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大智慧的人往往显得愚钝,这就是韬光养晦。
原文
绝圣弃智①,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此三者以为文②,不足。故令有所属:见素抱朴③,少私寡欲,绝学无忧④。
注释
①绝圣弃智:抛弃聪明智巧。圣,这里指自作聪明。
②文:粉饰、掩藏。
③见素抱朴:意为保持原有的自然本色。
④绝学无忧:指摒弃仁义、圣智的浮文,以免于忧患。
译文
抛弃聪明智巧,人民就可以得到百倍的福利。抛弃仁义,人民就能重新变得孝敬与慈爱。抛弃巧诈和货利,盗贼就会销声匿迹。圣智、仁义、巧利这三个方面,都是用来文饰的,不足以拿来治理天下。所以应当使百姓的思想有所归属:保持纯洁朴实的本性,减少杂念和欲望,摒弃仁义、圣智的浮文,以免于忧患。
精华点评
老子认为,正是所谓的“聪明”人建立的各种虚伪的道德观念,才滋生出了虚伪的文化,腐蚀了淳朴的百姓。所以,聪明、智巧是绝对不能鼓励的,否则就会与“道”背离,招致灾祸。
古人云:“声色未必障道,聪明乃障道的屏藩。”的确,声色犬马只能迷惑那些意志不坚定的人,而自作聪明却是人们通向大道的屏障!一些人喜欢耍小聪明、小伎俩,虽然得到了他人的注意,但同时,也招来了他人的嫉妒。耍小伎俩偶尔可能会侥幸成功,但最终常是自讨没趣,耽误了自己。例如,一个老农为多赚钱,竟然卖猪前给猪吃掺水泥的饲料,最后,买主没有及时到来,两头大猪被撑死,弄得个血本无归。这可真是“聪明反被聪明误”!聪明本是一个人的长处,但不要依仗聪明忘乎所以,忘记做人的根本。真正的聪明人,懂得隐藏自己的聪明,懂得把聪明用在刀刃上。真正的聪明人看上去很淳厚朴实,使别人没有嫉妒之心,这样,人际关系反倒融洽,广受欢迎,自己的人生道路更顺畅,而这不就是每个人都想要实现的氛围吗?而卖弄小聪明,常常是招灾引祸的根源,使自己的前进之路更加坎坷不顺,那聪明又有何用,何苦自己给自己设置障碍呢?所以说,大智若愚啊!
原文
大成若缺①,其用不弊②;大盈若冲③,其用不穷。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躁胜寒④,静胜热,清静为天下正⑤。
注释
① 大成:最完美之物,极大的成就。
②弊:衰竭。
③冲:虚,空虚。
④躁胜寒,静胜热:疾走可克制寒冷,安静可化解炎热。
⑤正:准则。
译文
最完美的事物总好像有缺陷,但它的作用永不衰竭;最充盈的东西好似虚空一般,但它的作用无穷无尽。最刚直的东西好似弯曲的,最灵巧的却仿佛最笨拙,最雄辩的人好似不善言辞。疾走能克制寒冷,安静能化解炎热。清静无为可以作为天下的准则。
精华点评
老子认为,“大成”“大盈”“大直”“大巧”“大辩”是人格的真实形态;“若缺”“若冲”“若屈”“若拙”“若讷”是人格的外在表现。其实,看似大缺反倒若成,看似大冲其实是盈,大屈若直,大拙若巧,大讷若大辩,也是同样道理。
立身处世,最需要聪明和智慧,但聪明与智慧有时却隐藏在糊涂中。这是因为聪明有大小之分,糊涂也有真假之分,所谓小聪明大糊涂乃真糊涂假智慧,而大聪明小糊涂则是假糊涂真智慧。所以,郑板桥才说:难得糊涂。其实,真正的大智慧正是“糊涂”。
有大智慧的人,往往表现出来的是很木纳憨厚。而敦厚的表现往往能够在无形中得到他人的敬重,不知不觉中驾驭了对方。
正如寒凉清冷能够战胜闷热火燥,我们在为人处世的时候,也学着保持清静无为的德性,做到“大智若屈,大巧若拙”或“大勇若怯,大智若愚”。本来很勇敢,却保持怯懦;本来足智多谋,却保持愚笨。“智而示之以愚”,使我们在“愚”中掌握主动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