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怀君
灵武,古称灵州,东依莽莽青山,西濒滔滔黄河,聚天地之灵气,凝山河之灵性,扼山川之险要,踞形胜之灵端。气势磅礴,景象不凡,风光旖旎,人杰地灵。
灵武历史悠久,文化灿烂。三万年前,华夏先民薪火相传、繁衍生息,留下闻名遐迩的水洞沟遗址;新石器时代,灵武百姓传播文明、重视农耕,三道沟、鸳鸯湖留大量岩画遗迹;周宣王五年,大将南仲于此筑城戍守,渔猎丰穰、田陌成型;秦始皇扫六合归一统,太子扶苏、大将蒙恬率军在此戍边屯垦,肇塞北农耕文化之先河;汉惠帝四年设县,以“洲在水中,随水高下,未尝沦没”之灵而得“灵洲”名;三国时,灵洲县属雍州所辖;东晋十六国时,灵洲先为前赵、后赵所属,后为前秦、后秦大夏之地;大夏、凤翔年间,赫连勃勃驭铁骑、高筑城、植果木,改薄骨律城;北魏太延二年,魏太武帝置薄骨律镇,定贺兰、控黄河使此地为北疆大军镇;北魏孝昌二年,将薄骨律镇改置灵州。北周宣政元年,灵州百姓勤耕劳作,谷稼丰稔,始有“塞北江南”之美称。后周又于灵州治所,置回乐县。隋大业三年,筑长城,捍郡民,改灵州为灵武郡。唐武德元年改灵武郡为灵州,并置总管府。贞观二十年,唐太宗亲赴灵州,金戈飞将,勒石铭诗,大会回纥、铁勒诸部,被尊为“天可汗”。景龙二年,灵州又领三受降城,故有“受降城”别称。唐开元九年,灵武为朔方节度使治所,统七军府。公元755年,安史之乱爆发,唐玄宗李隆基出逃避难,太子李亨在裴冕、杜鸿渐等臣拥戴下,在灵武城即帝位,史称唐肃宗。灵武府升为大都督府,辖州五十一个,府十五个。肃宗号令天下兵马鼎力平乱,平幽燕,归中原,复三秦,踔厉英雄气,中兴大唐基业,宏业积厚流光,勋著青史。一时间灵州民风淳朴温厚,人和物阜安居乐业,有诗曰:“贺兰山下果园成,塞北江南旧有名。”
在宋代,党项族首领李继迁率部攻占灵州,改灵州为西平府。到明朝,修长城,建马市,筑商道,灵州设宁御千户所,辖四城、十三屯堡。清雍正三年,灵州改为灵州直隶州。康熙1697年,噶尔丹发生叛乱,康熙皇帝由灵武境内渡河莅宁,闻六骏嘶鸣,展英豪大略,平定准噶尔丹叛乱。1913年,中华民国成立后,灵州改为灵武县,属宁夏省。
灵武历史文化积淀浑厚,经历代文明传承,积千年文脉恒昌。枕黄河,凭贺兰,占水利,山川相济,民淳土沃,地域广阔,谷稼殷积,物产丰富,自古以来,百姓勤劳勇敢,安其风俗之淳,耕其园圃,治其家园。
灵武为形胜之地,汉韵唐风熏沐甚浓,胜迹遍布,古城恒踞,备受天下文人墨客英贤青睐。然灵武命蹇途舛,千百年来兵祸连年,战乱频仍,生灵涂炭。古城几经劫难,雉堞圮毁,榛莽荒秽,蔽野塞川,虽沐雨栉风,然蓬蒿之茂、暴疟之吏过于水旱,曾几时,城郛坍塌,地荒园颓,商旅断绝,百姓流离。
1949年9月,斗转星移,日月轮回,灵武解放,古城新生。半个世纪以来,党和政府虑于民也深,谋其始也精,领导人民凿榛莽以辟之,裂山泽以衢之,濯黄河之急流,揖东山之白云,医治创伤,治理山河,开挖沟渠,平田整地,疗贫治瘠,自强不息,沉沉天幕,豁然澄澈,古老的城乡焕发勃勃生机,以崭新的面貌雄踞于黄河东岸。
1996年5月20日,经国务院批准,灵武撤县设市,在自治区党委、政府的亲切关怀下,灵武人民秉改革之雄风,凭煤炭资源之殷腴,托河东机场之崇廓,民族团结,踔厉奋发,乘时借势,掷疾痛苛痒,革锢塞人才壅蔽,启牖布新,摧陷廓清,使灵武荒滩碱壁均为史,人文醇厚滋古州。进入新世纪以来,2000年6月15日总书记江泽民,2007年4月13日总书记胡锦涛来灵武视察,古州生辉,百姓欢欣鼓舞。全市人民谋科学发展之大略,擎构建和谐社会之大旗,依托宁东能源化工基地,大力培育煤电化支柱产业;以羊绒工业园区为平台,大力发展羊绒特色产业;狠抓骨干企业的培育和扶持,壮大山川民营经济;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精心做好长红枣产业,加快草畜产业平台建设;建广场,扩西湖,拆旧居,起新宅,增绿地,做大做亮做美城区,切实提升城市化建设水平;重投入,打基础,校宇相接,书声相闻,教育科技卫生事业发展一路东风;移风易俗,文脉流徽,文学艺术之花竞相怒放,和谐社会建设步阔喜人。今为昨继,明为今承,弹指间,灵州山川人气鼎盛,踏歌乐奏祥瑞康宁,枣红禾绿,桂馥兰芳,银燕飞翔,铁龙穿漠,乌金输出,机声轰鸣,白绒精梳,盛会节庆商贸繁荣,高速公路快捷畅通,社区和谐其乐融融,新风古韵融为一统。
放眼今日之灵州,慨乎昔日,怡然今朝,根之茂者其实遂,膏之沃者其光烨。灵武发展之巨变,承党和政府锐意改革,组织领导,各族群众同舟共济,行其所志。抚灵武今昔,殊感不易。为启迪后人,激励众志,诉诸来者,爰勒斯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