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意谈妥了,徐奕开始给徐家供货了。
徐淮作为徐家的掌柜,肯定不会信任徐奕这样一个来历不明的人。
这一点,徐奕也料到了。
只不过,他给了徐淮一个不可能拒绝的理由。
徐淮可以拒绝徐奕这个人。
因为他这个阿巴里里商行太陌生了,如此主动接触,必定是别有用意。
但是,徐淮无法拒绝徐奕如此巨量的丝织品。
在现在的情况下,徐淮只要有货物在手,再将这些货物转卖给弗朗机人呢。
眨眼之间,就可以赚以百万计的银子,让徐家在十年以内,崛起成为一方豪族。
所以,徐淮就算知道有危险,就算明知阿巴里里商行问题很大。
他也不能拒绝徐奕巨量的丝织品。
另外,阿巴里里商行能提供的丝织品,已经超出了松江府每年的最高产量。
这一点,是徐淮最迫切的需要的。
这松江府一半的丝绸都不能在市场上流通,大部分要上供给南直隶金陵城。
金陵城的大人们,谁不喜欢这丝绸呢?
苏州府,松江府两个南直隶经济中心,一半的丝织品全都要上供给金陵城,这一半是绝对不能动的。
而徐淮此时作为松江府的大丝绸商人,每年也要向金陵交上交一半。
如果能让阿巴里里商行供应丝绸,则徐家的丝绸压力,就会大大减少。
现在,徐家供给金陵的丝绸,已经出现了亏空。
在徐淮的一场狂赌之下,需要疯狂的加码,才能获取最后的胜利。
徐淮等不了,徐淮现在需要把所有的砝码全部压上,这样才能都获得这场赌局最大的胜利。
..
一场博弈,现在开始。
徐奕现在决定增产,一批水力机械已经做成,准备正式开始生产。
但是,徐奕的问题也不小。
徐奕现在正在研究炼钢技术,以及预计需要一到两年时间。
而炼钢技术发展之后,就可以研究蒸汽机和铁路系统了。
低级蒸汽机,需要两到四年的时间。
而铁路系统,则需要五到十年的时间。
徐奕思来想去,还是决定在炼钢技术有进展之后,投入大量精力研究低级的蒸汽机。
如果低级的蒸汽机被发明出来,那眼下的这些水力机器的,就全部会被淘汰。
所以,徐奕现在并不想在水力机械上继续投入下去了。
三到五年内,就会被淘汰的东西,再花大价钱生产,那不是浪费钱么。
所以这批水力器械,使用寿命只有两到三年时间。
其中关键的零件水轮转轴,估计寿命只有一年,一年之后就会断裂。
可问题是,徐奕现在还需要大量的给徐淮供应丝织品,如果要完成现在的巨额供应丝绸的任务,徐奕就必须加大对水利器械的投入。
一来二去,既要投入资源,又不能投入资源。
徐奕现在处于一个精神分裂的状态。
如果,徐淮身后那个秘密,那个所谓的产能黑洞。
只不过,是徐淮故意囤积丝绸,准备在控制丝绸市场之后,囤积称奇,获得高额的垄断利润。
亦或者,徐淮用自己的囤积的丝绸,来和金陵的各位大人做交易,用这些东西来换取金陵,乃至是京城的各位大人的支持。
利用他们的力量,来跨维度打击徐奕,让徐奕身首异处。
如果不和徐淮达成深层次的合作,徐奕就什么都不知道。
反过来说,如果徐奕不增产水力器械,那就没办法引徐淮入套,也无法得知徐淮的产能黑洞到底是什么。
若是进。
徐奕就要把研究炼钢技术的钱,暂时挪用到制造水力丝绸机上,要耽误蒸汽机和铁路到来的时间。
若是退。
徐奕就离着真相越来越远了,不知道徐淮要干什么,则是把自己摆在未知的恐惧里,终究要惶惶不可终日。
徐奕现在思来想去,还是准备先增产一半水利器械。
现在徐奕做的医疗业,银行业,教育业这些事情,大概都是一半赔钱,一半赚钱。
也就从徐淮这里,得来的一些卖布匹丝绸的银子,让徐奕的手头宽裕了不少。
徐奕用于开发炼钢技术的资金,也是大部分来自徐淮购买的丝绸。
所以接下来,徐奕的计划,分成了两步。
徐奕用现在的产能,每个月可以从徐淮那里获得20万两,扣除成本后,徐奕的净利润为13万两。
而徐奕目前提供的丝织品,在徐家收购的份额里,绝对不超过40%。
徐奕想的是,如果可以加大产量,超量供给徐淮。
因为徐奕这边的成本低,再加上徐奕把松江府市场上,几年的丝织品原料抢购一空。
徐淮想要自己生产丝绸,必然会从外省调来原料。
那样,徐奕送上门的低价产品,必然会挤压徐淮手中的自产丝织品。
等到徐奕的工业丝织品的比例逐渐扩大,让徐淮手中的自产数量减少,让他的织坊庄子自产的份额减少。
因为徐奕之前制造了原料短缺,所以徐淮的织坊庄子因为原料高昂的价格,必定会停工停产,放弃自产这条路。
接下来,织坊的工人因为无活可干,不想饿死的话,只能就地解散纺织庄子。
徐淮肯定不会白白的让这些庄子就地解散,所以会先把这些庄子全部出售出去。
到时候,徐淮在徐奕这里进货的比例,可以从40%升到90%,这样一来。
徐淮可是省了大钱了,每个月至少多赚十万两银子。
但是,问题也来了。
如果徐奕给他断供,那徐淮想再把纺织庄子买回来,那可就不容易了。
东西进了徐奕的口袋,可没有再要回来的道理。
计划如果到这一步,徐淮进入了徐奕的圈套,不说彻底无计可施,
那也是被徐奕捆绑上了工业化生产。
想要再继续生产,也就得和徐奕将“黑洞”的秘密全盘托出,这样两家达成合作,徐奕也才能知道“产能黑洞”的秘密到底是什么。
计划是这么计划的,可是徐淮又会怎么应对这个计划,徐奕就不得而知了。
但是目前,徐奕这一步走的还是十分稳妥的。
徐淮需要过剩的产能,徐奕需要人来消耗过剩的产能。
既然第一步大家是双赢,那大家就没有反对的道理。
至于反目成仇,那也得以后再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