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学校教育过程中,学生会对有威信的教师和校领导产生无限的信任崇拜,这种心理现象称为"信任效应"。其实,这种信任也可以运用到上下级关系中,要让你的下属像学生那样尊重和信任你,首先要信任你的下属!
信任也是人最重要的心理需求之一,身为领导,信任自己的下属,就是满足下属心理需求的一种表现。换个角度讲,有什么是比与下属之间缺少信任更可悲的?作为一个管理者,如果不信任你的下属,那么你的下属也就没什么热情去完成自己的工作了,而且你也别想得到他们的忠诚效力!
三国时的孙策,少年英才,横扫江东,声震四方,年纪轻轻就干出了一番大事业。就连一向眼高于顶、目空一切的袁术都称赞他:"使术有子如孙郎,死复何恨!"
史书上记载:"策为人,美姿颜,好笑语,性阔达听受,善于用人,是以士民见者,莫不尽心,乐为致死。"从这段话中,我们就可以看出他成功的原因之一就是"善于用人",以致"乐为致死"。为什么这些人能为了他连命都不要呢?他为什么能得到下级的拥护呢?只因为他充分信任自己的部下!
太史慈被孙策擒获,孙策待之甚厚,太史慈很感动,自愿提出去收拾"余众",去招纳刘繇的部下。这时孙策身边的大臣都担心太史慈会一去不返。而孙策却深信不疑,觉得太史慈不是那种人,并亲自为太史慈设宴送行。果然,不久之后,太史慈就率领着浩浩荡荡的队伍如约归来。
信任,是人的一种精神需求,是上司对下属的极大褒奖和安慰。它可以给下属以信心,给人以力量,使他们能无所顾忌地发挥自己的才能。充分信任你的下属,能够促使他们死心塌地为你努力工作,最大限度地创造价值。在用人的过程中,一定要"疑人不用,用人不疑",这样才能使人尽心尽力地为你办事!
几乎每个领导者都知道信任下属会对自己的工作有帮助,可是又有多少人能做到"用人不疑"呢?很多领导者在吩咐下属去完成某项工作时,总是会想:"这件事交给他去做合适吗?他能按时完成吗?他不会把这个方案卖给我的对手吧?"
如果你总是抱着这样的猜疑心理,那你根本就不适合做一个领导。如果你想让下属能全力以赴地去完成你交代的任务,就不要存有这样的想法。就算你不能完全地信任,也不要表现出一丁点怀疑的意思。
信任是对下属最有力的支持。下属最担心的不是金融危机,也不是恐怖分子,而是失去上级对他的信任。如果领导能够给予下属充分的信任,就能缓解他的压力,让他获得安全感。不仅如此,信任还能对下属产生相当大的激励作用。那么怎样才能做到信任下属呢?
转变观念,放开权力。有些领导之所以不信任下属,就是害怕下属抢了自己的权力。如果你有这样的心理,必须转变自己的思想,适当地把权力放开,不能牢牢地把着权力不放。要让你的下属成为你的左膀右臂,必然要"付出"一些东西,给他们一些行事的自由。牢牢地握着那点权力,不仅影响下属的工作,更会损害自己的利益。
主动对下属表示你对他的信任。作为一个领导,需要有一定的威严,但也不能太"高调"。如果你总是一副高高在上的样子,等着下属跟你表忠心之后再去信任下属,这显然是愚蠢的。正确的做法是多采取一些实际行动,主动对下属表示信任。比如,在员工大会上表扬他,让他多提意见,或者多发一些奖金等等,把信任作为一份投资,必然会得到下属更多更好的回报。
从感情传递中表达信任。信任,更多的是一种情感上的交流,在上下级之间大多是依靠感情传递来实现的。领导者要和下属成为互相信任的好伙伴,就应该认真分析下属的心理因素和情绪反映,尽量去满足下属正常的心理需求。比如下属在工作中希望领导能看到自己的成绩:偶尔出现过失能得到上级原谅等等。对于下属这些心理特征,领导可以在准确把握的基础上,尽量使下属达到心理上和感情上的某种满足。只有这样,下属才能在心理上接受领导并且相信领导对自己是信任和尊重的。
信任关键在于"任"。信任下属,不能嘴上说说,还要"任命"他们去做事。"任"而不信,会让下属觉得自己只是一件工具,不能获得更高层次心理上的满足:信而不"任"更不是真信,会让下属感觉自己毫无意义,在你手下得不到更好的发展。所以。领导者要在信任下属的基础上,结合当前工作的需要,把任务分担给那些德才兼备的下属。一方面能让下属体会到自己的重要性,完成难度较高的工作;另一方面,还能让他们学习到更多的技能,争取走上更高层的工作岗位。
信任下属,当然也不是盲目信任,还要建立在平时对下属的认识、了解的基础上。下属的才能素质、平时表现、工作业绩、发展潜力等,都可以作为信任与否的"参照物"。但是千万要记住,不能以下属对自己的亲近程度作为是否信任下属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