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3927200000004

第4章 恐惧心从哪里来

很可能,胆小真是天生的

有人说“我天生就胆小”,认为胆小的性格是从父母那里遗传而来的。但有的人对此进行反驳:“胆小是自己的坏毛病,不要将父母拖进来。”那么胆小是先天形成的,还是后天养成的?

心理学家用动物做实验,将研究恐惧心理的结果推进到人类。美国埃默里大学的研究人员用老鼠做实验,研究老鼠的恐惧基因是否会遗传给下一代,使用的方法是巴甫洛夫研究经典条件反射的方法。苯乙酮是一种闻起来与樱桃味非常相像的化学物质,科学家让雄性老鼠嗅这种气味,然后电击这只雄性老鼠,老鼠便以为它的疼痛感来自樱桃的气味,因此便对樱桃气味产生了恐惧感。后续的研究发现这只雄性老鼠的后代在与父辈生活环境不同的情况下,在没有接触过樱桃气味时,对樱桃气味也会感到恐惧,每当闻到这种气味就会发抖。科学家们又用雌性老鼠做了类似的实验,发现雌性老鼠的后代也对樱桃味产生了恐惧心理。

科学家还发现,这种对樱桃气味的恐惧不但通过自然孕育的方式遗传给了下一代,即使是人工授精、交叉抚育的后代,仍然像它们的父辈一样,害怕樱桃味。在试验中,科学家还发现,老鼠们对樱桃气味的恐惧一直延续到了老鼠的孙子辈,这似乎说明恐惧基因还可以隔代遗传。

科学家们还用了其他刺激作为恐惧对象,以证明老鼠的后代们对某种事物的恐惧感是遗传的,例如:对脚步声产生恐惧的老鼠的后代,要比其他老鼠更容易对脚步声产生恐惧心理。科学家发现,如果给老鼠新的恐惧刺激,仍然不能将原有的恐惧刺激消除,老鼠的大脑中已经保存了对某种刺激的恐惧。

基因的运行方式是动态的,并不是静止不动的,我们每天的生活和情绪变化都可能对基因产生影响。因此,实验人员认为:老鼠的DNA系列虽然没有改变,但科学家认为老鼠DNA的表达方式发生了变化,老鼠大脑中检测气味的神经存储了对樱桃味的恐惧。这种对樱桃气味的厌恶通过遗传的方式存在于下一代老鼠的细胞中,因此后代老鼠都对樱桃气味特别敏感。

恐惧感与基因有直接的关系,已经在动物身上得到了证实,这一点也适用于人类。外国的研究者发现,一些生活在二战期间的人,他们曾经有一段紧张不安、恐惧无助的生活经历,他们的这种基因在子女身上也有类似的表现,他们的后代患有孤僻症、恐惧症等精神障碍的比例要比其他人的后代高。因此,如果母亲在怀孕期间能够精神放松,那么所生出来的孩子就不容易患上精神性疾病。

小老鼠的实验说明恐惧感与基因有关,那么恐惧的程度是否也与基因有关呢?德国科学家对这个问题做出了肯定的回答。

德国波恩大学的研究人员找来96名女士,测试她们受到惊吓后的反应。在实验开始时,研究人员将电极连接在她们眼睛周围,捕捉她们的眼睛在看到恐惧的事物后,发生何种变化。这些女士被要求看三组图片,第一组图片能让人心情舒畅,第二组图片基本不会影响人的心情,第三组图片可能让人惊恐。

实验发现,在看到令人恐惧的事物时,这些女士眨眼的次数会增加,这种行为受一种名为COMT的基因的影响。COMT基因有Val158和Met158两种变体。科学家还发现,如果一个人携带了两条Val158基因,一个人携带了一条Val158基因、一条Met158基因,那么前者看到恐惧的事物后,情绪更为激烈。

虽然一个人具有了产生某种恐惧症的基因,但不能直接说明这个人一定会患有某种恐惧症。因为人类的行为受环境的影响更大,基因只是为人类对某种事物产生恐惧心理提供了可能,决定了这种可能是否会成为事实的是人类后天的行为。基因不应该为人们的恐惧心理负责任,基因只能说明某一类人患有某种恐惧症的可能性要比其他人更大。

肤色、长相类的基因是人们直接从父母那里继承而来的,但对恐惧的基因则不一样,基因对人的行为的影响可能多,也可能少,只能让人有一种恐惧的倾向。人们会不会对某种事物恐惧不是完全由基因说了算,更多的原因来自于人们的生活环境。

