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人的生命历程中,没有比家庭、家族更重要的东西了,他们的一切喜怒哀乐,都与家庭、家族紧紧联系在一起。传统社会中,人生最重大的事是成家立业;最大的欢乐是合家团聚,共享天伦之乐;最要紧的事是养家活口,发家致富,光宗耀祖。而要达到这些目的,首先应重视“生”和“养”。“生”和“养”是我国传统家庭、家族乃至国家所关注的大事。
1.不举之月
旧时,民间办事都有选择吉月、吉日,回避凶月、凶日的迷信,不但建房、下葬、祭祀要躲开恶日,连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务,如洗头、裁衣、写字、出门等都要择定吉时。产妇生儿育女也不例外,若恰好遇上恶月或恶日分娩,有的人家只好丢弃婴儿不育。
台湾民众“命运天定”的信仰极深,俗信一个人“落土时,八字命”;故其出生时间的“年”、“月”、“日”、“时”的甲子及“乾”(男)“坤”(女)所属的所谓“生庚八字”,便是他一生的命底。因此,一般人对八字极为讲究。
据说台湾目前时尚一种人造八字——选择吉日良辰剖腹升子。他们为子女挑选一个大富大贵的命,如挑选某个伟人的八字相同的日子生产,以期望婴儿有辉煌的一生。如丙寅年(1986年),有人挑了个日子剖腹生产,得了一位生日和英国女王伊丽沙白二世完全相同的女儿。伊丽沙白二世生于1926年4月3日,八字是:丙寅、壬辰、庚辰、乙酉。和她的八字的天干地支相同的是60年后的1986年4月6日。
台湾当今的人造八字的时尚和中国历来相传把命运与自己属相连在一起的风俗,在我们的周围也会发现类似的做法和历史的遗风。别的不说,1988年为龙年,为了能生个“龙子龙女”,竟在全国出现了争相结婚,急于生“龙子”的一股热潮。有的本该兔年生“兔子”的,为延长预产期能到龙年,就四方寻药,冀求得个“龙子”。
2.生产期间的预防措施
产妇分娩的时候,产家不允许产房有闲杂人或人员过多。忌讳这种现象,是出于害怕这些人会引起产妇难产的考虑。黑龙江某些地方,人们认为产房里若多一人,则产妇生产的时间要延长一个时辰,婴儿因此晚出生两个小时。更忌讳孕妇、寡妇、未出阁的姑娘,尤其是未生过小孩的新婚妇女留在产房,这是担心产房里阴气太重,逼得胎儿不敢露面,从而造成产妇的难产。男性也在禁忌的范围之中,连新生儿的爷爷、产妇的丈夫也不例外,他们只能耳闻产妇分娩时痛苦的喊叫,在产房外静候消息,即使产妇生产时出现了意外,许多地方也不允许产妇的丈夫进入产房去安慰。
对男性的这种禁忌在一些兄弟民族地区也曾实行过。达斡尔族严禁男性在产妇分娩时闯入产房,若进去后,万一小儿日后身体有什么不适,那么人们相信,这是因为那个人“踩着”他了。产家就会找到这个男子,要他剪下自己的几片脚趾甲,产家把它搁在艾蒿中一起用火烧毁,并在燃烧冒烟的时候,产妇抱着小儿在火焰上过几过,再吐几口唾沫,口诵咒词:“唾唾,邪气快跑掉。”据信,产家就能驱走由这位男子误闯产房而引起的小儿疾病。壮族做丈夫的在妻子临产时,严禁进入产房达一个月。满族也忌男人进产房一个月,否则,以为不吉。乌兹别克族妇女生育,丈夫也不能进产房。广东海丰产妇分娩前,家人拿榕叶、茅草和菖蒲扎成小圆圈,加上仙人掌、符之类的东西,悬挂于产房窗户等处以辟邪,亦起告示外人不要贸然入内的作用。
