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在书信中告诫诸弟做人要踏踏实实,不能不懂装懂,不仅要明白道理,还要身体力行,按照道理做事。他为了改正自己身上的缺点和毛病,每天写日记,记录自己言行得失,以便时刻反省自己。他还说只有增进道德、研修学业两件事靠得住。增进孝、悌、仁、义的品德修养;研修诗文、书画的本领,得以增进分寸,都是自己的功夫。至于功名富贵,却得由上天决定,自己一点也做不了主。同时他还要求家人谨慎行事。曾国藩正因为有这么多美好的品格,才成就了他的一世功名。
一言一事,必求至是
(道光二十二年十月廿六日与诸弟书)
原文
十月廿一接九弟在长沙所发信,内途中日记六页,外药子一包。廿二接九月初二日家信,欣悉以慰。
自九弟出京后,余无日不忧虑,诚恐道路变故多端,难以臆揣。及读来书,果不出吾所料。千辛万苦,始得到家。幸哉幸哉!郑伴之不足恃,余早已知之矣。郁滋堂如此之好,余实不胜感激。在长沙时,曾未道及彭山屺,何也?又为祖母买皮袄,极好极好!可以补吾之过矣。
观四弟来信甚详,其发奋自励之志溢于行间。然必欲找馆出外,此何意也?不过谓家塾离家太近,容易耽搁,不如出外较清净耳。然出外从师,则无甚耽搁;若出外教书,其耽搁更甚于家塾矣。且苟能发奋自立,则家塾可读书,即旷野之地、热闹之场,亦可读书,负薪牧豕①,皆可读书;苟不能发奋自立,则家塾不宜读书,即清净之乡、神仙之境,皆不能读书,何必择地?何必择时?但自问立志之真不真耳!
六弟自怨数奇②,余亦深以为然。然屈于小试,辄发牢骚,吾窃笑其志之小,而所忧之不大也。君子之立志也,有民胞物与之量,有内圣外王之业,而后不忝于父母之生,不愧为天地之完人。故其为忧也,以不如舜、不如周公为忧也,以德不修、学不讲为忧也。是故顽民梗化则忧之,蛮夷猾夏则忧之,小人在位贤才否闭则忧之,匹夫匹妇不被己泽则忧之,所谓悲天命而悯人穷,此君子之所忧也。若夫一身之屈伸,一家之饥饱,世俗之荣辱得失、贵贱毁誉,君子固不暇忧及此也。六弟屈于小试,自称数奇,余窃笑其所忧之不大也。
盖人不读书则已,亦即自名曰读书人,则必从事于《大学》。《大学》之纲领有三:明德、新民、止至善,皆我分内事也。若读书不能体贴到身上去,谓此三项与我身了不相涉,则读书何用?虽使能文能诗,博雅自诩,亦只算得识字之牧猪奴耳!岂得谓之明理有用之人也乎?朝廷以制艺取士,亦谓其能代圣贤立言,必能明圣贤之理,行圣贤之行,可以居官莅民、整躬率物也。若以明德、新民为分外事,则虽能文能诗,而于修己治人之道实茫然不讲,朝廷用此等人作官,与用牧猪奴做官何以异哉?然则既自名为读书人,则《大学》之纲领皆己身切要之事明矣。其条目有八,自我观之,其致功之处,则仅二者而已:曰格物,曰诚意。
格物,致知之事也;诚意,力行之事也。物者何?即所谓本末之物也。身、心、意、知、家、国、天下,皆物也,天地万物,皆物也,日用常行之事,皆物也。格者,即物而穷其理也。如事亲定省,物也;究其所以当定省之理,即格物也。事兄随行,物也;究其所以当随行之理,即格物也。吾心,物也;究其存心之理,又博究其省察涵养以存心之理,即格物也。吾身,物也;究其敬身之理,又博究其立齐坐尸以敬身之理,即格物也。每日所看之书,句句皆物也;切己体察,穷究其理,即格物也。此致知之事也。所谓诚意者,即其所知而力行之,是不欺也。知一句便行一句,此力行之事也。此二者并进,下学在此,上达亦在此。
