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仲淹从小家境贫寒,为了读书,他省吃俭用。终于,他的勤奋好学感动了寺院长老,长老送他到南都学舍学习。范仲淹依然坚持简朴的生活习惯,不接受富家子弟的馈赠,以磨砺自己的意志。经过刻苦攻读,他终于成为了伟大的文学家。
司马光是个贪玩贪睡的孩子,为此他没少受先生的责罚和同伴的嘲笑,在先生的谆谆教诲下,他决心改掉贪睡的坏毛病,为了早早起床,他睡觉前喝了满满一肚子水,结果早上没有被憋醒,却尿了床,于是聪明的司马光用园木头作了一个警枕,早上一翻身,头滑落在床板上,自然惊醒,从此他天天早早地起床读书,坚持不懈,终于成为了一个学识渊博的大文豪,编纂出《资治通鉴》这部规模空前的历史巨著。
五代画虎名家历归真从小喜欢画画,尤其喜欢画虎,但是由于没有见过真的老虎,总把老虎画成病猫,于是他决心进入深山老林,探访真的老虎,经历了千辛万苦,在猎户的帮助下,终于见到了真的老虎,通过大量的写生临摹,他的画虎技法突飞猛进,笔下的老虎栩栩如生,几可乱真。从此以后,他又用大半生的时间游历了许多名山大川,见识了更多的飞禽猛兽,终于成为一代绘画大师。
古语有云:“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山西商人大多白手起家,靠着坚忍不拔、自强不息的精神开创出一条走向发达的从商之路。山西山多地少、土瘠民贫、天寒风烈。生活的困苦逼迫山西人背井离乡,白手起家,吃苦耐劳而成就大业。
著名的旅蒙商号大盛魁称雄蒙古草原200多年,其创始人王相卿、祁县人张杰、史大学,早年生活都很贫苦。王相卿曾因生活逼迫,被迫在清军服役,兼做挑担式随军生意。张杰、史大学也曾为了生存而随着清军征讨葛尔丹部队做随军贸易。后来,他们在他乡相识,并结为异姓兄弟。他们决定合伙做生意,依靠三人的力量共创一番事业。由于初始营业不佳,张、史二人不堪艰难的处境,返回家乡另谋生计,而王相卿则独自坚持留了下来。后来,营业情况日益好转,王相卿便招了个学徒,又亲自把张杰、史大学邀来,继续合作,成立名为“吉盛堂”的商号。之后,到康熙末年(也传雍正初年)改“吉盛堂”为“大盛魁”,将总号设于乌里雅苏台,后来迁到化城(今呼和浩特),最后终于发展成为垄断外蒙市场的商界巨头。
为了纪念艰难的创业,“大盛魁”的财神座前供奉着一条扁担、两个货箱、一块石头,一碗稀饭。扁担是纪念创始人是以户挑贸易起家;货箱,也是创始人用过的装财物的木箱;石头是创业时曾经用作秤砣作为秤银子的衡器;稀饭则是纪念当年三人曾因极度贫苦在除夕之夜合吃一碗稀饭的心酸。王、史、张三人以顽强不屈的精神,终于使“大盛魁”这家专做蒙俄贸易的商号,达到了员工6000余人,商队骆驼近2万头,年贸易总额上千万两的规模。他们不畏艰辛,走过草原,穿越千里沙漠。他们走过烈日炎炎、灼沙遍地的酷暑,走过朔风凛凛、白雪皑皑的寒冬。他们踏出了一条以山西、河北为枢纽,北越长城至俄境西伯利亚,东达扶桑,南到东南亚的国际商路。商场如战场,险象环生。商人们不仅要克服天气之险,还要常常遇到生命的威胁。清朝嘉庆以后,社会日益动乱,盗贼四起,商人经商随时面临着被杀伤抢掠的危险。但是山西商人并未因此而退缩,四处经商仍然照旧,毫不畏惧。许多山西商人把前辈留下的美德代代承传,形成一种开拓进取,自强不息的创业精神。凭着这股精神,山西商人创出了自己的商号,雄霸中国商界达五个世纪之久。
著名港商霍英东小时候家里穷得连鞋都穿不上,做船运接驳生意的父亲在他7岁时去世,全靠母亲做工养家。为了省一点钱,霍每天花半个钟头急步上学。在学校里他最喜欢的课外活动便是踢球,但又不敢踢得太久,因为要回去帮助母亲记账和送发票。
20世纪40年代,日本军队侵占香港。霍高中毕业后的第一份工作是在轮船上做铲煤工,那时他才18岁。但因为体格太弱,这份工没有做多久。其后在太古船坞抡大锤打铁,也是同样命运。当时香港修建启德机场,征集大量劳工,霍经过在机场里做事的朋友介绍,进了机场当苦力。工钱是每天七毫半。他不愿只卖力气,便认了师傅学开汽车。一天洗车时,看见有辆车的车钥匙仍留在那里,他便爬上去试开。但刚巧停车时车轮歪斜着,汽车溜走撞到另一部车上。日本人把他毒打一顿,随即这份工作也丢了。
在太古糖厂的经历也好不到哪里去,霍在化验室工作,用硫酸学制氢气时发生了小型爆炸,结果又被厂方辞退。他的最后一份工作是在仓库磅米。
霍曾回忆说:这种紧张生活,经常弄得我筋疲力尽,头昏眼花,甚至神经衰弱。不过,这对于我又是一个极好的锻炼,使我后来走入社会以后,不管生活多么艰辛,工作多么繁忙,自己也不畏惧,能够从容应对。功夫不负有心人,霍氏家族最终走向成功,从两手空空到拥有现在的地位和资产。在香港的亿万富豪中,能与李嘉诚比肩而立的,无出其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