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去看望一个领导,收获不小。
年前准备去,后来领导安排不过来,改为计划年后去,没想到发生了疫情,在然后又各自去参加了支援工作,所以就拖到了现在。
工作以后,我们读书可能相对在上学的时候少,不过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学习变少了。我们应该保持终身学习的习惯,读书是重要方式但不是唯一方式。今天听取了领导私下交流的工作思维和方式方法,再次的感受到自身的不足和需要改进的地方。
工作中,平台和位置,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你的高度。因为不同层级的平台,意味着不同水平的领导。如果自身基础差别、努力程度差别不大的情况下,平台直接就决定了你的水平。也许1年看不太出来,三五年以后,差距就很明显了。比如说即将上市的蚂蚁金服的员工们,比如说28岁就财富自由的提前退休的郭宇。个人的自身基础和努力,构成了他们拉开和同龄人巨大差距的基础,而平台,决定了他们最终取得的高度和实现的时间。
年轻的时候,更加相信个人奋斗的作用,现在越来越能明白,个人奋斗构成了进步的基石,这个决定了我们的下限,而上限,则更多还要看我们的际遇和运气等等,而我们能把握的,就是在正确的方向上持续奋斗。所以如果能和高手推心置腹的交流请教学习,则有利于我们快速明晰方向,少走弯路,相对快速的达成目标。
当然,道理大家都明白,比如说很多人都愿意花大价钱同巴菲特吃午餐,如果有幸能获得前辈的指点,实乃人生幸事。话说回来,领导愿意指点的重要原因还在于自己有一定的利用和投资价值,同时作为一个相对认真上进的后辈,获得了对方某种程度的认可,这个也是不可忽视的因素。
下次如果在拜访领导,应当是有所成绩的时候。方法掌握后,还是得下苦功夫,厚积薄发,那样才能赢得持续的交往资本。
附同领导交流得到的几点感想。
1.工作要有谋划。体制内工作,一般情况要出成绩,就是形成重量级的真正有价值的材料,所以对于重要的工作和想发力的点,一定要提前谋划,从一开始就为最终的大材料做好各项工作,边干边写。要做有心人。
2.重要领导的发言要拿本子记好。千穿万穿,马屁不穿。如何拍领导马屁,把他重要场合重要观点的发言认真记录下来,引用到自己的材料中去。领导都喜欢有心人。
3.多动脑,多思考。领导在一开始就考虑了一个选题,然后做了预判,题目太大,时间有限无法完成,太小又体现不出分量,所以在做了一定预判后,初步搜集资料后,与相关业内资深人士交流后,才正式成稿。写调研报告,其实就是实证性的论文,比各种素材拼抄有水平。
4.厚积薄发。高质量内容的输出,必须有高质量的输入,看书,与业内高手交流都是重要方式,少点浮躁,有选择的看书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