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国是取代玄汉推翻莽新王朝产生的帝国,正是昆阳之战的细微偏差改变整个世界,影响整个世界的穿越者王莽有着传奇一生。
公元二零零零年一月一日一时一分一秒,王狗卉出生在偏远山城母亲因为难产离世,留下父子两人相依为命。狗卉从小就想成为机械工程师,因此闲暇时就去图书馆看书,可是山城图书馆机械类书籍很少。狗卉只好省吃俭用买来张存储卡,存进去非常多机械类电子书。狗卉梦想能参与大国重器建造,就算自己能设计小零件都行。
老王患重病昏迷不醒,狗卉看着责任书犹豫良久,最终老王还是被推进手术室。醒来的老王希望回家静养,中断治疗恐怕是活不过三天的,所以狗卉死活不同意老王出院。老王病逝的时候,这个小康之家已经家徒四壁,并且欠下亲朋好友不少债。
十八岁的王狗卉只好辍学搬砖还债,三餐没有半点荤腥油水,闲暇之余依旧自学机械构造。王狗卉大部分时间吃稀饭泡菜,在月底偶尔吃盐水土豆,因此骨瘦如柴像狗尾草一样。只有何翠花会关心王狗卉,两人是青梅竹马长大的。
二十岁的狗卉在一家小机械厂担任设计师,已经获得两项专利技术,成功还清老王欠的债务。在何翠花念大学的省城,王狗卉正惴惴不安的捂着小礼盒,何翠花正娇羞的捏着衣角,这其实是狗卉最后一次见翠花。
王狗卉结结巴巴的念完酸诗,从塑料盒里取出枚钻戒,心想此时面前的翠花应该很惊喜吧。王狗卉抬起头发现周围全是白雾,一架银白色飞碟从天而降……
穿越后,王狗卉很快学会古汉语雅言,明白自己在这个世界叫王莽,幼年丧父寄养在叔父家中。王莽叔父们都是将军、乡侯、甚至是大司马。王莽亲眼目睹王家的奢靡颓废,但是并没有声色犬马相互攀比,依旧用心侍奉母亲和寡嫂。王莽不清楚西汉末期历史,此时依旧是老实本分的王狗卉。
王莽悉心抚育兄长遗子,对待诸位叔伯恭敬周到,并且结交了当时很多贤士。不仅生活简朴为人恭谦,还师从沛郡大儒陈参学《论语》,很快王莽贤名远播。汉代通过察举制推荐官员,王莽的德行学问自然符合出仕为官的标准,何况王家是权倾朝野的外戚世家。
阳朔三年,二十四岁的王莽与亲朋好友惜别,踏上马车前往长安出仕为官。路上并没有富丽堂皇的府邸,只有少量逃难流民易子相食,触目惊心的场面震撼王莽内心。王莽发誓要成为清廉好官,要改变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要让大汉变成大同社会!
王莽清廉俭朴礼贤下士,经常把俸禄分给平民门客,甚至卖掉马车接济穷人。王莽受到朝中名流赞颂,在民间也是深受爱戴,骄奢淫逸的豪门显贵可没有王莽的品行。王莽能设计出蒸汽机,但是汉代还没完全铁器化,根本造不出火枪铁炮。冶炼技术的发展要循序渐进,并且要顺应市场需求,王莽对此感到非常无奈。
西汉一直是仕族豪门控制今文经学,但是死板有限的今文经逐渐无法适应西汉王朝,古文经逐渐回到儒生视野中。传授这种儒经的儒师们对同一种书、同一经文所持见解有所不同,甚至很不相同,对应今文经学派,称此派为古文经学派。王莽与刘歆都认为古文经才能解决西汉末期诸多弊政,两人因为共同理想成为知己。
永始元年,三十岁的王莽被封新都侯,官至光禄大夫侍中。这十年间,王狗卉在潜移默化中学会权谋手段,只有位列三公遍布党羽,才能够变法改革建立大同社会。王莽扳倒淳于长成为大司马,数十年如一日的谨小慎微严于律己,变法改革的时机日益成熟。
汉哀帝登基时,外戚新贵已经崛起,显赫的王氏家族遭到打压,王莽只好请辞大司马职位。两年后受到傅太后和丁姬尊号事件牵连,王莽被遣送到新都封地。回到封地的次子王获失手杀死自家奴婢,遭到王莽严厉斥责以死谢罪,用来彰显王莽的大公无私。
这段时期,为王莽鸣冤的奏章数以百计,朝野舆论纷纷为王莽打抱不平。汉哀帝明白虎毒不食子,王莽能对亲儿子如此狠毒,怎会不让汉哀帝感到忌惮?但是汉哀帝迫于舆论压力,只好让王莽回长安侍奉王太后,并没有恢复其官职。
汉哀帝刘欣在位七年,英年早逝驾崩于未央宫。国丧期间严禁宴乐嫁娶,举国哀伤庄严肃穆,最哀伤的应该就是董贤。汉哀帝对他宠爱达到历史新高度,甚至留下断袖之癖的成语:董贤熟睡时压到汉哀帝袖子,但汉哀帝有事急需离开,不忍吵醒董贤便挥剑断袖。
汉哀帝驾崩意味着什么?权力真空急需填补!王家后辈只有王莽可堪大用,能够继续维持王氏家族兴盛,王太后需要王莽重新担任大司马职位。傅喜、王立、公孙禄等反对者陆续消失在政治舞台,国库得到董贤家中抄出四十多亿财产补充!这段时间王莽明白个道理,位列三公只是位极人臣,只有君临天下才能掌控真正的权力。
谨小慎微寄人篱下、出仕为官恭谦忍让、金印紫绶封土为侯、挂印辞官隐退封地、杀子偿命朝野赞颂、摄政专权遍布党羽、权倾天下加封九锡、架空太后夺走国玺、篡汉称帝改制变法……
从升斗小民到君临天下、从一身正气到心黑手狠、从弱冠之年到年逾半百。王狗卉一步步走近大同社会的理想,名正言顺的禅位大典肃穆隆重,王莽感到曾经的付出都是值得的。已经走到这一步就不能回头!就算交不起电费,也要一条路走到黑!
