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开老王家,老王家也是非要给点钱,老头就收了,给了几块钱,乾一不知道,只是包袱里又多了十多个馒头,够自己一天的量了,另外自己水壶里还有四五只金线蛭,老头吩咐自己好生养着,隔几天弄点畜生血喂喂,这东西,有水就能活,但是见血才能长!继续一路向东,走村串巷的。
一路上碰到的都是小病小灾的,基本要么老头扎扎针,要么给开几个方子,转转悠悠差不多有个十来天吧,才到了一处苍山,山上林茂数绿,草盛花繁的,抬头看看又烟雾缭绕,山脚下就是汹涌海岸,不用人说,就知道一定是个钟灵毓秀的神仙圣地。
通上山的有条土路,但是应该是一条官道,修的平平整整的,不远处,正人声鼎沸,机械轰鸣的,是一群人在给这条官道铺柏油马路,旁边的提示牌子上写着“崂山风景区建设局第一指挥部”
老头看看这牌子,不由得谈口气:“这千年的钟灵毓秀,怕是要被毁了”
领着乾一就往山里走,沿着山路,路边松树苍翠虬劲,很多都是百年千年的老树,怪石嶙峋,美不胜收啊,一路上还有很多题字刻字,边走老头边给乾一介绍:“这崂山啊,以前是劳民伤财的劳,当年秦始皇巡视天下,走到这里却没有了路,就征集了数万民夫,开山修路,一直延伸到顶,山顶上有一个石龟,那时候秦始皇给起名字叫鳌山,但是老百姓觉得这简直是劳民伤财,慢慢就叫成了劳山,这里号称是海上名山第一,是道教三十六洞天之一,绵延百里,道观有几十座,和尚寺院也有十几座,咱们去太清宫,找那郭牛鼻子”
这太清宫却没有在山上,而是在山脚下,三面环海,海又抱着三座山峰,蜿蜒曲折的,走了大半天,傍晚时分才走近这太清宫的所在,老头远远指着太清宫,那是一座宏伟的建筑群,告诉乾一:“孙子,你看,那个地方,前有明堂后有靠,青龙在左白虎在右,青龙压白虎,这是难得的风水宝地,那琅琊王家所在地方和这里如出一辙,”
乾一四处观望,果然是背山面水,好个地方,现在是盛夏时分,但是这里微风习习,云雾缭绕的,没有一点暑气,清清爽爽,非常舒服!道观的门前,是一个足球场大小的明堂,矗立着好几座牌坊,第一个牌坊上就写着:“海上名山第一”,再往前就是海岸了。
老头说:“这太清宫啊,是这崂山第一宫,也是道教全真教正宗,很多有名的祖师都在这里修行过,这上清,太清,玉清三个道观就是这崂山的根基,只是那上清和玉清啊,都在山里深处,高山之巅,这香火就不如这太清宫热闹了,久而久之,这太清宫就坐了这崂山道观之首了”
傍晚时分,夕阳映着潮汐,把这个太清宫映衬的真是是仙气十足啊!明堂前有几个小道士正在练剑,老头就领着乾一上去,有个小道士过来问询,老土说:“麻烦给通传一下,就说故人张九三拜访紫虚真人郭道长”
小道童一听是找自己掌门的,冲老头打个手揖说声稍等,就跑进去通传,爷俩就站在门口四下观赏,只见着门庭前两棵银杏树,直耸如云,遮天蔽日的,四五个人都不一定能环抱住,老头说这两棵银杏树,一公一母,都有两千年了。乾一啧啧嗔舌。
不一会,就见小道童跑了出来,气喘唏嘘的,老远就向这老头合揖,跑到近前,就说:“主持有请”然后就前面引路,进了门庭,是一个一条青砖路,路两边有八棵千年银杏树,还有很多霸下驮着石碑。
再往前走,就看到一座大殿,很是宏伟,殿前香炉,烟雾缭绕,大殿上写着三清殿,想来就是供奉三清的地方,这是来访客,也不好东问西问的,绕过三清殿,小道童带着两人往左侧的偏院走,还没进门,就听见里面传来了一道洪亮的吆喝:“是张老头到了啊,哈哈”
老头听着这吆喝,就看见里面走出一个身穿青色道袍,挽着发髻,手拿着浮尘,脚蹬纳鞋的胖老道士,留着长须,正是自己认识的郭老道,也是这太清宫的掌门,俩人一见,哈哈大笑,一个拱手,一个稽首:“郭老道,好多年没见了啊”
一阵寒暄,老道士就领着爷孙来进了自己道舍,有赶紧安排道童沏茶,备饭!
