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奈对“货真价实”的解释并不是“物美价廉”,而是什么价钱买什么货。他有个与众不同的做法,就是把顾客当成自己的人,事先说明次等货品的缺点。关于这一点,彭奈对他的店员要求得非常严格,并对他们施以短期训练。比如:一条毛巾有05美元、06美元、08美元三种货品。店员一定要对顾客事先说明,这种货有三种,并都拿个样子给顾客看,让顾客有充分的挑选机会。有时候,店员甚至还告诉顾客,其他店里有而他们没有的货品,他们会说:“这是一种新出的牌子,我们还没有深入了解它的品质,所以还没有供应。”
当彭奈要实行这一接待技巧时,有很多人表示反对。他们认为这样做无疑是给别人的新产品做宣传。但彭奈却认为:如果事先不告诉顾客,他们回去后,万一听到别人说,新出的一种东西如何如何好,他一定会有一种后悔的感觉;但如果事先说明了,情形就大不相同了,他一定会暗笑那位告诉他的人,买了一件不知好坏如何的东西。
顾客的等级不一样,所要求的货色也完全不同。一个周薪一千美元的人和一个周薪只有几十美元的人,假如到你店里都是买毛巾,店员一定要用两种截然不同的方式来接待他们,才能把这两个顾客同时拉住。
他的第一家零售店开设不久,有一天,一个中年男人到店里买搅蛋器。
“先生,”店员很有礼貌地说,“你想要好一点的,还是要次一点的?”
“当然是要好的,”顾客有点不高兴地说,“不好的东西谁要?”
店员就把最好的一种“多佛牌”搅蛋器拿了出来。
“这是最好的吗?”顾客问。
“是的,”店员说,“而且是牌子最老的一种。”
“多少钱?”
“一百一十元。”
“什么?”顾客把眼一瞪,“为什么这样贵?我听说,最好的才六十几块钱。”
“六十几块钱的我们也有,”店员说,“但那不是最好的。”
“可是,也不至于差这么多钱呀!”
“差得并不多,还有十几元一个的哩。”
那位顾客一听,面现不悦之色,掉头想离去,彭奈急忙赶了过去。
“先生,”他说,“你想买搅蛋器是不是?我来介绍一种好产品给你。”
“什么样的?”
彭奈拿出另外一种牌子来,说:“就是这一种,请你看一看,式样还不错吧?”
“多少钱?”
“五十四元。”
“照你店员刚才的说法,这不最好的,我不要。”
“我这位店员刚才没有说清楚,”彭奈说,“搅蛋器有好几种牌子,每种牌子都有最好的货色,我刚拿出的这一种,是同牌中最好的。”
“可是,为什么比多佛牌差那么多钱?”
“这是制造成本的关系,”彭奈用一种亲切的语气说,“你知道,每种品牌的机器构造不一样,所用材料也不同,所以在价格上会有出入。至于多佛牌的价钱高,有两个原因:一是它的牌子老,信誉好;二是它的容量大,适合做糕饼生意用。”
“噢,原来是这样的。”顾客的神色缓和了很多。
“其实,”彭奈接着说,“有很多人喜欢用新牌子的。就拿我来说吧,我就是用的这种牌子,性能并不怎么差。而且它有个最大的优点,体积小,用起来方便,一般家庭用最为适合,你府上有多少人?”
“五个人。”顾客的反抗意识完全消除了。
“那再适合不过了,”彭奈说,他的表情就像跟老朋友谈天一样,“我看你就拿这样的一个回去用吧,保险不会使你失望。”
彭奈送走顾客,回来对他的店员说:“你知道不知道你今天的错误在什么地方?”
那位店员愣愣地站在那里,显然不知道自己的错误。
“你错在太强调‘最好’这一个观念上了。”彭奈笑着说。
“可是,”店员说,“你经常告诫我们,要对顾客诚实,我的话并没有错呀!”
“你是没有错,只是缺乏技巧,我的生意做成了,难道我对顾客有不诚实的地方吗?”