压力越大,越容易恐惧

人在承受巨大压力时,身体会产生很多负面情绪,例如:焦虑、恐惧、抑郁等。这种压力的来源可能是自己的过高期许,也可能是环境逼迫的。压力越大,人的不良反应就越大。

每年高考时,都有很多考生对考试产生恐惧心理,因为在目前体制下,“一考定终身”仍然是一条金科玉律,高考给考生、家长、老师都带来了很大的压力,让他们长时间处于精神紧张状态,自然就会对考试产生恐惧心理了。那些感到压力大的考生要比一般考生更加重视考试结果,他们承担着更重的压力,对考试的恐惧感也更强。人正常的精神活动因为压力太大而被打乱,恐惧心理就会乘虚而入。

麦克是一名食品生产企业的车间主任,有一次他发现,一名员工在粗心大意之下将一种食品添加剂放多了,而且大大超出国家规定的安全标准。他发现这件事情以后,及时地纠正了这名员工的做法,没有给企业造成太大的损失。

然而很不巧的是,这一天工商局和食品质量监督的工作人员来到麦克所负责的车间进行检查,发现食品添加剂被放多了这件事。有一名检查人员威胁他说:“如果你不给我封口费,我一定会让媒体来曝光这件事的。”这时候,麦克感到非常为难,不知道应该怎么做。

麦克知道自己所在的企业从来没有违规操作,在市场上有很好的声誉,深得消费者的信赖,这天发生的事情纯属意外,而且已经被他及时挽回了。他担心如果不给这名检查人员封口费,那么对方会真的让记者来曝光,企业多年的信誉就要毁在他手上了;另一方面,如果他贿赂公职人员这件事被发现了,那么企业一定会将他解雇,他的职业生涯有了这个污点以后,就很难再找一份让他满意的工作了。

两种思想在他的头脑中进行你死我活的斗争,麦克感到他承受的压力很大,根本找不到可以解决的办法。从这儿以后,麦克内心的宁静被压力打破,他生活在既害怕被媒体曝光,又害怕自己被解雇以后再也找不到工作的恐惧中。

人在承受巨大压力的时候,内心感到脆弱,心理承受能力大大降低,对自己和周围的环境都缺乏信心,而且无法将心中的苦闷排解出去,就这样,恐惧感就会越来越强。

2011年,《中国青年报》曾经在民意中国网和搜狐新闻上做过上班族对年会恐惧感的调查,这项调查有2184人参与,这些人中有66.4%认为自己对年会有恐惧心理,其中有18.1%认为自己的恐惧感非常严重。本来公司的年会应该是员工们建立起亲密联系的机会,但由于员工们对年会的恐惧,让年会变了味儿,成为大家的一种负担。

年会给很多员工带来了不小的压力,在年会上,几乎所有人都要上台表演节目,节目的好坏直接影响一名员工在同事和领导面前的形象。

当领导分配工作或者考虑职位升迁人员的时候,脑子里第一个反映出来的人就是那些给他留下深刻印象的人,经常保持安静状态的人则不是那么引人注意。所以,能在年会上大放异彩,对上班族以后的工作绝对有好处。

因为这个目的,上班族们为想出一个有创意的节目伤透了脑筋。唱歌、跳舞太过于普通,是人人都会的节目,没有新意;表演短剧是个有新意的节目,但是很难找到一个适用于几个人表演的剧本。

当节目选好了以后,又会有新的问题出现——需要占用业余时间排练,如果占用上班时间排练,就会影响工作业绩。

总之,为了在年会中有突出的表现,很多上班族承受着各种压力,他们感觉绞尽了脑汁,也很难在年会中有突出的表现。这种状态持续下去的直接结果就是上班族认为自己都患上了“年会恐惧症”。

上班族对年会寄予了自己的期望,年会带给他们很多压力,让上班族感到不堪重负,让本来欢乐、轻松的年会染上了恐惧的色彩。

麦克和年会这两个例子中,人们恐惧的事物就是压力的来源。不过,有的压力可能不会直接让人对某一种事物产生恐惧,却会影响人的心态。例如,经常加班得不到休息的人可能不会感觉到加班是一件恐怖的事情,但是当他闲下来时,就会对休息产生恐惧感或者焦虑,因为他不知道如何安排空闲时间,这是一种“压力成瘾”的表现。

此外,经常加班、作息不规律的人可能已经习惯了自己的生活方式,并不感觉自己的工作中充满了压力,对工作也没有厌烦和排斥等恐惧的心理,甚至在工作中处于忘我的状态,并且喜欢忙碌而充实的生活。但是他们十分清楚没有充足的休息对身体健康是不利的,这些人在听到过劳死、车祸、疾病等话题时,要比普通人的恐惧感更强烈。

