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有没有人和我一样在高中的时候是老师和家长眼中的“乖孩子”,但是成绩始终总是提不上去。有时候反倒还会去羡慕那些上课吊儿郎当下课眼里也没有考试这一回事儿的同学。看看他们那潇洒的生活,再看看自己这郁闷的日子,这鲜明的对比仿佛给自己这颗本就不怎么坚强的小心脏上又划出了一道伤痕。
那时候会经常怀疑自己的智商,觉得是不是脑袋比别人大就是比别人傻?为什么这样大强度的学习却还没有收到哪怕一丁点儿的回报?很清楚的记得那时候父母也不敢和我多说些什么,总怕给我带来什么心理上的创伤。
一直到上大学之后才知道,原来之前的那些上课仔细听讲下课按照老师布置的任务完成作业,这根本不叫学习,这就是一台没有感情没有逻辑的机器,只是在按照别人的指令完成一项项该完成的的任务。就像是由程序员手中代码操控的AI智能机器人。
我一直很羡慕那些上课不用认真听讲,下课照样玩,成绩却始终领先的同学。他们是怎么做到的?我一直会在心里嘀咕这个问题。也正是因为有这样的人在我会一直去怀疑自己的能力。其实,问题就出在你根本没有用心去听老师在说什么,你只是用你的眼睛在告诉老师我在认真听讲;你只是在用你一回家就写作业这样的状态来让别人知道,你们看,我并没有偷懒。但实际上,你到底学进去了多少?你知不知道今天到底说了哪些内容?哪一些是重点?以前我特别不理解老师们的劝诫,他们总说我的学习方法不对,总在苦口婆心地教导我们要养成做总结的好习惯,而我却依旧我行我素。原来那个时候的我还是没能真正理解老师们的循循善诱。其实现在生活中还有很多这样的例子,我们在很多社交平台上可以看到有很多人在一些健康饮食或者健身步骤的视频下面评论,有人会问很多问题,但问完之后却又不了了之了。这其实和选择一本书来学习一样,当然了,前提是我们买的是一本好书。重要的不是你去了解别人是怎么完成的,而是作为你自己,你应该要去怎么读完这本书。很多人会把时间花费在向别人寻求意见,把过多的时间花费在怎么把自己的计划表做得好看上。然而在这些及其表面的现象背后,这本书,这项运动你到底完成了多少?有没有真正的做到每天计划表上的事情?
我以前一直觉得付出和回报并不是成正比的,但是我们并不需要去纠结我们在付出了百分之百的努力之后回报率究竟又有多少?因为不付出的话你永远也不会有机会去考虑回报率的问题。而且事实是,当你真正的付出了汗水时候,总能得到些许你想要的结果。况且学习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它不是每天店里营业额,我们可以看到具体的盈亏。也许在一年以后你才会发现你自己的气质提升了不少。健身其实也一样,我们总爱去羡慕明星们的大长腿,小蛮腰,但我们是否又能像他们一样做到长期控制饮食和锻炼身体呢?
其实我觉得大学是一个教会你怎么做人,怎么长期学习的地方。在这样的地方我也逐渐的养成了我的一些学习习惯,发现自己也能慢慢地做到以前自己口中羡慕的那群人一样,别人看来并不是一天学到晚的“傻子”,而是学习和社交都能够做到安排有序,不说做到极致吧,但是我确实觉得我比以前进步了太多。从自己眼里的“傻缺”摇身一变成了“学霸”,这样的感觉真好。我并不是喜欢别人这样的称呼,而是我很喜欢所有的付出都得到了收获的快感,也非常钟情于每天充实的生活,哪怕只有几个小时的休息时间我也会觉得幸福。这也就是为什么我为自己写的这本书取名为人生需要马不停蹄,学习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在这样一个行程里我们必须要做点儿让自己开心的事情,我们需要不断地去挖掘自己的潜力,不断地去探索那些未知的领域。这也是为什么我觉得人一定要有爱好。如果自己的一生连一件自己想要去坚持的事情都没有的话,我们是不是活得太过枯燥乏味甚至是有些浪费生命。事实上,坚持的并不一定是某件事情,很有可能是你的态度,你的姿态,你的信仰,有了这些你才不会整天活在群羊效应里。
说到底,我们之前都把学习看得太肤浅了些,认为学习就是对着书依依哇哇地鉴赏。其实,在人生这条漫长的道路上,我们学的不仅仅是书本上的知识,更多是一种反思,一种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反思。每天走在街上,你会遇到形形色色的人,坐在办公室里,你要和各种各样性格不一的同事交流合作。我始终相信每一个人的身上都有你可以去学习的东西,就看你到底能不能发现了。所以人生有多久,这条路就有多长,我们要把眼光看的长远些,这可是你自己的人生啊,千百年来的转世投胎才让你能够像一颗陨石一样出现在这个世界里,你的存在又岂会可有可无呢?最起码你要活得对得起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