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时在福建与叛军作战的清军统帅康王得到消息后,打算发兵进剿。这时,康王的属下吴兴祚提出招抚。这个吴兴祚,见多识广,口若悬河,很得康王信任。同时,康王也正在担心兵力不足,围剿韩大任并无把握。于是便采纳吴兴祚的意见,派他前往叛军驻地招抚韩大任。
吴兴祚快马加鞭来到叛军驻地,一见到韩大任,便号啕大哭起来,把对方搞得莫名其妙,忙问缘由。吴兴祚开诚布公地说:“我这次来是专为吊唁您而来的,叫我怎能不哭?”韩大任忙问:“你说这话是什么意思?”吴兴祚不慌不忙地回答说:“将军你所以威行天下,是由于平西王(吴三桂)对您格外器重。现在平西王把兵权交给您,深信不疑,实指望您建功立业,广占天下,可是您几年却寸功未建,损失惨重,平西王现在还能看重您吗?现在您又冒险准备攻打汀州,可汀州守军早已严阵以待,您觉得以疲惫之师攻打精锐军队能够打胜吗?如果一旦战败,平西王还能原谅您吗?所以我说将军死期已近,前来预先吊唁。”
听完吴兴祚的一席话,韩大任低头沉默片刻,问吴兴祚道:“你看我归顺康王怎么样?”一看时机已经成熟,吴兴祚就把此行的目的托出:“我这次来就是受康王的委派来劝说将军归顺的,将军如能够弃暗投明归顺国家,当是建功立业的绝好时机。”就这样,吴兴祚说服了韩大任与清军合作,带领数万军队归附了朝廷。
由此可见,利用势的作用,专打七寸,逼对方低头,在劝说对方合作中,可以发挥巨大的作用。
生存之道
势是一种无形的压力,小则会给人以心理上造成不适,从而使人心神不宁;大则会给人心理上造成恐惧,从而使人屈服于势。在很多时候,根据自身优势,为自己造势,必会在气势上压倒对方,从而迫使对方就范。
生存之道9
发挥情感攻势,以情驭理
春秋战国时期,楚国有一个相国非常出名,他叫孙叔敖,一心为国,为政清廉的他从不谋私利,虽然做了很多年的官,但是却没有给子孙留下什么家产。楚国有一个艺人非常有名,他叫优孟,身材修长,容貌美丽的他不只是戏演得好,而且能言善辩,常常寓讽谏于谈笑之中,起到令人难以置信的作用。孙叔敖知道优孟为人正直贤明,所以待他不错。后来,孙叔敖患了病,临死之际,嘱咐他的儿子说:“我死了以后,你必定会贫困。如果见到优孟,你就告诉他,说你是孙叔敖的儿子,他一定会给你想办法的。”
就这样,孙叔敖死了好些年,他的儿子一直靠打柴为生,生活得非常贫困。有一天,孙叔敖的儿子真的遇上了优孟,就对他说:“我是孙叔敖的儿子。父亲死时,让我贫困时来见你。”
优孟有感于孙叔敖对自己的恩情,就对他儿子说:“你不要到很远的地方去,会有人来找你。”说完就走了。
从此以后,优孟便把孙叔敖当年衣帽穿戴了起来,并且对于孙叔敖的言谈举止也是细心模仿。一段时间后,他已经能把孙叔敖学得非常像,使人根本无法辨别出来。
有一天,楚庄王设宴会客,优孟穿戴着孙叔敖的衣帽,走上前去敬酒。楚庄王抬头一见,大吃一惊,以为是孙叔敖复活了,要让他再任相国。优孟忙说:“请让我回去与我夫人商量一下,三天后再来上任。”
三天之后,优孟又来见楚王。楚庄王忙问:“夫人怎么说?”
