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事件营销而声名鹊起的还有很多,澳大利亚昆士兰州旅游局也是这方面的高手。
2009年上半年,一条招聘广告在经济一片萧条的冷清之中掀起了不小的波澜,“海景别墅、潜水喂鱼、半年薪水15万澳元(约合人民币75万元)……”澳大利亚人在全世界范围内为自己的“大堡礁”寻找看护员。优厚待遇、宽松的应聘条件让人难以置信。即使在欧美中产阶级的眼里,这也是一份难得的美差。难道你不心动吗?
这正是澳大利亚人的高明之处,这个被称为“世界上最好的工作”吸引了世界各地的35000人前来竞聘,其招聘活动的官方网站在开启当天便达到了百万人次的浏览量,甚至导致网站瘫痪。世界媒体蜂拥而至,纷纷将镜头对准这里。澳大利亚人成功地将世界目光聚焦到自己的身上,“大堡礁”随即成为许多媒体的主角。
事后,昆士兰州旅游局首席执行官颇为得意地向媒体宣称:“我们一向是以开辟市场的战略而闻名,“最好的工作”海选是我们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全球活动,为全球旅游市场营销开拓了一个全新领域。”昆士兰州旅游局品牌销售总监也向媒体透露,这是一项精心筹划了近3年的营销活动,总投入仅仅170万澳元(约合735万元人民币),其中包括了护岛人15万澳元的薪水,而最终的成果却是,“大堡礁”不仅更为世人所了解,并且还创造了1.2亿澳元的广告营销价值。
黛玉葬花: 千古流芳的事件
要问大观园里谁是知名度最高的女一号?这个非林黛玉莫属。林妹妹很喜欢搞行为艺术,也是话题营销的高手。《红楼梦》第三十八回中大观园里的才子才女们成立了海棠诗社,趁着请贾母吃螃蟹赏花,自己搞起了诗歌比赛。别人不过是借景抒情,林妹妹却入戏太深,把自己的身世都融进去了,写得肝肠寸断,让人一掬同情之泪。诗的题目叫《问菊》:
欲讯秋情众莫知,喃喃负手叩东篱。
孤标傲世偕谁隐,一样花开为底迟?
圃露庭霜何寂寞,鸿归蛩病可相思?
休言举世无谈者,解语何妨语片时。
这首诗非常凄美,充分表达了林黛玉的孤零身世和寂寞情怀。但黛玉在大观园里千古留名不只因为一首菊花诗,而是源于一次事件营销——黛玉葬花。
当时,黛玉和宝玉的关系已经有点岌岌可危。人家宝钗看到宝玉有玉,自己就弄了个金锁出来,金配玉,金玉良缘嘛。这意思就是说,我和宝玉天生就是一对,林妹妹你就省省心,别跟我争了。黛玉在竞争上明显处于劣势。而且,林黛玉如弱柳扶风,“病如西子胜三分”,虽然长得不错,但却是病态的美,那身体不是一般的弱。宝钗却心宽体胖。宝钗耗得起,而黛玉耗不起。再者,由于林黛玉的嘴太刻薄,导致她把贾府里能得罪的人全得罪了,而大方且会笼络人心的薛宝钗却是大受贾府上上下下的喜欢,林黛玉在舆论口碑上也处于下风。宝黛恋开始不被人看好了,但一场黛玉葬花,成功地扭转了黛玉的劣势处境。
黛玉葬花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成效?因为葬花事件击穿了宝玉内心最柔软的地方,宝黛由一般的互生爱慕上升为知己。宝玉虽然不像黛玉那样多愁善感,但骨子里是个怜香惜玉之人,越悲戚的事件越能打动他。在那个晚春时节,桃花盛开,斑斓绚丽,但一阵风过,却惹得花自飘零纷纷落。黛玉心想,万物皆有生命,桃花凋落,便是它生命的终结。人死后,会被好好安葬,桃花为什么就不能入土为安呢?
