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过程是特殊认识与特殊实践辩证统一的活动过程;是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学生主体能力生成和发展的过程。它是一个动态变化、和谐发展的过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在实际操作中,要给学生充分的学习自由度,提供各种外显的自主参与活动的条件,让学生主体实践和亲身体验。活动的形式应丰富多样,如实践操作、专题研究、亲身体验、尝试实验等,不论是侧重观察、测量、记录、搜集、整理、讨论、比较、分类、分析、撰写报告或动手制作模型的科学研究活动,还是侧重社会考察、实践等社会性活动方式,都要注重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发现,从不同的角度对生活、社会问题和科学现象进行研究,自己去发现问题并作出结论。在组织形式上实行既有培养独立精神的个人活动也有体现合作精神的小组活动,还有班级教学、小组合作和个人活动三者的结合,通过这些独立活动在与他人的互动交往合作中,把创新的机会交给了学生,让他们用自己的智慧解决实际问题。
综合实践活动一般是以专题性的实践活动的形式来组织实施的,它是以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为主要内容,以具体的实践活动来搭建研究性学习的操作平台,以信息技术教育的内容来提供多元的学习环境和有效的支撑工具。所以,在实施过程中这四大领域是以融合的形态呈现的。
在操作过程中,采取不打破既有的学科结构,只是在将自然、社会、劳动、科技等课程中实践性内容进行综合化的同时,从这些课程中抽取所需课时,把时间整合在一起,形成“综合实践活动时间”。
这样,既保证了国家课程计划中“基础学科、基本内容”的系统教学,又体现了课程管理中的灵活性、开放性和可创造性。
现在,在新的课程体系中,国家已经有了明确的时间保证,并实施弹性课时制。
(江苏海门市东洲小学许新海)(第四节)坚持育人方向突出办学特色
我校建于1960年,原名是西安市三保小,1965年改为西安市碑林区大雁塔小学,1978年省政府批准为第一批重点学校,1987年市教委批准为雁塔区实验小学,1990年确定为省第一批办好的一流小学之一,1991年被国家教委批准为“八五”教科研重点课题“中央电化教育”实验小学。1993年市教委批准为西安市雁塔区“特色校”试点小学。
我校现有学生2294名(不含学前班),教学班41个(其中弱智儿童启智班一个)。近年来,我们坚持了“全面发展打基础,培养特长育新苗”的办学宗旨,努力建设“文明、勤奋、诚实、活泼”的校风,始终坚持德育到位、全面发展的办学方向,学校精神文明建设成绩显着,先后被评为全国少先队“红旗大队”,两次评为“全国体育卫生达标优秀学校”和“全国体育传统项目先进学校”,“全国集中识字教学改革先进集体”,受到团中央、中央教科所、国家体委、国家教委、省、市、区政府等领导部门的表彰和奖励。九二年以来,又被评为“西安市普六工作先进集体”,“全国体育传统项目先进学校”,“全国群众体育活动先进集体”和“先进党支部”等,授予《雁塔区一级一类学校》、《西安市文明学校》,《西安市“八五”立功竞赛“明星单位”》的光荣称号,为文明建设再上新台阶奠定了基础。
一、坚持育人方向,突出“爱国主义”教育,形成“四个三”的德育体系,发挥三结合的教育合力我校在办学实践中,始终把德育放在首位,尤其是重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五爱”教育。按照党中央要求,重视“两史一情”教育,突出“爱国主义”,不断加强、改进、完善我校德育工作,形成了“四个三”的德育体系。
(一)充分发挥学校教育三个主渠道的教育功能
1.少先队组织、班集体的教育作用,是主渠道之一学生良好品德、习惯的形成,是由多方面长时间教育影响的结果,我校少先队组织开展的系列教育活动,取得了显着效果。“六一”、“七一”、“国庆”、“教师节”,少先队都组织各种丰富多彩的歌颂、纪念、庆祝、表彰活动。某中队围绕转变一名特殊儿童开展了“失群的小雁”、“祖国的蓝天”、“起飞的小雁”、“欢迎你--归队的小雁”系列队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特级教师宋育玲组织的“假如我是中队长”获最佳奖和陕西省、西安市“创造杯”。我校教师石季如积累并写出七万余字《热爱祖国,放眼世界》系列队会一书,发行全国受到各级教育部门重视。少先队大队部获全国少工委、省团委“红旗大队”奖,大队辅导员被评为西安市辅导员标兵。