妇女在分娩时的用水、用草(或草纸),旧时都有一定的规定,如不准用生冷凉寒的水为妇女接生,稻草、麦秸皆用当年新产的,并需要晒干,去除上面的脏物。这些物件在使用前,产家请来的接生婆都要用咒语赶走藏在其中的邪祟。否则,可能有鬼物滞留,产妇分娩时就要出来作怪,使产妇难产。像旧时产家铺草和准备产褥等物,要念咒:“铁铁汤汤,非公所当,是王一言得之铜,一言得之铁。母子相生俱蔑铁,急急如律令。”(陈自明:《妇人良方》卷之十六“坐月门”“禁草法第八”)在准备热水时,产婆也应诵咒:“南无三宝水,水在井中为井水,水在河中为河水,水在法中为真水。自知非真,莫当真水。以净治浊,以正治邪……若有动静,若有忌干,施以神咒,当撮汝形。阿尼阿毗罗莫多梨娑地梨婆诃。”(陈自明:《妇人良方》卷之十六“坐月门”“禁草法第九”)似乎经过这样的请神诅咒,这水便有驱魔赶鬼的法力,能保证产妇顺利地分娩。产后的污水、用过的稻草(或麦秸等物)和纸张,民间都禁忌随便乱扔乱泼,应该及时地把它们抛进毛厕或用土压埋。俗信:一来如让他人无意看到,便会使其惹上晦气,这些人便要咒骂产家,或请巫师把晦气移回产妇和婴儿身上;二则若不顾地点乱扔乱泼脏水脏物,可能会污及送生奶奶和其它鬼神,使他们沾受秽气,因而就要进行报复。此外,产妇用过的草纸、稻秆(麦秸)、产褥也不能用火烧掉,一些地方的百姓以为它能使新生儿身上长满红斑或疮疹,就像被火烧过一番。而产妇分娩时留在地上的污血之类的秽物和痕迹也应立即铲除,若长时间保留在产房里,可能会引来恶鬼邪神,对产妇和新生儿不利。
产妇在分娩时,对不同季节和气候条件下,生产时的保温、防风等环境安排也有不同的禁忌。天热的夏天,尤其是盛暑,民间忌讳在光线明亮、房屋低矮之处进行分娩,即使天再热,也不准打开窗户,而应选择温凉、深幽的地方做产房。若天气酷热,则可贮置些凉水放在室内降温,但忌讳产妇姿情取凉,特别遇上天气由热、晴转为凉、雨的时候,更要注意防止风寒侵袭产妇。天气甚热,产房里协助产妇分娩的人要尽量少,“切恐人多,热气逼袭产母。……能令产母发热头痛,面赤昏昏如醉,及至不知人事。”(杨子建:《十产论》第三)冬末春初之时,由于天气仍然寒冷,所以对产室保暖有严格的要求,要密闭产室,窒塞罅隙,内外生火,常令暖气如春,产妇分娩时禁止脱尽下部的厚重棉裤一类的衣物,防止胎寒血结,使产妇难产。在秋季,天气逐渐转凉,湿气日益增加,产家禁忌在潮湿、凉气重的地方让产妇分娩,即使是保暖少潮处,也应用微微的炭火烘暖产房。至于冬天,民间对产妇防备寒冷更加注意。禁忌产妇坐卧在没有烘暖的草褥上分娩,而且还须满房用炭火取暖,使产妇脐下、腿膝间常有热气,产妇要背向炭火,避免过热;若天气太冷,产妇坐着分娩时,背上、心前一有寒意,接生的人就要暖炙棉衣,裹住产妇。
3.婴儿怕惊吓
婴儿主要受到床母的呵护。我国汉族有床神信仰,床神有床公、床母之分。也许是由于妇女在生育中的地位和作用,民间在床神信仰中,多以“床婆”、“床母”相称,而“床公”之称则少见。
我国南方民间俗信,婴儿一出生就受惠于床母。床母不仅平时要照顾、保护婴儿不受意外伤害,而且负有教导婴儿的责任,担任婴儿早期的智力开发工作,认为孩子在睡觉时会微笑、皱眉、嘟嘴等,正是床母教导的结果。故此,民间忌讳将睡梦中的孩子弄醒,以免中断孩子的学习。孩子如果不向床母学习,将来或许成为呆痴。同时,民间还深信,婴儿睡着以后,床母会带着孩子的魂魄四处游玩,这时最忌讳在孩子脸上涂抹各种颜料,不然的话,孩子的魂魄回来,就找不到归宿,无法附体。信仰床神,即禁忌触犯床母,因此要用衣食、香烛等物敬祀。考虑到床母嗜酒,又担心床母喝醉酒,会忘掉看护婴儿,使婴儿从床上滚落下来,又忌用酒祭扫床母。
中国民间育儿保健的诸多方式,在古代医书中有记载,但多数则隐含在对婴孩的禁忌之中,其中不少带有浓厚的迷信色彩。
