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老乡关系是一种很特殊的朋友关系,也是一种很重要的人际关系。既然是同乡,涉及到某种实际利益的时候就会“肥水不流外人田”,只能让老乡“近水楼台先得月”了。也就是说,必须按照“资源共享”的原则给予适当的“照顾”。
既然中国人对老乡有特殊的感情,那么我们学会利用同乡关系便可以多几个朋友,更重要的是可以拓宽路子,万一自己在外面有了什么麻烦,也可以有“征讨”别人的资本。
有了老乡好办事
苏凭是个早年离开家乡出外闯荡的游子,现在异乡成家立业,家庭生活美满。但美中不足的是,苏凭一直为没回家乡而感到遗憾,哪怕在这里能碰上几个老乡也好,思乡之情可见一斑。
恰在这时,同在这个城市的另几位老乡深感有必要成立一个老乡会,有个老乡会就可以定期聚会,加深感情,有什么事大家以后可多加照应。
苏凭一接到邀请就毫不犹豫地加入到其中。他积极筹划、联络老乡,把这个同乡会当成了自己的“家”,并成为“家”中的领导之一。
经过两年的时间,同乡会终于发展到了具有近500人的规模,苏凭也等于多认识了近500人。这些老乡来自于各行各业,贫穷富贵,兼容并包,用苏凭自己的话来说:“我现在办什么事非常方便,只需一个电话,或打声招呼,我的老乡都会为我帮忙……”
因为苏凭充分认识到了结交老乡的重要性,他才会有了这么大的一个关系网,做起事来才会有那么多的方便。所以,搞好老乡关系是非常重要的,不仅可以多交几个朋友,更重要的是会获得很多帮助,也许一辈子都会受益无穷。
当今社会人口的流动性很大,许多人离开家乡到异地去求职谋生。身在陌生的环境里,拓展人际关系有一定的难度,那就不妨从同乡关系入手,打开局面。
在外地的某一区域,能与众多同乡取得联系的最佳方式是同乡会。在同乡会中站稳了脚跟,跟其他老乡关系处得好,那就等于交结了一个关系网络。也许有一天,你就会发现,这个关系网络的作用是多么巨大,不容你有半点忽视。
既然是老乡,就必然有共同的特点存在于双方之间,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乡音。清朝末代的大太监李莲英的发迹可以说是运用了此种技巧。
用家乡话为自己开路
李莲英出身贫苦,个子瘦小,若以当时清朝宫廷太监的标准来衡量,他是根本不够资格的。可一次偶然的机会,李莲英听说在宫廷中有一个太监是他的老乡,并且是同一个村的。于是李莲英大胆地去找了这个老乡。
李莲英当时很穷,没有钱买东西去送礼。他虽然知道这位老乡很重乡情,但怎样才能引起老乡的注意呢?
终于,他想出了一个办法。一天,他瞅准了正当这位老乡出来当值时才去报名,然后用一口地道的家乡话说出了自己的姓名与籍贯。李莲英的这位老乡听了这声音,身体不由得抖了一下,遂抬头看了看眼前的这位小老乡,心里暗暗记了下来。
后来,在这位老乡的帮助下,李莲英做了慈禧太后梳头屋里的太监,以梳得一头好发型深得慈禧宠爱,最后成了慈禧太后面前的大红人。
李莲英只说了几句话,就博取了对方的注意与好感,但要注意的是,这几句话是家乡话,而对方也恰巧是同乡人,且又同处异乡,在这种情况下,李莲英轻而易举地争到了一个名额就不足为奇了。
用家乡话做见面礼可以说是独树一帜的,它不需要物质上的东西。在这里,有一点相当重要:运用这种方法的场合最好是在异乡,因为在异乡才会有恋乡情绪,才会“爱乡及人”,这时再来个“他乡遇老乡”,哪有不欣喜之理。对方离乡愈久、离乡愈远,心中的那种情就愈沉、愈深。因此,越是这种情况,越要运用乡音这种技巧。熟练运用技巧,我们就会得到老乡所带给自己的种种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