,罗公远和李白、吴筠、董小宛、武珊等人吃完早点后,罗公远复领着500道众来到了清静宫附近最高的山峰上,一座高高的石碑直插云霄,罗公远虔诚道:“当年孔圣人三问老子,得老子教诲后,终成一代圣人,后人见此美谈,便立一碑纪念。”于是罗公远详细的讲起来孔子和老子的故事来。
老聃居住在周朝日子渐渐久了,学问也日日渐渐愈深,声名也渐渐越来越响。春秋时期称学识渊博的人曰之为“子”,以示尊敬,因此,人们皆称老聃为“老子”。
公元前523年的一天,孔子对弟子南宫敬叔说:“周室藏书馆老聃,博古通今,知礼乐之源,明道德之要。我今天欲要向他求教,你愿意和我同去吗?”南宫敬叔欣然同意,随即他们向鲁国的国君请示。鲁王批准了他们这次行程。派遣一辆二马拉的马车和一名童子一名马夫,由南宫敬叔陪孔子前往。老子见孔丘千里迢迢而来,非常高兴,教授很多知识之后,又引孔丘访问当时的大夫苌弘。苌弘善长礼乐,授孔丘乐律、乐理;老子又带领孔丘观祭神之典,考察宣教之地,观察庙会的礼仪,使孔丘大开眼界,感叹不已,从中获益不浅。逗留数日后,孔丘向老子辞行,老聃把他送至藏书馆舍的外面,赠言道:“我听人说,富贵者送人钱财,仁义者送人言词。我今天不富裕也不尊贵,没有财礼送给你;就以数言相送。当今世界上,聪明而又机敏的人,几乎都遇到灾难而至几乎死亡,其原因是喜欢嘲笑别人的短处;而善辩著称的人,忚之所以招惹祸事屡屡到自己身上,是他喜欢说别人错误之事。作人家的子女,不要以为自己的辈份比父母高;作人家的臣子,不要以为自己比君王强,望你切记,切记”孔丘顿首道:“弟子一定谨记在心!”
他们来到黄河之滨,见河水滔滔,浊浪翻滚,其势如万马奔腾,其声如虎吼雷鸣。孔丘伫立岸边,不觉叹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黄河之水奔腾不息,人的青春流逝不止,河水不知何处去,人生不知何处归?”老子听孔丘这句话后,老子道:“人生天地之间,乃与天地一体的。天地,自然之中的事物;人生,也是自然之中的事物;人有幼年、少年、壮年、老年的变化,就好像天地有春、夏、秋、冬四季的交替,有什么可悲叹的?生于自然,死于自然,任其自然,就本性不乱;不任自然,奔忙于仁义之间,则受本性受到羁绊。取功名之意藏在心里,则焦虑的情感就会滋生;追求利欲之意藏在心中,则烦恼的情绪日日增加。”孔丘解释道:“我忧的是天下之事,各国仁义不施,战乱不止,国家乱了而不治,所以悲叹人生短暂,没能有功劳在世间、也没有做利国利民之事而感叹罢了。”
老子道:“天地没有推他而自行运转,日月没有人添柴加薪而自己会放光明,星辰没有人排列而自己运转有序,飞禽走兽无人管而自己生存,就就是自然而为之,何苦去劳费他人之手呢?人的所有生老病死,荣辱悲欢都有自然的道理、自然之道也。顺其自然而不去理他,遵守自然规律而去行事,国家自然而治,人则自正,何必津津于礼乐而提倡仁义呢?则离人之本性很远了!好像人击鼓去寻求逃跑的人,打的越响,那人逃跑的越远矣!”
稍停片刻,老子手指浩浩黄河,对孔丘说:“你为何不去学水的大德呢?”孔丘说:“水有何德?”老子说:“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在众人之间的恶,这就是谦下的功德;之所以江海能成为百谷的王者,是善于往低处跑,所能为百谷的王者。天下最柔弱莫过于水,而它的攻击力之坚强没有人能比的过,这就是柔和的功德;所以柔能战胜刚强,弱小能战胜强大。因为它什么都没有,所以无孔不入,现在你明白清静无为的道理吧。”孔丘闻言,恍然大悟道:“听到先生言词,使我茅塞顿开:众人处在上头,水单独处在下面;众人处安逸的地方,唯水单独处在险恶之处;众人处在高洁的地方,水单独处在污秽的地方。它处的地方都是不好的地,谁又去跟他争呢?此所以称为上善。”老子点头说:“孺子可教!但你要切记:与世无争,则天下没人和你去争,这是效仿水行事的功德。水近乎于道:道无所不在,水无所不利,避高趋下,水从来不会逆流,善处于地势的形成湖泊,看起来风平浪静,其实深不可测。善为深渊的,损而不竭,施不求报,善为仁义的;圜必旋,方必折,塞必止,决必流,善于守信的;洗涤群秽,平准高下,这是善于治物也的,以载则浮,以鉴则清,以攻则坚强莫能敌,善用人能的;不舍昼夜,盈科后进,善于等待的。故圣者随时而行,贤者应事而变;智者无为而治,达者顺天而生。你这次去后,应该戒掉表面的骄气,不能傲气展现脸上。否则,人没有到而先闻到声音,身体未到而劲风扑人,张张扬扬,好像虎行走在大街,谁敢用你?”孔丘道:”先生之言,出自肺腑而入弟子的心脾,弟子受益匪浅,终生难忘。弟子将遵守不怠,以谢先生教诲之恩。”说完,告别老子,与南宫敬叔上车,依依不舍地向鲁国驶去。
回到鲁国,众弟子问道:“先生拜访老子,见到没有?”孔子道:“见到了!”弟子问。“老子怎么样?”孔子道:“鸟,我知它能飞;鱼,我知它能游;兽,我知它能走。走的动物我可以用网扑获,在水游的可以用钩钓,天上飞的可以用箭射下来,至于龙,我就不知怎么办?龙乘风云而上九天!我所见到的老子,就好像是龙乎?学识渊深而莫测,志趣高邈而难知;如蛇之随时屈伸,如龙之应时变化。老聃,真是我的老师!’”
罗远公讲完,问道:“你们学到了吗?”
众人茫茫然摇头,唯独李白眼睛明亮,却皱着眉头,不为其然,罗远公道:“只学龙形,不学龙意有什么用!你还是亲自去问道祖吧!”只见罗公远大手一挥,李白身体直接向参天巨碑飞去,渐渐隐入石碑之中消失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