吾友吴竹如格物工夫颇深,一事一物,皆求其理。倭艮峰先生则诚意工夫极严,每日有日课册,一日之中,一念之差、一事之失、一言一默皆笔之于书。书皆楷字,三月则订一本。自乙未年起,今三十本矣。盖其慎独之严,虽妄念偶动,必即时克治,而著之于书。故所读之书,句句皆切身之要药。兹将艮峰先生日课抄三页付归,与诸弟看。余自十月初一日起亦照艮峰样,每日一念一事,皆写之于册,以便触目克治,亦写楷书。冯树堂与余同日记起,亦有日课册。树堂极为虚心,爱我如兄,敬我如师,将来必有所成。余向来有无恒之弊,自此次写日课本子起,可保终身有恒矣。盖明师益友,重重夹持,能进不能退也。本欲抄余日课册付诸弟阅,因今日镜海先生来,要将本子带回去,故不及抄。十一月有折差,准抄几页付回也。
余之益友,如倭艮峰之瑟伢涧,令人对之肃然。吴竹如、窦兰泉之精义,一言一事,必求至是。吴子序、邵蕙西之谈经,深思明辨。何子贞之谈字,其精妙处,无一不合,其谈诗尤最符契③。子贞深喜吾诗,故吾自十月来已作诗十八首。兹抄二页,付回与诸弟阅。冯树堂、陈岱云之立志,汲汲不遑,亦良友也。镜海先生,吾虽未尝执贽请业④,而心已师之矣。吾每作书与诸弟,不觉其言之长,想诸弟或厌烦难看矣。然诸弟苟有长信与我,我实乐之,如获至宝。人固各有性情也。
余自十月初一起记日课,念念欲改过自新。思从前与小珊有隙,实是一朝之忿,不近人情,即欲登门谢罪。恰好初九日小珊来拜寿,是夜余即至小珊家久谈。十三日与岱云合伙请小珊吃饭。从此欢笑如初,前隙尽释矣。
金竺虔报满用知县,现在小珊家,喉痛月余,现已全好。李碧峰在汤家如故。易莲舫要出门就馆,现亦甚用功,亦学倭艮峰者也。同乡李石梧已升陕西巡抚。两大将军皆锁拿解京治罪,拟斩临候。英夷之事,业已和抚。去银二千一百万两,又各处让他码头五处。现在英夷已全退矣。两江总督牛鉴,亦锁解刑部治罪。
近事大略如此。容再续书。
兄国藩手具十月廿六日
注释
①负薪:背柴,相传汉代朱买臣背着柴草时也在刻苦读书。牧豕:放猪。据传汉代函宫一边放猪一边听讲解经书。
②数奇:这时指命运不好,遇事不利。
③符契:符和、契合。
④贽:拜见师长时所带的礼物。
译文
十月廿一我收到九弟在长沙发过来的信,里面有九弟在途中写的日记六页,还有药子一包。廿二日我收到家里九月初二日的来信,心中高兴欣慰。
自从九弟离开京城后,我没有一天不忧虑的,唯恐一路上发生变故,遇到让人难以意料的困难。看到九弟的来信,果不出我所料。不过千辛万苦,终于得以回到家中。真是幸运啊!幸哉!姓郑的旅伴靠不住,我早已经想到了。郁滋堂如此好,我心中着实万分感激。到了长沙怎么没有听到九弟提起彭山屺,为什么呢?又知道祖母买皮袄,极好极好,可以弥补我的过失了。
四弟的来信,写得非常详细,看他发奋自强的志气,充溢在字里行间。但是,一定要到外面去边学习边教书,这是什么意思呢?不过他说家塾离家太近,容易耽搁功夫,不如到外面去耳根清净。然而,如果去外面跟从老师学习,环境是好一些,没有什么耽搁;但如果像你说的那样到外面去边教书边学习,恐怕比在家里还耽搁功夫。况且,只要能发奋自立,不用说在家塾里可以读书,即便是在荒郊野外,喧嚣闹市也可以读书,担着柴薪,放着猪,都可以读书;如果不能发奋自立,那么家塾不适合读书,即使是清净的他乡、神仙般的环境也都不能读书。何必选择地方?何必挑时间呢?只要扪心自问一下,自立是真还是假!