优孟说:“夫人要我慎重考虑,说不要作相国,特别是楚国的相国不要做。”
听他这么一说,楚庄王非常不解,优孟回答说:“比如像孙叔敖做楚国相国这么多年,功劳没有能与他相比的了。他忠心为国,廉洁奉公,把楚国治理得这么强大,号称诸侯霸主。可现在死了之后,他的儿子没有立锥之地,贫困不堪,天天以砍柴为生。像孙叔敖这样,我还不如自杀。”
接着优孟便唱起来:“山居耕田苦,难以得温饱。出山做官吏,心想贪婪积余财,不顾耻辱,又怕受贿枉法犯大罪,身死而家亡。贪吏怎么能做啊!心想清廉做官吏,奉公守法,至死不敢胡来。可清廉官吏又怎么能做!堂堂相国孙叔敖,一生廉洁不贪婪,可如今,妻室冻饿儿背柴!廉官不能做啊!”唱着唱着,优孟不禁凄切地落泪起来。
此时,楚庄王才明白原来这个人是优孟,也了解了优孟的意思。他不由地感慨万千,想起了孙叔敖当年为自己立下的大功,而他的后人却要忍受贫困,于是感到自己非常对不起他,马上传令,寻找孙叔敖的儿子,并将一块很大的土地封赏给他,以后十代都不收回。
试想一下,如果优孟直来直去的去替孙叔敖的儿子说话,可能楚庄王也会给他一定的赏赐,但是绝对不会这样丰厚。优孟设法激起了楚王的愧疚之心,这种愧疚之心使他感到必须做出相应的补偿,这就使用计谋与直来直去相比,在效果上有了天壤之别。
虽然说用惹对方发怒的方式使对方动情,的确是有一定的危险存在,但这却是引起对方注意、引发对方思考的好方法。其实,这个目的也可以用一些异类的言行和出人意料的举止来达到。
汉景帝有十三个儿子,他们先后都被封了王,其中有个叫刘发的,被封到长沙国,称为长沙定王。长沙离首都长安很远,是个非常偏僻贫穷的地方,加上又低洼潮湿,别人都不愿去。因为刘发的母亲本来只是个宫女,地位很低,所以就让刘发去了。刘发见弟兄们都封了好地方,只有自己一个人倒霉,心里很不是滋味,但皇帝的命令又不能违抗,所以只好忍着。
汉景帝后元二年,诸侯王都到京城朝见景帝,景帝让他们一个一个地上前祝寿,并且唱歌跳舞。其他诸侯王都做得轻松自如,像模像样。轮到刘发时,只见他把手臂缩在袖子里,好像伸不直似的,笨手笨脚、怪模怪样地跳起来,惹得旁边的人捂着嘴偷偷发笑。汉景帝一见觉得奇怪,心想这孩子怎么会笨成这个样子,就问他:“你这是怎么了?”刘发忙回答:“孩儿的封国太小,土地狭窄,手脚都放不开,所以只好这样跳。要不胳膊腿一伸开,可就到人家的地盘里去了。”汉景帝听了就命令增加三个郡给他做封地。
刘发用异类的表演引起了景帝的注意,从而也把自己的目的达到了。其实,用这种趣话逗着说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意思,显然要安全得多,因为即使景帝不同意给他增加封地,也不会对他产生反感。刘发此招甚妙。
生存之道
如果你曾经有恩于对方,或者说对方曾经欠你的人情,那么可以在说话行事的时候,以这一点打动对方,设法使对方重新升起对你的抱歉之情。这样才能做到以情驭理,这时你的情感攻势就很容易发挥威力,并能达到自己的目的。
生存之道10
行不至极处,言不称绝对
人生一世,万不可使某一事物沿着某一固定的方向发展到极端,而应在发展过程中充分认识其各种可能性,以便有足够的条件和回旋余地采取机动的应付措施。留余地,就是不把事情做绝,不把事情做到极点,于情不偏激,于理不过头。这样,才会使自己得以最完美无损的保全。
据说李世民当了皇帝后,长孙氏被册封为皇后。当了皇后,地位变了,她的考虑更多了。她深知作为“国母”,其行为举止对皇上的影响相当大。因此,她处处注意约束自己,处处做嫔妃们的典范,从不把事情做过头。她不尚奢侈,吃穿用度,除了宫中按例发放的,不再有什么要求。她的儿子承乾被立为太子,有好几次,太子的乳母向她反映,东宫供应的东西太少,不够用,希望能增加一些。她从不把资财任情挥霍,从不搞特殊化,对东宫的要求坚决没有答应。她说:“作太子最发愁的是德不立,名不扬,哪能光想着宫中缺什么东西呢?”她不干预朝中政事,尤其害怕她的亲戚以她的名义结成团伙,威胁李唐王朝的安全。李世民很敬重她,朝中赏罚大臣的事常跟她商量,但她从不表态,从不把自己看得特别重要。皇上要委她哥哥以重任,她坚绝不同意。李世民不听,让长孙皇后的哥哥长孙无忌做了吏部尚书,皇后派人做哥哥工作,让他上书辞职。李世民不得已,便答应授长孙无忌为开府仪同三司,皇后这才放了心。此后的朝政官任中,长孙无忌也经常受到皇后的教导,成为一代忠良。
