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州雄风
灵州于汉惠帝四年(公元前191年)置县,迄今已有2200年的历史。在此之际,拙笔撰文。第一,对灵州如此悠久的历史表示由衷的庆贺;第二,对故土表达无限的热爱之情;第三,愿灵州古今互促,永世辉煌。
灵州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中部。东与盐池县接壤,南与吴忠市利通区、同心县相连,西与银川市永宁县隔河相望,北以明长城为界跟内蒙古鄂托克旗毗邻。南北长98公里,东西宽54公里,总面积3685平方公里。黄河自原新华桥镇党家河湾入境至临河乡横城堡出境,共47公里。
泱泱大国,熠熠灵州,浩然正气和诚信宽容的气质通贯古今,其历史悠久,享誉九州。
灵州经过整整22个世纪的风雨冲刷、霜雪磨砺,造就了它铮铮容貌、多姿多彩。灵州,是一片古老而神奇的土地,是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土地,是一块人杰地灵的宝地。
细读这部大书,精心品味它的内涵,真使人感慨万千。母亲河黄河入境而过,河套平原上稻麦迎风翻滚、瓜果飘香,真乃塞上江南、鱼米之乡。东部台地,丘陵缓坡起伏,河谷沙漠兼有,如此地形地貌,是镶嵌在毛乌素沙漠、鄂尔多斯台地的一颗璀璨的明珠。地下有丰富的煤炭、石油、天然气等资源。仅煤的储量比东北三省储量的总和还要多,是全国5个特大型储煤基地之一。地表有广阔的草原牧场,是发展畜牧业的天然良园。
拾掇灵州古老的文化碎片,颇有情趣,傲然之心顿起。灵州是华夏文明的发源地之一。早在3万年以前,旧石器时代晚期的古人类就在灵州大地上繁衍生息。横城水洞沟遗址和新石器时期的鸳鸯湖遗址在中国考古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出土不久的磁窑堡南磁湾恐龙化石为亚洲之最。数百年前的藏兵洞深居鄂尔多斯北部台地,证明灵州自古就是军事战略要塞,兵家必争之地。二道沟岩画、横城的汉墓群、甘露寺、镇河塔、高庙、长流水等,每到一处、每看一景,总觉一股雄风扑面而来,文化氤氲,浸人心肺,一种熔铸在灵州人气质里的浩然正气和诚信宽容在灵州大地上涌动。
卷云绿漠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灵州自古以来文风鼎盛、书香四溢,人杰地灵、人才辈出。宋夏时的灵州人斡道冲任西夏番汉教授、中书令,著述颇丰,还将《论语注》译成西夏文,为番汉文化的交流作出了杰出贡献。历代的文人墨客王维、高适、杜甫、范仲淹、李益等也曾涉足灵州,为之吟唱,并留下绝句。唐太宗李世民、清圣祖玄烨等一些有作为的封建帝王也曾亲莅灵州,太宗灵州勒石的诗句,至今在耳畔回响。如今的灵州,舞文弄墨、书画琴乐、吟诗赋辞、摄像投影的文人墨客仍然层出不穷,大有“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之势。
古时,灵州就是中原王朝与北方游牧民族争夺的战略要地。“水木万家朱户暗,弓刀千骑铁衣鸣。”秦蒙恬,汉卫青,魏宇文泰,隋杨素、杨广,唐郭子仪,明沐英等名将都曾驰骋灵州,大战沙场。安史之乱爆发后,唐太子李亨在灵州即位,是为肃宗,升灵州都督府为大都督府。肃宗在灵州调兵遣将,号令天下,平定叛乱,重兴中唐,更使灵州声威大震,闻名遐迩。宋咸平五年(公元1002年),党项族首领李继迁攻下灵州,改灵州为西平府,为西夏王朝的建立奠定了基础。西夏建国后,西平府与兴庆府(西夏都城,今银川市)并称东西二京,其地位显赫彪炳史册。
古灵州城距今宁夏回族自治区首府银川市58公里。登高远眺,锦绣山川尽收眼底。如今市区街巷交错,街区道路纵横有致,高楼林立、店铺栉比,路灯通宵明亮,车水马龙、川流不息,一片欣欣向荣的繁荣景象。市区内5个供人民群众休闲娱乐的场所作为市区建设的亮点,叫人赞叹不已。特别是坐落在市区中心的近30万平方米的世界枣树博览园(亦称生态公园),除了植有灵州世代种植的长红枣外,还有全国各地乃至世界各地的优质红枣品种。湖水、林草、花卉、阶亭、园中小道等景点匹配而置,与之遥相呼应,成为市区一大亮丽的风景,极大地提高了灵州的城市品位,让人们欣赏城中有园、园中有城的美景,成为人们舒心快乐的温馨港湾。改革开放推动了灵州羊绒产业的发展,在规模宏大的羊绒工业园区中,中银、嘉源、荣昌三大集团取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让世人刮目相看,灵州亦被社会誉为“绒都”。