六弟抱怨自己命不好,我也深深表示同情。然而,就因为小小的科举考试没有考上就发牢骚,我暗自笑他没有远大志向,心中装不了大事情。君子立志,应该有为大众谋求幸福的气量,有内圣外王的事业心,而后才不愧于父母的养育之恩,不愧为天间完美无缺的人。所以君子所忧虑的,是不如唐尧不如周公,因为品德没有进步,学问没有长进而忧虑。所以,他会为顽劣的人固执不知悔改而担忧,会为野蛮的外夷惊扰华夏而担忧,会为小人当道,贤才被否定埋没而忧心,会为普通百姓得不到恩泽而忧心,正所谓悲天命而悯人穷,这些才是君子所忧虑的。一己的得失,一家的饥饱,世俗的荣辱得失、贵贱毁誉,君子是没有时间担忧这些东西的。六弟因为一场小小的考试就伤心悲哀,自称命运不济,我私下认为他担心的东西太小了。
人不读书也就罢了,既然自称是读书人,就一定要按《大学》的要求去做。《大学》的大纲要领有三点:明德、新民、止至善,这些都是我们读书人分内的事情。如果读了书却不能联系到自己身上去,说这三项和自己毫不关系,那么读书还有什么用处?即使能写字能作诗,自命清高,也只算得上是个识字的牧猪人啊!怎么能称得上是明理有用的人呢?朝廷靠制艺取士,也就是要求士人能代圣贤立言,那就一定要求他明白圣贤的道理,按照圣贤的榜样去做,这样才能居官莅民、以身作则,处处起到表率作用。如果认为明德、新民是分外的事情,那么,虽然能文会诗,而在修正自己和治理他人的方法道理上一无所知,朝廷用这样的人作官和用放猪奴做官有什么区别呢?既然自称为读书人,那么,《大学》的纲领,都是自己应该关心的重要事情,这是不言自明的。《大学》有八条条目,依我看来,这八条中能使人成功的地方,也就只有二条而已:格物和诚意。
格物,是些有关弄清事情原理的事;诚意,是身体力行的事。物是什么?就是指本末之物。身体、精神、意念、知识、家庭、国家、天下都可以说是物,天地万物都是物,日常用品和日常行为都是物。格,就是指弄清事物的道理。如侍奉双亲,这是事物;探究为什么要侍奉双亲的道理,便是格物。跟随兄长,是物;探究他为什么要跟随兄长的道理,便是格物。我的心,是物;穷究心理状态,广泛考察那些德行涵养等心理状态,便是格物。我的身体,是物;研究养生之道,深入地考察,便是格物。每日所看的书,句句都是物;联系自身来思考、仔细地研究其含义,便是格物。以上这些是对事物的认识。所谓诚意,就是按照自己明白的道理去身体力行,这才是老老实实的态度。知道一句便做一句,这便是身体力行的做法。格物和诚意并进,下学上达都在这里。
我的朋友吴竹如格物的工夫非常深厚,一事一物,都要穷究其中的道理。倭艮峰先生则诚意工夫非常严,每天都写日记,像一天之中的一念之差、一件事上的失误、一言一默都记载下来。写的都是楷字,三个月就可以订一本。自乙未年起,到今天已经订了三十本了。他处世慎独非常严格,即使偶而有些杂念,便也立刻克制住,并且写在书中。所以,他所读的书,句句都是关系重大的良药。现将艮峰先生的日记抄三页给你们看看。我自从十月初一日起也学着艮峰先生,每天一念一事,都写在书上,以便提醒自己改正错误,也用楷体书写。冯树堂和我同日开始写日记。树堂非常虚心,爱戴我就像自己的兄长一样,像老师一样尊敬我,他将来必有所成就。我向来有做事没有恒心的毛病,自从这次写日记起,就可保终身有恒了。又有良师益友的帮助,我现在只能进不能退了。本想抄下我的几页日记让弟弟看看,因为今天镜海先生来了,要将本子带回去,所以来不及抄了。十一月有信差,那时定抄几页寄回去。
