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召唤年轻的妈妈要全面强化孩子的素质教育,这是社会的召唤,也是社会发展和进步的召唤。对比,家长应从观念更新入手,在“玩”中开拓孩子的知识面,让孩子积累经验,增长知识。
我们应该在早期教育中抓住关键期,为孩子提供一个丰富多彩的环境,给予孩子符合大脑发育特点的各种刺激及教育的机会,让孩子的各种能力(包括视觉、听觉、触觉、味觉、嗅觉等的感觉),以及语言都在相应的阶段得到及时的发展。
我们还要让孩子去听音乐会、去欣赏画展、去看歌舞、去看体育技能比赛、去看动植物,到大自然中去观察千姿百态的各种现象,通过他们的感知觉器官将听到的、见到的、感知觉到的大量信息抢先注入到大脑里,使得大脑成为储存信息的大仓库,汇聚知识河流的大海洋。
学龄前的孩子有一个欢乐的童年,让孩子在“玩”的过程中,去积极观察世界、去体验生活,促进想象力的发展、促进思维力的发展,启发和诱导孩子的创新思维。爸爸妈妈们,必须采取积极的措施,实施生动活泼的引导方法,因势利导,循序渐进,激发孩子学习的兴趣,在人为的良好的情绪下,在“玩”中教、在“玩”中学,让孩子在“玩”中不知不觉地学到知识。
那些倡导“神童化”的教育,认为3~4岁的孩子可以认识几千个字,能捧着《水浒传》、《三国演义》读通。这样的孩子毕竟是极少数。他们读书的时候,既不明白书中的内容,也不全明白每个字的意义。他们被大人剥夺了欢乐的童年,大部分的时间被强制去死记硬背,培养成为机械的读书工具。这样的孩子可能短时间在某个方面似乎超常。但是由于他们没有学习的兴趣,缺乏进一步努力的欲望,随着时间的推移,由于缺乏生活能力和基本的生活经验,他们会逐渐落后于同龄人。这种强烈的反差,又使之产生心理障碍,导致庸庸碌碌,没有作为,影响了他的一生。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
玩是孩子的天性,无论是幼年时代,还是小学时代,在孩子的生活里,都离不开“玩”字。一个好家长就是善于使孩子把“玩”融于学习、观察和记忆之中。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孩子的玩在家长苛刻的要求中悄然隐退,随之而来的是众多的一课一练、导学、导考,等等,一种分数第一、名次靠前的观念逐渐占了上风。于是,孩子玩的权利被剥夺了,接触社会的机会减少了,书本上呆板的知识增多了,整体的素质下降了。所以,面对日新月异的发展,我们应当从观念更新入手,在“玩”中开拓孩子的知识面也未尝不可。
“玩”能增长知识
在孩子上一二年级时,数学的基本练习是口算,这往往使孩子感到厌倦,但家长还是逼着孩子苦练。这时效果不会太令人满意。如果换一种方式,如与孩子“玩”数棋,你一步,我一步,走一步,算一步,融算于玩,孩子就会走得津津有味。在玩中,孩子的口算能力会不断得到提高。
“玩”能激活灵感
放假是玩的好时机。这时,有条件的家长应带孩子去一些历史名城、名山大川畅游一番。如到北京游览长城、故宫、圆明园等,既可以使孩子了解中华民族的辉煌历史,又可以让孩子懂得自强才不受人欺侮的道理。如果再给孩子布置一两篇作文,这些都能激发他创作的灵感。
“玩”还能为孩子积累丰富的社会经验
学生时代由于受环境限制,与社会接触不多,难以拥有较多的社会经验,而“玩”有助于积累社会经验。到街上“玩”,能领略社会的文明新风;到店里“玩”,能欣赏琳琅满目的商品;到风景区“玩”,能体验到大自然的美妙……
玩的花样可真多,玩的学问也很多,在对孩子走向新时代的培养和教育中,“玩”可谓是喜闻乐见,孩子容易接受,千万别把孩子捆在书桌旁,扼杀了孩子的天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