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演讲者能在结束时赢得听众的笑声和掌声,不仅能给本人和听众都留下愉快美好的回忆,更是自己演讲技巧非常成熟的表现,也是演讲圆满结束的标志。
有效的演讲结尾能激励听众赞同演讲者的观点或按照演讲内容去改变,并制造积极向上的气氛,激发听众的热情。
那么,怎样才能达到这种效果呢?
这就要求演讲者的结束语要有趣味。而在多种多样的演讲结束语中,幽默式的结束语是极有情趣的一种。运用幽默式的结束语,就要求演讲者要具有幽默感,并能在演讲中恰如其分地把握住演讲的气氛和听众的心态,这样才能使演讲结束语获得听众热情的回应,使听众能够记住这次演讲,并将目光放到将来。演讲才能收到“余音绕梁,三日不绝”的轰动效应。
幽默回答刁钻问题
赫伯·特鲁把演讲后期的问题归为三种:幽默失效、环境物理情况的干扰、听众故意捣乱。对它们我们都应当用幽默术对付,以便赢得“趣结”的效果。听众的故意捣蛋有时会以“合法”的形式进行,他们常常希望通过向演讲者问一些刁钻古怪的问题来达到捣乱的目的。不过,演讲高手自有办法对付他们。
有一位学者在大学里开办性心理学讲座,这个讲座吸引了很多人。演讲结束后,几个比较捣蛋的学生提了一连串怪问题,其中之一是请演讲者谈谈对性解放的看法。
学者说:“这个问题还用回答吗?现在街上超短裙流行,三点式泳装也出现了。《红楼梦》里的林妹妹有这么大胆么?”
这个幽默的回答有曲径通幽之功。巧妙说明现在与过去相比,“性解放”的确为更多的人所接受,而这是历史的必然趋势。有些听众还常常利用提问题的机会,故意占用大量演讲时间来反驳演说者的观点。不过,一个优秀的演说者自有其应付之道。
有一次演讲结束后,一个听众挤到前面来,说是要问问题,其实是想发表相反的演说。这个人滔滔不绝讲了五分钟还不罢休。当他终于停下来,演说者问他:“是不是可以请你把问题重复一遍?”听众席爆发出一阵笑声。
演说者幽默地向大众揭露了这个听众的意图,使广大听众在笑声中对这个听众的无理又无聊的行为一笑了之,自然更不会在意他讲了些什么,而演说者也巧妙地回避了一场争论。有时候,听众不是故意为难演讲者,而是真心请教一些比较难的问题,这时候演讲者也可以幽默作答。
鲁迅二十年代初在京讲授中国小说史。一次讲完《红楼梦》时,他出其不意地问学生:“你们爱不爱林黛玉?”许多学生被问得莫名其妙,无从答起。一位机敏的学生反问道:“周先生,你爱不爱?”鲁迅若有所思地答道:“我不爱。”那学生又问:“为什么不爱?”鲁迅非常幽默地答道:“我嫌她哭哭啼啼。”顿时,课堂上欢声四起,显得非常轻松活跃。
学生机智的反问有些出其不意,鲁迅用幽默的回答巧妙应对,激活了课堂气氛。
在演讲中的问答阶段,运用幽默技巧可以巧妙地避免陷入刁钻问题之中,也更能给听众留下较深刻的印象。
避免结尾太唐突
初次登台演说的人,通常会犯结束得太唐突的毛病。他们结束演讲的方法,未免太欠圆满。其实他们并没有结束,只是突然中止,就好像正在同一位朋友谈话,突然鲁莽地站起来走了,连一句告别话也不说一样。那么,怎样使演讲结束的既不唐突,又很简洁呢?