我的好友中,像倭艮峰的冷静威严,令人肃然起敬。吴竹如、窦兰泉,对一言一事,定要求做得完美。吴子序、邵蕙西谈论经学,深思明辨。何子贞谈书法,其精妙的地方,无一不和我相合,我最爱听他谈诗。子贞很喜欢我的诗,因此我自从十月以来已经作诗十八首。现在抄二页,寄回去给诸弟阅读。冯树堂、陈岱云立下志向,并全力追求,也是良友。镜海先生,我虽然没有拿着礼物去请求授业,但心里已经师从于他了。我每次给诸弟写信,总不觉说得多,想诸弟或可能厌烦不愿看。如果诸弟有长信寄给我,我实在是高兴,如获至宝。人本就各有性情。
我自从十月初一起记日记,想着要改过自新。想到从前与小珊有矛盾,实在是一时的愤怒,不近人情,便想要登门谢罪。恰好初九日小珊来拜寿,这夜我便到小珊家和他谈了好久。十三日与岱云合伙,请小珊吃饭。从此我们和好如初,前隙尽释。
金竺虔报满用知县,现住在小珊家,喉痛一个多月,现在已经全好了。李碧峰在汤家依旧。易莲舫要出门读书,现在也很用功,也是在学习倭艮峰。同乡李石梧已升为陕西巡抚。两大将军都被捉拿押解京城治罪,准备处以斩刑。现在英夷事件已经议和。用去银二千一百万两,又在各处让他码头五处。现在英夷已全撤退。两江总督牛鉴,也被捉拿治罪。
近斯的事大概就是这个样子。容续再书。
兄国藩手具十月廿六日
精华点评
曾国藩在这封信中提到他的四弟想要到外面去学习,曾国藩劝诫四弟在外面也有各种琐事产生,不会很清净。况且,如果真心要奋发图强,什么样的环境都不会感到搅扰。其实,我们有很多人也像曾国藩四弟一样,有心想要成就功名,奋发图强,成就一番事业,但心中杂念太多,立志不坚定,常常被周围的环境打扰,一旦无所成就便认为环境使自己不能有进步,殊不知环境只是成功的客观因素,只要自己真的想要成就功业,有一点点小困难怎么就退缩呢?成就事业本来就需要克服许多苦难的,哪一个大将军不是身经百战,在血雨刀锋中走出来的?如果他们想当将军,却认为自己身上的战袍破旧,兵器不合手,就不去拼杀,那么他什么都做不成,哪里还能成为后来的将军呢?其实,不是因为环境影响了我们,而多半是自身懒惰心理在作怪,所以,既然下定决定做事,就一定要咬紧牙关,克服懒惰心理,不找借口放松自己,这样久而久之成为习惯,便能一心图强了。
曾国藩的六弟因为考试没有考好,便向曾国藩大发牢骚,说自己命运不济。曾国藩给他讲了君子应该有大志向而不拘泥于小的得失,要心怀广大,这样才能成就伟业。遇到一点点挫折,就开始怨天尤人确实是不可取的态度。其实,上天给了每个人同等的机会,就看你抓到抓不到了,上天给了你机会,让你学习,让你去考试,但是考试没有考好归根结底是因为自己学习没有打好基础,所以,问题还是出在自己身上,与其抱怨,还不如用这点时间去思考一下自己失败的原因,吸取失败的教训,以求下次不要再犯才是明智之举。并且因为一件小事就认为自己一生命苦,有些小题大作了。就像曾国藩说的,真正的君子是以天下为己任,根本没有时间去忧虑自己的得失荣辱。面对失败,要学会坚强,要懂得越挫越勇的道理。只要心中有志向,努力奋斗,就一定能成功。失败是成功之母,以后的人生路上,遇到的挫折还很多,因为一次失败就一蹶不振,真是不值得,也令人担忧。