长孙皇后得意时不把各种好处占全,不把所有功名占满,实在是很好地坚持了为自己留余地的天规。这样,不但不会使自己招至损害,而且还使自己在未来的人生旅途中进退有据,上下自如。集处世经验之大成的《菜根谭》说:“滋味浓时,减三分让人食,路径窄处,留一步与人行。”留人宽绰,于己宽绰;与人方便,于己方便。这是古人总结出来的处世秘诀。
让三分,留余地,字面上包含两方面意思,一是给自己留余地,使自己行不至于绝处,言不至于极端,有进有退,措置裕如,以便日后更能机动灵活地处理事务,解决复杂多变的社会问题。二是给别人留余地,无论在什么情况下,也不要把别人推向绝路,万不可逼人于死地,迫使对方做出极端的反抗,这样一来,事情的结果对彼此都没有好处。
人能生时定要求生,有百条生存之路可行,斗争中给他断去99条,留一条与他行,他也不会提着自家脑袋来拼命。倘若连他最后一条路也断了去,那么,他一定会揭竿而起,拼命反抗。想一想,世界之大,人事之繁,何必逼人无奈、激人至此呢?
给别人留余地,实质上也是给自己留余地。断尽别人的路径,自己路径亦危;敲碎别人的饭碗,自己饭碗也脆。不让别人为难,不于自己为难,让别人活得轻松,让自己活得阔绰,这就是让三分,留余地的妙处,是处世交往的良方。
俗话说:“利不可赚尽,福不可享尽,势不可用尽。”说的是做事的时候给自己留点余地,以备不时之需。
孔子曾说过这样的一句话:“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意思就是说不要把自己不喜欢的事情再强加给别人,而要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也就是从别人的角度想事情。
在日常生活中,时时都会出现如何要求别人以及怎么对待自己的问题。待人和律己的态度,可以充分反映一个人的修养,也是决定能否与人和善相处的一个重要的因素。
每个人都是一样的,平等的,你自己都不喜欢的事情,别人也肯定不会喜欢,如果你非要强加到别人身上,对于对方来说也是无法接受和容忍的。只有一视同仁,才能做到无论是在家里还是社会上,都能与人很好地相处,不会招致怨言。
生存之道
俗话说得好:“物极必反,否极泰来。”这句话的意思是说,行不可至极处,至极则无路可续行;言不可称绝对,称绝则无理可续言。做任何事,进一步,也应让三分。古人说的“处事须留余地,责善切戒尽言”,也是这个道理。
生存之道11
给对方一个台阶,自己则上一个台阶
齐景公非常喜欢捕鸟,他常常将捕获的各种各样的鸟养起来赏玩,还专门指派了一个名叫烛雏的人主管捕鸟的事。
有一天,烛雏一个不小心,让被捕获的鸟飞走了。于是齐景公十分生气,他大发雷霆,准备杀掉烛雏,烛雏也吓得瑟瑟发抖,不敢为自己辩护。晏子知道这件事后,赶紧跑来见齐景公。他对齐景公说:“烛雏犯了罪,请让我来一一列举他的罪状,然后大王按他的罪过来处死他吧。”
齐景公同意了晏子的请求。于是晏子派人把烛雏叫来,当着齐景公的面历数烛雏的罪状,说:“大王派你专门看管鸟,你却粗心大意让鸟飞掉,这是第一条罪状;你使大王因为鸟飞掉的缘故而杀人,让大王背上杀人的名声,这是第二条罪状;如果让别的诸侯王听到这件事,认为我们的大王把鸟看得比人命还重,从此坏了大王威望,这是第三条罪状。”晏子一口气列举了烛雏三大罪状后,请齐景公即刻处决烛雏。
齐景公在晏子斥责烛雏罪状的时候早已醒悟过来,他摆摆手说:“不要杀了,不要杀了,寡人盛怒之下差点做了错事,多亏爱卿指点。”就这样,齐景公不但没有杀烛雏,还向他表示歉意,同时又向晏子表示感谢。
每个人都有失误的时候,这时我们应该主动给对方一个体面的台阶,不要抓住别人的痛处不放。维护别人的尊严,让他能下来台,这时不仅他会感激你,同时也会为自己赢得了对方的信任。
富有经验的人都知道,待人处世中与上司打交道最不容易,因为上司操纵着我们的命运,弄不好前途堪忧。特别是当上司出错时,不指明对方的错误,给他个台阶下。当然,要做到这一点是非常不容易的,必须要有很高的演技才行。
慈禧爱看京戏,常以小恩小惠赏赐艺人一点东西。一次,她看完着名演名杨小楼的戏后把他召开眼前,指着满桌子的糕点说:“这一些赐给你,带回去吧!”