人的情绪有60%受外界的影响,剩余的40%全靠个人的自我调节。压力来自于环境,但人的内心却将其扩大了。在压力过大的情况下,有些人本来并不害怕的事物,也会变得非常恐怖。当压力无法排解的时候,它可能就像是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让人们平静的心突然出现一股惊涛骇浪,让人生活在对某种事物非常恐惧的阴影里。

你经历过创伤性事件吗

一个人曾经经历的创伤性事件可能给他留下深深的心理阴影,让他保持持久的恐惧。按照条件反射的原理,人们的恐惧感是从过去的经验中学习到的。如果有一种令人恐惧的刺激反复出现若干次,就会形成条件反射,那些令人恐惧的刺激就成了人们恐惧的对象。

如果人们想要逃离这种恐惧,恐惧感不但不会弱化,而且还会强化。曾经有一项调查说明,在176名恐慌症患者中,有过窒息经历的人占到了20%,这在事实上证明创伤和恐惧之间有着直接的联系。

由创伤学到的恐惧可能是无意识进入人的大脑中的。某一事物第一次对人造成了伤害,如果后来再次与这种事物接触,就会无意识地躲避,这时候这个人可能意识到,也可能不会意识到:“我曾经被它伤害过,所以还是离它远一点好。”

心理学家克拉巴和德的主要研究方向是儿童心理学和记忆。他曾经有一位有趣的病人。这名病人的大脑受到了一定的损害,患上了健忘症,即使是短期内发生的事情,他也记不住。他每天都去看心理医生,但在第二天的时候完全记不得他的心理医生是谁,于是他每次看心理医生的时候,心理医生都要做一次自我介绍,并和他握手。

有一天,克拉巴和德在与这名患者握手的时候,将手里隐藏的一枚大头针刺向了这名患者,这名患者感到刺痛后立即收回了自己的手。第二天,心理医生与这名患者进行例行的自我介绍和握手,当心理医生将自己的手伸向患者时,患者便不愿意握手了。虽然这名患者完全记不住昨天被刺的事情,但握手被刺这件事的影响还在,以至于他在无意识的情况下还保持着对握手这一动作的警惕。

从这名患者的行为中可以看出,人曾经的经历是恐惧感的来源之一,而且并不需要人们刻意地记忆,就能将对自己造成伤害的那件事记住。

电梯有出事故的可能,那些经历过电梯事故的人要比仅仅听说过电梯出事故的人更容易对电梯产生恐惧。例如,一栋办公楼有两部电梯,其中有一部经常出事故,另一部比较安全。在一天中午,不太安全的那部电梯由于超载而直接从16楼坠到了11楼,从11楼到1楼这段路程电梯正常运行。

那些曾经经历过从16楼掉到11楼的人有过切身的体会,他们在以后坐电梯时可能更紧张,时刻盯紧着楼层指示,希望快一些达到自己需要的楼层,甚至宁可浪费体力和时间爬楼梯,也不乘坐电梯了。

有一些人,虽然在现场,但是乘坐了安全的电梯,只是听到了另一部电梯有尖叫声,他们可能感到心有余悸和庆幸,在后来坐电梯时会想到这件事,但未必特别害怕。

还有一些人没有坐电梯,但是关于那天电梯超载坠下的小道消息听了不少,他们可能认为那天乘坐电梯的人很不幸,自己再乘坐电梯时可能不会总想着“万一电梯又坏了怎么办”,只会下意识地乘坐不容易出事故的那部电梯。

从这三种不同反应的人中可以发现,不幸的经历给人带来的恐惧感更强烈、更持久。如果某一次创伤非常严重,那么一次创伤就足够让人们形成持久的恐惧感。

每个人都会经历对自己造成伤害或者不喜欢的事。但并不是所有经历了创伤的人都会形成恐惧感。例如,有的人被狗咬了以后只是害怕了几天,打过狂犬疫苗以后,就逐渐将这件事情忘记了。而有的人则是牢牢地记住了这件事,在他后来的生活里,不但害怕被狗咬,甚至还害怕狗叫、狗毛、狗的照片等一切与狗有关的东西。

这与人的自我调节能力有关,有的人通过适当接触恐惧刺激的方式让自己的恐惧感消失了,一段让自己不快的记忆成为学习新技能的宝贵经历;有的人则一再回避恐惧刺激,让自己的恐惧感越来越强烈。但不管怎么说,创伤是恐惧感最重要的来源。

