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境再现”
凯特有幸进入了 FBI心理分析组,与她一起被招募进来的还有梅西等三人。在培训阶段,凯特被主管领导叫去单独谈话。“知道吗?这四个人当中,我最看好的就是你。在面试时,我就觉得你是一个思维敏捷,行动力比较强的人,经过几天的培训,果然不出我所料,你的教练员告诉我,你是最棒的,其他三个男特工都无法与你相比。好好干,前途无量。 ”主管领导很真诚的对凯特说。
“多谢您的信任,我一定会努力的,争取做到更好。”凯特抑制不住自己内心的喜悦。在送走了凯特之后,主管领导又约了梅西去喝咖啡。“怎样,几天的培训下来有没有收获。”主管领导开门见山的问道。
“跟我想象的不一样,不瞒您说,我有点不适应。”梅西很诚恳的说出了自己的现状。
“没关系,慢慢来,肯定会好的。我可是很看好你的啊。面试时,我第一个看中的就是你,我对自己的判断很有把握。”主管领导带着微笑说道。
梅西没有做声,但从他细微的表情中,主管领导看到了一丝喜悦和振奋。
很快,培训结束了,开始了正常的工作。一年后,凯特和梅西表现出了非常杰出的职业素质,一跃荣升为副主管。而其他两个没有被主管领导单独谈话的特工,却表现平平。
在跟自己的同事聊天时,凯特和梅西的这位主管领导透露了一个令人惊讶的消息:其实,他们并未如自己所说,和普通的特工一样,凯特和梅西只是普通特工中的一员,只是他给了二人期望。
“跟 FBI学读心术”
也许你会疑惑,为什么被领导叫去单独谈话的凯特和梅西表现的很优越,而其他两名特工却没有什么卓越表现呢?其实,这涉及了心理学中的一个著名定律:期望定律。
所谓期望定律,是指当我们对某些人或事物寄予积极的期望时,这些所期望的人或事物就会朝着我们所期望的好方向发展;当我们对某些人或事物寄予消极的期望时,这些所期望的人或事物就会朝着我们所期望的坏方向发展。
人往往会按照他人所期望的那样去做。因此,如果你想要他人听从你的指示,不妨将自己对对方的期望明确地表达给对方。当然,如果你想得到积极的效果,那就要传达积极的期望,案例中的梅西和凯特就是因为受到了主管领导的积极期望,所以后来才做出了卓著的成绩的。
关于期望定律,心理学家罗森塔尔曾做过这么一个实验来验证它。
新学期刚开始,罗森塔尔请求校长对两位教师说:“根据以往的教学考察,我认为你们是本校最优秀的教师。为此今年学校特地挑选了一些极为聪明的孩子给你们当学生。但是,为了不伤害到其他的教师和学生,请你们尽量像平常一样教这些聪明的孩子,一定不要让其他人知道你们是挑选出来的最优秀的老师,你们的学生也是被特意挑选出来的高智商的孩子。”
一年之后,在学年考试中,这两个班级的学生成绩成为全校中最优秀的,将其他班级远远地抛在了后面。
接着,校长告诉这两位教师一个令人惊讶的事实:这两位老师和他们的学生都不是被特意挑选出来的优秀者,而是随机选出的。
在这个实验中,校长撒了谎,所谓的“天才学生”和“最优秀的老师”其实都是平凡人。但是由于校长的权威性,以致所有人都相信了这个谎言。首先,两位教师相信了它,接着教师又在不知不觉之间通过自己的语言和行为将期望传递给学生——“我期望你们是最优秀的”。这样,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他们的自尊、自信、自强都被前所未有地激发出来,并且推动着他们去取得成就。
由此可见,利用“期望效应”来使他人按照自己的意图行事,是一个不错的方法。尤其当你是对方上级的时,对下属满怀期望,这种“降级拜托”的行为往往能在更大程度上激发出对方的干劲,使“期望效应”产生更大的影响。
给予对方积极的期望,能够满足对方实现自我价值的需求,同时,还能够激发对方的责任感、自尊心、自豪感等一系列积极的心理因素,催促他听从你的指示,并且竭尽全力将事情办好。不过值得注意的是,适度对他人寄予期望是一件好事,但如果超出其能力范围、对其期望过高的话,就会给对方造成沉重的心理负担,进而产生逆反心理。为了避免你的期望产生负面作用,需要注意几点:
——你的期望需要综合当事人的能力,不要期望对方解决其能力范围之外的困难;——当对方达到了你的期望,别忘记赞赏他;
——如果对方没有达到你的期望,也不要指责他,应予以激励与安慰,顾全他的自尊和自信,这样更有利于赢得人心。
“智慧锦囊”
身为父母,当孩子考试成绩不好时,你是否气愤地责骂他“笨蛋”、“傻瓜”?
身为老师,当孩子不听话淘气时,你是否生气地训斥他“没出息”、“没素质”?
身为领导,当员工表现的比较差时,你是否很不满的告诉他“太差了”、“不合格”?
……
如果是这样,那你可要检讨了。因为你给别人寄予什么样的期望,别人就会回馈给你什么样的状态。中国有句俗话:“说你行,你就行;说你不行,你就不行。”要想使孩子的发展更好,让员工表现的更好,就应该给他传递积极的期望。而当他们感受到你这种期望时,会变得更加自信、自强,奋发向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