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敏有些生气,从豹头口中得知,当时黄河六侠接战暮云三霸,蜀风镖局的镖师扫荡三霸手下的喽罗。镖师们扫尽喽罗后,便自行去了,没有顾及黄河六侠,才导致六侠身受重伤。
豹头却说,在镖师们心里,六人打三人,应该没有问题,况且他们身上的担子极重,如若有暗藏的敌人出现,他们想走也走不了。还有一个方面,他们走后,我们六人可以相机脱身。
朱敏安慰了一阵豹头,便告辞。
从古塔正面转过,便是六面塔相邻的另一面,朱敏好奇,往塔门上首瞧去,却见上面镌刻了“见水是水”四个大字。
朱敏心里暗笑,这与“见山是山”有什么区别?
朱敏欲待推门而入,却又摇头。这里面必定又有一个黄河六侠受伤的兄弟,只是,我那疗伤圣药已给了豹头,料想,豹头必会与众兄弟分食。
朱敏这般想着,慢慢走到了六面塔的另一面,却见塔门上首写有古怪的文字,却是“见山不是山”。朱敏捂了嘴暗笑,这人难道得了癔症,说疯话,见山不是山,那又是甚的?
忽见塔门轻启,塔内现出一个沙弥,正在轻敲木鱼。开塔门的是一个童子,穿了褚黄色的沙弥服,两眼扑闪着孩童的好奇。
更为好奇的,却是朱敏!这个孩童,如何知道我来到了塔门面前,而专为我开门?明明黄河六侠的豹头说了,他们六人负伤,暂且藏身于这个古塔之内,而古塔的这一面,内里之人却是沙弥?
要知道,古塔每一面,塔内最多就是容纳下一两人。
那沙弥停下手中的木鱼,缓缓回过头来,朱敏大惊,这人竟是一个老妪!
一个耄耋的老者,一个稚气的孩童,二人是如何走到一起的?
还有,既是老妪,如何作沙弥样装束?
沙弥脸上漾出一丝微笑,朱敏再度惊讶:出家人,那神情本已僵化,因为看破了红尘,因为心中没有了喜怒哀乐,也因为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便没有了人的本性。当然,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这只是他们心中的愿想。
在这些人心中的三界,指欲界、色界、无色界。五行,指金、木、水、土、火,这是组成世界的物质基础,换句话说,我们所处的世界便是由这五种元素组成。
老妪开口道:“女施主缘何跚跚来迟?”
朱敏大惊,听这话,这人似否知道我要来,专门在这儿相等似的!朱敏慌忙问道:“尊者何以知道我会前来?”朱敏不便以女尼或师太叫老妪,便以此称呼。
老妪微笑,轻启朱唇,回道:“我师曾言,心外无物,唯我自知。施主来与不来,全在我一念之间。”
朱敏讶异,第一次听到“心外无物”说法。这世界,难道一切以自我的“心”来衡量?这说法太凶了,明明客观存在的东西,心里面认为不存在,难道真就可以达成不存在?朱敏笑问道:“尊者师从何人?”
老妪闭目不言,朱敏三问之,老妪慢慢睁开眼来,说出三个字,朱敏顿时哧矮了两寸:这人竟是当朝的进士王阳明。王阳明文武全材,常以诸葛孔明自居,做到兵部主事,后任两广总督。王阳明主张心即理也,心外无理,心外无物,心外无事,其著述有《传习录》、《大学问》等,在当朝引起轩然大波。
朱敏笑着摇头,王进士当朝风云人物,怎会有你这瞅眉瞅眼的佛婆弟子?
老妪却不脸红,她伸出两指,晃一晃,却不开言。朱敏大疑,问道:“此又为何意?”老妪缩回一根手指头道:“一是,心中有佛便有佛,何须佛祖来认定?”老妪又缩回另一根手指头,笑道:“二是老师曾言,夫万事万理不外乎我心。我心认定王老为吾师,王老便是吾师,无须老师来亲受我的拜师之礼。”
朱敏差点笑岔了气,她说:“世界上居然还有这样的道理!以此推之,男女之间,只须认定谁是谁的夫婿或妻子,连婚礼也不用举行了,洞房也不须入,自然而然地便会诞下他们的后生?”
老妪却不以为然,她指了门的上首道:“你知道此五字为何意否?”
朱敏摇头道,不知。
老妪嘿嘿一笑,道:“见山是山,乃凡夫俗子之见,见山不是山,那眼光直看到事物的特质里面去,这是我师心外无物的精髓。”
朱敏听了这话,猛然联想到九方皋相马的故事。秦穆公要伯乐为其寻找千里马,伯乐推荐了九方皋。其后,九方皋答说,在沙丘找到了千里马,秦穆公大喜,急忙问,那是什么样的马?九方皋答道,那是一匹黄色的母马。及至那马来到面前,却是一匹黑色的公马。秦穆公很不高兴,问伯乐道:“九方皋连马的公母、颜色都分不清楚,又怎么能认出千里马呢?”伯乐喟叹道:“九方皋看到的是马的天赋和内在素质,深得它的精妙,而忽略了它的粗糙之处;明悉它的内部,而忽略了它的外表。”
其后,秦穆公试之,果然是一匹天下少有的千里马。
朱敏肃然起敬,这个老妪,竟然有不俗的眼光。
老妪目光下垂,继而合上双眼,手敲木鱼,不再理会朱敏。旁边的童子慢慢关上塔门,朱敏在塔门外,耳边但闻木鱼声声,相伴了老妪嗫嚅般诵读的金刚经......
朱敏沿了古塔,走到另一扇塔门前,塔门上方,端端正正五个烫金的大字,却是“见水不是水”。朱敏暗笑,这和前面那门是兄弟呢!朱敏好奇,这个六面古塔,究竟还有什么秘密?走到第五扇门前,朱敏以为眼花了,看到塔门上金光闪闪的四个隶书大字,却是“见山是山”。
朱敏晕菜了,这会儿见山又是山了?
朱敏不知道,这是古时青原大师总结的人生三境界:见山是山,见山不是山,见山还是山。在第一境界,看到什么,便是什么,这是一个人的认知与学习过程,所谓的眼见为实吧。第二境界,人们经历的事渐多,遇到了无数的困难与挫折后,便会对眼前的事物产生怀疑的心理,不愿再轻易相信什么,这实际上是你逐渐参悟人生的过程。这个时候,你的人生还没有成熟。你怀疑一切,否定一切,却又没有自己的认知。第三境界,返朴归真,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此时的山,此际的水,是第一境界的山水,但在你“看透”后,已不仅仅是山是水了......
朱敏嗟叹间,忽听得塔门吱呀地开了,出现在塔门内的,是金沙庵外,欲去救峨嵋女尼静如的异域青年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