店员默不作声,显然心中并不怎么服气。
“我说它是同一牌子中最好的,对不对?”店员点点头。
“我说它体积小,适合一般家庭用,对不对?”店员又点点头。
“既然我没有欺骗客人,又能把东西卖出去,你认为关键在什么地方?”
“说话的技巧。”
彭奈摇摇头,说:“你只说对一半,主要的是我摸清了他的心理。他一进门就要最好的,对不?这表示他优越感很强,可是一听价钱太贵,他不肯承认他舍不得买,自然就会把不是推到我们做生意的头上,这是一般顾客的通病。假如你想做成这笔生意,一定要变换一种方式,在不损伤他优越感的情形下,使他买一种较便宜的货。”
店员听得心服口服。
又有一次,他到爱达华州的一个分公司里视察业务,他没有先去找分公司经理,就一个人在店里“逛”起来了。
当他走到卖罐头的部门时,店员正在跟一位女顾客谈生意:
“你们这里的东西似乎都比别人贵。”女顾客说。
“怎么会,我们这里的售价已是最低的。”店员说。
“你们这里的青豆罐头就比别人贵了三分钱。”
“噢,你说的是绿王牌,那是次级货,而且是最差的一种,由于品质不好,我们已经不卖了。”店员解释说。
女顾客讪讪地,有点不好意思。
店员为了卖出产品,就又推销道:“吃的东西不像别的,关系一家大小健康,你何必省那三分钱。这种牌子是目前最好的,一般上等人家都用它,豆子的光泽好,味道也好。”
“还有没有其他牌子的?”女顾客问。
“有是有,不过那都是中下级品,你要是想要的话,我拿出来给你看看。”
“算了,”女顾客面有愠色,“我以后再买吧。”连挑选出来的其他罐头她也不要了,掉头就走。
“这位女士请慢走,”彭奈急忙说,“你不是要青豆吗?我来介绍一种又便宜又好的产品。”
女顾客愣愣地看着他。
“我是这里专门管进货的,”彭奈赶忙来个自我介绍,消除对方的疑虑,然后接着说,“我们这位店员刚来不久,有些货品不太熟悉,请你原谅。”
那位女士当然不好意思再走开。彭奈顺手拿过沙其牌青豆罐头,他指着罐头说:“这种牌子是新出的,它的容量多一点,味道也不错,很适合一般家庭用。”
女顾客接了过去,彭奈又亲切地说:“刚才我们店员拿出的那一种,色泽是好一点,但多半是餐馆用,因为他们不在乎贵几分钱,反正羊毛出在羊身上;家庭用就有点划不来了。”
“就是嘛,在家里用,色泽稍微差一点倒是无所谓,只要不坏就行。”
“卫生方面你大可以放心,”彭奈说,“你看,上面不是有检验合格的标志嘛!”
这笔小生意就这样做成了。客人走后,分公司经理闻讯赶来,那位店员才知道彭奈原来是总公司的老板。
彭奈说:“我看得出,你是个热心于工作的店员,只是技巧不够,只要你肯用心,很快就会学会的。现在我把刚才的情形分析给你听。
“当顾客嫌东西贵时,虽然原因各有不同。但主要的原因是想买便宜一点的。因此,遇到嫌贵的客人,你一定要巧妙地提供他一种较便宜的货物,千万不可以让人家听出‘弦外之音’——便宜的就是次等货。你应该做到让顾客心里有这样的一个感觉:他买的是一种很适合他用的东西。以刚才的青豆罐头为例,顾客既然嫌贵了,你就不应该再强调那种品牌如何如何的好,应该说:‘这种品牌的产品,定价都较高一点,我建议你用这种牌子的看看,东西也很不错,价钱则便宜了五分钱。’假如你看她有了要的意思了,你要轻描淡写地说明这种产品的缺点,就像我刚才那样,让顾客了解罐头内部的情况。你不妨这样说:‘很多客人吃了这一种罐头都说,色泽虽然稍差一点,味道一点也不错。’这样一交代,就符合我们不欺骗顾客的原则了,对不对?”