而正巧宝玉在桃花树下拿着一本当时的禁书《会真记》(为《西厢记》的源本)品读。微风轻拂,神清气爽。片片桃花随风飘落,诗情画意,美好得让人不忍惊扰。对正沉醉于精彩故事里的宝玉来说,落花不免显得有些妨碍,他便兜起大捧大捧的花瓣抖入水池中,倒也应了“落花流水春去也”一句。但这时正遇上黛玉肩上担着花锄,锄上挂着花囊,手内拿着花帚,款款而来。黛玉见到宝玉将花抛入水池,颇为不满,埋怨他说:
“撂在水里不好。你看这里的水干净,但只一流出去,有人家的地方儿,什么没有?仍旧把花遭塌了。那畸角上我有一个花冢,如今把他扫了,装在这绢袋里,拿土埋上,日久不过随土化了,岂不干净?”(《红楼梦》第二十三回)
黛玉不仅说服了宝玉和她一起葬花,也创造一个俩人在花下共读禁书《西厢记》的机会。宝玉借书抒情,向黛玉求爱。我就是那多愁多病的身,你就是那倾国倾城的貌。虽然惹得林妹妹半怒半喜,但这算是两人的第一次正式表白,宝黛的关系由此升温。
黛玉葬花这件事立即在贾府传遍上下,人们纷纷赞叹黛玉的绝世才情和悲天悯人之心。
而林妹妹为此行为艺术撰写的宣传文案更加动人心弦,至今仍在广为传唱:
“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游丝软系飘春榭,落絮轻沾扑绣帘。闺中女儿惜春暮,愁绪满怀无处诉。手把花锄出绣帘,忍踏落花来复去。柳丝榆荚自芳菲,不管桃飘与李飞。桃李明年能再发,明年闺中知有谁?三月香巢已垒成,梁间燕子太无情!明年花发虽可啄,却不道人去梁空巢也倾。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明媚鲜妍能几时,一朝飘泊难寻觅。花开易见落难寻,阶前闷杀葬花人。独把花锄偷洒泪,洒上空枝见血痕。杜鹃无语正黄昏,荷锄归去掩重门。青灯照壁人初睡,冷雨敲窗被未温。怪侬底事倍伤神,半为怜春半恼春。怜春忽至恼忽去,至又无言去不闻。昨宵庭外悲歌发,知是花魂与鸟魂?花魂鸟魂总难留,鸟自无言花自羞。愿侬此日生双翼,随花飞到天尽头。天尽头,何处有香丘?未若锦囊收艳骨,一抔净土掩风流。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尔今死去侬收葬,未卜侬身何日丧?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红楼梦》第二十七回)
“黛玉葬花”成为千古经典。而通过这一事件,黛玉在宝玉心中成功升位,从两小无猜的玩伴一下子上升为两情相悦的恋人。而且,“黛玉葬花”也让林妹妹成为了中国小资教母级的人物,真可谓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凤姐借势营销,声名远播
与以上这些造势者相比,凤姐的借势营销做得也相当成功。王熙凤通过“协理宁国府”一炮而红,让整个家族都看到了琏二奶奶的本事。
秦氏病逝,贾珍把一切都准备妥当之后,发现了竟然没有主事的人可以料理丧事。正在发愁呢,就被宝玉看见,了解到长辈的难处自然要尽份心,于是就向他推荐了凤姐。贾珍一听,不错,凤辣子,管得住人。说完,就直奔大屋里去。诉苦一番之后,就说明了: 想要凤姐。王夫人一听不高兴了,一能干什么,弄不好给我丢脸了。珍爷苦苦恳求,一把鼻涕一把泪地说:“我想了这几日,除了大妹妹再无人了。”这老泪纵横地弄得王夫人都不好意思了。凤姐见此情景,赶紧毛遂自荐:“太太就依了吧”。王夫人怀疑得很,凤姐挺自信:“放心,不就是后勤工作吗,简单,再说了,不懂我来问您就是了。”这样一来,珍爷可怜,凤姐自信,好吧,从了。珍爷笑了,凤姐喜了,全了。
其实这凤姐心里也没底,回去了还做了个详细的分析,找问题,解决问题。这可是大展拳脚,让他人见识到凤姐真本事的好机会,不能弄砸了。
第二天早上6点半,凤姐精神奕奕地开始分配工作。大家都不知根底,姑娘婆子的都在门外偷听。
