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纠结案例”
去外地出差,一个星期没见到儿子了,十分想念他,就跟妻子一起接儿子放学。儿子一看到我就往怀里扑,还说:“爸爸,您看看,我的作业得了6个五角星呢!”
我笑着回答孩子:“真棒,告诉爸爸你想要什么玩具啊,爸爸给你买。”我说完这话,妻子马上冲我泼了一瓢冷水:“不要动不动就拿玩具来管理孩子!”碍于路人比较多,我也没多说什么,回到家中,对妻子振振有词地说:“现在生活条件好了,只要孩子学习好,咱不能在物质上亏待了孩子才是。而且你没看到儿子每次得到新玩具都非常开心吗?”
“你想没想过,如果总把买玩具当做孩子学习的诱饵,会使孩子把心思用在如何换取奖品上,孩子是真的喜欢学习吗?等有一天他不喜欢玩具了呢?你还拿什么跟他换?”
妻子说的话也不是没道理,可我觉得孩子既然如此优秀,就该奖励,如果不奖励,孩子哪里来的动力呢?到底如何给孩子正确的鼓励呢?
“有物质鼓励才会有动力”来自:可爱花香1楼
我支持楼主的观点。孩子既然如此优秀,就应该满足一下,纵然学习是孩子的事儿,但适当的物质鼓励才会激起孩子的动力。你不买孩子就会失望,觉得写得好跟写不好都差不多,对写作业的兴趣就会减弱。楼主妻子的说法有点儿多虑了,等孩子长大了不喜欢玩具了,肯定会喜欢其他的东西。比如自行车之类。凡是我们力所能及的东西,只要他提出来了,我们就不该拒绝。但是如果他提出来的条件超出了你们的能力范围,那不妨告诉孩子,想要什么,就努力学习,等长大了自己挣钱买。
“物质奖励过多容易产生负面影响”来自:天晴了2楼
楼上的说法是错误的,如果长期采取“物质奖励”,很容易让孩子产生一种依赖感。一次奖励得到后,以后每次都会要求家长给予奖励,否则就会失去学习的动力。而且,长期的物质奖励还会让孩子产生错误的观念,认为好好学习是为了家长,为了得到奖励。
此外,经常给予物质奖励会对孩子进入大学自主学习产生很大的负面影响。一旦在同学中形成攀比风,不仅让孩子过早地“拜金”,还会影响孩子的品格。
“慎许诺言”来自:温顺的小洁3楼
我觉得楼主对孩子要慎许诺言。当你答应了孩子之后,就一定要想办法做到。因为家长有时为了让孩子高兴,经常随便答应孩子的要求,但自己说过的话很快就忘了,可孩子却一直把这件事放在心上。如果言而无信,就会对孩子产生伤害。
又如,你原本答应给孩子买一辆大的玩具“坦克车”,结果因为身上带的钱不够,只买了一辆“小轿车”,孩子还会不会对你那么信任和尊敬呢?会不会觉得你说话不算数呢?
“别让物质奖励阻碍孩子的兴趣”来自:水晶鱼4楼
心理学上有过一个著名的实验:心理学家挑选了一些喜欢绘画的孩子,并将其分为两组。他对A组的孩子说:“如果你们画得好,就会得到一块巧克力。”对B组的孩子说:“我只想看看你们的画。”两个组的孩子都兴高采烈地画了自己喜欢的画。然后A组的孩子们得到了巧克力,B的孩子们只得到了几句赞语。可3个星期后,心理学家发现,A组的孩子们大多不主动绘画,绘画兴趣也明显降低。而B组的孩子则仍和以前一样愉快地绘画。
从这个实验可以看出,物质奖励固然可以强化某种良性行为,但它却降低了孩子们的绘画兴趣。所以,楼主要小心你的孩子只对“玩具”感兴趣,不爱学习。
“放弃奖励,给予激励”来自:小兵他娘5楼
经常听到幼儿园的老师对孩子说:“你的圈圈画得很圆”,“你今天吃饭很快”,“你今天来得很早。”孩子们听后大多兴奋许久,还会告诉家长,第二天争取画得更圆、吃得更快、来得更早。可是楼主如果奖励他一辆玩具车,就不会收到这样的效果。
不论成年人还是孩子,除了物质需求外,还有被人尊重、被人爱、被人认可等多方面的精神需求。因此,家长在选择激励方式的时候,不妨多给孩子一些精神激励。如果孩子某件事做得不好,说“孩子,加油!”比“如果你做到了,我给你10块钱”更有效果。
精神激励的方法有语言和方法两种。低层次的激励是语言激励,高层次的激励则是行为上的表达。有时候,一个满意的微笑、一个赏识的眼神,或许会让孩子铭记一生。
放弃物质奖励,给予精神激励,不仅可以增强孩子信心,还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孩子的潜能,提高孩子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给楼主支招”来自:梦里花落6楼
奖励孩子的方法太多了,给楼主支几招:
(1)如果非要给孩子买点儿什么物质的东西,最好是一两本故事书或者其他学习文具之类,千万别让孩子单纯地将物质因素作为自己的学习动力。
(2)根据孩子的兴趣爱好奖励,比如孩子喜欢兵器,那就买一套兵器图书;孩子喜欢玩具汽车,就买一套变形金刚的书。
(3)带孩子去文化宫、博物馆或者风景名胜区旅游、参观,多陶冶孩子性情,给孩子一个美好的心灵和一个充满希望的未来。
“奖励孩子的正确方法”来自:悟空7楼
奖励孩子也是讲究方法的:
首先,让孩子读懂你的心、你的脸。有的家长明明心里赞扬孩子,可脸上却不表现出来,这样在孩子看来,他的“成功”在你眼里根本不算什么,就会挫伤学习的积极性。
其次,奖励一定要及时。孩子的“成功”要及时表扬,否则只会挫伤他们的积极性和自尊心,因为他们会感到自己在父母心中没有位置。
最后,说清楚为什么奖励孩子。当你觉得孩子的画色彩搭配得好,想要奖励他时,要把原因说清楚,否则孩子就会以为是因为画画得到了奖励。于是,为了得到更多的奖励,孩子就开始大量画画,重量不重质,父母的奖励也就没达到目的。
奖励孩子的方法有很多种,一般来说,包括:物质奖励、精神奖励、情感奖励以及活动奖励。物质奖励包括:买玩具、零食、服装等;精神奖励包括:鼓励、肯定、满意、尊重、欣赏等;情感奖励包括微笑、拥抱、抚摸、鼓掌、拍肩等;活动奖励包括:和家长去公园、听大人讲故事、和小朋友做游戏等。
楼主对孩子的奖励也应该多样化,并不仅限于物质奖励。把主导权让给孩子,让他们选择一件自己喜欢的东西或者喜欢做的事。但是要注意的是,任何物质奖励都不能替代拥抱孩子或者口头表扬,因为这个时期的孩子对这些感受最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