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464200000023

第23章 小英子

午睡时,守门人悄悄走进女同志的工棚,问儿个还没睡熟的人:“你们谁约了朋友了?”

人们问:“什么样的人?”

“姑娘,个儿不高,黑黑的,说话带鼻音。”

大伙儿摇头。守门人又说:“她可口口声声说找西工棚十七号的女瓦工,问她找叫什么名的,她又叫不上来,光说是你们约她来的。”邱明华这才双手一拍,“哦”了声跑出去,到窗口那儿补了句:“许是找我的。”

原来早上来了批参观的,其中有个小姑娘,一到工地上两眼就盯住了女瓦工邱明华,甚至弄得邱明华都有点不好意思了,在偶然走过那姑娘身边时,便对她点点头,笑着说:“回头上我那去玩吧,我住西工棚十七号。”她果真来了。

邱明华牵着她的手往大槐树那边走。打量着那姑娘,她比自己矮半头,宽一只胳膊,看样儿顶多不过十七岁。那姑娘也打量邱明华,看她身材适中,白净脸,两只眼角稍向上吊着,显着挺有神,走路也很轻巧。和她在画报上看到的“新中国的女瓦工”那张照片一样。

“你先坐下,我给你提点开水来。”邱明华拉她到树底下,顺手拉了块砖给她。

“不用啦,咱说话儿吧,马上你们该上班了。”她果然说话带鼻音。

“还早哪!”

邱明华到门口小摊上抱来半个西瓜。

“你叫什么名字?”邱明华一边往她手里递着西瓜一边问。

“我姓赵,叫赵梅英。我在画报上看见过您的像片。那天一看见您,觉着特别熟,我就想问问您,什么条件才能到工地上来,像我这样的行不行?我们家可是劳动人民哪,爸爸在窑上打坯,哥哥是解放军。不信您问派出所。”她一口气说了这一大串。

“你没上学?怎么想起要当瓦工来啦?”

“高小毕业,我想要参加建设啦。”

“等你学完了再参加建设也不晚哪,现在你家里能同意吗?”

“我算好了,再上几年学第一个五年计划都完成了。我现在就参加建设,等我高中毕业的那年,我不都干了六年活了?在技术上也学会一套了?现在国家不是也正号召我们高小毕业生参加劳动生产吗?这些理由加在一起,我妈就是不同意,我也能说服她。您想想……”

到打钟的时候,两个人已经像一对老朋友了。邱明华要去上工,便匆匆地告诉她工地上正在招徒工,不过得先到区政府报告,由区政府开介绍信来。

赵梅英的舅舅就是这个工地的副主任,她怕舅舅先知道了一下子传到妈的耳朵里,妈要是死活不同意就麻烦了。她就想先把事情办妥,到时候妈就是不同意也没办法,所以就没敢直接去找舅舅。听了邱明华这一说,她就回去办好了一切手续。

七天以后赵梅英来报到了。她要求编在邱明华组里。邱明华笑着问她:“你跟妈妈商量好了吗?”她说:“商量好了。”邱明华问:“多喒商量的?”她说:“吃早饭的时候,我跟妈说,‘我吃完饭可参加工地干活去了!’她说:‘你别想个主意就是主意,还是准备考你的中学吧!’我说:‘不行,登上记了就得去!’她问我什么时候登的记,我对她作了个鬼脸就跑了!”邱明华正色说:“我就知道你闹鬼,晌午下班好好去跟你妈商量商量,不然工地不收你。”她撇撇嘴:“请神容易送神难,叫我进了这个大门,还想叫我走啊?”

她在组里最小,所以人们都不叫她赵梅英,而叫她小英子,有时干脆就叫她“小不点儿”。她说:“你们看过《斯大林时代的人》没有?那里边有个康士坦丁,十四岁就参加建设了。”

她千方百计地找工长诉苦,“我家里住得挤呀,休息不好!”“叫我跟邱明华住一屋吧,在业务上也好向她学习。”却又装出一副愁眉苦脸来对妈妈说:“我明日搬到工地住去了!”本来她费了好大唇舌,才算说得妈不得不同意她到工地来,现在她又要搬走。妈妈半天没理碴。直到吃饭,才说:“闺女家住到那去还行?”小英子装模作样地叹口气说:“可是公身不由己呀,现在我是建筑工人,有组织的。”妈妈说:“那就别干了,我跟你舅舅说去!”