在婴儿衣着方面,除了注意不要过暖外,还强调小儿衣服不能过夜不收。隋唐以来,就有不许将小儿衣物挂在户外过夜不收回来的禁忌。此禁忌出自《玄中记》:“姑获鸟夜飞昼藏,盖鬼神类,衣毛为乌,脱毛为女人名为天帝少女,一名夜行游女,一名钩星,一名隐飞鸟,无子,喜取人子养之以为子,人养小儿不可露其衣,此鸟度即取儿也。”(《太平御览》卷九百二十六)此禁忌习俗至今在一些地方仍然很流行。不过,民间传说姑获鸟是难产死亡的妇女变化的,姑获鸟胸前有双乳,喜欢取人家的孩子来养,所以,小儿衣服不可夜露在外,因为此鸟如果在晚上飞行时滴血于婴孩衣服上,婴孩穿了此衣服后,就会惊痫,生疳病而活不长。
河南开封一带亦有九头鸟的传说,其伤害小儿之法,与姑获鸟类同。中原一带民俗忌讳幼儿衣服过夜不收,则以为夜间多鬼鸟,恐鬼鸟污染衣物,令幼儿患疾病。《荆楚岁时记》中亦有此种记叙。据说,还有一种鬼本鸟,能入人家收魂气。如果让它袭取了婴孩露夜的衣物,恐对婴孩不利。因此,荆楚一带人晚间听到鬼本鸟的声音,则灭灯、打门、捩狗耳以压邪,台湾亦有此俗。民间忌幼儿衣物露夜不收,除怕鬼鸟外,还怕感染温、热、风、寒、惊、积、饿、饱等八邪之害以及鸟粪的污染。我们剔除其迷信成份,从科学角度审析,小儿衣物不在屋外过夜有其合理性,衣物在外过夜有毒虫爬过之可能,因此,露衣过夜的确没有益处。
孩子降落人间直到长大成人,需要大人精心护理,其间禁忌众多。孩子出生后第一件事是断脐。断脐时,民间忌讳用刀剪,如果非用不可时,也应在怀中暖一会儿,否则,婴儿有中“脐风”的可能。断脐时,一般是先沐浴,后断脐。忌讳先断脐后沐浴,以免脐带内进水,危及孩子生命安全。断脐后,还忌讳包裹孩子太紧太厚,忌尿浸湿、忌风寒邪气。古时,人们还不知道剪刀消毒法,但已经注意到脐带对一个新生儿的重要性,这是民间祖祖辈辈育儿经验的积累所致。
4.育婴禁忌
民间有句俗语:“若要小儿安,常带三分饥和寒”,这也是千百年来人们育儿经验的总结。民间忌给孩子喂食太饱,以防积食,认为“饱则令吐”,凡孩子吐奶,都是太饱的缘故。哺乳期母亲的健康和生活情形对婴儿有直接影响。孙思邈在《千金翼方》中谈到,民间忌讳乳母在寒、热、怒、醉、房事时乳儿;同时,忌讳母亲在生病,精神不愉快,大喜大悲时喂乳,不然,婴儿将会受到伤害,“母患热以乳儿,令儿变黄不能食。母怒以乳儿,令儿喜惊,发气疝,又令儿上气癫狂,儿新吐下以乳儿,令儿虚羸。母醉以乳儿,令儿身热腹满。母新房儿羸瘦,交胫不能行。”
民间在育儿过程中,注意给幼小的孩子一个安宁、稳定的环境,以免孩子受到外界的惊扰。我国许多民族都忌讳婴儿见生人。浙江温州一带禁止一百天之内的婴儿出门,生客也禁止入产妇房门视探婴儿,民间以为婴儿见到生人“犯冲”,对婴儿不利,严重的甚至会导致婴儿死亡。畲族也有此俗。瑶族则认为穿白衣、草鞋的外人进入产房,会引起月子里的婴儿日夜啼哭,不吃奶,后果甚为严重。白族则禁止带弩弓的人进产妇房内看女婴,看男婴则无碍。此外,民间忌讳大人高声喊叫,如忌在房内大声喧哗,忌器物碰撞,光线过强,以及忌讳小儿熟睡时,在孩子脸上用笔或颜料涂抹,万一孩子被吓着,多采取轻轻抚拍的办法,有的则用手轻轻触摸婴儿的耳垂使婴儿镇定下来。这些做法,最终目的是让产妇房间保持安静,不让孩子受到惊吓。
对小孩的行动,民间禁忌诸多,家长不许带孩子看望生病的亲友,亲友的丧礼禁止小孩参加。忌带婴儿去看布袋戏、傀儡戏。民间庙会打醮、道场、佛事、祭祀、朝拜等事也不让婴儿参加或靠近。少让孩子到热闹的地方去,无非是担心孩子会受到意外的惊吓,但如果有些时候非带孩子出去不可,大人也应该在日落之前带孩子回家,途中穿过城门或过桥时要轻轻呼唤孩子的名字,以免孩子的魂魄被鬼魂勾走。如果因故小孩子深夜仍在外行,父母则要设法不让孩子受惊吓。贵州的做法是:燃香三炷,由在街上走着的母亲,一手抱着孩子、一手执香,口里唤着孩子的名字,即使母子坐在轿子中,也须把三炷香插在轿上。民间禁忌中还有在天黑后不准带孩子出门的规定。对孩子行动的约束不乏迷信的因素,但也不失其一定的科学性。