杨小楼叩头谢恩,他不想要糕点,但壮着胆子说:“叩谢老佛爷,这些尊贵之物,奴才不敢领,请……另外恩赐点……”
“要什么?“慈禧心情高兴,并未发怒。
杨小楼又叩头说:“老佛爷洪福齐天,不知可否赐个‘字’给奴才。”
慈禧听了,一时高兴,便让太监捧来笔墨纸砚。慈禧举笔一挥,就写下了“福”字。
站在一旁的小王爷,看了慈禧写的字,悄悄地说:“福字是‘示’字旁,不是‘衣’字旁呢!”
杨小楼一看,这字写错了,若拿回去必遭人议论,岂非有欺君之罪,不拿回去也不好,慈禧一怒就要自己的命。要也不是,不要也不是,他一时急得直冒冷汗。
气氛一下紧张起来,慈禧太后也觉得挺不好意思,既不想让杨小楼拿去错字,又不好意思再要过来。
旁边的李莲英脑子一动,笑呵呵地说:“老佛爷之福,比世上任何人都要多出一‘点’呀!”杨小楼一听,脑筋转过弯来,连忙叩首道:“老佛爷福多,这万人之上之福,奴才怎么敢领呢!”慈禧正为下不了台而发怒,听这么一说,急忙顺水推舟,笑着说:“好吧,隔天再赐你吧。”就这样,李莲英为二人解脱了窘境。
当然,李莲英此举的目的是为了讨好慈禧,以便获取更多的私利。这种做法是不值得提倡的,但他应变的技巧是值得借鉴的。
生存之道
任何人都有出错的时候——尤其是当众出错,这时对于错误生硬地扳正或否认,都不是圆熟的做法。这时,若有人能出面给个台阶下,则会使当事人摆脱尴尬。尤其是自己的上司出错或做错事的时候,若能给他一个台阶下,等于自己上了一个台阶。
生存之道12
顺势而为,识时务者为俊杰
俗话说:“识时务者为俊杰。”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为了自己的前途,每个人都可以而且应该为自己多谋几条出路。
一个有才能的人,如果把自己的命运押在一个注定要失败的人手上,太可惜了,也太不明智了。
东汉末年,荆州是兵家必争的战略要地。此时占据荆州的人是刘表,而诸葛亮正在刘表的统治范围内,诸葛亮对刘表却不感兴趣。
《后汉书》说刘表“其犹木偶之人也”。《三国志》说他“有才而不能用,愚钝得像个木头人;不能知人善任;不能采纳正确的建议”。这三项仅其中一项就足以使一个领导者失败,更何况刘表“三毒俱全”,谁敢跟随这样的人?诸葛亮当然明白这个道理,跟了刘表,折腾不了多久,就会成为刘表的陪葬品。很多人都知道“伏龙、凤雏得一个可安天下。”这二人都在刘表眼皮底下,他也没想过请人才出山,诸葛亮当然也无意于刘表这匹驽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