曾国藩在信中还谈到了格物和诚意两个观点,告诫诸弟做人要踏踏实实,不能不懂装懂,不仅要明白道理,还要身体力行,按照道理做事。为了改正自己身上的缺点和毛病,曾国藩以倭艮峰为榜样,每天写日记,记录自己的一言一行,以便时刻反省自己,虽然他位居显要,但他能谦虚向他人学习,可见其涵养和心胸。他不仅每天写日记反省,而且勇于改正自己的错误。例如,发现自己曾经和小珊的矛盾是因为自己一时冲动造成的,便主动向小珊认错,这些良好的品格,值得我们后人学习。
进德修业可由自己做主
(道光二十四年八月廿九日与诸弟书)
原文
四位老弟左右:
昨廿七日接信,畅快之至,以信多而处处详明也。
四弟七夕诗甚佳,已详批诗后。后此多作诗亦甚好,但须有志有恒,乃有成就耳。余于诗亦有工夫,恨当世无韩昌黎及苏、黄一辈人可与吾狂言者。但人事太多,故不常作诗,用心思索,则无时敢忘之耳。
吾人只有进德、修业两事靠得住。进德,则孝悌仁义是也;修业,则诗文作字是也。此二者由我作主,得尺则我之尺也,得寸则我之寸也。今日进一分德,便算积了一升谷;明日修一分业,又算余了一文钱,德业并增,则家私日起。至于功名富贵,悉由命走,丝毫不能自主。昔某官有一门生为本省学政,托以两孙当面拜为门生。后其两孙岁考临场大病,科考丁艰,竟不入学。数年后两孙乃皆入,其长者仍得两榜。此可见早迟之际,时刻皆有前定,尽其在我,听其在天,万不可稍生妄想。六弟天分较诸弟更高,今年受黜①,未免愤怨,然及此正可困心横虑,大加卧薪尝胆之功,切不可因愤废学。
九弟劝我治家之法,甚有道理,喜甚慰甚!自荆七遣去之后,家中亦甚整齐,问率五归家便知。《书》曰:“非知之艰,行之维艰。”九弟所言之理,亦我所深知者,但不能庄严威厉,使人望若神明耳。自此后,当以九弟言书诸绅而刻刻警省。
季弟信天性笃厚,诚如四弟所云“乐何如之”。求我示读书之法及进德之道。另纸开示。余不具。
国藩手草八月廿九日
注释
①黜:降职或罢免。
译文
四位老弟左右:
昨天,即廿七日接到来信,心情非常畅快,因为信长处处写得详细明白。
四弟的七夕诗很好,我已经把评语详细地批在诗后了。从此多写诗也很好。但要有志有恒,才有成就。我对诗也下了工夫,只恨当世没有韩昌黎和苏、黄一辈人可以和我一起作诗吟诗。况且人事应酬太多,所以不常作诗,用心思索,还是时刻不忘的。
我们这些人只有增进道德、研修学业两件事靠得住。增进德行修养,就是指孝、梯、仁、义的品德;研修学业,就是指写诗、作文、写字的本领。这两件事都可以由我自己作主,能得以增进一尺,便是我自己进一尺;能得以增进一寸,便是我自己进一寸。今天进一分德,便可算是积了一升谷;明天修一分业,又算存了一文钱。德和业都增进,那么家业一天天增多。至于功名富贵,都是由上天决定,一点也做不了主。过去某官员有一个门生是本省学政,专门负责考试,这个官员便把两个孙子托他为师。后来他的两个孙子在临年考时得了一场大病,科举考试很不顺利,所以,竟然都没能入学。几年后,两人才都入了学,大的还得两榜。可见入学迟、早,入学时间都是生前注定的。考的方面能否尽力而为在自己,但能否考取则听天由命,万万不能产生妄想。六弟天分比诸位弟弟更高些,今年没有考取,不免气世怨命。但正在此时可以对自己衡量一番,加强卧薪尝胆的功夫,切不可以因气愤而废弃学习。
