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默主要是通过语言实现的,但表情、动作不仅起到重要的配合作用,有时还可以单独达成幽默效果。幽默哑剧和幽默戏曲、幽默小品表演及双簧、幽默舞蹈、幽默杂技等都是单独或主要使用表情、动作实现幽默效果的。漫画是表情、动作局面化了的形象幽默。
幽默的声音
幽默的声音是一种对其他事物的声音模拟,或音量突变,或反常的声音,或反常规的节奏和调子。
声音模拟
声音模拟最好的例子是口技表演,口技演员能通过一张嘴模仿自然和社会中千奇百怪的声音。在生活中,学学狗叫猫叫都能产生幽默。比如说你正在和朋友聊天,窗户外面有几声青蛙的叫声“呱呱呱”,如果你也学着发出这种“呱呱呱”的声音,就可形成幽默,这是异体再现效应。
故弄玄虚,使音量突变
交谈中的音量一般说来是稳定的,如果突然改变音量则可以造成幽默效果。很多人都搞过这样一种恶作剧,他跟别人说:“我有个秘密告诉你。”然后就凑到别人耳朵边上大吼一声,往往能吓对方一跳。这就运用了“故弄玄虚,音量突变”的技巧。不过相对于这种带有恶作剧性质的幽默来说,交谈中运用压低嗓门的方法,再配合表情变化,造成的幽默效果会更好。
阿凡提正在路上走着,在他旁边有一群人抬着一具棺材往前走,其中一个人问阿凡提:“阿凡提,我听说你很聪明,你说走在棺材的哪一边好呢?”阿凡提故意压低嗓门贴近他耳边说:“走在棺材左边好,走在棺材右边也好,就是别走在棺材里面啊。”
上面这个幽默故事中,阿凡提“悄悄地”压低嗓门达成幽默,和别人开了一个善意的玩笑。
反常声音
反常声音造成幽默的情况可以分为不协调声音和反常节奏两种。
不协调声音是在一定的场合气氛下,突然出现一种与场合气氛不相协调的声音。
当工人们在工厂的礼堂里听厂领导枯燥无味的长篇大论时,忽然食堂里跑出来的一只鸭子“嘎嘎,嘎嘎”叫了几声,立刻引得全场大笑。
上面这种声音幽默就是由于鸭子的叫声不符合领导讲话的严肃气氛而产生的。
反常声音造成幽默的另一种情况是声音节奏的反常。一般情况下,青年人比老年人说话快;外向人比内向人说话快,遇到急事要比日常闲谈说话快,可见讲话的节奏因人、因事、因场合而异。不过,由于人自身生理的局限性,说话的节奏总会有个范围,超出这个范围的节奏就是反常节奏,节奏过快或过慢都可以构成幽默。比如我们平常说“好的”,是一种单纯的陈述;但若说成“好——的”,节奏明显慢了,幽默就随之产生了。
某部电视连续剧中,男主人公被别人喂了迷药。别人要他做什么,他都会说:“好——的!”有一次,别人让他去偷东西,他就说:“好——的!”被人抓住了,别人要他认罪,他也说:“好——的!”
上面提到的电视剧中,剧情的巧妙安排和男主人公说话时呆呆的表情、语调都是产生幽默的重要因素,但如果不运用这种反常节奏的语言技巧,幽默效果肯定会大打折扣。可见,在日常交谈中,适当地加些无意义的音节和拖音、拐音,使谈话显得轻松、俏皮,更便于达成幽默效果。
使声音变调
故意使声音变调,或颤抖,或沙哑,或用尖嗓子,或用粗嗓门,都可能产生幽默效果。比如下面这个幽默故事中的“我……没……吃……饱……”
吃饭的时候,妈妈问儿子“你吃饱了吗?”孩子故意用颤抖的声音说:“我……没……吃……饱……我……还……要……吃……”就显得很幽默。
利用声音变调制造幽默,可操作性更强,适用范围也很广,学习起来也更加容易。不过,这种幽默如果运用得不好,很可能会给人以低俗的感觉,而且这种幽默的使用也要特别注意场合,在较为庄严的场合尽量不要使用这种带有一定滑稽色彩的幽默。
幽默的表情
柏格森说:“一个可笑的面部表情将是这样一种表情,它使我们想起那是普通活动自如的颜面上的某种僵化了的、凝固了的东西。我们看到的是一种凝固的肌肉痉挛,一个固定的鬼脸。漫画中的颜面越是善于把可能概括这个人简单的、机械的动作暗示出来,它就越滑稽。有的脸看来好像老是在哭,有些好像老是在笑,或者吹口哨,还有的好像老是在吹一支无形的喇叭。这些都是滑稽的脸。”
在交谈中适当运用挤眉弄眼、瞪眼睛、吐舌头、鼓两腮、皱鼻梁、歪嘴巴的表情,也就是俗称的“做鬼脸”可以达到幽默效果。
一位男士在公交车上看见一个被大人抱着的小孩子,那孩子正脸朝后大胆地盯着他看,他也就盯着孩子看,还不时地做个鬼脸,一会是很简单的左右眼交换着闭上,一会是咧咧嘴,一会又伸伸舌头,逗得那个小孩子笑得合不拢嘴。
扮鬼脸是一种相当有效的幽默技巧。当然,这种靠出自己洋相来收效的扮鬼脸的幽默技巧只适合对熟悉的人或者小孩子使用,如果对一个陌生的成年人来做出这些表情,人家肯定会想“这个人有毛病吧”;如果对刚刚谈了不久的女朋友做出这些表情,很可能就会把她吓跑了;很明显,在一些严肃的场合更不宜使用这类做鬼脸的表情幽默。
要扮好鬼脸也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我们都知道,著名喜剧大师德菲耐曾经靠他魔幻般的鬼脸表演轰动了全世界,不过这种成就是靠他几十年都致力于各种鬼脸的刻苦训练换来的。你可能不会成为喜剧大师,不过如果你有兴趣的话,也可以对着镜子练习做鬼脸,在某些情况下这种技巧将会发挥意想不到的幽默作用。
把欢喜、吃惊、恐怖、忧伤等表情进行大幅度的夸张,也是交谈中常用的表情幽默,这种表情幽默特别适合在交谈中叙述某事时使用。
一个人对朋友说:“我太伤心了。”朋友问:“怎么了?”然后,他故意做出严肃、神秘的表情说:“我昨天傍晚买了三条活鱼,今天早晨不幸死了一条!”