为防止意外物品伤害到孩子,民间育儿过程中有忌讳孩子见生物的习俗。云南佤族在孩子未满月时,不准把老鼠、蚂蚱带到家里来,因为那样会引起小孩皮肤过敏,长出许多疙瘩来。基诺族在婴儿满月时,禁止把猎物和瓜菜带进产房,直到夜间,禁忌才能解除,否则对婴儿不利。猎物及瓜菜恐有对婴儿身体不利的物质,虽然这只是满月那天白昼的禁忌,仍有其合理的一面。鄂伦春族则禁止把马镫、猎刀和猎斧等一类的器物,搁置在婴儿的摇篮里。这种禁忌目的是防止大人疏忽大意造成对婴儿的伤害。俗话说:水火无情。水,在孩子玩耍中是犯忌讳的,大人往往禁止小孩在河边、沟边、湖边、水井玩,以免孩子不小心掉进水里淹死,同时,大人也禁止孩子玩缸里、盆里、壶里、锅里的水,特别是禁止孩子碰热水,以免孩子被开水烫伤。大人更禁忌孩子接近火,孩子靠近火炉,火炕洞、火塘、火盆等都不被准许。为保孩子平安,民间常敬祀水神、火神,祈求水神、火神不要伤害他们的孩子。
民间还有许多教育孩子的禁忌,尽管其中含有迷信色彩,恐恫孩子的成份不少,但在养成孩子良好生活习惯上,我们的先人是颇费心机的。陕西华县告诫孩子不许在十字路口撒尿,否则眼角要生疮;四川重庆则告诫孩子们,两婴孩不可对嘴(口对口),否则,就要成哑巴。小孩也不许啮指甲,那会对自己或父母不利。根据幼儿爱模仿的特点,禁止孩子做模仿口吃的游戏。民间认为模仿口吃,将来自己也会口吃,尤其是阴天打雷时更忌讳,因为打雷时模仿口吃,一学就上口,而且一旦口吃就很难纠正过来。此外,为让孩子节约粮食,不许孩子吃饭时碗里剩饭粒。男孩时被告知,如果剩饭,长大便会娶个麻子太太,女孩则要嫁个麻子丈夫。这些禁忌习尚对教育孩子克服不良行为是大有好处的。
古人虽然留发,成年之后并要加冠簪笄,但初生儿的胎发则必先剃去,以除污秽。初生儿剃头,忌见舅父面。《外台秘要》卷三十五说:“初剃儿头良日:寅丑日吉,丁未日凶。”盖以“丁”音近“疔”之故。江绍原《发须爪》说:“许真人《玉匣记》:忌丁火日、初五日剃胎头……疔、丁同音,古今俗云剃头不忌此者,必生疔疮。”清朝扬州的石天基在《传家宝》二集卷五“剃胎头法”里说:“小儿初起剃头,只宜晴天和暖,如有风雨,可改日期”,“小儿未剃胎头,不可抱近神祠司命之前,秽触神圣,令儿不安”。行剃头礼时,须舅舅抱着,走过三座桥,以取胆大识广之意,要打着黑伞,头兜尿布,以防邪气侵袭婴儿。
剃头时,剃得不大整齐不要紧,因为小孩本来就是“毛毛头”。再就是不能剃正头顶上胎发。正头顶俗称“呼歇顶”或称“天灵盖”,那里的波动起伏让人感到可能就是灵魂出入的地方,因此是要格外小心避忌的。这地方禁止手触、拍打;否则压伤了天灵盖,小孩会变成哑巴,或者成为痴呆。小孩儿剃头,周围的头发都可以剃光,惟有此处的一定要保留下来。头发长长了,就梳成一个小辫,辫梢上系一根红绳,以示警戒。
据《中国礼俗迷信》介绍,淮安旧俗:“剃时无论男女孩囟门上皆留着不剃,那处叫做‘万年桩’,其他各处(连顶心在内)也只是东剃一刀西剃一刀,并非全剃”。但是脸和眉毛一定要修剃一下,否则将来长大,蒸糕、蒸团子或做酒酿,都会使之夹生蒸不好。剃下的头发应搓成团,用红绿花线穿起来,挂于房内,认为如此可以压邪,使婴儿将来健康长寿。
中国古代对婴儿的禁忌很多,而婴儿自身本是无所谓禁忌的。关于婴儿的禁忌实际上仍是关于大人们的禁忌。千百年来,正是这些民间禁忌习俗,像一架古老陈旧而又灵活多变的心理调节机器一样,随时调整着家家户户做父母的心态,使他们在恐惶、欢愉、担忧、亲昵、渴望中度过了产育婴儿这一段充满禁忌的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