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境再现”
一个规模庞大的珠宝展在国际商贸大厅举行,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一粒巨大的钻石,价值超过千万元。为了防止这粒钻石被人偷去,珠宝商特邀一家防盗公司设计制作橱柜,同时在会场中有防盗设施如摄像探头等。在开幕的那天,人山人海,一个男子若无其事的走到玻璃柜前,用重锤把柜子玻璃击裂,然后抢去钻石,迅速乘乱逃去。
事后警方到现场调查,发现摄像头只拍到了盗贼的手,看不见他的真面目。除此之外,罪犯没有留下任何线索,案件一时之间也陷入僵局。
几个月过去了,案件没有任何进展。
“怎么回事?我们小组不是高手如云吗,怎么现在这会都成吃干饭的了。 ”上司不留情面的训斥道,“你看隔壁小组,以前可不如我们,他们一年破获的案件没有我们两个月的多,现在呢?他们远远超过了我们,如果这个案件还破获不了,那就移交给他们小组!”
上司的一番话果然起了效果,下属个个鼓足精神,琢磨起案子来。
“跟 FBI学读心术”
人人都有竞争意识,一般来说,当对手被称赞时,人们往往会不自觉地将自己与对方相比,如果感到自己确实不如对方时,往往会自觉的改进自身的不足以超越对方。没有竞争就没有压力,没有压力也就没有动力,工作效率也就会降低。在企业管理中,管理者如果能把握这一心理,以赞赏他人的方式去刺激员工,用“竞争”来调动员工的积极性,让其不令而从,就可以有效的提高团队的效率和业绩。
福特曾经在自己的企业中推行了一种行之有效提高生产效率的办法。有一次,福特看到他下属的一个工厂的工人总是不能达到预定指标。“怎么回事?”福特问那个工厂的厂长,“像你这样能干的人,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
“我不知道。”这位厂长委屈地说,“我想方设法使尽了招,但他们就是不出活。”
此时正是太阳西落白班工人即将交班的时候。“拿一支粉笔来,”福特说,然后他转向其中一个人,“你们今天装了几部机器?” “6个。”福特在地板上写了一个大大的“6”字后,便一言不发地离开了。
当夜班工人进来上班时,他们看见这个大大的“ 6”字,便问是什么意思。白班工人便把今天发生的事如实相告。第二天早晨福特又来到这里,这时“ 6”字已经被换上一个大“ 7”字。第二天早晨白班工人来上工的时候,他们看见那个大大的“ 7”字。夜班工人以为他们比白班能干,是不是?好,他们要给夜班工人点颜色看看。于是他们便加紧工作,下班前,他们留下了一个大“10”字。这以后,厂里的生产状况逐渐转好。不久这个生产一度落后的厂成了全公司的先进生产单位。
渴望超越别人是人的一种普遍心理,身为管理者,如果能在下属中间形成良性竞争,所产生的就是促进公司办事效率的结果。
此外,管理者还可以采用引进人才的方式来激发员工之间的竞争意识,为了更好的了解这一点,我们不妨先看看这则故事:
挪威人特别喜欢吃活的沙丁鱼,于是渔民千方百计地想办法让沙丁鱼活着回到渔港。可是虽然经过种种努力,但绝大部分沙丁鱼还是在中途因窒息而死亡。不过,有一条渔船总能让大部分沙丁鱼活着回到渔港。因为船长严格保守秘密,直到他去世时谜底才揭开。原来,船长在装满沙丁鱼的鱼槽里放了一条以食鱼为的鲶鱼,沙丁鱼见了鲶鱼后,为了生存,便加速游动。这样缺氧问题解决了,沙丁鱼也就不会死了。
故事中,船长采用鲶鱼作为激励手段,促使沙丁鱼不断游动,以保证沙丁鱼活着,以此来获得最大利益。在企业管理中,管理者要实现管理的目标,同样可以引入鲶鱼型人才来改变企业相对一潭死水的状况。这是因为一个单位或部门,如果人员长期固定,工作达到比较稳定的状态时,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就会降低,效率和业绩也会下降。这时,如果能从外部招聘一位“鲶鱼式”的人物,就可以对原有部门产生强烈的冲击。同时还可以很好地刺激其他员工的竞争意识,改变员工安于现状、不思进取的惰性。在日本,很多企业早就开始运用这项“战术”,不断的从公司外部找到“鲶鱼”型的人才,让公司上下的“沙丁鱼”都“游动”起来,从而制造出一种紧张气氛,使全体员工更加勤奋地工作。
现在,很多企业不愿意招收缺乏工作经验的应届毕业生,只有少数企业对应届毕业生敞开了大门。但就是这少数的几家企业成为掌握秘密的“渔夫”,因为应届毕业生给这些企业带来了“鲶鱼效应”,增强了整个团队的竞争意识和危机意识,促使企业的竞争力不断提升。所以,当你的公司人员出现涣散、精神不济、积极性减弱等状况时,不妨适当引入一些应届毕业生来刺激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智慧锦囊”
常言道,一个国家如果没有危机意识,迟早会出问题;一个企业如果没有危机意识,迟早会垮掉;而一个人如果没有危机意识,也肯定无法取得新的进步。所以,身处今天快节奏、不断变幻的职场,我们要树立起危机意识,懂得居安思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