班主任工作是班风、校风形成的基础,良好班风的形成绝非一日之功。在我校,班主任根据学校“抓双学、创三好”“整班纪、树班风、立校风”要求,结合各班实际提出:“团结、活泼、刻苦、进取”、“静、敬、竞、净”等班风建设目标。为我校“文明、勤奋、诚实、活泼”的校风形成奠定了基础。
面向全体学生,创办弱智儿童“启智班”。班主任讲述爱国英雄和雷锋的故事,持续开展“争做党的好孩子”活动,并带领孩子们去大雁塔文物馆搞卫生、参加劳动,开展互帮、互学、互监督制度。使孩子们彻底改变了过去,经常在大雁塔附近向外宾索要钱、物甚至外汇卷等行为。深圳特殊儿童奥运会期间,我校三名学生代表拒收外宾和当地人的馈赠,在全国特奥会上传为佳话。他们受到全校师生的关心、爱护,并为他们送来学习用具、沙包、图书等。目前已有4名弱智儿智商达到指标进入正常班学习,有的已经毕业,3名经领导关心送入工厂劳动。
2.各科教学突出思想教育内容,是主渠道之二在语文课教学中文道统一,将思想教育渗透其中。数学课的技巧、技术、精密计算是未来科学的奠基石,让孩子懂得四化建设离不了数学。体、音、美、地理、历史、常识也以生动形象的教学形式,启迪孩子们智慧的心灵,闪光的光环去热爱历史悠久、地大物博的祖国锦绣河山,并联系实际采用电教手段上好“社会主义好”、“买西红柿的启示”、“郑成功收复台湾”等课,使学生受到切实的爱国主义教育。
3.兴趣活动既是课堂教学的延续,又是学生个性发展的重要条件,是主渠道之三兴趣活动我们将它视为学校教育的主渠道之三而受到学校、家庭、社会的重视和配合,使儿童少年德、智、体、美、劳能和谐地发展。
(二)建立三结合教育网络,形成“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合力
我校开展三结合教育已经十九年了,主要内容是开展“在家做个好孩子,在校做个好学生,在社会做个好少年”的“三做”教育活动,形成了我校教育特色的整体化结构。家长学校至1993年已办了七届,优化了“学校、家庭、社会”教育环境,出现了一年两次教育周期和每年五月份教育高峰期。每年五月我校“三做”评奖,光荣榜在校园和单位公布、让孩子和家长、职工都能看到并受到极大的鼓舞。我们还经常请专家教授给家长讲学,以儿童心理特征、生理特点为主要内容,研究探讨孩子健康成长之路。有效地加强了“家、校、社”的联系,形成教育合力。
(三)建立和形成了三支稳定的校内、外德育工作队伍
为了使“三结合”教育保持持续、稳定的发展,先后成立了由学区各单位负责青少年教育的领导干部组成“第一届、第二届三结合教育委员会”,班班都成立了家长参加的“三结合教育小组”或“家长协作组”,每年有计划、有组织地协助学校和班主任做好各项教育活动。保证学校德育大动脉和三个主渠道畅通循环。
队伍建设是主要环节。我校建立了三支德育工作队伍。
一是管理队伍。建立了党支部领导下的党、团、少工组成的德育领导小组和三结教育委员会。
二是主体队伍。由校长、教育主任、年段主任、大中队辅导员、年级教育组长、班主任、各科教师乃至学校一切工作人员都是德育教师、德育工作者,人人关心儿童少年的健康成长。
三是校外辅导员队伍。建立了由董事会、三结合教育委员会成员、兼职辅导员、校外法制安全教师,家长学校教师,老红军、老干部、英雄模范,派出所干警,市、区“关心下一代协会”成员等57人参加的校外教育辅导员队伍,常年不定期来校进行教育活动,深受孩子们和青年教师的欢迎和爱戴。
这三支队伍在对学生进行以“五爱”为核心的思想品德教育工作中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四)建立了三个层次的量化管理制度,发挥了三结合教育的反馈、监督、检查、交流作用
《学生量化管理制》由班主任、各中队进行,每年“六一”后开始,五月份总结表彰,形成周期,循环往复;《教师德育工作量化管理》由教导处进行,每月一次,按量化结果发放少量津贴;《行政人员量化管理》由学校办公室进行。以此推动学校德育工作的运行。
(五)遵循“三论”原理,在德育工作实践中,不断总结、完善具有我校特色的“四个三”的工作制度
一是遵循“信息论”原理,使“四个三”成为实施办学宗旨的龙头和核心。1986年我们自上而下讨论提出“全面发展打基础,发挥特长育人才”的办学宗旨;1990年在实践中修改为“培养”特长育人才;1992年十月国家教委副主任柳斌同志视察我校时提词为:“全面发展打基础,培养特长育新苗”,再次准确地表述了办学宗旨,成为我校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实行“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指导思想。在德育中,围绕国家的要求和人民的需要不断修改“四个三”的具体内容,使育人渠道自成体系,“子”、“母”接轨,井然有序。不断更新观念、改进方法、信息畅通,体现现代感。目前“办学宗旨”已深入人心,家喻户晓,合力育苗。