全市总面积近20平方公里,较之过去扩大了10倍,招商引资条件优越,环境优美,交通便利。中太铁路,银古、吴灵一级公路穿境而过,河东机场于市北临河境内落成通航,乡镇村柏油路四通八达,这些为灵州的经济腾飞插上了翅膀。
更叫人赞不绝口的是宁东基地的建设。近10座大型煤矿遍布毛乌素沙漠和鄂尔多斯台地;马莲台、灵州、灵武等数座电厂拔地而起;煤炭深加工的煤化工企业也相继建成。宁东镇小政府大,服务也不落后,政府积极搬迁到基地合适的位置。以宁东基地为重点的丘陵沙漠绿化叫人赏心悦目。你瞧那绿荫成行的各类乔木、灌木,无论从哪个方向看,都是笔直如线,且成活率史无前例的高。以前一望无际的荒山秃岭全被绿色覆盖得严严实实。我们询问林业部门的同志和全国治沙英雄王有德同志:“照这样的速度,有个三五年,灵州山区的沙漠、丘陵,不就变成西北高原的绿洲了?”他们满怀信心坚定地说:“如果在正常情况下,我们还想用更短的时间实现这个宏伟的目标!”
灵州的农业中外有名,自古就是“地饶五谷,尤宜麦稻,瓜果蔬菜,境外无可比拟”,“官课常充,民以丰赡”。这全仰赖于黄河的灌溉、适宜的气候、肥沃的土壤和充足的日照。新中国成立后,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灵州各族人民治河防洪,大搞农田水利基础建设,使塞北绿洲重新焕发了光彩。沟渠纵横,排灌畅通,林木成网,无洪水之灾,无干旱之虑。数十公里的滨河大道陪伴在黄河身旁,更是一大景观。农业的发展改变着灵州的自然景观和社会面貌。“贺兰山下果园成,塞北江南旧有名”果然名不虚传。
鉴往知来,人心振奋。今日灵州人,正是靠着历史传承下来的智慧、诚信、勤劳、勇敢,把古老的灵州建设成了百业兴旺、百姓祥和、春意盎然的绿色新灵州。
灵州雄风常在,灵州精神长存。灵州的山川定会更秀美,人民定会更富裕!
花红叶绿奇迹出
花红叶绿本是自然界的正常现象。红花由绿叶陪衬,那真是分外妖娆。用它来比喻日常生活、工作状态的人和事也是异常精彩。
全国治沙英雄、全国劳模、全国人大代表、中共十七届党代表王有德,带领白芨滩的防沙治沙斗士们,二十年如一日地战斗在灵州境内的毛乌素沙漠147万亩的沙场上。到目前为止,已有80%以上的沙坝滩头得到了绿化,有效遏制了沙漠的扩张。他真可谓是开放在毛乌素沙漠中的一朵绚丽的奇葩。
爱创造力量爱创造奇迹
王有德为什么能在条件极端恶劣、沙漠化面积大、点多面广(东西约50公里,南北约60公里)、资金奇缺、人力不足,特别是在只要一起风便飞沙走石、昏天地暗、叫人睁不开眼的环境下,一待就是20年?有的好心人也曾对王有德说:“你真傻到家了,这个地方卖给你了?你应该换个窝窝子了。”王有德笑着说:“我待这么长时间,不怪哪个组织,不怪哪个人,我自己愿意,我是共产党员。就像雷锋同志那样,做一颗永不生锈的螺丝钉,党把我拧到哪里,我就在哪里闪闪发光。”说话的同志听后表示理解,并说:“我也要向你学习。”
从王有德平时的言谈举止和多年的实践活动,尤其是防沙治沙取得的斐然成绩来看,他除了具有高尚的道德品质和做事认真负责的态度外,最重要的是一个“爱”字在他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他诚挚地热爱人民,忠诚地热爱党和祖国,像火一样地热爱生活,也热爱自己从事的治沙事业。一句话,在王有德看来,只有热爱事业才能干好事业,所以在他20年的防沙治沙生涯中,自始至终贯穿着一个“爱”字。是爱创造了力量,是爱创造了奇迹。
以人为本民生至上
