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早上,沈氏和方松寒吃过了早饭,整理了些东西,沈氏背着个包袱带着方松寒再次来到了李屠户家门口。方松寒上前敲门,来开门的还是二虎,见是方松寒他呵呵一笑,转身朝家里喊道:“娘,沈姨和小六来了。”
不一会孙氏背着个包袱从家中走了出来,后面还有个壮硕黝黑的汉子正是李屠户,李屠户朝着二人憨厚一笑,也不多说话,目送三人朝北走去,二虎本来也吵着要去的被李屠户直接丢回了院里。不能跟二虎同去,方松寒也有些惋惜,朝着后面的李家看了一会儿,才埋头跟上二人。
三人慢慢的走着,孙氏边走边跟沈氏介绍路边的村落和村里的趣事,一路有说又有笑,不时还能看到在田间劳作的村民和孩童,大约过了半个时辰,三人终于来到的孔望山脚下。
在孙氏的带领下沈氏和方松寒来到了一间稍显陈旧的宅院,门庭右侧长着瓜瓤,以沈氏和方松寒的身份自是不知道长得是什么,整个大门外干干净净,瓜瓤在微风中轻轻摆动展现出来一股勃勃生机,让人对陌生的庭院多了顾亲切。沈氏帮方松寒整理了下衣冠,从包裹中拿出一封信郑重的交给方松寒,让他自己前去拜访刘先生。
方松寒来到门前,忍不住回头看了一眼,此时沈氏和孙氏已经走到了路边的大柳树下了,见方松寒回头,沈氏点头微笑。方松寒于是转头深吸一口气,稍微停顿了下开始敲门,厚实的门板传出沉稳而不急促的‘邦,邦,邦’。
“谁呀?”不一会儿一位老人的声音从门内传出。
“敢问此处可是刘先生的住处?”方松寒问道。
“正是,小哥有何事?”老人开门见是一名七八岁的小孩,笑呵呵的说道。
“在下乃是海州城方松寒,有书信一封要呈给刘先生。”方松寒对着老人行了一礼后说到。
“小哥稍等,我这就将信呈给我家老爷。”老人笑这接过信,也不关门转身向内走去。
“有劳老丈。”方松寒又行一礼。
“呵呵,小哥好客气。”老人头也不回的继续向前。
过了半盏茶的功夫,老人回来,见方松寒还是恭恭敬敬的在门外等候,笑呵呵的说道:“老爷还在上课,小哥随我先到书房等候。”
方松寒随手关上门,便跟着老人向院内走去。此去书房正好经过刘先生讲课的地方,方松寒隐约听着刘先生正在讲诗经,声音柔和不似李老先生那般严厉。到书房没几步路,方松寒也没听几句可心中对这位刘先生便有了好感。
老人将方松寒带到书房后给方松寒倒了杯茶道了声稍侯便转身离去了,方松寒道谢后就开始打量书房,只见两排书架上整整齐齐摆满了书,正中间一张大书桌,笔架砚台和两寸来厚的宣纸分立两旁,中间放着几本书,其中一本打开反扣在书桌上,封面上写着蜀汉春秋四个大字。
方松寒等了一会儿也不见人来,就走到两排书架旁,观看刘先生的藏书。两排书架不下千本书,有些方松寒听都没听说过,心中便越发觉得刘先生博学不凡。
待翻到一本《晏子春秋》便忍不住翻了开来,早早就听过晏子使楚的故事,今天正好看到这本书,不知不觉就一页一页看了起来。
听到一声轻咳,方松寒才回过神来,只见书桌旁已经坐了位两鬓斑白的老人,老人面色红润,双目明亮,正微笑着看着自己。方松寒心头微微一震,这才想起自己此来的目的。连忙合上手中的书,对着老人深施一礼道:“晚辈失礼了,刚才看的入神,没听见您来,望先生见谅。”
“无妨。”老人声音温和却中气十足。
方松寒忙将手里的书放回原处,这才对着老人道:“敢问先生可是此间私塾的刘先生?”
