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政三十年以上,能保持清明的明君,几乎没有。
沈梦昔看看个子已经比自己高出一截的李隆基,不由得想,这小子将来当了皇帝,第一件事就是杀了亲姑姑,一点也不比他奶奶手软。开元盛世之后,也变得荒淫无度起来。
人到了食物链顶端,就会变得无所顾忌。
这世间,有些规律,让人沮丧。
李隆基莫名其妙看着姑姑脸色忽然变得难看,不知自己做错了什么,委屈地歪了一下头。
回到公主府,沈梦昔叫来四个孩子,一番教导训诫,特别是胤儿简儿,平时一定注意言行,无事就在府中老实待着,想想又叮嘱道,“即便在公主府也不可想说什么就说什么。”
“才自在了两年,又开始了吗?”简儿苦恼地抓抓头发说,被胤儿拍了肩膀一下,咽下了后面要说的话。
李重润只活了十九年,他一出生就得到高宗喜爱,满月就被立为皇太孙,大赦天下,并破格开衙立府。可惜第二年高宗就驾崩了,武后临朝涉政,架空中宗李显,又一年,李显一家被幽禁房州,李重润由太子被贬为庶民,圣历元年,武帝复立李显为太子,封李重润为邵王。三年后的长安元年,李重润又因非议陛下被下了大狱,不几日,竟被活活杖杀。
同时杖杀的还有永泰郡主的骏马,第二日,永泰郡主死于难产。
杖杀,是唐朝极为普遍的刑罚,先在罪犯腹部刺一刀,然后再执杖刑,重杖打死。杖刑需褪下下裳,露出臀部,所以,杖杀是个既痛苦又屈辱的死法。
李重润作为皇孙,居然落了个如此的死法,让所有人唏嘘不已。
如果说沈梦昔对于李弘、李贤的死,还存着疑虑,认为是后世刻意将武帝塑造成一个狠辣无情的女帝的话,这次李重润的死,让她相信了,武帝已完全忘记自己是个母亲,是个祖母。她的大脑里充斥的,满满都是长生和皇权,她的心里只有膨胀的她自己,再无空隙容纳任何一人了。
以武帝的性格,根本不会倾慕懦弱无能的高宗,他,只是她生存和掌权的一个依傍而已,后来高宗竟与她的姐姐韩国夫人和外甥女贺兰夫人私通,更让她痛恨不已,设计杀死那对母女,帝后的关系也陷入僵局。
武帝继而对于子女,也生不出多少怜爱之情。四个儿子,性格像她的成为她的绊脚石,像他的又让她见了就厌烦。
李显接连失去一子一女,如惊弓之鸟,缩在东宫,连大声哭都不敢,夜晚,风吹动窗棂,树影映在窗纱上,都让他大惊失色,惶惶不可终日。
沈梦昔对于李显一家,接触的少,对李显和韦氏也看不上,他们家的孩子们被韦后教导着,对她也不甚亲热。李重润是个英俊少年,很和善、很孝顺,风评一直都不错。这样一个好端端的侄子,却因面首诬陷被打杀,沈梦昔心中郁闷,无法消解。
李重润的死,朝中哗然。
更多的人噤若寒蝉。
狄仁杰听闻李重润被下狱之时,心急如焚,当即求见武帝,武帝正在气头上,劝说无效。这是武帝为数不多的,不肯采纳狄仁杰意见的时候。几日后狄仁杰思忖武帝心情平复了,再次求见,武帝竟然再不见他了。
狄仁杰无奈回到狄府,是他力劝武帝立了李显为太子,也暗中布置了拥护李唐的官员进入凤阁,如今不过三年,一切还未成定局,武帝却忽然改变心意,这意味着什么,就不言而喻了。但他不想放弃,也不能放弃,准备着明日拖着病体再去求见陛下。
结果,不待他进宫,就传出邵王和郡马被杖杀的噩耗。
“杖杀?!”狄仁杰怒目圆睁,只说出这两个字,就一头栽倒在地,猝不及防中,众人相扶不及,狄仁杰额头撞击地板,发出沉闷的一声。请来医官,说是心疾突发,已无回天之力。
武帝听闻狄仁杰死讯之时,正拿着新鲜出炉的仙丹准备服用,张给使慌慌张张进来了,她还怒斥:“成何体统!”
就见张给使胡乱跪倒,口中不迭地说着:“国老,国老殁了!”
武帝手中仙丹啪的掉落地上,咕噜噜滚出老远。武帝失神跌坐当地,一语不发,一屋子宫婢吓得伏地不动。
当日,武帝亲临狄府吊唁,看着狄仁杰那谁也抹不下的眼皮,低声不知道说了句什么,伸出右手,轻轻一拂,狄仁杰的眼睛终于合上了。
武帝回宫后,罢朝两日,没有进食,也不许张氏兄弟进殿,只是呆坐着,。
狄仁杰被追封文昌右相,谥号文惠。
经天纬地曰文,道德博闻曰文,学勤好问曰文。这是对狄仁杰的极大肯定。
半月后,又传出武帝准备迁回神都洛阳的消息,沈梦昔心里发凉,洛阳对武帝的意义不凡,她重回洛阳,意味着,她深信自己可以长命二百岁,并准备再次大展宏图。
一个人到了一定年纪,体力脑力下降,不得不依赖亲人晚辈的时候,再强势的人,也会不自觉收敛一些,做一些妥协,就如武帝立李显为太子,处死来俊臣。
但如今有了两百岁的保证,自然不需要倚赖儿孙,杀就杀了,对其他人也是个警告。
沈梦昔就有些害怕了,她还带着四个孩子呢。前几年还能撒娇卖痴,装傻充愣,可如今都四十岁了,再用这个套路,自己都觉得难看。历史上的太平公主,与张氏兄弟沆瀣一气,起码张氏兄弟是不会对她出手的。现在不同,她厌恶张氏兄弟,没有办法让自己与面首同流合污,甚至连句五郎、六郎都喊不出口,他们能诬陷李重润,自然也有可能诬陷自己,在武帝那里,儿女抵不过枕头风啊!
她想留在长安,绝不参与朝政,以后有什么政变,都和自己无关,以后孩子们也不参与政事,碍不着李隆基的事,他也就不会针对自己了,他能建个五王府,养着兄弟,应该也能善待一起长大的胤儿简儿吧。
但武帝下了旨意,百官及皇族全部随她搬回神都。
无奈,又得一番折腾,浩浩荡荡回了洛阳。
长安报馆也跟着迁到洛阳,长安东市铺面改做了分馆。李素娘带着儿子跟去了洛阳,她已经尝到了依附权贵的甜头,心里算计着,过些年儿子参加科举,或许还能沾光呢。
而之前张罗着和公主府结亲的几个世家,都忽然没了动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