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没有根据的编造和虚构行为常常被人们叫做“杜撰”。可是“杜撰”这个词本身和编造似乎并无关联,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宋人王琳在《野客丛书》一书中记载了北宋一个叫做杜默的人的逸事。故事说历阳人杜默喜欢作诗,但并无真才实学,对诗的韵律一窍不通,却反对循规蹈矩,因此他的诗往往闹出许多笑话。有人说他写的东西,诗不像诗,文不像文,实在是不伦不类。他却常常在诗的后面署上自己的大名“杜默撰”三字,所以经常被人耻笑。一提其诗人就说“杜撰”。后来,人们便把那些不合乎常规的事情都称为“杜撰”。再后来,“杜撰”又被引申为不真实地、没有根据地编造的意思了。
另外还有一个影响较为广泛的说法。据说在唐五代时,有一个叫做杜光庭的人,不仅精通儒家典籍,对道家经典也是如数家珍。他在四川做道士时,出于维护道教的目的,编撰了不少神话故事以阐扬道教,目前存世的有《灵异记》《神仙感遇记》和《墉城集仙记》等;对于道教仪则、应验方面的著录有《道德真经广圣义》等。并引用了许多光怪陆离的故事,还又借用佛经的编撰方法,为道教完善神系及理论体系。其编撰的《道藏》五千余卷中,只有《道德经》二卷为真,其余都是他所编撰。其中有一部叫作《老子化胡经》,说老子骑着五色神牛从函谷关西渡流沙,先唐玄奘近千年到了印度,托生成了释迦牟尼。明代冯梦龙的《古今谭概》及清代褚人获的《坚瓠集》对杜光庭的这些事情做了详细记载,因此,后世对于那些没有事实根据而胡凑的著作以及行为,便叫作“杜撰”了。
据说,自从北宋年间杜默逸事流传开后,便到处流传着有关“杜撰”笑话。僧人文莹在《湘山野录》中记载了一则由“杜撰”而引起的笑谈:北宋参知政事石中立在中书省任职时,盛度任翰林院学士,撰《张文节公知白神道碑》,送给皇上看了后,呈送中书省。石中立问他:“这是谁撰写的?”盛度匆促回答:“度撰。”说完他才悟到“度撰”与“杜撰”谐音,顿时满堂大笑。
车子都是在屋里造的,为什么“闭门造车”却是杜撰瞎造的意思
“闭门造车”出自宋·朱熹《中庸或问》卷三:“古语所谓闭门造车,出门合辙,盖言其法之同”。原来的意思是,虽然是关起门来在屋子里制造车子,但拿出门使用的时候,却能和车辙完全适合,这是因为有一定的规格和尺寸做标准的缘故。所以叫做“闭门造车,出门合辙”。
而今天现代汉语语境中的“闭门造车”,则是形容不顾实际,也不吸取别人的经验,一味主观地杜撰瞎造的意思,就好像关起门来在家里制造车子,而完全不考虑外面的实际情况和实际需要,结果就不合规格,不能适用。
因此,古语的“闭门造车”是称赞“出门合辙”的巧妙,而我们今天常用的“闭门造车”,却是讥讽“出门不能合辙”的脱离实际,两者的意思正好相反。这其中的原因当是汉语语言自然流变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