王莽自认为思想先进两千年,对文臣武将迂腐保守的劝谏根本不屑一顾,于是王莽新政昙花一现。如果王莽像张居正一样位极人臣,就能成为不得善终的权臣形象,但是这就不是王莽了。
仿周改制:莽新王朝频繁更改地名,甚至老百姓都不知道自己住哪,导致新国公文要备注原地名。王莽认同周朝礼乐制和儒家思想,想要替换西汉儒法结合的思想,只能说王莽是缺乏实践的儒学理论家。
货币改革:王莽发行各种各样的货币,成色质量不足导致货币比失衡,对市场经济造成的影响可想而知。这和英国货币重铸不一样,英国银币成色不足是被掺杂,盗削重铸或磨损重铸。不过王莽铸大钱带来深远的影响,刘备孙权更是青出于蓝胜于蓝。朱元璋则是没有准备金就滥印宝钞,纵观历史感觉王莽也不算很过分。
恢复井田制:土地全归大新国禁止自由买卖。田地重新分配的政令有点像太平天国,多余土地要分给族人或者邻居亲友。莽新王朝的地主老财可就惨了,几代人省吃俭用才从家徒四壁到腰缠万贯,王莽一道政令就想地主变回自耕农?实际上贫困百姓依旧是佃农,并且把兼并大量农田的地主阶级得罪了。
废除卖身制:莽新王朝的奴隶婢女不能自由买卖,王莽感觉自己和林肯解放黑奴一样伟大。穷苦人只能眼睁睁看家人病死,并不能学董永卖身葬父,运气好或许有仙女下凡帮助。王莽出发点确实挺好,只是实际效果并不理想。当时穷人走投无路只能卖身为奴,如果不依附世家大族,就只能成为居无定所的流民。
建立社会保障:王莽给穷人修廉价公寓,并且提供再就业机会。杜甫的名句“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王莽确实在一定程度上做到,不过这也只是杯水车薪罢了。
爵位改革:用豪华包装的侯章替换王玺,匈奴大单于还没拆包装盒,王莽的使节就把王玺砸毁了。册封孝单于和顺单于,通过诈骗手段和亲,企图把匈奴瓦解成十五个小国。在王莽心里华夏是又大又美丽的国家,周围是东夷、南蛮、西戎、北狄。三韩地区和西域小国的爵位理所当然的下调,造成周边小国全部支持匈奴。
胡乱用兵:气急败坏的王莽看到周围小国不听话,于是调动三十万大军准备转嫁国内矛盾。莽新军队必须集合完毕才能发起进攻,先到边境的军团要人吃马嚼,等候其他军团赶来。北疆各郡根本无力负担粮草,边民被抓壮丁交税苦不堪言,戍边大军则饿的吃沙土。在没有铁路漕运的情况下,运粮损耗是非常严重的,秦始皇都要修秦直道运粮。这里限于篇幅,在后文会简单分析运粮问题。
发放国家贷款:王莽曾经设置“钱府官”负责月息百分之三的国家贷款。导致黑道放印子钱的业务很难开展,只能变成更不稳定的社会因素。
干预市场经济:王莽曾经设置“五均司市”调节各地物资价格,统计各地各月物价,评定出上中下三等价格。比如粮食大丰收暴跌,王莽按成本价收购救市。粮食欠收涨价,超过市价百分之十,王莽用评定低价卖粮救市。各种物价都被莽新王朝控制,各地商贾们无利可图走投无路,朝中也没有吕不韦这种商贾出身的出来说话。
当时反对王莽的主要是绿林军和赤眉军,赤眉军初始团队有很多破产小商贩,幕后老板则是海曲富豪吕母。海曲吕家原是拥有资产数百万的造酒之家,吕母成为县吏的儿子因为小事被问罪处死,吕氏主母便处心积虑要给亡子复仇。吕母最初免费向买酒的游侠无赖之徒赠酒、借贷衣物卖恩。游侠无赖在吕母授意下到周边海岸岛屿进行掠夺,很快又吸收数千亡命流民。
天凤四年,吕母集团袭劫海曲县城,砍县令之头供于亡子之墓。王莽派出的使者没有追究叛乱之徒罪行,只是遣散吕母集团仅此而已。王莽的使者走后齐地频频兴起小规模举义,不久便合流到吕母集团中。地皇三年,规模已经发展到十余万人,他们涂红眉毛与其他王莽讨伐军相区别。
汉代商贾本质上是超越共同秩序体的存在,《管子?侈靡篇》云:“不择乡而处,不择君而使,出则从利,入则不守”这种商业本性便是脱离秩序,这是追求自由的掠夺性商业。这种违反秩序者便是游侠无赖之徒和流亡小商贩,因为王莽对物价控制的非常严格,这些人便成为不稳定因素。
《伊赏传》云:“长安中轻薄少年恶子,无市籍商贩。”脱离闭锁聚落的追求自由掠夺,赤眉集团由小到大从山东到长安。当时如果想控制郡县,离不开当地豪强大族的支持,赤眉集团肆意掠夺则是失败的原因。
因为西汉遗留的内外矛盾需要解决,经过王莽改制天下大乱。史书记录下这段历史,西汉弊政的大黑锅直接扣在王莽头上,成王败寇便是亘古不变的法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