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随着镇民们一阵阵热烈的欢呼与掌声,历长存也是充满了开心,甚至有一瞬间感觉自己又回到了两千年后的样子!
“好了,大家安静下来!”欢呼过后,董方才开始继续说话。
“或许有人问为啥叫广川公塾,而不叫广川私塾呢?”董方微微一笑。
“其实我再没有听历先生说之前,我也有这个疑问,不过听了历先生说完之后,我感觉还是叫广川公塾比较好!”
“为什么呢?”下面有人大声问道。
只不过这次董方没有再说话,而是把舞台让给了历长存去解答。
“我觉得我说不太合适,毕竟这个想法是历先生说出来的,所以还是听历先生跟我们大家说一说吧!”
历长存笑着向董方拱了拱手,表示一番感谢。
“大家好,我是历长存!多谢了董老爷给大家的讲话。”历长存又是跟大家拱了拱手。
“历先生不用客气了,快跟我们讲讲吧!”
“就是就是,上次俺娘病了,您连夜给俺娘去看病,还不收俺的钱,俺们感激还来不及呢!历先生说的话,俺们自然相信!”
“就是……”
历长存看着他们盯着自己的样子,突然想明白这也许就是民心吧!
“好,那我跟大家讲一讲!”
“首先,我先跟大家讲一讲关于私塾的来历吧!”
“私塾,顾名思义,就是私人的读书的地方,在先秦时,只有一种人可以读书,大家知道是什么人么?”历长存开口问了一句。
只见下面的人都是纷纷摇头,表示自己不知道。
“那董老爷呢?”历长存突然转向董方,然后笑眯眯地开口问道。
董方沉吟片刻,眉头微微皱了皱,心中有些许的想法。
“莫不是官员和富商?”董方只记得自己年幼时便是有钱人,读书也是自己的父亲给自己安排的,所以有如此回复。
历长存点了点头,“董老爷所说不假,在先秦周朝时期,只有贵族是可以学习知识的,而奴隶是不被允许读书,也没有读书的想法的!”
“但是周朝末年,许多分封的诸侯国贵族的没落,有些是被燕赵魏楚吴齐等强国灭了,他们就逐渐融入平民生活之中了。”
“比如董方董老爷,如果不出意外,董老爷祖上应该是贵族吧!”
董方沉默着点了点头,这些都是很久之前的事情了,还是幼时听起父亲说的。
看到董方都点头了,下面的人对历长存说的话就更加深信不疑了!
“不过更多的贵族与平民生活在一起,却也没有能够支撑他们学习的家业,从此就没有了学习知识的路了。”
“不过众所周知的是,什么能够做官?”
“当然还是读书人!也许会有人说武将,但是现在大汉国属于太平盛世,哪里会有战争给大家升官呢?”
“说到这,我就不得不说我们的广川公塾了。”
“作为广川的公塾,所有满足年龄的孩子,都可以在里面免费读书!”
“那收不收钱啊?”很快有人开口问道。
“都说了免费读书了,自然是不收钱的!”历长存微微笑道。
“我们公办的公塾是这么一个想法,我们培育孩子读书,而学生长大之后,如果在朝中为官,则需拿出五年薪酬的十之有一,用来反哺进去广川公塾之中。”
“这笔钱,会用来给下一代广川的孩童们读书所用!”
“除此之外,我觉得如果以后孩子们有出息了,必定会反哺我广川镇,到时候广川镇必定为天下所熟知!”
下面的人们变得沉默起来,都在思考着刚才历长存所说的话。
历长存本来还想说不分男女的,毕竟在历长存的思想里,男女是平等的,没有什么主副之分。
但是,在汉代这种封建社会,别说男女平等了,奴隶制都还存在的时间,贸然提出来,恐怕会让人有些难以适应。
而最重要的莫过于,这样做会得罪世间几乎大多的势力,历长存可不想像商鞅那样死,五马分尸,死的不要太惨!
所以,一切事情,还是要徐徐图之。
“我觉得历先生说的对,公塾是广川镇的公塾,就像我们把孩子养大,他们给我们养老一样,得到了公塾的恩惠,自然也应该报答广川镇!”
“对对对!有道理!”
“若是我孩子以后不听话了,我打不死他。”
听着下面众人的话语声,董方不得不为历长存的才能所感叹。
“好了,我还有一件事要说。”
现在历长存的人气不要太旺盛,一听到历长存的话语声,下面立即变得安静了起来。
“历某不比董老爷,但是我还是要阐明我的想法,如果家中有女子,符合年龄的我也同样愿意教导,男孩女孩,应该都是平等的才对!”历长存想要阐明的思想,正是孔子的教育理念,“有教无类!”!
然而在镇民听到历长存这么说之后,并没有像刚才那样激动,反而平静了下来。
毕竟女孩子在所有人的印象之中,只有在家里洗衣做饭,这才是她们的主业,至于读书,她们读了书又有什么用?
读了书还不是要嫁人,嫁给别人,那就是别人家的人了,对自己家一点好处也没有!
看着下面默然无声地场面,历长存心中反而平静了下来,这不正是跟自己想的一样么?
“这个女孩子不强求,但是在六岁到十三岁的男孩子,一定要送来读书!”
“这是强制要求的!”历长存微笑着又补充了一句。
不过下面的人反而更平静了,场面一度很尴尬!
“好,历先生,公塾什么时候开学?我这就把我孙子送来读书,我觉得有历先生教导,孙儿定然无忧!”董方咳咳一声,才义正言辞地开口说道。
“俺也一样!”
“俺也一样!”
下面的人才开始附和起来。
“那就定在明年开春二月吧!这样也!不耽误大家的耕种!”历长存沉吟片刻,然后做出决定!
下面的镇民自然无异议,能够不耽误田里的庄稼,那自然是最好不过了!随即众人都散开了。
转过头来,历长存感激地面向董方拱了拱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