俩人一俗一道,手挽着手落了座,老头却让乾一自己四处逛逛,自己和老道叙叙旧,老道又让小道童领着乾一出去参观一下这千年道观!自然他们说啥,自己就不知道了。
跟着小道童出来,小道童十四五岁,说自己叫什么清远,见着乾一八九岁的孩子,虎头虎头,很是讨人喜欢,热情的牵着手,给乾一介绍,前面三清殿,供的是道教三清祖师,就是太上老君,元始天尊,道德真君,后面三皇殿,供的是天地人三皇,也就是伏羲,轩辕,神农,左侧供的是三官大帝,即天官,地官,水官,三官殿前,一株圆柏,小道童介绍说这有两千多年了,右侧供的却是全真七子,因为这上太清宫从汉朝初建,到现在两千多年年了,三建三毁,第二次宋太祖赵匡胤为咱们祖师刘若拙修建的道场,玉皇殿左右两侧还有些小殿,有供真武大帝的,有供奉昭惠显圣二郎真君的,就是二郎神,还有供奉关圣帝君的,就是关二爷的,等等,还有很多院子,都是里面道士们的住所,
乾一看到很多的石刻石像都残缺不全,就连大殿里的三清像都有很多破损,小道士清远说,头些年,造反派闯进来好几次,整个道观损毁殆尽,幸亏主持师祖领着道士们拼死抵抗,才保住了这一点点的祖业。前年市府才把这里发展成文物保护单位,专门拨了款,才略微修复了一些!不过现在好了,这太清宫被政府划成旅游区,准备大肆的修缮扩建。
略微转了一圈,重新回到紫虚老道的小院,好几个小道士送来了晚饭,这老道士却是早就吃过了,这是给乾一爷俩准备的,不过紫虚老道却陪着老头喝了几杯,这饭菜当然是大部分又倒进乾一肚子里。
吃饭的时候,紫虚老道士就眼瞅着乾一大快朵颐,捋着胡子,不住的点头,也不知道是因为吃相太难看,还是自己太好看!
“这小子不错啊,龙形虎步,根骨奇佳,至于悟性嘛,应该错不了”紫虚捻着胡子瞅着乾一,说声“小子,愿意拜在我太清门下吗?”
乾一一听,楞了,什么拜太清门下?当道士,怎么可能啊,连忙吐出嘴里大嚼的鱼肉,着急的喊:“爷爷,我不当道士啊,我长大了还得娶媳妇呢”
“哼,想的美,我老张家的孙子,你也想收?”老头不屑的对着紫虚老道撇撇嘴!
“怎么着,不入我太清宫,还想进我道藏阁?”紫虚老道更不屑的撇撇嘴。
他是越看这娃娃越喜欢,这太清宫是道门大派,全真天下第二丛林,一点相面的本事,不算登峰造极,也是出类拔萃,眼见着这乾一的相貌是耳大福报厚,眉正性益坚,丹凤眼,义薄云天,鼻山高耸地阁圆,有难无险终成贤,眼见着将来成就不可限量,怎么着也要想方设法收进这太清宫当个小道士。
说这太清宫,本来是道家大派,鼎盛时期有上千弟子,到了清末还有八百道士,奈何华夏近百年战乱,先是军阀混战,然后是倭寇涂炭,再后来是十年内乱,尤其是这十年浩劫,整个太清宫可以说是毁灭殆尽了,现在只剩下这老道领着四五十个道士坚守着诺大太清宫,崂山别的道观就更别说了,这整个崂山,九宫八观七十二庵,大部分已经人去屋空,都荒废了,山上的上清宫和太清宫是同气连枝,只有二十来个道兄道弟在守着道观,玉清宫也就剩十来个,再远的白梅庵,也只有六七个女尼,华严寺只剩下十来个光头和尚,大部分不是还俗了,就是饿死了,不是饿死了,就是被迫害死了!这道士几乎就要绝种了,万幸万幸,现在政府开始保护宗教,有可能还真是道门复苏的时机,能收几个资质上佳的徒弟,那绝对是抢占先机!
“你道藏阁,经过那十年浩劫,还剩下几本书还不知道呢,好像我们爷们多稀罕似得”老头撇撇嘴,
“哼,《正统道藏》,我老道士拼了命的守住了,其他的老道不在乎、不稀罕你来我太清宫干嘛?”郭老道心里有数,这《正统道藏》是道家绝世至宝,收录了道家几乎所有典集,自周秦开始,至魏晋,直到大明正统年间,一共收录了道家经书,方药,符箓一千二百二十八卷,其中一千零九十卷流传于世,一百三十八卷,深锁这崂山太清宫道藏阁,帝都西便门外白云观也收藏了一部,只是没那一百三十八卷秘藏,天下道门,唯我独尊,没有第二个道观有这样全的道家典藏,这也是崂山道教底气所在,根基所在!
“我来看风景不行啊”老头内心暗暗吃惊,在这百年战乱,十年浩劫之后,能把《正统道藏》保存下来,一定是经历了千难万险,不禁为我华夏庆幸。这是华夏文化无价之宝啊,
“我还不知道你张老头,无利不起早”老道很不屑的讽刺老头。
“你说实话,还剩多少?那十年,你太清宫被造反派砸了多少次!不可能没有损毁的”老头还是不太相信。
老道叹口气:“唉,万幸万幸,那一百三十八卷秘藏老道在小倭寇来的时候,功泽师伯就找个山洞藏起来了,一直到头两年才取出来,至于那其他的道经,被损毁了大半,不过不怕,天下道门多有典藏,待过几年道门兴盛了,老道就派徒弟们四处抄录,希望贫道有生之年能凑齐那以前一千零九十卷,只是可惜了,要凑齐正统版的就难了”说到这里,老道都快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