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双方令旗协商,城外收尸驴车队把阵亡兵卒遗体掩埋,但是双方回收各自可利用的武装资源。
城内守军直接开出城外,保护城内驴车队回收箭矢。但是城下大部分箭矢都有不同程度损坏,只能回收箭矢上有用的材料。部分箭矢因为射穿皮甲进入肉体,想要把箭头拔下来很不容易,只好回收带有箭羽的箭杆。敌军薄薄的皮甲在箭矢面前防护性很差,但是守城的箭矢消耗速度非常快。
制作箭矢非常不容易,因此三国演义里诸葛亮要草船借箭,真实历史中是孙权草船借箭。主要原因是箭头冶炼比较复杂,箭杆取材比较严格,箭羽不是什么鸟羽都能糊弄的。因此刘木仍必须要考虑回收箭矢,或者模仿草船借箭也可以。
城外驴车队正在回收箭矢,城内正在赶制一批草人,并且套上劣质麻布衣。根据城外搜到的幸存伤兵交代:屯卒攻城前要喝一种混浊液,随后专心念特殊咒语。长生天会保佑屯卒刀枪不入,如果不幸阵亡就是心不诚。另外首个登城的兵卒赏百金,可以担任伪军部队军司马。刘木仍听后哭笑不得,匈奴还会用这种办法蛊惑人心。宇国社会制度在当时算很先进,毕竟当时很多国家还是奴隶制。
半夜,城内守军在城墙上用绳索摇摇晃晃的放下草人。这种草人手部固定有火把外套麻木衣,远远看见就以为是士兵出城劫营。匈奴调来弓箭手发射箭矢,直接把火把映照的草人给射成筛子。城内守军定期倒水浇灭火把,让敌军以为草人被乱箭射死。等火把熄灭把草人拽上去,回收箭矢后点燃火把再次放下草人。就这样糊弄匈奴人三个时辰,匈奴人不停发射箭矢三个时辰,这让城内守军收获箭矢一万两千多支。
这个套路来源于唐代,出自安史之乱的爱国将领张巡。刘木仍庆幸自己知道这个故事,没想到在这个世界还用得上。
第二天,东西南三面屯卒再次集结,随后鼓声大作令旗翻飞,三面敌军念完咒语同时攻城。城内守军不停的发射箭矢,毕竟箭矢是借来的,有借有还再借不难。面对暴风雨般的箭矢覆盖,屯卒伤亡惨重逐渐不相信咒语有效。毕竟没看到有人刀枪不入,于是屯卒贪生怕死的本质开始暴露,屯卒为何要为匈奴拼命呀?攻城强度远远不如昨天凶猛,但是守城军队一如既往的凶残,箭矢如同不要钱一样发射。
登城似乎同上天没有区别,上万屯卒两天组织十二波攻城,结果没有一个屯卒能够登城。上万屯卒经不起这种程度消耗,因此丘林举只能继续围城,等待援军并且赶制吕公车与云梯车。至于破城锥早就已经用过了,城内守军用巨石已经堵死三面城门,就算撞碎城门也无法进城。
此时守城军民士气高涨,刘木仍开始盘算出城反攻,毕竟窝在城里只能坐吃山空。整座小县城非常忙碌:搬运砖石修补城墙、拼凑零件修复箭矢、补全编制训练新兵、聆听军司马演讲等。敌军已经停止攻城,城内开始修建烈士陵园。面积不大的烈士陵园肃穆庄严,隆重的集体安葬仪式很有排面,必须让英烈们死的非常风光。这种集体安葬仪式开销并不大,但是隆重的葬礼给英烈们足够尊重,让更多城内军民敢拼死守城。
……
十月初秋高气爽,城内守军每晚都用草人骗敌军箭矢,造成敌军箭矢消耗非常严重,因此敌军发射箭矢数量开始减少。敌军慢慢发现这有问题,城内守军应该被大量射杀才对,何况明知会被射杀还要出城送死?城下并没留下守军遗骸和箭矢,敌军慢慢弄明白这并不是真正的守军,只是用手持火把的草人骗箭矢。老谋深算的丘林举都气急败坏,怪不得城内守军的箭矢如暴风雨般,原来这些箭矢都是自己送给对面的。
夜晚匈奴营寨加强戒备,不再朝城下的草人发射箭矢,直接断绝城内守军箭矢来源。但城内守军还是每晚放下草人,城外匈奴营寨已经习以为常,上次夜袭狠狠教训过城内守军,所以匈奴不相信城内守军还敢出城劫营,出城抢木头的条件日益成熟。
城内木料等资源已经出现短缺情况,按照这进度冬天绝对会被活活冻死!刘木仍只好把目光投向城外营寨。没枪没有炮敌人给我们造呗,何况十几万支箭矢都能借到,这种交情借点木头不过分呀。于是出城部队在粮食定额分配条件下,破例可以饱餐一顿,毕竟能不能回来就不知道了。
半夜三更,赤羽军如同草人般紧握火把,由绳索有序运送到城下并熄灭火把。黑暗中四百多赤羽军集结完毕,先锋赤羽军朝城外北营袭击,这是丘林举围师必阙的薄弱处。广宁县北城门并没有堵住,城内守军见北营火光四起,有条不紊的出城接应赤羽军,这次猝不及防的偷袭非常成功。
刘木仍满怀期待的清点入库物资,这次抢回的木材只能救急,不然城内真的没木头生火了。如果拆掉城内民房获取木料,也只是混吃等死坐吃山空,冬天到底该如何熬过去呀?田丰曾经提议挖地道出城呗,刘木仍这才想起来没有防范敌军穴攻!很快收集到的水缸被搬到城墙附近,灌满水用来监听城外是否在挖地道。庆幸的是匈奴人似乎没有挖地道攻城,有时间去挖地道还不如赶制攻城器械。
阴山漠南王庭,大单于阿提拉听闻燕北指挥营,被宇国骑兵孤军深入偷袭,谷蠡王兰靖凌被掳到宇国。但是阿提拉没有大发雷霆,相反还仔细询问军情细节。阿提拉得知是刘司马派出这支骑兵部队,并且刘司马孤军被困广宁县,阿提拉调动邻近军队支援,务必牢牢围死广宁城不能放跑刘司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