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394600000010

第10章 现代与传统:为什么被误读?——我的一段学术遭遇

1994年,我出版了《中国现代新诗与古典诗歌传统》一书,可能涉及了当时普遍关心的古今文化联系的话题吧,在学界产生了比较多的反响。以后几年间,该书多次重印再版,累计印数近2万册,对于一个地处西部、发行能力十分有限的出版社而言,这样的印数显然已经是相当可观的了。我的学术之路是从对文学作品的鉴赏开始的,这种注重文学感受的方式其实决定了我选择课题的朴素性:在思考、写作《中国现代新诗与古典诗歌传统》的时候,根本没有“挂靠”当时文化热门问题的企图,仅仅是因为在现代诗歌的阅读中,无法解决一系列“诗思”的来源,比如“即景抒情”的方式,“随物婉转”的构思,中国式的格律化情结,乃至缺少真正的宗教感受等等,正是这些现象让我不得不重新掂量梁实秋的名言:“所谓新诗,就是中文写的外国诗。”果真如此吗?显然,我们眼前的事实并不是这样。我的思考和写作就是想从中国现代新诗本身的现状出发,重新辨析“构成”其基本思维的东西究竟是什么,是更多的“外国诗”的因素还是根本就没有改变我们民族固有的路径?

对中国现代新诗在“诗思”层面的探讨可能是这本书略略领先之处,因此直到今天它依然被一些学界同行列为各种“参考书目”。但是,更大的意想不到的遭遇却在另外一方面:1990年代之初,同时又是保守主义阵营与中国式“后现代主义”者们集中“清算”80年代“西化思想”的时期,在当时,知识分子在1980年代的“新启蒙”努力都难逃“西化”之嫌,这样的清算在外获得了西方“后现代主义”的支持,在内则转化为“弘扬民族文化”的呼声。一时间,五四是否需要反思和批判,中国新文学、白话文运动是否应该被检讨和再认识,实际已经形成了某种思想的压力,令我们的现代文学研究界不得不面对,不得不回答。特别是郑敏先生著名的《世纪末的回顾:汉语语言变革与中国新诗创作》一文在《文学评论》发表以后,更是一石激起千层浪,关于如何评价新诗与古典诗歌传统的问题成为人们议论纷纷的焦点。也就是在这样的语境中,我意外地收获了一些赞许之辞:《中国现代新诗与古典诗歌传统》就是一本弘扬传统文化精神之作,它充分说明中国新诗不应该脱离传统文化的滋养!

显然,这样的“赞许”让我格外惶恐。因为,以我所熟悉的中国新诗发展的事实来看,所谓的彻底“西化”从来就不是一个可能的事实,而所谓的“中国传统”同样也不是我们可以安然倚靠的所在。早在1930年代,借助“中西交融”理想在回归古典传统之路上行走的诗人就已经陷入了诗形僵死、文思枯竭的窘境,以至金克木(柯可)发出了“要有野蛮、朴质、大胆、粗犷”的疾呼(《杂论新诗》),到艾青、穆旦那里,突破古典传统的限制,寻找新的“诗意”与“诗思”则取得了引人注目的成功。中国新诗发展的这些“故事”所证明的结论应该是:无论是西方诗学还是中国古典诗学都不可能成为我们取之不绝的“法宝”,中国现代新诗的发展只能来自现代的诗人对当下人生的独特而真切的发现和对现代汉语的富有创造性的操作,中国现代诗人个性精神的发展比任何一厢情愿的“弘扬”都要有价值得多。

1999年,借助一次再版的机会,我在书中收录了温州大学叶世祥先生的评论,因为,这篇评论敏锐地将我的工作与“弘扬民族文化”的思潮区分开来,并反省了现代/传统二元对立思维的严重问题。在这个时候,我所关心的问题便在这里,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误读呢?是什么原因让我们一再陷入现代/传统二元对立当中,并且急迫地作出非此即彼的选择呢?为什么我们又总是将“二元”之中的“一元”认定为中国文学与中国诗歌的取向而且与对方势不两立?这样的追问逐渐令我进入到了问题的内部:并不是有人误读了我的工作,而是更多地误读了我们中国文学在20世纪的命运,误读了中国现代文化实际具有的自我创造的能力。

在这一次的被误读之后,我似乎更加清楚地意识到了自己工作的方向。那就是,我们的研究应当极力避免被某些社会思潮所裹挟,文学史的研究不应该成为现实功利目标的附庸,中国新诗与中国新文学的研究应当以发掘中国作家的创造机能为己任,我们不必轻易将这样的创造机能归结到某一既有的思潮中去。在以后,我质疑过渐成主流的“现代性”研究视野,质疑过比较文学的影响研究模式,也对“二十世纪中国文学”“现代中国文学”等基本历史概念怀有一份警觉,所有这一切的努力都将通向对中国现代作家“创造秘密”的深入把握。到目前为止,我相信这就是重新认知中国现代文学的可靠之路。

同类推荐
  •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故事文库——孝敬父母(下)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故事文库——孝敬父母(下)