凤姐倒挺有谋略,一开始就把话挑明了。“我这个人挺讨人嫌,但是没办法,我是主子,现在叫我来管你们,你们就得听。你们也别有什么怨言。我脾气还不好,不要惹到我,不然翻脸不认人。我定的规矩就是规矩,如有不从,‘格杀勿论’。”乱世用重典,谁还敢说什么。凤姐倒也不只是嘴上功夫厉害,分配工作也有条有理,细致周全,各司其职,果然井井有条。之后再来一招“杀鸡儆猴”,众人算服了她了。加上最近各种红白喜事不少,来来去去的人多,事情杂乱不堪,凤姐“日夜不暇,筹划得十分的整肃。于是合族上下无不称赞者。”
通过这一白事,王熙凤的管理才能博得了家族的整体认可,无人不知此人了得。也难怪之前,秦可卿会托梦与她而不是别人,交代了她各种“永保无虞”的方法,秦氏挺有眼光。
贾母失算的事件营销
正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耳濡目染之下,贾府的人多少都了解一些事件营销的操作手法,不管他们得没得到真谛,都想来次事件营销让自己风光一下。但事件营销并非百用百灵的万能钥匙,并非每次都成功,操作得不好,很有可能会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贾府的最高领导贾母就有过一次失败的事件营销。
偌大的荣宁两府,多代聚居,老老少少,人数众多,生日宴会每隔几天就要举办一场。像贾母这等元老级大人物,其生日更是得大办特办,风光无限。
话说又来到了贾母的生日,此时的贾府一派萧条景象,逃的逃,死的死,晦气得很。贾母就想借着自己的生日,好好乐呵乐呵,冲冲喜。
古话说:“人生七十古来稀”,贾母活到八十耄耋之年,在当时可以算得上是长寿老人了,全家人自然重视。于是安排了七月二十八到八月初五共八天长假,举家欢庆。从七月上旬开始,送礼的人就络绎不绝。
到了二十八日,两家张灯结彩,音乐不断,热闹空前,但来访的人却并不如预计的那样:“宁府中本日只有北静王、南安郡王、永昌驸马、乐善郡王并几个世交公侯应袭,荣府中南安王太妃、北静王妃并几位世交公侯诰命。”来的客人大多是世交,只是因为碍着感情和脸面,恐怕心里不一定愿意来,并未见得有多少新贵。可见贾家的人脉几乎没有延续和扩张。好酒好菜好茶伺候着,大宅门的礼数自然还是一样不会少。聊天的时候,南安王太妃问到宝玉,老祖宗的回答是,念经去了。问到小姐们,说是“病的病,弱的弱”。后辈们原本是应该活蹦乱跳的,贾府后继无人的状况到这里已经再明显不过了。这一事件,不仅没有扭转贾府的衰败形象,反而更加深了人们对贾府日薄西山的感知。
这还不算完,晚上客人走后,尤氏发现门没有关好,让人叫负责人过来。结果引起了一场丫头婆子间的斗争。双方是你一句我一句,骂骂咧咧:“我们的事,传不传不与你相干”,“各门各户的,你有本事,排场你们那边人去。”这可好,一家人内讧了起来。其实,丫头婆子们吵的不是架,而是贾府的凌乱现状。因为,丫头婆子们原本就是下人,自己是没什么主见的,他们胆敢如此放肆,自然是上头有人撑腰。紧接着就来了场邢夫人和凤姐婆媳的矛盾。邢夫人一句话,弄得凤姐“由不得越想越气越愧,不觉灰心转悲,滚下泪来。因赌气回房哭泣,又不使人知觉”。可见,贾府内部也是人心涣散,各怀鬼胎。
原本一场大家族热热闹闹的生日会,完全没有给人显赫之感,反而冷冷清清,贾母也总是表现出“乏了”的状态,各种矛盾在这里显露出来,可见此时的贾府已经危机重重,气数将尽,就算是再盛大的排场也无法掩盖住命运的悲凉。
所以,事件营销可以说是一把双刃剑,当你用剑锋披荆斩棘的时候,也有被剑锋伤到的风险。事件营销的操作有其内在的规律性,如何用好事件营销这把利剑,规避事件营销的风险,潜移默化地感染大众,达成行销目的?这就需要我们遵循事件营销的法则,趋利避害。
一部《红楼梦》,多少营销事。好的事件营销具有化腐朽为神奇的力量,成功的事件营销能够使企业的品牌一举成名天下知。现代商业社会不仅企业是一个品牌,每个个人也是一个品牌,请看下一章《薛宝钗升职记》。
薛宝钗
林黛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