猎犬之所以能准确高效地嗅到猎物,就是因为猎犬的嗅觉能捕捉到瞬息万变中精妙的细节。而面对每日都翻天覆地变化的商场、溜来溜去的商机,又有多少人能正确判断形势、准确捕捉到那些商机呢?真正成功的经营者,是善于从“常态”中看出不平常、善于从“无”中看出“有”的人。
16岁就只身出门的温州小伙罗云远的成功就在于他敏锐的商机嗅觉。不过也许罗云远自己也不会想到,他一生命运的改变、他创业猛地开始,竟然起于一顿饭中偶然听来的一句话。
1995年的一个中午,罗云远和一帮朋友吃饭,他随便问一位在电力系统工作的朋友,下一步有什么动作,对方透露:湖北省电网马上要开始改造。说者无心,听者有意。改造电网,需求离不开电表、电线、电缆之类。每家每户都需要电表,是最大的一块“肥肉”。当时的湖北市场上,符合国家标准的电表还不多,电网改造无疑需要质量更高、价格适中的产品。罗云远在第一时间赶赴浙江,找到一家中外合资的五金厂,在毫无竞争的情况下,签到了该厂电表的湖北地区独家代理权。当电网改造的消息传开时,罗云远手握大量优质产品。后来同行也赶过去进货,代理权已被签走,只能望洋兴叹。
无独有偶,西北第一富豪广汇集团董事长孙广信事业的腾飞、把生意做大做强也机缘于他的善于观察和发现。
孙广信最初经营着一家酒楼,在酒楼不繁忙的时候,没事他就在酒楼里观察顾客,琢磨顾客。有一回,一个客人一下定了一桌5000元的酒席,把孙广信吓了一跳。在当时5000元可不是一个小数。他一琢磨,什么人这样有钱,出手这样阔绰?一打听,原来是做石油的。再一打听,了不得,原来做石油这么肥,这么来钱呢。当时人们对石油的认识还少,对这一行更没有一个完整的认识。孙广信却开始研究石油,并开始转行做石油。后来孙广信成了《福布斯》中国富豪。
善于从细节中挖掘商机、敏锐地嗅出商机,潘石屹创造了一个典范的“传奇”。
1991年,潘石屹担任海南万通集团的财务部经理。为了给万通集团打开北京市场、挽救海南楼市破灭的危机,他临危受命来到北京摸清市场、打前锋探路。
于是,潘石屹带着5万元差旅费来到了北京。有一天,潘石屹在怀柔县政府食堂吃饭,听旁边吃饭的人说,北京市给了怀柔四个定向募集资金的股份制公司指标,但没人愿意做。在深圳待过的潘石屹知道指标就是钱,他不动声色地跟怀柔县体改办主任边吃边聊:“我们来做一个行不行?”体改办主任说:“好哇,可是现在来不及了,要准备6份材料,下星期就报上去。”潘石屹立即将这个信息告诉了冯仑(现万通地产董事长),冯仑马上让他找北京市体改委的一位负责人。这位领导说:“这是件好事,你们愿意做就是积极支持改革,可以给你们宽限几天。”做定向募集资金的股份制公司按要求需要找两个“中”字头的发起单位,通过各种关系,潘石屹最后找到中国工程学会联合会和中国煤炭科学研究院作为发起单位。北京万通就这样在什么都没做的情况下,拿到了8个亿的现金融资。
这就是潘石屹那个“一言八亿”的传奇故事。后来万通企业在海南赔了本,多亏了潘石屹这一耳朵“听”来的8个亿才有了万通的今天。后来兄弟几个又闹分家,于是诞生了潘石屹现在的SOHO中国(红石公司的前身)和北京大北窑旁边的现代城。潘石屹能赚到这笔钱不是出自偶然,而是源于他的商业敏感。
商机就在我们日常生活点滴之中,只要善于观察、善于发现、善于思考、善于挖掘,像猎犬捕食那样充分运用和培养好敏锐的嗅觉,就能透过平凡的事物发现背后巨大的宝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