    本丛书筛选内容主要遵循以下原则要求:(1)坚持批判继承思想,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既不全盘肯定,也不全盘否定。坚持抽象继承、演绎发展、立足当代、为我所用。(2)坚持系统整体的原则。注意各历史时期分布;注意各民族的进步人物;注意各层面人物;注意人物各侧面。做到:竖看历史五千年,纵向成条线;横看美德重实践,横向不漏面。(3)坚持古为今用,为我所用原则。在发掘美德资源时,特别挖掘古代人物故事、言论,注重寻找挖掘各阶层、各民族的传统公德、通德、同德;注重人民性、民主性、进步性、发展性、普遍性、抽象性,不求全古代,不求全个体。
  • 大中国上下五千年:中国取名文化

    大中国上下五千年:中国取名文化

    本书详细讲述了取人名的方法、技巧以及禁忌,同时介绍了商业领域的取名原则、思路、方法等。
  • 教育随笔

    教育随笔

    我初识李天柱先生,是在1993年春天宁夏政协全委会的分组会上。他是组长。在主持会议时,他正襟危坐,其言温和,其色蔼如,堂堂正正地维护着每个人的畅所欲言。我作了一次关于如何识别人才的发言,有“坚持包子馅第一,包子皮第二”的怪论,他把我记住了。我会后打听,才知他是宁夏名校名师、名校长,大名鼎鼎的李天柱先生。而今李先生年近八十,有文集《教育随笔》准备出版,嘱我作序,我恭谨从命。
  • 老北京的民情与礼俗

    老北京的民情与礼俗

    本书主要介绍老北京城市建设的特点,以及居住在此的市井百姓的衣、食、住、行等。
  • 茶之书

    茶之书

    冈仓天心以一己之力,纵横捭阖,为我们阐释了东方文化尤其是日本茶道文化所蕴含的美妙意境。——《纽约时报》在所有讲述茶道的书中,这无疑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冈仓天心的著述不仅是空前的,今后也很难有人超越他。 ——《东西》杂志我们可以欣赏日本茶道的美,我们可以共同品味艺术殿堂里的人类思想与艺术的精华,然而,当冈仓天心满怀深情地守护“大和之心”时,难道我们不也应当好好守护我们的“中华之心”?——蔡春华(学者,冈仓天心研究专家)《茶之书》,是使日本文化走向世界的书,能让日本人以及东方人认识自己的文化。——李长声(学者,日本文化观察家)
热门推荐
  • 特种兵王妃之异世缘

    特种兵王妃之异世缘

    他初次见她,他坐在军帐中,一袭黑衣衬着那冷漠的脸庞。他的眼睛划过她身体的每一处,苏瑾感觉自己整个人被他扫过一般,这种感觉让苏长官心里很不舒服。他眼睛半眯,如波斯猫般高傲的对着苏长官说:“女人,别来军营。”
  • 少年正当红

    少年正当红

    少年还未出深山,世人已尽知其威名,“盗帅”之名威震四海!少年本无情,奈何出山惹姻缘,美女老师、泼辣小妹、小家碧玉、冰山美女、校花双胞胎、皮靴女王、萝莉、御姐……各种美女,一个个的接踵而来!少年正当红,美女一个也不少!
  • 朝露夕雪

    朝露夕雪

    因为一本绝世秘籍而引发的一系列江湖腥风血雨。
  • 我也不想这样

    我也不想这样

    年经时我们总是在开始时毫无所谓,在结束时痛彻心肺,而长大后成熟的我们避免了幼稚的伤害,却也错过了开始的勇气。——《匆匆那年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总裁今天又想小狼狗唱歌了

    总裁今天又想小狼狗唱歌了

    高冷职场女神vs出道小狼狗可甜可咸,易燃易爆。故沉,故家唯一的孩子,手握故氏集团命脉,为人冷淡,处事决断,为业界的一座冰山。却遇见厉宙斯,乱了阵脚。故沉:一见你,我的理智徒然崩塌。本以为只是一名出道小星,却不料是自己从未见过的未婚夫。邪笑的厉宙斯:今天还想听我唱歌吗?新书,请多指教。
  • 生命分裂

    生命分裂

    平凡的少年,半夜传出低吟的客厅,若有若无的父母,一切看起来再平常不过的东西,却让少年陷入了人生当中最大的怀疑,究竟谁真实,谁虚幻,少年只有冷静才能看透事情的真相
  • 易烊千玺之再回首

    易烊千玺之再回首

    她走了,他想,他念,他慢慢学会死心了,她回来了,还能破镜重圆吗?关于读者群:文中留言的时候一共有两个群号码,其中有一个是已经解散了的,现在只有一个:534777765欢迎各位踊跃进群发言【第一部“易烊千玺之彼此的诺言”已完结,第二部“易烊千玺之再回首”】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土地管理知识问答

    土地管理知识问答

    本书以问答的形式介绍了有关土地管理法的知识。内容涉及农村土地制度、土地所有权的规定、土地承包程序、非法占地要承担的责任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