除了上面的扮鬼脸和夸大表情外,在述说中,装着毫无感情体验的淡漠样子,呈现表情上的“空白”,也是效果较好的表情幽默之一。但这种幽默方式较难控制,它要求说话者故作一本正经地把幽默的话语讲出来,且在别人哈哈大笑时,自己仍然“无动于衷”。这种毫无表情的幽默在表演上的运用被称为“冷面滑稽”。
幽默的动作姿势
与表情幽默相比,动作幽默更注意形体的滑稽。卓别林就是一个动作幽默大师。他四岁的时候,便上街赚钱,模仿一些著名歌唱家的调子,演唱的同时,他还做出各种可笑的动作逗乐路人。他那绝妙的“鸭子式”步法,为许多后来人争相效仿。
柏格森说:“模仿生命的机械动作,这就是滑稽。有些姿势,我们并不想笑它,然而一经别人模仿,就变得可笑了。”惟妙惟肖的模仿,夸张的模仿,甚至是拙劣歪曲的模仿都能制造幽默,引起人们的哄堂大笑。现实生活中,让男子模仿女子走路时的姿势能产生强烈的不协调感,这也是造成幽默的良方。
某大学里,同寝室的几位男生无聊的时候,便模仿时装表演中女模特走的猫步来逗乐。他们对姿态模仿的好坏评分,还研究最能体现个人风格的模仿姿势。其中一位同学的精彩创意把表演推向高潮,他把花床单往腰间一围,然后臀部扭呀扭的,学起了俄罗斯族大嫂。
不仅语言和动作中都有模仿幽默,语言中的装傻幽默,在动作中同样也有和它类似的一种。比如,在处理非常简单的问题时,你可以装出手忙脚乱的样子,让你的朋友帮忙。这样,他帮你干完活后,很可能会得意地嘲笑你:“连这个都做不了,真是个笨蛋!”而你通过这种动作上的装傻幽默,在心理上,给你的朋友带来一种满足感。下面这个幽默故事中的僧人使用的也是一种动作上装傻幽默。
有一个很有智慧的僧人,他立志云游天下。一天傍晚,他走到一个地方,看到前方有一户人家,就决定去借宿一宿。他却不知道这家人从来不许人借宿。
僧人见到这家的主人后,表明来意,主人说明了自家从来不留外人借宿的情况。僧人一听,心想这下麻烦了,于是心生一计,他立刻摆摆手,指指自己的耳朵,意思说自己是个聋子,听不见主人说的话。
主人无奈,先招待他吃了饭,然后打着手势对他说:“禅师,吃了饭早点动身赶路吧,我们家是不能留你住宿的。”僧人假装看不懂主人的手势,只是瞪大眼睛摇摇头。主人用手指着门,意思是请他出去。“好,好。”僧人好像懂了。一边说着,一边大步走到门外,把包袱背了进来,放在墙角的柜子前面。主人又赶紧作了手势,意思说你背上包袱快出去。僧人马上高兴地走过去,背起包袱放在了柜子上面,比划着说:“您想得真周到,包袱里面可全是神圣的经书啊!”主人又不停地比划,意思是要他走,他却点点头,打手势说:“没有小孩子好啊,不会乱拿东西。我就把两根木棍插在包袱打的节上了。”
主人说东,他就说西,还不停地做些动作,弄得主人哭笑不得,实在没办法,只得留他住了一宿。
其实,动作上的装傻幽默往往是和语言上的装傻幽默配合使用的,这样使表意更加准确、丰富,更加耐人寻味,造成的幽默感也更强烈。动作上的装傻,和语言上的装傻一样,也是贯彻霍布斯的“优越感”原则的。因为,当我们看到别人犯了错误,尤其是在理解上犯的错误时,总会感到十分可笑。
在动作上,还可以运用其他一些幽默技巧。比如说“分裂”。这里所指的分裂是指行为与意念的分离或背离。例如,哥哥正与妹妹下五子棋,听到爸爸走近房间的脚步声,就马上藏起棋来做功课,就是想尽情玩耍的意念与“一本正经”做功课的行为的背离。分裂是极广泛的心理现象和社会现象。
当然,一般来说动作幽默是比较低级的幽默。卓别林能名扬四海,更多的是情节因素在起作用。如果动作幽默没有内涵,一味地靠姿势的可笑来产生幽默效果是不能持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