量变到质变:恐惧的强化效应

如果一种恐惧刺激持续出现,或者一种恐惧感总是涌上心头,且愈演愈烈,可能让人精神失常。持续的小恐惧累积到一定程度会和一次性的大恐惧产生同样的效果。

科学家将一只小老鼠关在金属笼子中,时不时地用微小的电流刺激它,次数多了以后,小老鼠就产生了对笼子的恐惧。科学家对另一只小老鼠采取一次性大电流的刺激,老鼠也产生了对笼子的恐惧。对于小老鼠而言,一些小的恐惧刺激会加重它们的恐惧心理,对于人类也是如此。

恐惧的强化效应,是非常可怕的。它可以使量变累积成质变,由心理亚健康演化成心理疾病,由小的心理疾病恶化成极难治愈的大病。

在一次电视调解节目中,女嘉宾历数了男嘉宾各个方面胆小的表现:不敢接电话、不敢出门、不敢开门、不敢收快递、不敢开车,车子内一定要用纸箱或者矿泉水瓶子充满,不敢将自己的女朋友介绍给亲朋好友等。

女嘉宾对男友的这些问题忍无可忍,想要提出分手。男嘉宾不想分手,但也不将自己的真实想法吐露出来,直至在专家的介入下,男嘉宾才将自己这些恐惧的来源讲清楚。

他说:“我曾经谈过一个女朋友,那个女生对我死缠烂打,我实在受不了了,于是和她提出分手。在我提出分手以后,我的前女友还是总黏着我,这让我很反感。不仅如此,我的前女友还经常用自杀的方式威胁我,想要和我复合。”

“最让我受不了的是她的哥哥,她的哥哥总是认为我欺负了他妹妹,不断地来找我的麻烦。他哥哥曾经叫上一大堆人围殴我,我被他们打得鼻青脸肿,不敢出门。我害怕只要我一出门,他哥哥就要揍我。他哥哥经常给我打恐吓电话,逼迫我和他妹妹复合,我换了几次手机号码才让他哥哥找不到我。家里的座机电话线也被我拔了,因为他哥哥经常半夜打电话过来恐吓我,就像午夜凶铃一般。”

“为了不被他们兄妹纠缠,我换了房子,希望再也不被他们兄妹找到,但是我还是害怕一开门就遇见他们,所以我不敢收快递,如果他们假冒送快递的,我一开门他就打我,我该怎么办?”

“我将车子里用纸箱和矿泉水瓶子填满也是不想被他们看见,我不是邋遢,我只是害怕他们从车窗子看见我,又过来找我的麻烦。我不敢将我的现女友介绍给亲戚朋友还是因为他们兄妹俩,我怕他们知道我有了新的女朋友以后,心里不满找我现女友的麻烦,我很爱我的现女友,不想让她受到任何伤害……”

“总之,我的前女友和她哥哥在我和我前女友分手后,总是打乱我的生活。如果只有一次、两次,我还以为他们是因为我和前女友分手后,想要照顾我前女友的情绪,我也就认了。但是他们不止一次这样,在我们分手一年内,我经常被他们骚扰、恐吓、殴打,直到我换了房子、断了联系方式以后才能清静下来。”

“谁能受得了长期过这样的生活啊!所以,我认为他们的种种做法给我造成了深深的心理阴影,我现在的胆小完全是因为他们以前不断地上门找我麻烦造成的。”

从男嘉宾的辩解中可以发现,前女友和她哥哥不断找麻烦的行为,是他恐惧感产生的根源,而且这种恐惧心理持续的时间非常长。当他和现女友谈恋爱的时候还保持着对前女友和她哥哥的警惕,生怕有一天他们再次出现在他面前,伤害他和他现在的女朋友。男嘉宾的种种行为都是对前女友和她哥哥敌视、躲避的表现,就像是在打一场潜伏战,害怕自己一不留神就被对方抓住、折磨。

这名男嘉宾恐惧感的形成和持续过程都伴随着他对恐惧刺激躲避的行为,虽然他的防守做得十分到位,但是却让他的恐惧感更加强烈了。持续面对恐惧刺激和躲避恐惧刺激一样,也可能强化人的恐惧感。

琳娜特别害怕吃虾,包括龙虾、白虾和小虾米。但是她不害怕与虾保持一定距离观看虾,也不害怕吃虾条、虾丸等用虾做成的食物,也不排斥在做菜中放虾油。

她看见虾有着长长的触须和脚,总是想着这种动物在自己的嘴里、胃里爬,于是感到非常恶心,只好转过头去,眼不见为净。也就是说她所害怕的是食用整个的虾,对于非食用的虾没有恐惧感。