“可别!可别!”她脸上的愁容风吹似地不见了。认真地叫道:“干几天活又回来,就像参加了解放军又开小差一样,得背一辈子的黑锅!您疼哥哥,写信不叫他想家,就不疼我呀!”说着又向嫂子挤眼儿。

嫂子忙笑道:“妈,快叫你们二格去吧,再留着不知还怎么咬人哩!”

床铺,枕头,被单,全仿照邱明华的样子摆好,然后躺在床上,双手枕在头下边,两只大眼看着窗外的月亮说:“明华姐,你看过《斯大林时代的人》没有?那里边有篇《两个女伴》,咱俩就像她俩!”

邱明华摇摇头,脸红了——她不识多少字,正在上业余学校一年级。

“明华姐,”她又侧过身子来说,“咱俩水远也别分开了,等将来我庆祝五十大寿的时候,咱就把一辈子所盖过的大楼,全作出模型放在桌子上,什么新疆文化宫哪,西藏大剧院哪……”

邱明华笑了笑,说道:“快睡吧,别又没边没沿地扯啦!明儿晕头晕脑的,你又得掉缝子。”

“可不!”她闭上眼,还加上一句,“这意见提得好!”

小英子对什么工作都感兴趣,都卖劲干,这使全组的人都喜欢她。可是她那嘴太不饶人,使别人有点怕她。特别是男工。于是就有人说“女工就是嘴巧!”小英子听见了,下班的时候拉住那个男工,向大伙叫道:“别走,别走,我要跟他赛赛。学技术他比我学的日子多,我不行,咱比壮工活,你挑多少砖我也来多少砖,你走多远我也跟多远。来!”

那男工被激不过,便码了四十块湿砖,围着楼绕了一圈。小英子从他手里接过担子来,老师们劝她不要认真,她理也不理,担起来她绕了一圈。可是,到了晚上她可躺在床上哼啊哼地睡不着了。邱明华说她:“人家逗你玩,你也这么当真。”

“他看不起人,这样也比听他闲话强。”第二天上班时,她拉住邱明华小声说:“可别把我昨晚嗨哟的事讲出去呀!你要讲出去我还跟他们赛!”

她力气虽不算小,但对砌砖活还是不熟练。天又格外热,没多久,手也磨破了,大腿和胳膊根上的痱子聚成一团,一出汗就杀得她咧嘴。可是别人提意见把中午工作的两个小时挪到晚上去,她不赞成,她悄悄地跟邱明华说:“你看,报纸上和小说里的青年工人,都是在艰苦的条件下完成奇迹的……”

邱明华说:“咱们是来建设的,又不是来受罪的,要能够又舒服,又多生产。我就不受这罪。”

“你说的也是:”小英子想了想说,“苏联现在闹大型砌块,建筑工人都是在又高又大的厂房里工作——对了,要那样更棒!”

看见她手破了,师傅就叫她干稍轻点儿的活一勾缝和拉铺灰器。

比起勾缝来,她更喜欢拉铺灰器,一拉一大趟,多豪壮。勾缝呢?拿个小抹子,像绣花针似的,跟这个大工地真不相称!

可是她拉铺灰器的机会实在少,有时明明可以拉铺灰器的地方师傅也叫她去勾缝,师傅说:“别拉了,那东西还没我这大铲干的漂亮哩!”

“咱师傅为什么不喜欢使铺灰器呢?”有一天她问邱明华。

“不光咱师傅,别人也不大爱使,拉起来太沉,占一个人,灰铺得又不平,短趟的地方还使不开!”

“不能改进一下吗?”

邱明华半天没回答。然后轻轻地问:“你会画图不会?”

“在学校里画过萝卜、茄子……”

“铺灰器能画不?”

“慢慢来许行!”

“你听我说,”邱明华凑近她一步,小声说:“我琢磨一种新铺灰器,琢磨好久了,可是画不出来。咱俩一块闹好不好?”

她想起邱明华总一个人在地上划呀划的,有时站在一边看她拉铺灰器,一看就是十几分钟。

“我?你是说叫我帮你创造!”小英子又把眼睁得溜圆。

“别嚷,叫人听见!”邱明华仍旧平静地说:“咱们能先弄出个模型就好了!”

小英子抓起她的手,“嘿,嘿,嘿”地笑了起来。

“咱快点闹出来,头一个月试用,咱给它来个超额百分之二百。”

“小心,你要嚷出去,可别怪我不理你!”

