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怀君
灵武园艺试验场建场已59年了。几十年来,在党的正确领导下,广大干部职工坚持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科技兴场的方针,承担了果树专业生产和科研技术培育推广的双重任务。很多科技工作者呕心沥血,用智慧和双手,辛勤地培育了一个个优秀品种,攻克了一个个科学难关,为园艺场乃至全区果林事业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59年来,曾有一批优秀的专家学者、技术人员在园艺试验场工作过,他们是梅林、江育杞、张自蓉、魏象廷、喻菊芳、张恩珍、区中美、唐世雄、苏东岩、马振江、雍文等人。园艺场这片热土留下了他们辛勤的劳动结晶,他们培育的果品、研究的科技项目数量繁多,成果卓越。
我曾看过一篇档案室保存的科技总结,有一组数据是20世纪80年代末,灵武园艺场果林里曾生长着368种水果,令人惊叹。
近期,我又看到一本陈旧发黄的《农业科学通讯》杂志,这是1957年2月6日发行的第二期(总第88期)。杂志里刊登着题目为《刘裕果园防霜办法》的一篇简讯,原文是:“甘肃河东回族自治区金积县果农刘裕,利用果树下筑烟筒防霜,效果良好。方法是:靠近果树树干,用土砖40块左右筑一烟筒(形状方、园均可),高4~5尺,下部直径2~3尺,上口直径1尺、烟筒上留一高1尺,宽7~8寸火门,以便填碎柴燃火,烟筒筑好后,外面涂上泥以防漏气。一般每亩果园有5个烟筒即够。烟筒内柴火燃烧后,须将火门用土封闭,使空气供给不足,慢慢生烟。一烟筒碎柴从半夜2时开始烧,可以熏到天亮。”
烟筒防霜须注意下列事项:1.熏烟对于辐射寒冷(霜害)是有效的,但对于流寒冷(寒流)效果不大。如果在果园内增设烟筒,生火加热,对预防寒流是可以起一点作用的。这一方法在小面积果园内可以试用。2.有下霜预兆时,应当在2℃时就开始熏烟,过迟温度下降,地面气层已变冷,预防效果不大。3.如大面积熏烟,所有烟筒必须在同一时间内冒烟,使烟雾弥漫全园。因此,事先要组织好人力。
这篇简讯言简意赅,文字简练,把意图阐述得非常清楚。简讯旁还附着一幅烟筒砌筑示意图,非常形象。
1957年距今已52年了,看到这篇过去的简讯,使人浮想连翩。很有感触。52年前,在当时属交通不发达年代,从灵武县到金积去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再者将果农刘裕的防霜经验撰写成简讯,投稿到《农业科学杂志》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在50年代,正是大兴科技,植树造林,培育果品优良品种的年代,这篇简讯的目的,就是推广新办法,让人们增加果林防霜防冻的经验。当然在50年代这种防霜措施,在今天看来似乎非常落后,但当时作为50年代的农民刘裕能动脑筋,大胆设想采用防霜的土办法、新措施,保障树木不被冻害,确实不易。这篇推广这种防霜防冻措施的作者可以说是一位热心于果林事业的有心人。联想到园艺场在1990年曾汇编了一本《科技成果论文集选编》,收集了科技工作者67篇科技论文。这67篇论文对园艺场不同历史时期和不同水果的培育栽培、病虫害防治,对生产发展,起到非常积极的指导作用。同时对园艺场果业发展推动起到了巨大作用。这67篇科技论文,是20几位科技工作者用心血浇灌的科技之花,时至今日,这些科技成果仍被园艺场乃至自治区一些林业单位在工作实践中应用,起着积极的指导作用。
在科技促生产的条件下,园艺场的水果产量是一个最好的例证。20世纪60年代初期园艺场水果产量不足5万公斤。在20世纪80年代末水果产量竟达到723万公斤,占宁夏水果产量第一。回眸过去的辉煌,我们应该感谢辛勤的职工,更应该感谢那些长期工作在林业第一线的科技工作者。我们不会忘记园艺场自建场至今,曾有25名科技人员在这里工作过,他们用心血浇灌的科技葩蕾,盛开结果。园艺场的果林苗圃地实验室溢发出他们辛勤的汗水的芬芳,他们的辛勤劳动,对园艺场及宁夏的果林事业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我们应该记住他们的业绩。岁月尽管过去了很多年,我们还是应该感谢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