为了克服这种恐惧感,她学着不断地接触虾,甚至食用虾。她选择了看起来不太庞大的小虾米作为她第一个需要克服的对象。但是过程非常痛苦。小虾米看起来不是那么恐怖,她试着将小虾米吃下去,她不敢用手抓,只好用勺子往嘴里送。在往嘴里送的时候,把眼睛闭上,另一只手捏住鼻子。试了几次以后,她发现她不但没有克服对虾的恐惧,反而更加厌恶这种食物了。

在一次聚餐中,朋友看她没有吃虾,以为这道菜距离她太远,于是自作主张地夹了一只给她,当时琳娜的反应特别强烈,直接将自己的碗扔出去了,让好好的聚餐气氛降到了冰点。从此以后,再也没人敢让她吃虾了,琳娜自己也认为她与这种高蛋白的营养食物彻底无缘了。

琳娜为了克服恐惧,不断地与自己恐惧的事物接触,最后不但没有克服恐惧,反而加重了对虾的恐惧。这个过程非常痛苦,虽然总是想着如何能一步步地接受自己恐惧的事物,但事实证明她完全失败了。

恐惧的病情因为一点点恐惧刺激的积累而加重,人们将自己害怕的事物看得越来越“危险”,更大的恐惧因为不断与恐惧的事物接触而释放出来,战胜恐惧的信心变得越来越弱,恐惧的事物最终成了避而远之的“病毒”。

恐惧也会传染

有的时候,恐惧不仅是一个人的心理感受和行为现象,在某一个群体中,可能存在大部分人都对某一事物恐惧的现象,这是因为恐惧心理是可以互相传染的。恐惧感传染的方式可能是生理信息的传染,也可能是观察学习到的。

儿童的一些恐惧反应是从父母那里学习到的,尤其是母亲的恐惧反应。儿童在与父母相处的过程中,经常观察父母的行为,如果他们发现父母对某一种事物有恐惧感,就会认为这种东西很危险,从而表现出和父母一样的恐惧。

儿童在一岁以前,基本上认为母亲和自己是一体的,他们感知外部世界的方式之一是通过母亲。虽然儿童不能理解父母的语言,但对母亲的情绪变化非常敏感。即使母亲有了十分微小而又察觉不到的情绪变化,儿童也能感知到。以儿童打疫苗为例,母亲可能想到儿童皮肤娇嫩或者本身就害怕打针,表现出一种轻微的厌恶和恐惧,儿童可能就会从母亲那里学习到对打针的恐惧。

如果母亲将自己对某一事物的恐惧感表现得非常明显,那么儿童受母亲的影响也会非常大。有一位对猫产生恐惧的女士这样描述她恐惧的来源:

在我上小学的时候,一次暑假我和母亲去乡下玩。邻居家的猫总是眼神犀利地看着我们,那只猫弓起身子、竖起尾巴,一副要与我们决斗的样子。我妈妈被吓得不敢动了,她不断地大声尖叫。从前我认为猫是一种非常温顺而又可爱的动物,但经历那次事情,我彻底改变了看法,我觉得猫就是恶魔!从此以后我再也不敢看猫了。

父母的恐惧感能非常容易地传染给儿童,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儿童的个体性不明显,他们凡事都只能依靠父母,经常模仿父母的行为。父母在儿童面前掩饰自己的恐惧并不是一种有效的方法,因为儿童的感受能力比较强,他们能察觉到父母有隐瞒的倾向,并且自己猜测父母为什么害怕某种事物。因此,父母隐瞒自己的恐惧可能给儿童造成更大的伤害,倒不如直接告诉孩子自己为什么感到害怕,并且向孩子解释清楚其实自己害怕的事物并不是特别危险。

恐惧感在儿童之间也能传播,这是证明恐惧感会传染的直接证据。在宁夏的一所小学里,有4名小学生因为好奇,吃下了枯萎的杨树叶,二十分钟以后,这4名学生开始头晕、恶心,老师们将他们送到医院检查。但是不久之后,有更多的学生开始出现和这4名学生相同的症状,而且人数越来越多,直至上升至七十多人,老师们只得将他们也送到医院治疗。但医院的检查结果出乎意料,最先送去的4名学生确实有食物中毒的迹象,但后送去的学生既不是食物中毒,也不是患上了传染性疾病。医生说他们是精神类群体疫情。