在共同创造中,小英子提出了不少意见,可惜有一半都不实用。不过她可是个好助手,你只要一指点,她就懂了,作的比你说的还周全。

去工区领工资,路过主任办公室的窗户,被他舅舅叫住了。

副主任一只手撩起窗户上挂的红纱布,伸出另一只手指着她说:“小英子,多久没回家了?”

“每个礼拜拜都回呀。”她瞪着眼,理直气壮地说。

“撒谎!昨天我在街上碰见你妈,她说你够一个多月没回去了!”

小英子眨了眨眼。

“今晚就回去一趟!趁着有钱……”舅舅带着命令的口气说。

“您还怕我妈忘了找我要钱哪,我妈忘了还有嫂子盯着哪。”

“你瞧,发了三次工资都不给你妈,你反正越学越野……”说到“野”字,副主任不由地想到小英子当瓦工这件事来,别看这孩子野里野气,倒是还有头脑,走的是正路……想着,便不禁用爱抚的眼光目送着已经跑远的小英子的身影。

上个大礼拜,她们跑遍了街上的五金行,想为铺灰器买两个小轮子,结果问哪儿哪儿没有。这个礼拜,小英子还想跟邱明华一块去寻摸。邱明华说:“你趁早回家吧,没有你我也找得来!好几个礼拜不回去,大妈该见怪你啦!”又嘱咐她:“可别空手回去,叫人家说你参加了建设还‘抠门’。给你小侄买个小衣裳什么的带回去,花不多少钱,老的少的全喜欢,嫂子也夸你这小姑子贤慧。”

按着邱明华的“指示”,她到合作社买了一大包东西。汽车正好直开到她家门口。刚下车,迎面来了个打小鼓的,筐里放着个小孩玩坏了的木头鸭子,鸭肚子底下,安着四个小轮。

“喂!”叫住打小鼓的,拿起鸭子来,再也舍不得放手。连价儿也没问,递给那人五毛钱。一手夹着包,一手提着鸭脖,那鸭子身上有个簧,一路“呀!呀”地叫着,直跑到胡同口刘家豆腐店里。

“刘婶,您把这个包给我妈去吧!”

“闺女,到了胡同口上还不回去,我不管!”

“劳您驾了,我还有急事,告诉我妈,下个大礼拜一准回来!”刚才坐来的那辆汽车正转回去准备开走,她便赶快跳了上去。售票员眨着眼研究了她半天,撕了张到她刚才上车的那站的票,怀疑地笑道:“跑这么远您就为了拿那包东西换个破鸭子呀!”

忽然,不知从哪刮来的风,传说有一部分女瓦工要转业去学别的技术。小英子便偷看邱明华的言语行动,邱明华还照常上班干活,下班研究铺灰器,小英子有点沉不住气了:

“明华姐!”有天下班时,走在路上,她假装不在意地,手里甩着根柳条说:“你爱咱这一门技术不?”

“你看呢?”邱明华笑道。

“爱。可是半路上要叫你去干别的呢?你去不去?”

邱明华明白了她的意思,便正色说:“上级叫我上哪儿我都去。组织上是从全面看问题,没特殊需要,不会叫一个人改行!”

沉默了半晌——那根柳条不知什么时候丢了——她又问:“要是组织上不命令你,让你自个挑呢?”

“要是我知道另一项工作比这儿需要我,我就自动走!”

那阵风刮过去了,邱明华并没调走。倒是在那架铺灰器呈报技术改进科的头两天,来了通知,组织上决定调小英子去当电话员。因为工区有个电话员调走了。知道她有一股执拗劲,青年团就把说服小英子的工作交给了邱明华。邱明华作了一整天的准备,仍然信心不强。她知道小英子爱瓦匠这一行爱到骨头里。

晚上,关了灯,邱明华就从工地工作的复杂性谈起,谈到各个组织的配合,谈到将来实行大型砌块,又谈到电话在这中间的重要性,而电话员……

小英子突然笑了一声说:“我知道了!”

邱明华吃惊地说:“怎么,你倒先知道了!怎么样,你同意不同意?”

“我知道工区少个电话员,刚你这么一提,我就猜着了。组织上想叫我去,是不是?”还没等邱明华回答,小英子又紧接着说:“组织决定有什么话说。你不是说过吗,要是另一项工作需要……就是不知道那技术复杂不复杂,要复杂点还好,有个钻头。”

邱明华不回答她前边的问题,只说:“我到交换台去过,一个人管成千成百的‘插销’,看样儿很不简单!”