美国一位著名演讲家在行将结束自己的演讲时,穿上了外套,戴好了帽子,套上了手套,然后温文尔雅地用他那诙谐的口吻说:“先生们,女士们,我已经结束了自己的演讲,而你们呢?”此招既出,反响热烈。
上面例子中,演讲家的结束语虽然简短幽默,却因为有了动作的铺垫而显得水到渠成,并不唐突。当演讲的场合是宴会或其他联谊性的餐会,当演讲是在一天快结束的时候举行,演讲者都可以用幽默来结尾,用幽默力量来消除听众一天的疲劳,使他们精神得到清新的鼓舞。当然幽默还要和你讲的主题有关。例如:
“今天我是最后一个演讲人了,所以我们现在可以轻松一下。”
“今晚我吃了那么多鸡肉,我想我是要回去栖息了,而不是回去睡觉。”
大多数情况下,你在演讲结束前不要勉强自己笑,结尾才会更有效,最好试试唤起听众对你会心的一笑。以温和的幽默力量来讲一个事实,或说一句妙语,或者对听众问一声祝福,都会收到莫大的效果。例如,你可以说:
“不教你的孙子工作,无异于教他们偷窃。”
“如果你看昨日所为,仍然觉得大有成就,那么你今天便一无所成!”
“时光飞逝。但是记住,你就是领航员!”
注意,在结尾时要使你的听众带着悦然接纳的心情微笑。其实,演讲的结尾要比开头还难掌握,因为听众们都期待着一个精彩有效的结尾。演讲和写文章一样,要讲究首尾相应,首尾衔接。为了避免结尾太唐突,还可以在演讲的结尾设计一些悬念。所谓的悬念,也就是在叙述一件事情时,不要匆忙显示你的结果,要慢慢来,沉住气。用独具特色的语气和戏剧性的情节来表现你的幽默才华,也就是在结尾时把最关键的话说出来。
在微笑中说再见
演讲中常常出现这种情况,当演讲者在津津有味地画蛇添足时,听众就已经乒乒乓乓起身离座了,至少是如释重负地叽叽喳喳聊天,混乱不堪,如果让听众带着这种“纷乱”的心情离开会场,就冲淡了演说的效果。
要解决这个问题,首先就要使演讲的结尾简洁。
一个演说家在结束他的演讲时就用了这个技巧。他在阐述完他的主要观点以后,突然提高声音道:“最后——”听众都以为他会讲一句鼓励性或口号式的话,可是大家听到的却是简简单单两个字“完了”。
演讲者故意使听众心理造成落差,以此取得幽默效果。据说有一个民族,有个古老的风俗,全体集会地,发言者只准用一只脚站着讲,不管讲不讲完,站不下去就算结尾,不失为一种高明的办法。但是,要想使演讲取得完满的结束,演说的结尾除了要做到简洁之外,还要有意味。
有位著名演说家说过:“你必须在听众的笑声里说‘再见’”。其含义是用幽默的话来作结尾。乔治·柯赫是美国一个以幽默见称的演说家,他告诉我们说:“你必须将‘再见’表现在听众的微笑中。”演讲者可以在演讲结尾时说:
“我今天的爱情心理就讲到这里,只要按照我说的去做,保你们个个打光棍……当然这是绝对不可能的。”
“今天,我谈了城市发展的未来图景,我坚信不久之后,在座各位都有一辆小轿车。不过,今天还得委屈各位去挤公共汽车了。”
能做到这一步,可说演讲者结束演讲的技巧已经十分熟练。至于怎么做才能使演讲者的水平进一步提高则完全由你自己去斟酌了。最后,我们再给演讲者一个向斯大林学习的机会。
1926年11月3日,斯大林发表了《“论我们党内的社会民主主义倾向”报告的结论》。他在“总结部分”曾讥讽季洛维也夫夸口自己能把耳朵贴在地上听到历史的脚步声的大话。他一针见血地指出,这些人尽管耳朵这么灵敏,却偏偏听不到党的声音。结束一句他这样说——因此,我要奉劝可敬的反对派分子,治一治你们的耳朵吧!
斯大林讲这些话产生了强烈的幽默感,但这不止能逗听众发笑,也有着强烈的战斗性。如果注意一下我国相声艺术,就可以发现每个作品都是以笑料结束的。这对于演讲的结尾艺术来说,也会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日常交流中的幽默学:说出你的魅力
日常交流不仅仅是一种需要,一种习惯,日常交流还包含有艺术的成分。擅长交流的人能够把日常交流升华为一种艺术。
日常交流离不开幽默的语言。幽默的语言是一种以语言为建筑材料,以智慧和理性为内核,以美的形式为外观表现,以契机为催化剂的幽默艺术形式。它不仅含有笑料,更重要的是它含蓄、深沉和犀利,给人以无穷的回味和智慧的启迪。
日常交流中还广泛应用到肢体语言,肢体语言也是幽默的重要表现方式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