经理和店员两人听得心服口服。
卡耐基指出:你是经营者,顾客是你的上帝,你不能欺骗他们,而是应该提高语言艺术,巧妙地劝说他们购买商品,这是你的职责,也是义务。
>>>先听顾客的抱怨,再申述自己的观点
迪特毛料公司的员工催促一个欠了公司15美元的顾客速来结账。
一天,这位顾客愤怒地冲进迪特先生的办公室,说他不但不付这笔钱,而且这辈子再也不花一分钱购买迪特公司的东西了。
迪特先生耐心地让他说了个痛快,然后对他说:“我要谢谢你到芝加哥来告诉我这件事。你帮了我一个大忙,因为如果我们的信托部门打扰了你,他们就可能也打扰别的好主顾,那就太不幸了。相信我,我比你更想听到你所告诉我们的。”
这个顾客做梦也没想到会听到这些话。迪特先生还要他放心,告诉他会把这笔账一笔勾销,迪特说:“你是个非常细心的人,只有一份账目要管,而我们的职员则要照顾好几千个账目。因此,比起他们来,你不太可能出错。既然不再向我们订毛料,我就向你推荐一些其他的毛料公司。”
结果,这个顾客又签下了一笔比以往都大的订单。他的儿子出世后,他给起名为迪特。后来他一直是迪特公司的朋友和贸易伙伴。
一个本来对迪特毛料公司怀有满腔怒火的顾客,被迪特先生短短的几句话说动,不但没有同公司闹僵,反而更加信任这个公司,这全仗该公司的老板迪特善用后发制人之术。欠账还钱,乃天经地义,面对怒气冲冲的顾客,迪特先生深知,如果同顾客计较,即使得到了欠款也无法留住更多的财富,可能会失去一个甚至更多的顾客。所以迪特先生等顾客发泄完后,展开了攻势:首先以一片诚心,感谢这位顾客表达了对公司的意见,继而宣传将欠账一笔勾销,同时赞扬顾客的细心和善于发现问题,结果,顾客完全被这番诚意征服了,做了这家公司的终身顾客。
这正是卡耐基所推崇的“后发制人法”。
后发制人法就是先让对方尽情表露自己的言行,然后,采取有针对性的话语或行动制伏对方的方法。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讲,给他一个发泄的机会,可以满足他的发泄心理,以缓其怒气,在心理上达到平静,这样可以达到不制自服的效果。摸清彼情,以此掌握更大的主动权,让他把话讲完,对他的心理状态你也就一清二楚了,这样为你后来的对策提供了可靠情况。后发者既可以从对方的破绽中找出准确的反驳点,也可从对方的话语中引出话题。但前提是要创造好的言谈气氛,听者要有耐心,千万别插话或打断对方的谈话,这种情况,急躁和慌忙会引起神经过敏和思维紊乱,对方就难吐真情了。
使用后发制人方法时,要注意方法艺术。在后发制者的语言和行动上要同前者有必然的逻辑联系。后发制人中的前者与后者不仅仅是时间上的谁先谁后的关系,而且还是体现为内容前后的内在联系。根据不同的要求,针对先发之言或分析、或反驳、或赞许,而不要他说他的,我说我的,完全是两张皮,凑不到一起,那就失去了后发的意义了。
>>>尽量满足顾客在商品之外的心理需求
几年前,纽约的电话公司遇到了一桩麻烦事。一位苛刻的用户对电话公司的接线员的服务不满意,因此在电话公司要求他付电话费的时候大发雷霆。他认为这些费用对于他所享受到的服务而言,简直不啻于敲竹杠。于是,他怒火满腔地宣称,要把电话连根拔掉,并且到有关方面进行申诉、告状。
为了解决这一矛盾,电话公司派出一位最干练的“调解员”前去见那位无事生非的用户。在双方见面之后,那位暴怒的用户向调解员淋漓尽致地发泄着他的愤怒,而调解员则静静地听着,不时地说:“是的。”对用户的不满表示同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