九弟劝我治家的方法,很有道理,很高兴很安慰!自从荆七派去以后,家里也还整齐,等率五回来便知道。《书》道:“不是认识事物难,而是认识了去实行更难。”九弟所说的道理,也是我久已知道的。但不能庄严威厉,使人望若神明。自此以后,当以九弟的话郑重写好,时刻警惕反省。
季弟天性诚笃厚实,正像四弟说的:“乐呵呵的!”他要求我告诉他读书方法和增进道德修养的途径,我写在另外的纸上了。其余不多写。
国藩手草八月廿九日
精华点评
曾国藩在这封信里,告诫家中兄弟,功名富贵是变幻莫测的,不能掌握,只有建立功德和修习学业才是自己能够把握的,功德积一分,我们就能增长一分,学业增进一分,我们就得进一分,但功德和学业的修养需要一天天积累,不能速成。一分分积累才能使家业兴旺。他还举了个例子证明人生的事情不能自己掌握,而增进学业,则是自己能把握得住的。面对挫折,不能听天由命,要继续努力,加强卧薪尝胆的功夫,不可荒废了学业。
努力了不一定成功,但不努力一定不能成功。其实,成功就掌握在我们自己手中,有人抱怨没有成功的机会,其实,有时候是因为成功的机会就在你身边经过,但你没有把握住。另一方面,是成功的机会的确还没有来,但是,有时候成功的机会需要我们去创造。
朱燕燕从小就梦想当一名空姐,高考落榜后,她备受打击,心情跌至低谷,空姐的梦也被击碎了。后来她参加了自考本科的全日制助学班,学英语。她平时认真上课,课后及时总结,最后考试时,他几乎每门功课都是一次性通过。同时,她在平日里翻看经典外语影片,阅读原版外文小说,并且常去附近的大学校园的英语角练习口语。就这样4年过去了,她顺利拿到了英语本科文凭,同时她自学的日语和法语也获得了相当好的成绩。
毕业后一个月,她抓住了一个机会,参加了北方航空公司的招聘,并最后以一口地道流利的口语引起了考官的注意,如愿进入了国际航班当空姐。在半年的培训期中,她带着自考给她的“财富”,又跨过了一道又一道的坎,半年后她终于如愿,踏上了人生的第一次航班。在飞机上她热情周到的服务态度,流利地道的英语口语,赢得了所有乘客与机组成员的一致肯定。
虽然,机会有时候会错过,但只要不放弃,下一次机会就一定会抓到。
优游涵养,谨守保身之训
(道光二十一年五月十八日与父母书)
原文
男国藩跪禀:
父亲大人万福金安,自闰三月十四日,在都门拜送父亲,嗣后共接家信五封。五月十五日,父亲到长沙发信,内有四弟信,六弟文章五首。谨悉祖父母大人康强,家中老幼平安,诸弟读书发奋,并喜父亲出京,一路顺畅,自京至省,仅三十余日,真极神速。
迩际①男身体如常,每夜早眠,起亦渐早。惟不耐久思,思多则头昏,故常冥心于无用,优游涵养,以谨守父亲保身之训。九弟功课有常,《礼记》九本已点完,《鉴》已看至《三国》,《斯文精粹》诗文,各已读半本,诗略进功,文章未进功。男亦不求速效,观其领悟,已有心得,大约手不从心耳。
甲三于四月下旬能行走,不须扶持,尚未能言,无乳可食,每日一粥两饭。家妇身体亦好,已有梦熊之喜,婢仆皆如故。
今年新进士龙翰臣得状元,系前任湘乡知县见田年伯之世兄,同乡六人,得四庶常,两知县,复试单已于闰三月十六日付回。兹又付呈殿试朝考全单。
同乡京官如故,郑莘田给谏服阙来京,梅霖生病势沉重,深为可虑。黎樾乔老前辈处,父亲未去辞行,男已道达此意。广东之事,四月十八日得捷音,兹将抄报付回。
男等在京,自知谨慎,堂上各老人,不必挂怀。家中事,兰姊去年生育,是男是女?楚善事如何成就?伏望示知。男谨禀,即请母亲大人万福金安。
