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柔相济,刚硬与柔顺要相互弥补,做到两者兼施。在《三国演义》中罗贯中阐明的观点是“凡为将者,当以刚柔相济,不可徒恃其勇”。这实际上就是指人通过刚柔并用的手段来驾驭他人的思想行为的本领,那些能够驾驭他人思想的人乃将才,不能够驾驭他人的人只能作兵者。
刚柔相济的晏婴
晏婴,又称为晏子,字平仲,春秋时齐国夷维(山东高密)人。生年不详,卒于公元前500年。历仕灵公、庄公、景公三世,是继管仲之后齐国的名相,还是我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和外交家。春秋时期,诸侯并起,风云变幻。晏婴头脑机敏,能言善辩,勇义笃礼。他内辅国政,屡谏齐王,竭心尽力拯救处于内忧外患之中的齐国。在对外斗争中,他不仅富有灵活性,同时还始终坚持原则性,捍卫了齐国的国格和国威。
曾经有一次,晏婴奉齐王之命出使于楚国。楚灵王听说晏婴要来,便对大臣们说:“晏子是齐国能言善辩的大臣,名气极大,然而却是个矮子,我要当面羞辱他一番,让他领教一下我们楚国的厉害。”于是,楚灵王命人连夜在城门旁开了一个5尺来高的小门,吩咐守城的士兵,在等到齐国的使臣来到城门口的时候,就把大门给关上,让他从旁边的小门进城。
到了第二天的清晨,晏婴一行人来到了楚国的城门下,看到城门紧闭,便把车停了下来,派人去叫门。一个守城士兵说:“听说齐使身材矮小,可从城边的小门入城,故而未开大门。”晏婴淡淡一笑,用手指着那个小门大声说道:“出使狗国的人才从狗门进去。如今我出使楚国,不应该从这个门进去吧?”楚使的礼宾官见势不妙,无奈之下只好改道,把晏婴一行人从大门送进了城内。
当晏婴到宫中拜见楚灵王之时,楚灵王只是瞥了晏婴一眼,用一种傲慢的神情说道:“怎么,齐国难道没有人了么,怎么派你做使者?”晏婴答道:“齐国的临淄居民众多,人们张开袖子便成了阴天,大家抹把汗一挥,就像下雨一般,街上人们肩挨肩脚碰脚走路,怎么能说没有人呢?”听了晏婴的话,楚灵王又问道:“既然是这样,齐景王为什么要派你这样的人来楚国呢?”晏婴回答说:“齐命使,各有所主。贤者使贤王,不肖者使不肖王。晏婴不肖,故而出使楚国。”楚灵王听了,顿时感到一种说不出的尴尬,本想发作一番,可是又知道是自己理亏,只好以礼热情地款待了晏婴一行人。
第二年的冬天,晏婴又一次奉齐王之命出使了楚国。楚灵王听说晏婴这个矮子又要来,又想起了上一年前被晏婴数落得难堪的情景,因此便决定,这一次无论怎样也要想方设法羞辱晏婴一番,以解除去年的仇恨。
晏婴到了楚国以后,楚灵王不再像去年那样冷漠,让人快速地摆上了酒宴,并且亲自去招待晏婴。酒至半酣,忽见两名兵士押着一个被捆绑着的男子从殿下经过。楚灵王装作生气的样子斥责道:“你们这是干什么?难道没有看见我这里有贵宾吗?”然后又装作漫不经心地说:“他是哪儿的人,犯了什么罪?”两名兵士装作很慌忙的样子答道:“他是齐国人,犯了偷盗罪。”“他是齐国人?”楚灵王故意把“齐国”二字说得很响亮,生怕晏婴听不到,然后又用眼睛斜睨着晏婴,装出一脸困惑的神态,问道:“难道你们齐国人都是如此喜欢偷盗吗?”
楚灵王这样一个小把戏,到最后还是被聪明的晏婴识破了,他明知道这是楚灵王故意要借机侮辱齐国的。因此,他便离席向楚灵王深施一礼,答道:“大王,我听说橘子树生长在淮南,它就结出橘子;如果移栽到淮北,它就结出枳子。它们的叶子虽然相似,果实的味道却不同。这是什么原因呢?我想,这主要是淮南淮北两地的水土不同啊!现如今,齐国的百姓在齐国不偷不盗,然而一来到楚国就都做起盗贼来,该不会是因为楚国的水土使得人变得喜欢偷盗了吧?”
晏婴的一番话顿时让楚灵王目瞪口呆,无言以对。默然了良久之后,最后楚灵王只得讪讪地说:“和圣人是不能开玩笑的,寡人这样做实在是自讨没趣啊……”
晏婴这样一位被载入史册的杰出外交家,既坚持原则又灵活应变,该柔则柔,该刚则刚,面对大国的淫威和责难,不卑不亢,刚柔并济,一次又一次地化解了一个个难题,出使不受辱,一次次维护和捍卫了齐国的尊严,与此同时也为自己在诸侯国之间赢得无比崇高的声誉。
所以,在日常的人际交往中,我们也应注意刚柔相济,在一些原则性的问题上坚守不变,而如果碰到刚烈之人,也不妨用以柔克刚的方法,用柔软之术打动对方。如此方可机智多变,灵活应对一切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