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眼间《艺界》这个栏目已经一年了,这与我们最初的设想非常吻合。
二茵茵二年年初,我们在征询多方意见的前提下,在白纸上开出了一长串能称之为“西海固书画家”的名单,然后发通知,联系采访时间与方式,同时暗下决心,一定要将这件事“进行到底”。我们最初的愿望只有一个,那就是希望通过这个栏目的评介,让西海固的书画能走向更宽更广的大众视野,并让更多的人借此“认识”他们。
事实上,在我们所采访过的三十余位书画作者中,有一部分已为业内人士及读者首肯,并被视之为“家”,而另一部分正在或将要被大家视为“家”。
其实在整个西海固,应该被我们这个栏目囊括其中的人还有不少,只是限于视野或其他原因,我们并未采访到他们,或许他们更像我们心目中真正的艺术家,只是他们不愿或不齿于将自己呈现于大众面前罢了。这当是我们最大的遗憾。
在《艺界》开始时,我们采取的基本形式是文字加图片(即一篇评介文字,一幅个人照片,一到两幅作品),一周介绍一人。由于采访时间及自身修养所限,大多文字仅停留于“速记”或“采访实录”上。并未达到我们原先所设想的“文艺随笔”式的自如挥洒,因而不免有“通讯报道”之嫌。尽管如此,我们还是因为圆满完成了当初既定的采访计划而颇感欣慰。
在采访的过程中,有许多书画家给我们留下了难忘印象,他们对待人生的严谨态度和对艺术的孜孜以求,当是我们学习的榜样,而他们在艺术领域的建树和其丰富的创作实绩更是我们受用不尽的精神财富。
就艺术形式而言,书画作品与文字的表述截然不同,而其发表的园地更是随心所欲。信步在固原城里走一走,随处可见我们曾经采访过的书画家的尺幅墨迹,店铺匾额,风景区的石刻,会堂里的巨画,企业厂门上的标识与牌子,尤其是在一些饭店与宾馆,他们的作品更是登堂入室,装裱一新并被高高挂起,成为人们会客聚餐时品味的精神佳酿。而在举杯投箸之间,一不留神饭局就变成了他们某个人的作品沙龙或小型研讨会。从这个角度讲,书画更能直接透视一个地方的文化品位与地域特色。
由于一年时间的采访、接触,我们对书画由陌生到熟悉,由漠不关心到逐渐关注,期间所经历的故事可谓多矣。客观地讲,西海固书画在区内外还谈不上有什么大影响。除过邻近几省数县不说,在宁夏也不是特别引人关注。我曾经看过数届自治区文学艺术评奖名单与获奖等次,固原人榜上有名者寥寥无几,高奖次者更是稀少。而在二茵茵一年由自治区文联授予的在国家级报刊上发表作品的作者名单中,固原书画界几近于零。好在今年有几位青年书法家纵身一跃,在几次全国正规评奖中获奖,给固原人多多少少挽回了一些面子。从这个意义上讲,西海固书画界面临的挑战是严峻的也是刻不容缓的。
或许一切的结局才仅仅是个开始。
或许所有的精彩还留在后面。
无论如何,西海固的书画呈现给我们的风景是绚烂的,多彩的,我们有理由期待一流的作品与一流的艺术家的出现,正是这种有意义的期待,才使艺术本身具有了某种不可代替的永恒与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