国藩手草五月十八日
注释
①迩际:目前,现在。
译文
儿子国藩跪着禀告:
父亲大人万福金安。自从闰三月十四日,在京城城门拜送父亲回家,后来共收到五封家信。五月十五日,父亲到长沙寄信过来,里面有四弟的信,六弟的文章五首。在信中知道祖父母大人身体康健强壮,家里老小都平安,诸位弟弟都发奋读书,并且高兴地知道父亲离京后一路顺风,从京城到省城,只用了三十多天,真是神速。
眼下儿子身体和平日一样,每晚早睡,起得也早。只是不能长时间用脑,长时间思考问题,就会头昏。所以经常静下心来让脑子不想任何事情,身心优闲以增强涵养,以便谨慎恭敬地遵守父亲关于保身的训示。九弟的功课很正常,《礼记》九本已点完,《鉴》已看到《三国》,《斯文精粹》诗文各读了半本,诗歌稍有进步,文章没有进步。但也不求速成。看他对书的领悟程度,已经有些心得,大约只是手不从心,还不能表达出来吧。
甲三在三月下旬已经能行走了,不用别人扶持,还不能说话,没有奶吃,每天一顿粥两顿饭,家妇身体也好,已有生男的喜兆,婢女仆从都和原来一样。
今年新进士龙翰臣得了状元,是前任湘乡知县见田年伯的世兄,同乡六个,有四个庶常、两个知县。复试单已经在闰三月十六日寄回,现又寄呈殿试朝考的全单。
同乡的京官还是那些。郑莘田给谏服阙来京城。梅霖生病,病情严重,很是让人忧虑。黎樾乔老前辈那里,父亲没有去辞行,儿子已代为致意。广东的事,四月十八日得捷报,现将抄报寄回。
儿子等在京城,自己知道谨慎行事。堂上各位老人,不必挂念。家里的事情,兰姐去年生了孩子,是男还是女?楚善的事怎样成全?儿子希望大人告诉一下。儿子谨禀,即请母亲大人万福金安。
国藩手草五月十八日
精华点评
从一个人的日常生活习惯就可以看到这个人的品行。曾国藩的家书写的都是日常生活琐事,但是,字里行间可以看到他为人做事的准则。他在写给父母的书信中,提到了身心悠闲,以便能修养身心,增强涵养。当今社会,生活节奏飞快,每个人都是在忙忙碌碌地生活着,不知不觉间便芳华逝去,身心在快节奏的生活中疲惫不堪,这样很不利于身心的健康发展,所以,需要我们自己去调节生活,凡事不要太劳心劳力,如果你是个领导者,就不要事无巨细,事必躬亲,学好管理,合理调配人员,把任务都安排给相关部门的负责人,这样自己才能既管理好公司,又可以不至于使自己陷入身心疲惫的境况中。作为员工,只要把自己的本职工作努力做得更好就可以了,不必心猿意马,打听每个部门的小道消息,传些工作之外的八卦,这样多嘴多舌,操心操力,却做的都是无用的事情,枉费时间。所以,想一想什么自己应该做应该想的,什么是自己不该做不该想的,摆脱不必要的应酬,多给自己留些休息的时间和空间,生活节奏有张有弛,这样才能有利于身心的健康发展。
曾国藩告诉父亲自己在京城都是谨慎行事,所以不必让家人挂念。他也的确是这样做的,做任何事情都能谨言慎行,所以他才能明哲保身。在复杂的社会生活中,取得不错的成就,真是难能可贵。在现实生活中,为人处世谨言慎行也是非常必要的,遇到事情不能鲁莽冒进,要三思而后行,多思考,权衡利弊,然后再做出决定才能解决问题。否则,遇事毛躁,不能冷静下来思考问题,判断就会出现误差,这样去做的结果就有失败。欲速则不达,不要心急求快,每件事都有它自己的发展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