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1年10月20日中午,基辛格一行到达北京。下午,周恩来即同他会谈。当晚9时许,毛泽东约见周恩来和参与中美会谈的叶剑英、姬鹏飞及熊向晖、章文晋、王海容、唐闻生。
周恩来汇报说:“基辛格事前没有经过黄镇大使通知我们,今天突然告诉我,尼克松明年访华结束前,应该发表中美联合公报。不发表公报,人们会认为他同中国领导人的会谈没有成果,是一次失败的访问。如果等他来了以后才起草公报,时间太仓促,肯定搞不好。他这次来的主要任务就是同我们谈公报。他准备了一个草案,尼克松已经看过,让他全权处理。在他回国以前,要把公报定下来。我觉得,搞一个双方都能同意的公报很困难。要不要搞,请主席指示。”
毛泽东仰靠在沙发上,头枕着沙发背,转动了一下眼珠,喷着烟说:“等他交出草案再研究。要搞,就搞个好公报,不搞屁公报。总而言之,尼克松来,发表公报也行,不发表公报也行。”
周恩来点点头:“这样好。我们就能处于主动地位。”
毛泽东问道:“联合国大会前天开始辩论中国代表权问题。为什么尼克松让基辛格在这个时候来北京?”
叶剑英元帅猜想着:“大概他认为美国的两个提案稳操胜券。”
毛泽东又问:“大会提案过半数赞成就能成立,过半数要多少票?”
学者型的外交官章文晋说:“现在联合国会员国总数是131个,过半数就是66票。”
毛泽东:“三分之二要多少票?”
章文晋:“88票。”
毛泽东:“当年曹锟还能收买些‘猪仔议员’,如今美国挂帅,日本撑腰,还有十几个国家跑腿,搜罗66票,不在话下。”毛泽东转而问熊向晖,“阿尔巴尼亚、阿尔及利亚……你们叫‘两阿提案’,能得多少票?”
熊向晖答道:“今年‘两阿提案’内容和去年一样。去年得到的赞成票是51票。从去年联大表决到现在,同我们新建交的联合国会员国有9个,加上很快就要建交的比利时,一共10个。他们都会赞成‘两阿提案’。这样,今年‘两阿提案’可能得到61张赞成票,这是满打满算,离过半数还差5票,实在很困难。”
“就算过半数,那个‘重要问题’一通过,就要88票才能驱逐‘中华民国’。”毛泽东问道,“联合国哪天表决?”
章文晋回答:“今年的辩论,发言的人要比往年多,大概要辩论十几天。估计10月底、11月初进行表决。”
毛泽东:“基辛格哪天走?”
周恩来:“10月25号上午。”
毛泽东:“联合国表决不会那样晚。美国是‘计算机的国家’,他们是算好了的。在基辛格回到美国的那一天或者第二天,联合国就会表决通过美国的两个提案,制造‘两个中国’的局面。所以,还是那句老话:我们绝不上‘两个中国’的‘贼船’,今年不进联合国。”
基辛格提出的中美联合公报草案,中方不能同意,在周恩来的主持下,中方草拟了对案,按毛泽东的要求修改后,送给基辛格。但在“台湾问题”上一下子陷入僵局。周恩来再次申明立场:“台湾问题是中美两国之间的老问题了。华沙会谈15年也一直僵持在台湾问题上。我必须申明: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中国唯一的政府;解放台湾是中国内政;美国军队必须撤出台湾。这三条立场,是不变的。”
基辛格也无法冷静:“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我们不能在开始我们之间的新关系时背弃我们的老朋友。我们绝不能放弃对台湾的义务,我们决不会与台湾断交。”
“什么样的复杂原因?什么样的义务?这真是天方夜谭。”周恩来多少有些激动。
基辛格申辩:“如果我们背弃老朋友,不但别的朋友不信任我们,你们中国人也不会尊重我们。”
“台湾是中国领土。台湾问题,是中国的内政。这是你们历届政府都承认的。而现在,是哪国的军队占领着台湾?是你们美利坚合众国。中国人有句俗话,‘解铃还需系铃人’。如果说有什么复杂原因,那也是你们美国政府一手造成的。你们不但对这一现实没有任何改变,而且还继续从各方面封锁、孤立我们。”
“我今天坐在这里,不就是说明我们在改变么?!”