长期的防沙治沙生活,使王有德深深认识到了防沙治沙事业是勇敢者的事业、吃苦耐劳者的事业,需要从业者有勇于探索、求真务实的性格。他热切地期盼白芨滩现有的人或逐步补充进来的人,都能热爱防沙治沙事业,并积极投身到防沙治沙斗争中。他的内心充满了期待,行动上也动了真格。第一,要求所有职工勤奋刻苦地学习文化知识、科学技术,对场机关的职工和在治沙防沙点上的职工的学习内容、时间,要求达到的目的和取得的效果,都有明确规定;第二,在业务方面除了要求自学外,还把具备一定条件的职工送出去培训,培训结业后,在场内实行“传、帮、带”,领导带一般的、老的带新的、上级带下级,层层抓学习,一级抓一级,用科学技术防沙治沙,如有一年绿化市区环城路,别的单位种的树几乎全军覆没,之后就由白芨滩林场来种植,树木的成活率基本上达到100%;第三,重视爱岗敬业教育,注重提高职工队伍的整体素质,多年来,职工队伍中很少有人提出调动,很少有人闹无原则纠纷,职工队伍形成一个团结稳定的整体;第四,认真组建团结和谐、敢打敢拼且能够独当一面的领导班子,努力建设一支具有强大的凝聚力、战斗力、公信力的领导集体。
王有德把以人为本的思想深深烙印在心中,除了想防沙治沙绿化的事外,那些小事、琐事他也从不忽视,涉及全局的事,更是刻在脑中。前些年,他又在毛乌素沙漠的腹地建起了党员干部廉政教育基地,在临河(毛乌素沙漠)建起了青少年教育基地。
民生问题他也牵挂在心,按他的话说:“关注民生,是我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这在全场传为佳话。一次,我到白芨滩防沙治沙基地参观学习,一位上了年纪的老工人深情地对我说:“我们的王场长关心工人,那真是无微不至。哪个工人有病或者家里发生了突发事情,他都是第一时间赶到;谁家娃娃考上了大中专院校,他都要亲自到家里去,探望祝贺,资助财物;场里有个小伙子,父母去世早,孤身一人,他主动牵线搭桥,直到那个小伙子成了家;场里在远离市区、防沙治沙点上建造了几十套环境优美、舒适安静,既实用又漂亮,上下层一百多平方米的‘小别墅’楼,全部安排给了第一线工人;还为工人们建造了布局好又耐用的饲养牛羊圈棚。”这时站在参观人群里的另一位工人说:“哎,我们的王场长真是好人呀,为了工人的利益,他真是操碎了心。”
率先垂范带动员工
王有德常说:“领导,就像天上的领头雁一样,凡事要走在前,领着大家干。干的当中有了问题,遇到了艰难险阻要给予指导、引领,直至排除问题。”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在这次的参观学习中,又有一位工人对我说:“要说我们的王场长,那真是一条硬汉。经常是风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热天一身汗,经常和工人在一起拼上命地干。工人们心痛地说,他真是‘拼命三郎’。”说到这儿,那位工人继续深情地说,“他是不是这样的领导,我们从他那双长满厚趼的大手,从他那黝黑黝黑的脸庞,从他那双充满血丝但却又炯炯有神的眼睛就可以看出。”
俗话说:“强将手下无弱兵。”白芨滩之所以防沙治沙成绩显著,是因为有一支能打善拼且觉悟高、主动性强、肯吃苦的职工队伍。职工人人爱岗敬业,领导在不在一个样,天气好坏一个样,工作环境优劣一个样,各个爱场如家,有责任心、上进心、使命感和紧迫感,以主人翁的姿态努力地实现着场里既定的宏伟目标:哪里有沙,防沙治沙的绿化就跟到哪里,让流沙寸步难行,用只争朝夕的精神,造福子孙后代。
英雄的白芨滩人在二十多年的风霜雨雪里,用心血和汗水染绿了沙洲,用决心和毅力总结出了防沙治沙的经验,在毛乌素沙漠中绘制出了美丽的画卷。
王有德二十多年防沙治沙,繁重的工作使他积劳成疾,但他顽强地与疾病斗争,令人钦佩。他从不叫苦叫累,他病而不休,不下一线。笔者从中深思细琢,静悟出一些真谛。
既然我们幸运地来到人间,就要竭尽全力来装扮这五彩缤纷的大千世界。哪怕是为人间增添一片绿叶、一朵浪花、一缕清香、一泓清水,生命也会变得像王有德的生命那样百里芬芳。
沙枣树的求助
时下,我的眼在流泪,心在滴血。因为我的生存到了濒临绝迹的边缘。但我却不知为什么落到了这个地步。
恳求世人伸出救助、厚爱之手,救救我们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