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京城之内,若论府邸,除去郊外的清宁山庄这种,那没有人家能和叶家相比。前一阵子,叶老太师过世,那满京城大半官员去了葬礼,再加上多的要命的门生故吏,据说叶家也没显出拥挤来。
更有意思的是,说呀,这何瑜何大人,在叶府差点迷了路。虽然这朝中挺多人爱笑话何大人出身,但迷路一说,有点夸张了。毕竟人家在清宁山庄也没迷路。
但既是有这种传言传出来,倒也不是无中生有。原因还是因为这叶府和其他人家府邸都太不相同了。北齐立国不到百年,现有王公大臣的住处,差不多都是后建的,而开国初年那些国公爵位的,到如今大都没落了,相应的宅子也就荒废或是被其他人买走重建了。所以实际上现有的这些大臣家宅,象燕家城中老宅这样,六十多年的,几乎都是最长的了。更别说象何瑜这种近几年提拔的新进官员。
而满朝文武,只有叶家不同,因为叶家是前朝臣子。战乱还得从三百年前说起,当年大魏王朝南北纵横数千里,现在的青兖战线正是帝国腹地。后来南北两派矛盾日益激烈,权臣分裂,就分成了吴和燕,吴在南,占据了原魏都彬州,燕在北,而燕的开创者本来就是宁城总督,宁城就作为了都城。
后来,大约一百多年前,燕国又内部战乱,就又建立了齐。原魏王朝立国数百年,钟灵毓秀,文脉渊远。而这三百年来,南方的吴和北方的燕以及齐都在战乱之中,南吴一向以统一天下为已任,也一向以文化正统自居。
但实际上,三百多年过去了,当时魏王朝的礼制其实已差不多消失殆尽。所以其实南吴,就算都城没变,皇宫也早就是后建,所以也说不上什么承袭了魏王朝的文化正统了,而当时魏王朝的一些世家大族,也都多在南吴权利更迭时或支持前朝最终没落,或支持新朝被前朝世家鄙夷,所以这三百多年以来,所谓一直传承下来的世家大族,也几乎没有了。
几乎是唯一不同的,只有叶家。
因为这叶家,在魏王朝时,是彬州一个世代书香门户,当时族中读书人居多,但并没有做到什么显赫的官职,在魏王朝分裂前的几年,叶家祖上叶帆中了进士,就先在鸿胪寺任主簿,按当时楚的官制,这是个从七品官,不大。
本来吧,这官职就是些文书上的活,但是那些年,北方的乌梁等族总是骚扰边境,魏王朝就有人提议,光是武力镇压没有成效,要教化这些野蛮人,这样,就要派一些文人过去,要去讲学,讲礼。
叶帆就这样被派去讲这个了。叶帆这个人很博学,又年轻又知礼数,又会做人又会做事,这样就深得当时宁城总督,也就是后来燕帝的喜爱和认可。所以他就向魏帝上书,说宁城很多官员都是武职出身,本身也需要学习礼仪,说想把叶帆留一阵子。
这下属想学习,上司当然认可,就这样叶帆就留在宁城,而这一留,就留了一生。
因为第二年就兵变了,兵变的头几年,南北往来异常复杂而且危险,再加上燕帝本就担心他想回故国,所以就更是严加防范。而到了后来,燕帝更是张劳着给他娶了亲,就在宁城成家立业了。
所以叶家这府邸最初建造实际是在燕开国时,大约三百多年以前。那时燕帝极看重他,特特在城中拔出一块地来,让他盖房子,这叶帆是文人,但可不是书呆子,人极知进退,他就只占了这地儿的一半,盖了个不大的三进总共大约三十多间房的一个院子。
而且他最聪明之处并没有照搬原魏王朝,当时已经是南吴了,没有照搬那一套,而是结合了北方的很多建筑的开阔,象平屋顶、宽门檐,但却又在影壁、连廊等处保留了南方建筑的小巧,所以这建成之后,虽然院子不大,但几乎就成了当时跟随燕帝打天下的这些武将们的样板。
这些武将们本来都是粗人,就想着看起来有格调一些,但可又看不上南吴那些腻腻歪歪的小家子气样子,这叶帆将这些元素放在一起,给这些人做了一个完美的结合。