学生们看到有4名同学出现了各种不良反应后,心生恐惧,害怕自己也和同伴一样患病,恐惧感在小学生之间相互传染,直至成为群体性疫情。

成年人的恐惧感也可以相互传染,但是对于成年人来说,受他人影响而恐惧的现象并不多见。一项研究结果显示,在一群患有恐惧的成年人中,受相似恐惧症影响的比例只有六分之一。

美国科学家发现恐惧感可以通过汗液传播。研究人员找来40名志愿者参加跳伞实验。在跳伞之前,研究人员将一块垫子放在他们的腋下,这块垫子的吸水性非常好,能留下跳伞者的汗液。这些跳伞者都是初次跳伞,必然都有恐惧心理。他们留下的汗液有的是因为初次跳伞的恐惧而产生的,有的是因为运动而产生的。在他们跳伞结束后,科学家给另外一批志愿者安装上大脑扫描设备,然后让他们闻跳伞者留下的由恐惧产生的汗液,大脑扫描设备记录下来了他们大脑的活动状况。他们大脑中控制恐惧感的区域明显比较活跃。

科学家们这样解释这种现象,人们在感到恐惧时分泌出一种激素,这种激素可能隐藏在人体的生物信息中,能够在人群中互相传播,并且能引起人们大脑相同区域的活动。这个实验从生物学的角度解释了人类的恐惧感确实是可以相互传染的。

心理学家将这种相互传染而得来的恐惧感称为间接性或观察性得来的恐惧。不过,这种途径得来的恐惧不一定非常多。对大部分人来说,如果与自己关系亲密的人,有一种对某事物非常强烈的恐惧感,那么这种恐惧感传播的可能性更大。

吓唬人的话,会诱导人染上恐惧症

在我们接触的信息中,有一些信息是有误导性的,无论这些信息是否有意,都有可能造成人们的恐慌心理。这种情况在儿童中最为常见,因为儿童很难通过自己认识事物,大部分借助于老师和家长的教育,并且沿着家长和老师的教育思路发展自己的认识。

在儿童年幼时,父母为了让孩子听话,经常用“大灰狼把你吃了”“如果你单独出门,就会遇到卖小孩的骗子把你卖了”“如果你吃太多××,就会得××病”“如果你不听话,就把你扔到医院打针”等说辞让儿童不要做出某些行为,一些儿童的童话故事经常让“大灰狼”代表邪恶、恐怖的势力,父母这种有意无意地吓唬孩子的行为,或者经常说某种事物是危险的,会给儿童造成很大的影响,以至于直到今天,儿童普遍都对狼有恐惧心理。

英国的一项实验说明,儿童会因为接受教师们的警告而对事物产生恐惧感,而且有明显的逃避、抗拒倾向。

这项实验的对象是60名6~9岁的儿童。心理学家将他们分为两组,教授性质完全相反的内容,第一组接收的信息是:

袋鼠是一种非常令人讨厌的动物,它们的身体非常脏,携带很多病菌,如果我们与袋鼠靠近,袋鼠就会将疾病传染给我们。袋鼠是一种有害的动物,它们长着长长的牙齿,一看见小动物就会上去咬一口,将动物们的血液当作水喝,这和吸血鬼差不多。另外,袋鼠的叫声非常恐怖,尤其在夜晚的时候,凄厉的叫声会传遍整个澳大利亚草原……总之,袋鼠在澳大利亚是最不受欢迎的动物,所有的人都讨厌它。

心理学家对第二组儿童讲述的内容都是一些正面信息,例如:

孩子们非常喜欢袋鼠,与袋鼠在一起玩得非常开心。袋鼠最喜欢的事物是水果和叶子,孩子们经常用叶子喂袋鼠,袋鼠不但不会咬小孩子,还会与孩子们非常亲近。总之,几乎所有的澳大利亚孩子都喜欢和袋鼠玩耍。

在两组儿童都已经分别接收了实验人员传递给他们的信息以后,心理学家准备了一些盒子,盒子上用标签贴着动物的名字,而且有小洞可以看清里面的东西。心理学家让儿童一个个经过这些盒子面前,观察他们的反应。第一组儿童在经过贴有袋鼠标签的盒子面前,有明显的迟疑动作,他们不想与那种有害的、不好的动物离得太近。

这个实验说明,有偏见的信息直接影响儿童的认知,向儿童描述某种事物是不好的、有危险的、不被人们喜欢的,儿童自然会害怕这些事物。

诱导性信息同样会影响成年人的认识,但成年人之所以受影响不是因为他们认识事物的能力差,而是因为这些信息过于盛行,或者借助于专家的视角,让这些有偏见的信息变得更为“科学”。