双方都僵住了,没想到会出现这种结局。
周恩来试图从另一方面打破僵局:“博士先生,如果贵国政府在台湾问题上坚持过去的立场,那么,我们不得不对你们总统访华的诚意表示怀疑。”
这一着果然生效,基辛格有些紧张:“总理先生,我希望你们能了解我国的国情,因为这将牵扯到我们两院以及两党的问题。我们将失去盟友。我们的总统希望在他第二任时彻底解决这个问题。”
周恩来的语气缓和下来:“我理解尼克松总统为此作出的努力。但请问,你们怕失去的是一些什么样的朋友?是一些腐朽的、即将垮台的‘老朋友’。你们为了照顾这些老朋友,势必使自己陷入被动而脱不了身。这一点,你们总统不是在堪萨斯城的演说中已经提到了吗?世界正在发生变化,但是这种变化总不能让中国人民再受损害吧?”
基辛格听着,不安地转动着手中的铅笔。
周恩来进一步说:“毛主席说,台湾问题可以拖一百年,是表明我们有耐心;毛主席的意思同时也包含了不能让台湾问题妨碍中美两国关系正常化。这些不都表明了我们的诚意么?而你们的诚意又何在?”
基辛格意识到周恩来已经不会再作让步,也意识到明天离开北京的时候,这个关键问题没有一个大约的结果,将使他处于一个非常尴尬的境地,不要说总统明年难以成行,连他这次访问也会成为失败的记录。他侧脸看了一眼洛德,使了一个眼色,将洛德扯离座位,两人到会议厅另一侧的角落去商议。
基辛格与洛德在角落里嘀咕了好一阵,才回到谈判桌上来。此时基辛格的脸上已经明显地放松下来。他喝过茶之后,对周恩来说:“我决定换一种方式表达美国的观点。”基辛格智慧的眼睛闪着光,“美国认识到,在台湾海峡两边的所有中国人都认为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怎么样?”
周恩来将这句话重复了一遍,脸上也绽开笑容,称赞地说:“博士到底是博士,这可是一项奥妙的发明。”周恩来接着说,“这句话的基本意思我方可以接受,只是个别词句还需要推敲。比如,应该用‘省’,台湾是中国的一个省,不用‘部分’。”
基辛格说:“‘部分’比‘省’通用,‘部分’是对整体而言。”
周恩来坚持说:“‘省’比‘部分’准确,省是行政上对政府的归属。”
“英语没有多大的差别。”基辛格说。
“汉语却有质的差异。”周恩来还是很高兴,“我看僵局有望打破,至于尚未解决的句子及措辞,等总统访华时,还可以继续讨论,会找到一个解决办法的。”
基辛格后来回忆这段话产生经过时说,我认为我所做过的和说过的任何事情,都没有比这个模棱两可的提法使周恩来印象更深刻的了。按照这个提法,我们双方在将近十年内都可以对付过去。说句公道话,这个提法我是摘自国务院为谈判所准备的一个文件,那次谈判在50年代流产了。
这个提法是年轻的洛德寻找出来,提供给基辛格的。15年后洛德担任了美国驻中国大使。
26日上午9时,周恩来总理把基辛格送至钓鱼台的楼门口,在基辛格上车前用英语说:“博士,欢迎你很快回来共享会谈的愉快。”这是周恩来第一次用英语对基辛格说话,这说明他的心情十分愉快。
在由钓鱼台驶往机场的红旗轿车里,乔冠华与基辛格在对话,轻松地聊天。
“博士,你看今年这届联大我国能恢复席位吗?”乔冠华问,“我得到消息,现在这个时候,联大正在对恢复我国席位进行表决。”
基辛格不假思索地一笑,说:“我估计你们今年还进不了联大。”
乔冠华狡黠地眨了眨眼:“你估计我们什么时候能进去?”
基辛格扶了一下眼镜:“估计明年还差不多。等尼克松总统访华以后,你们就能进去了。”
乔冠华仰脸哈哈大笑:“我看不见得吧。”
原来,就在基辛格要离开钓鱼台时,周恩来瞅空低声告诉乔冠华,联大表决结果已经传来,赞成接纳中国、驱逐台湾的阿尔巴尼亚提案已经以压倒多数获得通过。表决结果是76票赞成,35票反对,17票弃权。周总理为了不使基辛格难受,没有将这个消息告诉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