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从“三无五低”的草根到创业英雄
第三节 宁为鸡首,不为牛后——做自己的老板
第四节 从无到有,从小做大的点滴积累
不要感叹如今温州人腰缠万贯、富可敌国,温州富商大多是白手起家,从最不起眼的工作做起,从最低廉的商品卖起,从最低的报酬拿起。
温州人做生意的原始资本积累,是外出打工“打”出来的。众所周知,温州人擅长拿“三把刀”:菜刀(厨师)、剃刀(剃头匠)和剪刀(裁缝)。靠这三把刀,温州人走遍天下,不仅让自己不饿肚子,还走出了名气、走出了以后实业创业的基础资本。
其他地方也有大量外出务工人员,也有“三把刀”的说法,但是为什么惟独温州人能操好手中的刀,在行走中无本万利,白手创造出大量的财富呢?这其中有几点值得我们思考:首先,温州人从来不满足于和大家挣相同的钱。他们总是在寻找哪个行业可以得到高于平均利益,并且总会首先抓住机会,在其他人还没来得及顾及时就抢占先机进入了这个行业。追逐超额利润而非社会一般利润永远是温州人的准则,因此他们才能赚得又多又快。第二,温州人比中国所有地方的人走得更远、经历得更多。俗话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只有走得更远才能有更广阔的见识,温州人因此也具有了比中国其他地方的人高得多的眼界。早在改革开放初期,温州人就已经在新疆、西藏、甘肃等西部地区谋生。原因很简单,在计划经济时代,那些地区属于八类地区,没有工资收入的温州农民当然要到那里寻求高额收益。温州人并不满足于在国内打工,当发现国外人力资本的报酬远高于国内的时候,便通过“合规”和“不合规”的途径远涉重洋去谋求更高收益,目前欧洲的华侨中温州人肯定是最多的。第三,即使是打工这样最基本最简单的工作,温州人也更懂得选择时机,在恰当的时候进入。例如,在中国出现大量农村人口向城市迁移之前,温州人已经遍布全国了;在大城市人还没有以出国学习为名去日本、澳大利亚打工的时候,温州人已经向欧洲迁移了。
温州商人陈诗冠曾经感叹:“在温州人眼里,职业没有高低贵贱之分,能否赚钱才是最主要的。”正因为如此,温州人才四处闯荡,占据了外地人不屑一顾的那些领域,不声不响地富了起来。温州人追求自主、自立,人人都想当老板,且敢冒当老板的风险。最初,他们十分不起眼,人们只是从修鞋、小发廊、小商贩中认识他们。就是在不起眼的厨师、剃头匠、裁缝这种当地人或许会不屑的小工作中,温州人不经意间赚到了本地人意想不到的第一桶金。