“那咱那铺灰器呢?百分之二百!”沉闷了半天,她带委屈的声调问。

“创造铺灰器就为了咱俩那百分之二百吗?只要闹好了,推广出去,还怕别人完不成百分之二百?”

小英子没言语,憋了半天,哭起来了。邱明华跑过去安慰她,她硬咽着说:“你不用管我,我明白道理,就是管不住这只眼,我哭是哭,去还是去。”

星期一,邱明华先把新铺灰器送进技术改进科,然后把小英子送进了交换所。当天下午下班时,工段的通讯员来叫邱明华去接电话,邱明华拿起电话刚“喂”了一声,就听里边带着鼻音喊道:“你到这儿来看过吗?谁说这里技术复杂,两天就学会了。”然后也不等回话,就“吭”的一声扔下了。

过了两天,邱明华去给劳资股打电话,突然里边来了消防队,接着又来了一个什么女人,过一会儿又参加进来个四川人,电话里乱成一锅粥,于是所有的人喊起来:“喂!交换台,交换台‘怎么?’又打毛衣了。”消防队那人喊。

四川人在电话里敲起铁壶来:“喂,你听到没有?搞啥子,涮坛子嘛“注释1”……吭朗吭朗……涮坛子嘛!”

邱明华不禁想到,这一定是小英子的工作出了岔子。心里很不安。

第二天中午,邱明华准备了一肚子话去找小英子。走到交换所一问,人们说她下午两点才接班。邱明华把自己的来意说了一遍,人们笑着说:“放心吧,她已经好了。昨晚上受了批评,她自己也做了检讨,说是以前以为这工作太简单,不愿干,现在才看出它的复杂性。虽挨了批评,兴趣倒高了。”

邱明华到宿舍去找她,在拐角的地方看见副主任正气呼呼地冲着天上喊:“你还往那儿疯,上那上头去干什么?”

邱明华顺着副主任眼光望上去,发现小英子正穿着一副脚勾,站在电线杆顶上,得意地把左手卷成个筒,朝下喊道:“我这儿学业务呢,您没见《远离莫斯科的地方》时原电话员都会拉线嘛?”

邱明华微笑着想:“我还对她说点什么呢?”

一九五六年

“注释1”四川话,“开玩笑”的意思。

同类推荐
  • 影帝爱上菜鸟:一望破城

    影帝爱上菜鸟:一望破城

    她,17岁,即将迎来高考,青春宛若花朵般绽放。他,29岁,万众瞩目的新锐影帝,处在娱乐圈的风口浪尖。本是两条永不会相交的平行线,但史诗战争爱情巨片《破城》的拍摄,却让彼此在戏中相遇。戏内,一位国破家亡的落难公主,被困于最后的城。敌军重重逼近之中,最后的勇士守卫着公主,也守卫着一份无望之爱。而戏外,一场不可能的爱情,也悄然而生,仿若在轮回中注定,隔着几世苍凉。他们隔着生命的河流,对望,爱情炽热如烟花般绽放,如此美丽。但横亘在两人中间的世俗落差,却成为了无法逾越的藩篱。
  • 春晖

    春晖

    本书记录了象山女人黄彩玉起起落落、沉沉浮浮的一生,以传记小说的形式,展现了一个普通女人,作为妻子、母亲的伟大历程。同时,本书也以此为切入口,展现了一个家族随着时代发展的命运走向。全书共十章,语言凝练且富有感染力,具有一定的文学价值与历史价值。
  • 夜色温柔

    夜色温柔

    描写的是一个出身寒微但才华出众的青年对富有梦幻色彩的理想的追求以及最终如何遭到失败、变得颓废消沉的故事。
  • 黑烟:烟草走私的黑道风云

    黑烟:烟草走私的黑道风云

    烟草是个暴利的行业,但是在这条道上,并非所有人都能成功。两千元本金起家的马同林,靠卖假烟,迅速“发家致富”。然而,零售假烟虽然利润丰厚,终究不是长久之计。这时,马同林接触到了返销烟一种非正规渠道的真烟,利用地域的差异,同样利润丰厚,却不用为烟的质量担忧。然而,烟草业为国家垄断行业,国家的监管力度相当大,于是,一场黑与白的博弈就此展开。
  • 咱们都是同龄人