“正是。”
“晚辈方松寒,见过刘先生。”听得回答方松寒又施了一礼。
“你就是周文心信中说的那个神童?”刘先生看这方松寒说道。
“不敢,承蒙周先生抬爱交了晚辈两年。”方松寒忙欠身回答。
“都学了些什么?”刘先生拿起桌上的书随意的问道。
“四书五经熟读了一遍,但多有不解之处。”方松寒想了想老实回答道。
“自是应当。”刘先生面上没有变化,心里却是不信,一个小小孩童便能将四书五经熟读。于是便捡了几句询问,方松寒都能立马给出下句,一盏茶时间方松寒都是对答如流。刘先生心中满意,这才信了好友周文心信上说的话,掂了掂手里的书突然说道:“饬其功则使壹妄。”
“饬其意则比焚,…”方松寒随口说道,说着不自觉眉头一皱,因为这两句分明出自自己刚看的那边书。
“嗯,不错,基础还算扎实。”刘先生点头说道,面上没什么表情,心里却乐开了花。
“是,谢过先生夸奖。”
“嗯,你且去吧,明天可以来这上课,有什么事问老吴。”
“谢过先生,晚辈知道了。”方松寒听得可以来上课连忙道谢。
孙氏在外面早已等的不耐烦了,若不是有可口的糕点,不知要上门询问几次去。沈氏也有些着急,但仍站在树下跟孙氏聊着孔望山附近的民俗,眼睛却不时看向对面的大门。等了大概半个时辰,大门终于开了,沈氏见方松寒从门内走出,连忙上前。
走到大门旁边便听到方松寒对开门的老人称吴老,在问一些私塾的规矩和上课时间的问题。听到此次沈氏一颗心终于放下,又耐心的等两人说完,这才对老人施了一礼,递上前一个小包裹说道:“这是小儿的束脩,还请老丈交给先生。”
“好的。”老人冲着几人点了点头,也不客气,接过包裹便回去了。
“娘,先生让我明天来上课。”方松寒高兴的跟沈氏说道。
“好,这位刘先生如何?”沈氏也是心中高兴。
“人很随和,学问极深。”方松寒肯定的回答。
“哦,何以见得?”沈氏有些好奇的问。孙氏此时也投来询问的目光,寻思能教书的先生虽少可你个小孩子怎么就这么肯定这位刘先生学问极深。
“先生藏书上千本,我随意拿了一本,先生便能背出上面的句子。”方松寒佩服的说道。
“刘先生真是大才,你可要跟着先生好好学啊。”沈氏听了自是打心里高兴。旁边的孙氏却满脸震惊,心说‘乖乖,一千本书,说背就背,几个字我都要认半天,这得多大学问的人啊’。
接下来三人又去了山上的龙兴寺走了一趟才往回走去。
回到家还没到中午,沈氏本想留孙氏在家吃饭,可孙氏也有一大家子要照顾就各自回家了。吃过午饭沈氏又做了几样糕点给李家送去以示感谢。方松寒又趁机跟二虎玩了一阵。二虎得知新朋友以后每天都要去孔望山读书不能一起玩耍有些失落,但得知晚饭前便会早早回来后便笑呵呵的说到正好,那时正是村里几个小孩一起玩耍的时间。
因为今天还要准备明天上课的东西,无法参与晚饭前的玩耍,方松寒有些失望的离开李家。其实上学要带的东西也就那么几样,沈氏早已准备的妥妥当当。但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方松寒有两个月没进学塾,虽说基本每日都有学校可多温温书总没有坏处,沈氏便不准他出去玩,让他好好在屋里温习。
第二天一大早沈氏便起来了,准备好丰盛的早饭和要带的午饭。能再次学习,方松寒也很高兴,所以有些激动,听到母亲做饭的声音也早早的起身,洗漱完毕整理自己的书袋,然后端端正正的坐在桌子边上等着母亲。
吃过早饭沈氏将方松寒送到门口,方松寒虽说以前都是自己上学,昨天也熟悉了路程,但是出门走了两部之后心里还是不免有些忐忑,忍不住回头向沈氏瞅了两次。
方松寒第三次回头的时候母亲沈氏依旧站在门口笑看着他,还朝他笑着挥了挥手。方松寒暗道了句惭愧便转身大步向前走去再没回头看一眼,当他消失在沈氏视野的时候,沈氏早已泪流满面。
方松寒以为自己出来的够早,但路旁的田地里早已有了劳作的人们,也有三四岁的小娃和自家的大灰狗或者小灰狗在地头玩耍。
对于这个全身干净,衣着朴素的小书生有人会好奇的打量,当发现小书生也在看自己时便会默契的相视一笑。也有人会直接询问‘小哥瞅着眼生啊,可是去读书啊?’诸如此类,小书生都客客气气的回答道‘小生是桃花村的方松寒,是去孔望山那里念书的。’渐渐习惯路旁村民的友善和亲切后,即使被大狗严肃的盯着,也感觉是跟小狗跑到脚边轻嗅一样可爱,心中保留的一丝怯意也消失不见,反而觉得比在海州城更加的轻松自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