叶帆最大官职做到吏部侍郎,而他的府邸一直没有扩建。怎么说,他住的还是蛮舒服,他只有两个孩子,一儿一女,再加上点家人啥的,还是挺宽敞。
但叶家后来历代为官,有时兄弟同朝,但也一直都是住在老宅,哪里破损了就按原样修缮哪里,也是四五代过去都没扩建,到了后来,三十多间房,人都住不下了,甚至出现了两个四品官住隔壁房间这样的情况。叶家历代子弟极少纳妾,当时的传闻非常的有趣,说叶家是没法纳妾的,正妻能有个单独的房间就不错了。
其实就算叶家再节俭,也不至于就这样。那是因为叶帆当时留下了祖训,叶家一族,永不分家。
可不分家也不是不扩建呀,那是因为叶帆所设计的这个院子太自成一体了,太是大燕建筑史上官宅的典范了,叶家后来这几代没人敢扩建,没那个能力,怕破坏了这整体美。
叶帆那是大燕的开国功臣,在整个大燕一朝地位都极尊崇。而由于叶帆的祖训,叶家后代更没有人敢去其他的地方另起宅子。
这种情况一直持续了一百多年,不过也有好处,促进了叶家子弟夫妻和睦,因为谁要是吵个架,叔伯妯娌都不用仔细听就全知道了。
一直到大齐开国,叶家辅佐新帝新朝,极受器重,当时的叶宵泰官拜太师,一品官,府里是真的住不下了,据说当时叶太师上朝抬轿子的轿夫是根本没地方住的,叶家的门房住的是管家和家将,轿夫实在是连搭张床的地方都没有了。所以轿夫每日天不亮就一路小跑到叶府,送老大人上朝,他家的轿夫俸禄都比别家的高,因为起得太早了。
然后齐帝实在是看不下去了,又将相邻的一大块地拔给了叶宵泰,勒令他扩建府邸。
其实叶家人早就憋坏了,只不过碍于哪一代也不敢起这个头。这下有了圣令,叶家简直把这一百多年的对住处的憋屈发泄得淋漓尽致。
原有的三进一点没动,直接改成了祠堂。
然后围绕这个祠堂,前前后后,左左右右,足足建了两百多间。占地更是没有一家官员能比。
再建时他们充分吸取了教训,这个绝不能建得太规整完美,得给后代留下拆补的空间,所以这建筑,真真是一言难尽,除了很多的主体建筑外,还搞了一个府内的园子,稀稀落落建了好多单独的小院。总之就是个大,其他什么风格一类的,就别计较了。
所以才有了何大人迷路之说,这真的不能怪何大人,太师府么,谁想道是这样的。
但实际上这样真的实用,叶家每一代官员,都可以把自己住的地儿按照自己的想法装饰修整一番。叶仁安大人喜欢湖景,就把园子里的一个水池扩建了,假装当个湖,住在水边。
叶家二女儿叶霁雯平生最钦佩之人就是大姑姑,所以当然要住在大姑姑出阁前的住处。还有就是她喜欢燕渊,那是叶家和燕家众所周知的秘密。
要说燕家的权势地位,以及燕渊的才貌人品,而且知根知底,这是个不错的联姻。再加上燕家是公认的仁德,那时还在满天下寻找燕锦的生父。但现任吏部尚书叶仁安,也是叶家的当家人,却不赞成此事。
叶夫人每每和叶仁安说及此事,两人总是意见相佐,甚至吵闹起来,好在叶家府邸大,也没什么人听到。
叶仁安刚开始提的什么燕渊年轻呀,什么武将大多得戍边呀,什么女儿尚小呀,这些个理由说法通常会被叶夫人痛骂一顿:
燕渊年轻什么?他都十八了!你十八岁时不是都成亲了么?你女儿小么?武将,有战功才能封侯拜相,难道要嫁个夫君,两人天天窝在家中谈心么,那能有什么出息?而且燕家这几代都没一个人纳过妾,多好的门风!
一般说到这句时就会白叶仁安一眼。
她从小就仰慕大姑姑,燕渊是敏安的亲生儿子,有什么不好?
直到后来,叶仁安实在是万不得已了,终于说出了原由:
“夫人呀,你爱护霁雯,想她嫁得顺心如意,我都知道。可是燕家是顺心如意的地方么?你看敏安,就算燕易山在时,你觉得她开心么?”
叶夫人咂了咂嘴,试了好几下,没说出话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