二是遵循“系统论”原理,使“家、校、社”教育形成合力,成为“四个一”德育体系的大动脉“家、校、社”教育互为反馈,常抓常新,形成周期式缧旋上升的教育曲线。不断发展教育效果。
三是遵循“控制论”原理,以学校教育的“三个主渠道”为中心,进一步发挥了校党支部领导下的德育领导小组的调控功能和教导处,少先队大队部的组织作用。学校教育工作有章可循,即使在社会变革的年月,按章行事,仍能有效抵制外来干扰,稳定大局,提高办学效益。1989年4~6月,我校未停一节课,无一人上街游行、尾随,还召开了第二届三结合教育委员会议,使校内教育对社会产生较大影响,受到学区单位的赞扬,许多家长在来信中充分肯定了在乱世中学校和老师的认真负责精神和高尚情操。六月四日,我校表彰学生的光荣榜贴在各单位最醒目的地方,许多家长围看着、议论着,与当时社会现象形成鲜明对照。以学校的小教育影响着大社会。
“四个三”的德育体系是我校落实德育到位的重要标志。是具有我校特色的德育工作制度。
二、突出教育科研,坚持在教改实践中形成“三、三、三”的制度,建设一支结构合理、奋发向上的教改队伍
教师素质的提高、队伍的建设是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核心。我校注重在教改实践中提高教师,在教育科研实践中形成一整套有效的教师队伍建设制度,取得显着效果。
我校现教职工102人,专任教师89人,其中大专26人,党员25人,团员19人,特级教师2人,中学高级教师3人,小学高级教师47人,50岁以上39人,25岁以下10人,教师岗位合格率100%。已经形成了一支结构合理、奋发向上的教改队伍。
(一)在教改实践中提高教师素质、培养和锻炼了教改骨干
我校领导始终注重教育改革,采用“引进”项目;本校“开发”;“外靠”院校专家教授;主动“接受”国家、省、市、区教委、教研室、教科所教改研究项目的方法,形成了教学改革的两大体系。
一是教学内容的改革。近十四年来,我校教师在专家教授指导下,在各级教育领导部门关心支持下,进行了十二项教学内容的改革实验、修改、编写工作。如语文教学的“集中识字”、“注、提教学”、“单元教学”;数学教改的陕西师大教育系孙教授牵头的“结构教学”、内蒙师大王教授牵头的“新数学”、统编“数学教材”;还有思想品德课教材和教参、体育教材、音乐唱游教材、启智班“唱游、律、动、电子琴”融为一体的教材改革。全校有近二分之一的教师参与了教材改革实验工作。教学水平、教学能力和教育理论素养提高较快。
二是教学方法的改革。大面积的教法特色改革,受到各方面的肯定。全国优秀、特级教师宋育玲同志十多年来进行的“小语整体教学改革”、“小学作文训练整体教法”尝试等,形成个人教学风格,受到我国小语专家袁微子先生的称赞,被誉为“语文整体教法的最佳课”。她的“整体教法”经验在全区交流并推广,取得良好效果并已编入新大纲教参中,她还被聘为全国电化教材评审员。我校近1/3教师的总结或论文发表在省、市各类刊物上,形成了一支教改骨干力量。
(二)教育科研重在参与,培养和锻炼了一批高层次教学研究人员,引导着我校教改的发展方向
自1978年开始,我校即参与了中央教科所、国家教委、中央电教馆组织的“集中识字”、“注、提教学”、“电教实验”工作。中央电教馆曾在我校召开了西北地区电教观摩现场会,受到以上领导机关的表彰,评为全国“集中识字先进单位”、“省电教先进集体”
。先后承担省、市、区多项教科研实验工作。1987年市教委批准为“雁塔区实验小学”
。
1990年,我校承担了列入国家教委实验项目的《西安市“七五”、“八五”目标教学实验》,多次参与目标教学观摩、评优活动、4人获市一等奖,6人获实验成果奖等。
1991年,我校被列入国家教委“八五”教科研重点课题--《电化教育促进四科课堂教学优化》实验学校。仅一年多的实验,我校有60余名教师讲电教课1300余节;使传统教学手段与现代教学手段相结合,取得显着效果,促进了观念、方法、课堂结构、课堂评价及教学媒体研制和组合等方面的重大变化。从根本上认识到“教学改革的方向--朝着手段现代化发展”的道理和趋势。
群众性教科研活动的开展,是减轻负担提高质量、提高素质的有效方法。1993年7月暑假前我校领导研究决定“改革备课方法”,使之标准化。让电教实验课题负责人先行一步,拟定“目标教学电化教学标准教案”的教案示范本,要求:各科教师在“个人钻研、分工备课、集体讨论、修改成型、统一规定”的原则下,按“教学目标、教学流程、教学过程、板书计划、教学媒体、重点、难点、教学后记”的表格进行备课。并指定了各科实验员进行指导。有效的培训了教师,既发挥了骨干教师的指导作用又有效地提高了青年教师素质,受到全体教师的欢迎,提高了群众性教科研的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