网络上关于“饮用汽车内长期高温条件下放置的瓶装水容易致癌”的信息非常多。搜狐网曾经做过一项调查,在19196名网友中,有64.22%的网友担心在车内放置的瓶装水的瓶子会发出有毒有害物质,有28%的网友担心瓶装水可能出现细菌滋生问题。因为人们感觉将瓶装水放在驾驶室内似乎不那么安全,所以选择将水放在后备厢中,这项调查显示,有66.14%的人将瓶装水放入后备厢中,从这个数据可以发现,人们普遍担忧喝了在车内放置的瓶装水后,会对自己的身体不利。

人们害怕放在车内的瓶装水会致癌,不是因为看到了科学的检测报告,而是网上的各种警告信息。实际上,一些科研机构曾经对放置在车内一周的瓶装水进行过检测,除了瓶体因为高温而变形外,车内瓶装水的各项指标与放在室内的瓶装水没有太大的差别,没有检测出致癌物质,也没有检测出菌群问题。

网上之所以流传车内瓶装水致癌的信息是因为,在英国的一次广播节目中,有一名女星说自己患上了乳腺癌,大家最好不要将瓶装水放在车内。这个消息一经流出,就产生了各个版本的致癌信息,甚至一些健康网站上也这样报道。

放置在车内的瓶装水致癌的谣传因为有有效的科学实验而被澄清,不过在谣传被澄清之前,人们多少受到了网站信息的警告,对放在车中的瓶装水敬而远之,甚至扩大到认为使用塑料瓶装的东西都含有致癌物质,由此可见人们的恐惧心理受外界信息的影响有多大。

因为人们经常受到宣传某种事物危险信息的影响,所以那些没有切身经历过某种令人恐惧的事件的人,也会认为这件事物是危险的。一个人如果在电视上看到某航空公司飞机失事的新闻,那么他以后在选择出行方式的时候,可能就不会考虑这个出了事故的航空公司,甚至直接选择坐火车进行一次长途旅行。这可能是因为他看到了飞机失事的报道以后,从心里认为乘坐飞机是不安全的交通方式,认为避免坐飞机是一件非常明智的做法。

同类推荐
  • 心理效应与思想工作(谷臻小简·AI导读版)

    心理效应与思想工作(谷臻小简·AI导读版)

    作者精选136个社会认可的心理效应,从思想工作的角度作出扼要的提示,并提供了经典实验和精彩案例,对思想工作者有实际的指导和帮助。
  • 人性的弱点

    人性的弱点

    经过几个季节的培训,我渐渐觉得,这些成人虽然急需说话的训练,但他们更迫切需要在日常事务及人际交往方面得到更好的训练。我自己也深切需要这种训练。应付人恐怕是你所遇到的最大问题了,如果你是一位商人,更是如此。是的,即使你是一位会计师、家庭主妇、建筑师或工程师,也是如此。数年前在卡耐基基金会资助下所做的调查研究表明——这一结果后来又由卡耐基技术研究院另外的一项研究所证实——在技术方面的工程中,一个人事业的成功,约有85%是由于人类工程——即人格和领导他人的能力。
  • 精神疾病与心理学

    精神疾病与心理学

    《精神疾病与心理学》是一本遭福柯厌弃的书,却在今天显示出非凡的学术价值和文献价值。20世纪50年代初期的米歇尔·福柯对心理学和精神病学进行了系统深入的学习,于1952及1953年分别获得精神病理学和实验心理学相关文凭,并在此期间聆听了法国精神分析学大师雅克·拉康的课程。1954年,福柯发表了他的第一本专著《精神疾病与人格》(Maladie mentale et Personnalité),但后来他对这部著作不甚满意,认为它不成熟,因此在1962年再版时做了大量修订,书名也随之更改为《精神疾病与心理学》。福柯在此书中强调“心理学只在疯癫被控制之后才成为了可能”,将疯癫的历史放入社会及文化结构中进行探讨。他通过对精神疾病特殊性的分析、对心理学具体形式的研究以及对疯癫状态的定义,呼应了书中的两大方面:精神疾病的心理学范畴以及疯癫与文化的辩证关系。
  • 现代应酬心理学

