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上有一个“半途效应”。就是说当人们追求一个目标进行到一半时,常常会对自己能否完成这个目标产生怀疑,这时候心理变得极为敏感脆弱,结果往往因这种心理导致半途而废。产生“半途效应”的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是制定的目标不合理;二是人们在追求这个目标的时候意志薄弱。
半途效应是指在激励过程中达到半途时,由于心理因素及环境因素的交互作用而导致的对于目标行为的一种负面影响。
人在职场,从这个公司跳到那个公司是常有的事儿。那些不是辛勤工作而是辛勤换工作的人,对半途效应更深有体会。这些人总以为山的另一面会别有洞天,可爬过去才发现另一面还是山。其实在职场你只有付出的多于得到的,老板才会看到你的能力,会觉得给你一个应有的位置是理所应当的。所以,为什么非要气喘吁吁地从这座山爬到那座山呢?就在脚底下踩的这座山头上辛勤耕耘耕耘,照样会有收获。
高铁和周立在同一家公司工作三年了,两人之间的关系处得还不错。最重要的是,三年来他们的待遇差不多一样,因此两个人之间也不存在什么心里不平衡的问题。
一天,高铁对周立说:“老周,咱俩都在这儿工作三年了,老板怎么就不给咱俩升职呢?总是从外面聘用高层管理。”
周立说:“也许老板觉得外来的和尚会念经吧。”
经过这一番谈话,周立心想既然在公司没有升职的机会,那就当一天和尚敲一天钟吧,而高铁却决心不再在这家公司浪费自己的时间了,于是他开始四处投简历准备跳槽,因为他较强的工作能力和丰富经验,果然有很多公司要面试他。于是高铁找到了周立,请周立在自己不在公司的时候,帮忙接一下领导的查岗电话。
周立知道高铁是去面试,于是他对高铁说:“你现在走公司也不会挽留你,因为你现在只是一名普普通通的员工,就算你到了别的公司,他们也会按照你在这里的业绩给你定薪水,你不如先在这里干着,等经验能力足够多了再跳也不晚。”
高铁听了周立的建议,为了给自己多攒点跳槽资本,他每天都非常努力的工作。一年之后高铁有了很大的突破,而周立还是对公司持绝望态度,上司让他干什么他就干什么,自己一点目标都没有。
两个人合同到期的那天,高铁已经准备好炒老板鱿鱼了,可是没想到的是,老板不仅和高铁续签了合同,而且还给了高铁一张公司高管的聘用书。而周立呢?连续用合同都没有拿到。在职场这列快车上,高铁换到了高档的车厢,而周立却下了车。
高铁险些犯了“半途效应”的错误。其实周立说得很对,跳槽过去后工资职位不见得会涨会升。可惜的是,周立只会给别人做思想工作,轮到自己了就犯了浑。周立对工作的态度也是“半途效应”的一种现象,他自己就把自己放弃了。
“半途效应”是职场的拦路虎,那么我们怎么“武松打虎”呢?
第一,别给自己找太多的理由。比如说,觉得现在的工作很乏味,没有挑战性,自己想换一种生活方式。这些都是借口,是没有意志力的表现。所以,工作中别给自己找借口、找理由,还是给自己多找找缺点为好。
第二,别把自己看得太高。跳槽后加薪与否完全取决于你在原公司的表现。如果你是因为在原公司混不下去才另寻明主的,那么这位“明主”的眼睛可是雪亮的。你休想就这么混水摸鱼地拿到票子坐上位子。所以,还是在原来的公司好好地磨练自己才是真。
人在职场千万别犯主观臆想的错误,跳槽未必就是跳龙门,也有可能是身价大跳水。记住,山的另一面,其实还是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