    咱们都是同龄人

    温亚军,现为北京武警总部某文学杂志主编。著有长篇小说伪生活等六部,小说集硬雪、驮水的日子等七部。获第三届鲁迅文学奖,第十一届庄重文文学奖,《小说选刊》《中国作家》和《上海文学》等刊物奖,入选中国小说学会排行榜。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热门推荐
  • 黄泉买魂人

    黄泉买魂人

    人死如灯灭,身死魂亦存。秦末年间硝烟四起,生灵涂炭。而在这人鬼不分的年代里,却造就了一个特殊的职业-黄泉买魂人。收世间之残魂,售天下之鬼魄。收阴物,驱妖邪。“我游走于阴阳两界,徘徊于人鬼之间。亦正亦邪,亦人亦鬼。吾乃黄泉买魂人。”
  • 七日生死局

    七日生死局

    写一个侠的故事,不贪生、不轻死,义之所至,虽死不惜,虽憾不悔。有爱情婉转柔长,剑胆琴心、铁血柔情,生死不渝;有医道奇诡,死生无界;亦有奇谋阴诡,百年深沉。毕竟,有些事,你做得,有些事,我也做得。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秾李夭桃

    秾李夭桃

    她重生古代,怀抱甜枣惹人疼。女扮男装骗二爷,吵吵闹闹逗书生。小幺本是公主命?坐等帅哥深情比枣浓!他,世间男子,拥红倚翠,有何不可?执子之手,坐看天下云生风起,闲听庭院雨落蕉叶。
  • 韩愈·柳宗元诗选

    韩愈·柳宗元诗选

    韩愈、柳宗元不但是唐代古文运动的盟主,也是中唐诗坛的领军人物。韩愈以文为诗,戛戛独造,诗风雄奇怪异;柳宗元的诗深婉幽峭,精艳工致,深得楚骚遗韵。二人的诗歌影响深过错,受到当时及后世许多诗人、学者的高度评价。本书依据学界最新研究成果,精选韩诗52题67首,柳诗59题63首,按创作时间先后分别编排,对了解二人诗作极有帮助。
  • 网游之苍穹九霄

    网游之苍穹九霄

    【未知街头】时至正午,人虽略少,热闹依旧。熙熙攘攘大街上行走着各色各样的人群。有人气定神闲,自然就有人神色匆匆……少年站在大街的某个角落,与周围的环境格格不入,没有一种氛围能与他搭得上边。少年知道,他本来就不该出现在这里。【叮!】【欢迎使用本游戏系统!抵制盗版,人人有责!】【系统开启中……】【1%……10%……20%……90%……99%……】【叮!由于检测到未知不可抗力,系统开启时间将自动延迟……】少年唇角微微上扬,露出一抹不明意味的冷笑。呵呵。他眉心处一点光芒缓缓消散,少年走上了大街。诡异的光晕四处蔓延,但街上的人全部视而不见。“叮咚……叮咚……”大街尽头的石英钟敲响了十二下,不远处的学校声音逐渐嘈杂。(声明)本书为正经八本的虚拟网游文哦。?(????)求收藏求推荐!!!
  • 英雄联盟之最强王者

    英雄联盟之最强王者

    生命不息,竞技不止!“总有一天,我会让五星红旗,在电竞赛场上迎风飘扬!”——秦洛
  • 亚健康评估与干预

    亚健康评估与干预

    本书以中医“上工治未病”的理论为指导,以罗仁教授干预亚健康的专题系列讲稿为基础,较系统地介绍了亚健康的概念、表现、评估、干预原则和方案,对亚健康者的心理调摄、运动指导、饮食调节、生活习惯、中医养生、体质调控、不适症状的个体化干预和常见病预防进行了详细阐述。内容通俗易懂,资料翔实可靠,方法简明实用,适于广大群众,特别是中老年人和亚健康者阅读参考。
  • 年年花开

    年年花开

    花开花谢花满天。或许、最美的季节便是花开的季节。或许、最美的时光便是有你在侧的时光。或许、有了太多的或许。当婉惜站在桃花树下,白嫩皙长的五指间滑落妖娆粉红色花瓣的时候,才明白原来落花是一种寂寞。年年花开、物是人非!
  • 成功处世的88个神奇智慧

    成功处世的88个神奇智慧

    本书教给你成功处世的88个神奇智慧,让你学会与他人保持和谐的人际关系,在人生旅程中少走弯路,为今后的人生做好铺垫,从而踏上人生坦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