    现代应酬心理学

    按照心理学家所说,应酬当是一种实现行为目的手段或工具。应酬的“峰巅效果”也就是是最佳效果,既在绝无强迫的气氛里,使对方按照你的意志去做。应酬的全过程,是把人你的一份意思传达给别人,使对方受到感应,从而自动地帮助你、迁就你或同意你的要求,接受你的思想意识的潜移默化。因此,应酬可以理解为一个社会心理概念,应酬的最终目标是为自己的群体营造一个实现目的的良好的通道。
  • 心理神探:我与FBI心理画像术

    心理神探:我与FBI心理画像术

    《读心神探——FBI心理侧写术》是FBI前特工的一本回忆录。本书介绍了作者从一名FBI新人成长为一代神探的经历,书中既有作者对FBI工作经历的回溯,也详细介绍了自己经手的无数美国历史上著名的大案要案。许多扑朔迷离的惨案,一旦到了作者的手中,就变得像是有了科学属性一样,什么样的果,就源自什么样的因。作者通过准确的心理分析、对犯罪现场和作案手法的观察和归纳,可以迅速准确地勾勒出罪犯的基本特征,其程度可以精确到准确无误地预测出疑犯的人种(黑人、白人)、年龄、受教育程度、有何种生理缺陷(如口吃、肢体残疾)、家庭情况、疑犯的特殊爱好(例如,喜欢驾驶类似于警车的小轿车)、作案动机等特征。一旦勾勒出疑犯的信息,作者和警方立刻设下诱捕罪犯的陷阱,从而将狡猾凶残的连环杀手缉拿归案。这一切,在读心术这个神奇魔棍的作用之下,进行得简直就是顺理成章。
热门推荐
  • 敬这一杯远去的爱情

    敬这一杯远去的爱情

    什么是人,欲望满身不过感动只是一刹那,感情却是一个家
  • 绿龙奥术

    绿龙奥术

    毒雾森林深处,一只绿龙睁开了双眼,仰天长啸,向异界生灵宣誓他的降临。龙魂与人魂的融合,科技与魔法的结合,植物所蕴含的力量,来自异世界的灵魂与路斯汀世界碰撞出怎样的花火。
  • 一世情牵:凤随凰

    一世情牵:凤随凰

    她是景国不受宠的皇女,一生中最荣耀的那日,却也是最耻辱的一天,因为泰熙公主的封号,不过是为了远嫁赫图。此去故土万里遥,本以为不过郁郁老死他乡,怎料他途中杀出,如同灰霾里露出的金色曙光。即便不可能携手江湖远,默默相守也未尝不是一场美满,可最终却是恩爱全消,前情尽断……
  • 中国造联想无限

    中国造联想无限

    "柳传志的成功之路为不同行业的经营者所羡慕,研究这位具有传奇色彩的企业领导人的经营策略和管理思想成为一种时沿,学习柳传志用于推动企业前进的技巧和方法,成为中国乃至全球企业管理者的迫切需要。本书从多个角度对柳传志的成功管理之道以及如何赢得市场作了睿智而又精辟了论断,重点分析了先进管理理念与传统管理对中国企业的影响和中国企业不能办大的根本原因,特别对企业领导在企业管理中出现的主要问题如何应对等方面作了详细介绍。
  • 你是年华我是尘埃

    你是年华我是尘埃

    你十七时,我十六岁,不论是什么我都追赶不上你。你二十时,我十九岁,我们天各一方,各奔梦想前程。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你我相依相弃

    你我相依相弃

    “所有的花中,我最喜欢百合花,并不太知道它的花语,单看名字,便已觉幸福美好。”高中开始,一年结束,半年纠缠,形同陌路。看似毫无发生,故人心却变。 “就这样?” “就这样吧。”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开局灵力天花板

    开局灵力天花板

    玄天大陆,数百年前因一场巨变导致满天繁星消失不见,邪祟丛生,人类进入末法时代,正式开启锻体修行,为在邪祟的阴影下苟延残喘,法师职业因此诞生,人们还处于摸索前进的状态。 陈三石在来到这个世界上时,灵力的贮备就已经是这个世界的天花板了。 “不要仗着你天赋好,到处去作死! 你得随时注意保命啊!能跑就跑,能苟就苟!你怎么就是不听呢?” 一位法师大佬气急败败坏! 别人面对邪祟,那可是小心再小心, 陈三石则是怎么有趣怎么来。 反正开局都胡成这样了, 还苟? 我偏不!
  • 王者乐章

    王者乐章

    绝世强者林飞笑着看着在坐的各位:“在下林飞,今年十八,如果有什么得罪的地方,你们来打我呀!“”欢迎大家阅读本书,本书将尽全力,给读者一个不一般的阅读体验,还请大家能够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