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古人以为,这样的人生才可能精彩、有意义。
5月下旬,我去纽约参加第35届国际期刊大会。飞机从首都机场起飞,经芝加哥到纽约降落,行程过万,从天上而落地,看纽约第五大道和周围的橱窗,里面的摆设和上海南京西路、淮海路的橱窗差不多,连模特的表情也是一样的。全球化正以不可阻挡的脚步融入我们的生活,即便不亲临其境,互联网几乎已囊括了一切。
960多位来自世界各国的办刊人集聚一堂,不同的肤色,不同的语言,不同的民族文化,只是因为大家所关注的是同一样东西——期刊,所以就走到一起来了。国际期刊联盟是大会的组织者,这样的会,每两年开一次,已经绵延了80年。这次在纽约会议期间,会议主持端出了联盟八十岁的生日蛋糕。会议闭幕时,中国代表上台“接棒”,下一届,2007年,在中国北京开。全场一片欢呼,像奥运会一样。
80年的岁月,串着成就和骄傲,也串着天灾和人祸,期刊以自己不变的固执和梦想,不管风吹浪打,不灭地绵延着,五颜六色,五彩缤纷。
这次会议的主题叫做“期刊使事物发生”,真是有趣的很,期刊使生活变得丰富阔大、曲径通幽,比如,本期我们展示的100种连衣裙,谁家的衣橱能与之比?
飞机在太平洋上空飞,气温摄氏零下六七十度,舷窗外结着冰凌花。“新大陆”似隐似现时,我们谈起了印第安人,谈起了殖民时期的英国人,以及独立战争以后的美国。丰饶的物产,智慧而潇洒的人民,200多年来,他们在这片土地上创造了一个新的令全球侧目的世界。
我们在纽约时代广场拜访了一家世界著名的杂志社,那里的人们以顶礼膜拜般的心情经营着他们的品牌期刊,有的亏了很多很多,有的赚了很多很多,他们不在乎,他们说他们有足够的金钱和耐心,而要他们作出一个否定自己的决议则是很难很难的。也许正是这样的矢志不移,才使他们有了今天。
美国一位资深期刊人说,我想提醒你们,美国的期刊能有今天,是经过了100多年的打磨的。
旧金山一家月付3500美元的养老院里,一位90多岁的华裔老太,她的几个子女分别在世界著名的大学担任校长,美国政府曾因她教子有方而给她颁奖。不久前,她去外区做慈善募捐,不慎摔了一跤,回来后养老院把她的房间挪到走廊深处,为的是逼迫她不得不每天在长长的通道上走来走去,锻炼自己重新行走的能力。如今,她几乎又能健步如飞了。她不想过去,只想现在和未来——我还能做些什么?
行万里路,我们采集生命的火种和激情,点燃新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